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女蕭蕭》《良家婦女》觀後感

2021-02-09 周隕軼的世界

微博上看文學素材,機緣巧合瀏覽了一個視頻,其標題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命運」,內容剪輯了《良家婦女》《湘女蕭蕭》兩部電影,閒暇之餘便饒有興趣一一細品,兩部影視作品均是控訴封建罪惡婚姻的優秀電影,影片透視生活升移到透視歷史,對古老的故事做了超越時空的開掘,從而概括了數千年來華夏女子悲慘的命運。

《湘女蕭蕭》改編自沈從文的短篇小說《蕭蕭》,講述少女蕭蕭嫁給比自己小好幾歲的丈夫後,與在婆家做長工的青年相戀,最終因封建禮教壓迫而釀成愛情悲劇的故事。《良家婦女》講述的是解放前夕的黔北山區流行大媳婦、小丈夫的婚俗,解放後,深受這種畸形婚配所苦的年輕女性杏仙衝破封建枷鎖束縛,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故事。

兩部電影的出發點分別均利用兩輩人(婆媳)的不幸婚姻來展現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迫害,對人性的泯滅,進而反襯出對真情實感,對自由的崇尚,只不過兩部電影裡女主人公因為性格和生活時間點的不同,導致各自的命運也截然相反。民國初年生於湘西山區的蕭蕭,無法憑藉一人之力應對厚重的封建藩籬,「沉潭」一直是她恐懼和羞愧的陰影,柔弱的性格只會讓她沿著上一輩的道路走下去;而生於解放前偏僻黔北山區的杏仙,她在經歷了惶惑痛苦,得知鄉村解放後父母媒妁包辦的婚姻無效,雖對婆婆和「小丈夫」易少偉念念不舍,但毅然率先提出離婚,鼓起勇氣追求自己的幸福。

《湘女蕭蕭》和《良家婦女》在影視色彩基調和人物結局上大相逕庭。或鮮明亮麗,或暗淡昏沉。

《湘女蕭蕭》影片整體色彩鮮明亮麗,角色臺詞設計也多為歡聲笑語,對於觀眾的情感渲染近似於一條直線,偶爾有起伏,但波動不大。從片首12歲的蕭蕭由大伯護送嫁到楊家坳,花轎裡的她睜著好奇的大眼睛,覺得一切都那麼新奇,再到拜堂之際,尚處於襁褓期的新郎「春官」哭鬧不止,無奈只能用公雞代替,結婚對於他們彼此而言就像遊戲一樣,一個無知,一個覺得好玩。

當了妻子的蕭蕭還沒脫孩子氣,常在苦澀的生活中自尋其樂。她白天帶著比自己還小几歲的丈夫玩,幫婆婆洗衣餵豬,夜晚還要哄丈夫睡覺。一個背簍背著小丈夫,整天如影隨形,一聲「姐弟」互稱,不知要熬過多少個春秋,原本應該是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才會出現的行為舉止和稱呼,實際上卻是以丈夫和妻子的名義相處,荒唐的開始才會塑造荒唐的結局。

6年後,蕭蕭長成了大姑娘,漂亮豐滿,婆婆給蕭蕭裹上纏胸布。蕭蕭聽了人們講的鎮上的女學生的新鮮事兒,一顆沉睡的心萌動了,她嚮往自己也像女學生那樣,過自由平等的生活。長工花狗喜歡她,她心裡也有他,一來二去,彼此間暗生情愫,在雷雨後的傍晚磨坊裡相愛了……當她意識到自己懷孕,恰巧村中寡婦巧秀娘與鐵匠相好被人捉了奸,按照族規鐵匠被打斷雙腿,巧秀娘被沉了潭,更讓她慌張無措的是,這個時候花狗消失了,她不得不開始為自己的命運擔憂。影片結束,蕭蕭已經是媳婦熬成婆,穿著一身具有時代氣息的服飾,一邊張羅著給自己的兒子迎娶新的童養媳,一邊被安排著晚上與自己小丈夫圓房,是為「雙喜臨門」。蕭蕭不諳世事的兒子聽說娶媳婦就想逃,小丈夫學成歸來,聽到了將要發生的扔下包袱也跑了。

正所謂「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多情」,蕭蕭想遵從自己的內心,自由戀愛,但相較於社會的現實,她一個人的無意識對抗太過無力。她想私奔,花狗離她而去;她想墮胎,卻求到送子觀音廟;她想出逃,卻被再次抓回來.人性的善良避免了一出「沉潭」悲劇,卻也少了一個抗爭的典型,多了一個不幸的延續。直至影片末尾戛然而止,將觀眾的情感線引入下斜狀態,然後留白人物命運,縱然給觀眾思考空間較大,但「不幸」已然成為主旋律。

