這篇文章想試著解決「女權者到底能不能性感」這個可能會讓你糾結的問題。比如我,有時候挺想嘗試個性感風什麼,這種想法和做法在女權那裡是不是就政治不正確呢?
感謝屈臣氏小姐(艾瑪·沃森)這位資深社會活動家、女權人士給了我們機會再次探討這個問題(還記得她在聯合國發表的那篇女權主題演講吧?)。最近她為宣傳新片《美女與野獸》而接受《名利場》訪問,雜誌刊發時配了一張半裸寫真。正是這張寫真招來了一波猛烈的抨擊,說她是「偽女權「。
艾瑪沃森2014年在聯合國發表主題演講「性別平等也是你的議題」 《名利場》寫真那麼問題來了,女權標籤和性感標籤到底能不能共存呀?
在瀏覽了幾乎所有自媒體和知乎上關於這件事的文章之後,我感覺這個話題還是有很大空間再談一談的。這次事件之後出了不少挺她和懟她的英文媒體文章。這些觀點也集中表現了西方國家(英、美為主)關於女權主義和身體表達的爭議點是什麼,那麼也可以看到它和中國的女權議題既有重合也有差異。
谷歌新聞 首先開炮的一個推特第一個炮轟艾瑪的是一位英國的廣播員Julia Hartley Brewer。她的推特寫道:艾瑪·沃森:「女權,女權,女權…………男女同工不同酬……你們為什麼不嚴肅對待我……女權……噢,看我……!」
暴露就不是女權主義了?
女權者不能露其實是一個誤讀。女權主義從來都不是說女人不能有袒胸露乳的行為,如果是這樣,那女權者乾脆都找塊布裹住好了。相反女權關注的是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不是為了迎合「男性的注視」。
什麼是「男性注視」?為什麼強調它,為什麼它在鑑定是否女權的時候這麼重要?
「男性注視」這個概念從波伏娃作品和約翰·伯格《觀看之道》裡都可以了解到。女權評論家和藝術評論家們認為,在一個男權的社會裡面,女性是被男性觀看的對象。女性的自戀也好,自我否定也好,都是來自於男性的目光。女性注重著裝打扮,很有可能是對男性注視的內化和視之理所當然。而男性也會默認女性的著裝打扮是給他們看的。
那到底這個女性是不是默認了或者內化了「男性注視」就要看本人內心是怎麼想的了。
在艾瑪這張寫真裡,她傳遞的其實是一個有些男性化的形象(難道這個髮型不是很man嗎?身體語言不是很強勢嗎?),這張照片裡甚至也沒有性挑逗的意味,我們也感覺不到它的受眾是單一的男性群體。所以這張照片其實不是對「男性注視」的迎合的反女權的照片。
再看一遍,是不是挺藝術的也挺有創造力的?《美女與野獸》也是一個帶有女權主義色彩的電影,艾瑪本人也強調她是因為認同這部電影的價值觀才接片約的。
換句話說,露乳只是個表面行為,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才是女權主義真正關注的。那這張照片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是「偽女權呢」?
反女權(anti-feminism)是指女性認為自己除了是一個男性注視下的性感客體之外沒別的了。是指那些除了展示自己的性感以外沒有其他去獲得注意的手段的女性,那些從內心裡就認為自己和男性無法得到同樣的尊重的女性。」
再感受一下這張照片:
是不是其實沒毛病?