《良家婦女》故事情節和《湘女瀟瀟》差不多,只不過影片色彩和人物結局恰恰相反,對觀眾的情感帶入也是先抑後揚。

《良家婦女》以青藍灰等冷色調為主,結合黔地山區煙霧繚繞的陰溼環境,剛開始差點讓我棄影,一首查不到曲名的配樂又將我的情感拉了回來。瘋女人在杏仙出嫁的那天跑到大山絕壁上哼唱起「青蔻蔻的茅茅草,趴在地上偷偷的笑,趴在地上偷偷的哭,由綠變黃,由黃變焦,就這樣死了……」歌曲影射了那個年代普遍女性的命運,年輕時嫁給一無所知的丈夫,守著一段沒有幸福感的婚姻,然後在歲月裡慢慢被折磨到老。

18歲的杏仙抬進易家寨做童養媳。婆婆五娘只比她大8歲,小丈夫易少偉只有6歲。農忙季節五娘的娘家侄子開炳表哥到家裡幫忙幹活,第二年兩個人悄悄相愛。好事的三嫂滿腦子封建衛道士的觀念,調唆少偉跟蹤盯梢。杏仙感到非常痛苦。在聽到土改工作隊進駐村子的宣傳教育後,杏仙順從自己內心做出了選擇。

我喜歡她的果敢、剛毅、聰慧、知恩圖報、嚮往自由、為愛挺身而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些優秀性格特點讓她能在恰當的時候成全自己,成為女性抗爭的典型。

她嚮往自由幸福,也不忘婆婆和少偉的恩情,選擇把象徵生育的雕像深埋瓦缸谷堆裡;與炳哥萌生愛意,堅持要光明正大在一起,放棄私奔並向婆婆和丈夫坦白;和封建的三嫂唇槍舌劍交鋒中,大膽地表露內心真實想法:「我就是想給開炳做雙鞋」;在開炳受到村裡人誤解圍攻時,以一個弱女子的身姿擋在磨拳擦掌的群眾面前,首次在這個偏僻的山村裡帶入離婚字眼。

 兩部電影均採用兩兩對比的方式講述。「蕭蕭和巧秀娘」、「杏仙和瘋女人」,獨特的結構安排更突顯出主人公抗爭的艱巨性,雖然都獲得善終,但成功的只有杏仙一人,看到她最後拜別婆婆和丈夫,依然踏上有三嫂等待罵她的路途,我想所有觀眾的情感都會和我一樣,得到一個完美的釋放。

與封建婚姻制度形成對比的戀愛關係,讓我想起了在李連杰飾演的《精武英雄》裡,陳真被誣告謀殺,山田光子以自己的清白名譽為他擔保。影視作品如此,生活中也不例外,完美的婚姻應該都有共同點,自由、尊重、換位思考……

接下來我要說的故事或許是最好的證明。

傳聞,白村大隊長自上任以來,就憑藉荒謬且蠻橫的統治方式成功摘取「座山雕」頭銜,一直看不起階級成分不好的張家,窮盡那枯扁腦殼所擁有的智慧想法設法刁難,尤其對張二叔的怨念分量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重。

年輕時候的張二叔儒雅、帥氣,加之又在求學,可謂迷倒村裡的萬千未婚女性,曾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佐證:話說當年張二叔跟隨母親為一對新婚夫妻送親,期間多次被女賓客們圍追堵截。

因為家貧,張二叔也利用假期到當地的煤炭山裝車和看守洞子,類似就是現在說的兼職,而村大隊長的獨生女(小荷)也從這時候和張二叔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瓜葛。她喜歡上了張二叔,而且背著她爹獨自在收工後,偷偷從家裡跑去山上的夥房裡找張二叔幽會,一來二去就被村裡的劉汪發現,並及時向大隊長告發了。

新仇舊恨,大隊長報警並借題發揮,再三告誡她女兒,法庭上陳述就說是「張二叔對她實行強姦。」經過三大媽八大姑的輪番勸說,小荷同意「舉報」張二叔。開庭那天,當法官向小荷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時,小荷卻一反常態,不僅沒按她家人的告誡誣告張二叔對她實施性侵,還為張二叔辯護。「她說她沒有受任何誘騙,自己之所以跑去和張二叔睡覺,那是因為喜歡他,是身體的需要」。

一句經典的話語在白村差不多傳了近五十年,有人作茶餘飯後的笑話卻沒人罵她,在我聽到的時候,我感慨這就是所謂的女中豪傑!