艾瑪接受採訪內容截圖在採訪中,艾瑪自己也強調這幅照片是她和攝影師Tim Walker共同努力做了很多瘋狂的嘗試的結果,她認為這個照片非常有藝術性和創造力。換句話說,她不再是被拍攝的對象,被觀看的對象,而是一個參與到呈現過程的有著主觀能動性的女性,這和以往油畫中被動的女性形象是不同的。
這個批判算是懟回去了。
可是,艾瑪還被指「雙標」,起因是她2014年接受Wonderland採訪,曾經質疑過碧昂斯的一個性感的MV和她的女權形象不符,截圖是這樣的:
圖一:這麼快你就忘了對碧昂斯「偽女權」的批判啦?艾瑪也挺迅速地回應了,她發出來了當時接受採訪的全文(下圖,截圖)。我看了全文,對她路轉粉,兩年前那個採訪完全是一個學術探討的態度。她先是坦承了她對碧昂斯性感的表演感到困惑。因為那是一個非常露骨和挑逗的有性意味的表演。
但是之後在跟記者的探討中,她們又聊到碧昂斯自己表示對於這個表演,她心目中的觀眾是她的老公Jay Z,而不是一種籠統意義上的「男性的注視」。也就是說,女王這個表演是自己的一個選擇,甚至可以說是私人性的。聽到這裡艾瑪·沃森進而表示了理解,她表示,「我認識到是在展示她的性別力量,因為這都是她自己的選擇。」 總之,全文裡艾瑪一直在表達對於女權思想的關注和認真的學習,並且願意公開談論她的困惑和理解,這是一個挺難得的姿態,也是一種自信,說明女權對她不只是個人做品牌的工具。
艾瑪在採訪的最後實際上讚揚了碧昂斯的專輯,她認為這張專輯拓寬了女性賦權的光譜。她也談到「女權者可以是知識分子,可以涵蓋其他內容,也可以包括女人很享受自己的女人味享受美麗的那一面……」其實吃瓜群眾完全沒必要懟來懟去。兩人都沒毛病。
有趣的是,這次風波事件反倒讓我們認識到吃瓜群眾們的男權思想還是那麼根深蒂固。就像一位紐約心理學家指出的:
如果一個男演員赤裸上身,我們會懷疑他是不是認同男女平等嗎?我們甚至不會評論這件事不是嗎?現在對艾瑪的批判恰恰說明了女性在這個世界是不平等的,那種「好女孩兒不能怎樣怎樣「的期待仍舊存在。(Gail Saltz)
不過,這次事件之後,有一些對艾瑪為女權站臺的「合法性」的疑問還是比較中肯的。
其一,艾瑪·沃森的出身使她難以真正對底層女性感同身受。這是她作為女權代表的局限性。艾瑪·沃森出生在非常優厚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律師,她很小的時候就出演電影擁有了名利,很早就是一個百萬富翁,所以恐怕她很難體會底層女性為了爭取平權而遭受的那些磨難,所以她為這些人代言的「合法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質疑。
其二,在西方的女權探討框架裡面還有一個種族問題,艾瑪·沃森恐怕較難團結黑人女性。她是一個白人女性,所以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碧昂斯的粉絲非常氣憤,因為他們讀到媒體片面的報導後,會條件反射般地認為艾瑪·沃森在搞雙重標準,歧視黑人女性。他們很容易就把艾瑪·沃森對碧昂斯之前的批判當成了一個白人女權主義者對一個黑人女權者的批判。
推特:「艾瑪·沃森告訴碧昂斯穿上衣服,但她自己發出赤裸上身的照片,這真的是白人女權啊,好難過」最後,不管你站誰,我站艾瑪。也尤其推薦大家去看她在One Young World的演講。她在演講中特別妙的去詮釋了女權主義主張的身體表達。
One Young World One Young World我的理解是:當女性展現出她女性化(或男性化)的能量的時候,不一定是對男性的迎合;同理,當男性表現出他的男性化(或女性化)氣質的時候,也不一定是為了迎合女性。
個人完全可以是基於對自我的認同而運用體內的陰陽能量。同時,並不因為別人對自己體內的能量的運用不符合你的先入之見而對別人指手畫腳。
CNN事後採訪了一些女權人士。是呀,沒必要再黑女權、亂用女權概念抨擊人啦。因為可以肯定的是,女權絕對不是坐在一起碎碎念誰的行為「不夠女權」。
最後,我個人認為,女權這種思想資源一定是可以讓女性和男性都更加有內心的力量感的。如果不是,你可能接觸了假女權。
參考資料:http://fortune.com/2017/03/08/emma-watson-vanity-fair-cover-international-womens-day/
http://talkradio.co.uk/news/emma-watson-topless-row-julia-hartley-brewer-blasts-feminists-selective-outrage-17030610862#3Zc3JoeXAIBlqkwU.99
https://reelrundown.com/animation/Re-thinking-Beauty-and-the-Beast-Feminism-and-Flaw-in-the-Disney-Universe https://www.buzzfeed.com/elliewoodward/emma-watson-defended-her-comments-about-beyonces-feminism?utm_term=.ucMkvW29Y#.efZe32wQJ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