相關焦點

  • 《湘女蕭蕭》:是什麼造成了封建社會女性反抗無果的悲劇命運?
    文:宿夜花電影《湘女蕭蕭》作為第四代導演謝飛的代表作,對傳統女性命運的揭露、對封建陋習糟粕摧殘人性的鞭撻,是具有很強的批判性的。相較《湘女蕭蕭》,謝飛導演更廣為人知的作品是——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本命年》(姜文主演)、獲金熊獎的《香魂女》(斯琴高娃陳寶國主演)。
  • 湘女蕭蕭:12歲做新娘,新郎僅3歲,無奈只能和大公雞拜堂
    湘女蕭蕭:12歲做新娘,新郎僅3歲,無奈只能和大公雞拜堂在上個世紀初,在湘西的偏遠山村裡,一直流行著娶「童養媳」的習俗。蕭蕭就是眾多「童養媳」中的一員。花狗還問蕭蕭想不想當女學生,想不想自由?蕭蕭說,她想自由……婆婆在旁邊聽了不高興了,呵斥著讓她帶春官去睡覺。蕭蕭正值花樣年華,自從跟著花狗去了一趟城裡後,就嚮往起了外面的生活。婆婆的管束,加上花狗的甜言蜜語,激起了蕭蕭內心的反抗,她和花狗偷偷地好上了……沒多久,蕭蕭就有了害喜的症狀。蕭蕭懷孕了,她想要花狗帶她離開,去到城裡討生活,但遭到了花狗的拒絕。
  • 電影《湘女蕭蕭》背後封建倫理對女性的壓迫
    《湘女蕭蕭》是謝飛、烏蘭執導的劇情片,由娜仁花主演,於1986年在中國大陸上映,1988年3月4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沈從文的短篇小說《蕭蕭》,講述少女蕭蕭嫁給比自己小好幾歲的丈夫後,與婆家的青年長工相戀,最終因封建禮教壓迫而釀成愛情悲劇的故事。以下為劇情簡介:民國初年,湘西邊遠小山村楊家坳,迎來了一頂花轎。花轎裡走出12歲的小姑娘蕭蕭。
  • 《湘女蕭蕭》封建社會女性反抗無果的悲劇命運
    之後的日子裡,蕭蕭照常生活著。不同的是,從那天自己說想做女學生以後,花狗就經常來撩撥蕭蕭。 花狗二十多歲,正直青春,他千方百計的挑逗情竇初開的蕭蕭。但蕭蕭一直拒絕他,這讓他很苦惱,整天想著如何才能讓蕭蕭接受自己。 沒過多久,花狗的機會來了。
  • 《湘女蕭蕭》女孩身為童養媳,卻跟長工「私會」還懷了他的孩子!
    今天給大家解說一部電影《湘女蕭蕭》,講述的是少女蕭蕭 嫁給比自己小好幾歲的丈夫後, 與婆家長工相愛,最終因為封建禮教而釀成悲劇的故事。民國初年,湘西的小山村走出了一頂花轎,花轎裡抬著的是十二歲的少女蕭蕭 ,她被迫給楊家坳當了童養媳。
  • 沈從文《湘女蕭蕭》:看似喜劇的結尾下,隱藏著濃濃的悲情
    剛讀完沈從文先生的《湘女蕭蕭》這篇文章,蕭蕭犯下大錯後被家人原諒,結尾喜劇收場,又過回了她的安穩人生,但是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悲情依然讓我久久不能平復。 蕭蕭十二歲時作為童養媳出嫁,那時她的丈夫才三歲並且還在吃奶階段。在她十五歲時,被家裡長工花狗引誘失身並懷了孕,犯下了傷風敗俗的彌天大罪。
  • 女孩當了童養媳,等把丈夫帶大,丈夫卻不要她了《湘女蕭蕭》
    大家對此都嗤之以鼻,都認為這是丟了祖宗的禮法,簡直不可想像,唯有蕭蕭對女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為女學生的自由自在是她從未有體驗過的,眾人開始拿這事調侃蕭蕭,蕭蕭的婆婆掛不住臉了,呵斥蕭蕭帶著春官去睡覺。第二天趕上花狗進城賣筐子,春官吵著要去,沒辦法,家人只好讓蕭蕭帶著春官去,這可把蕭蕭高興壞了,總算可以進城一睹女學生的風採。
  • 馮侖:「良家婦女」的好時候來了
    來源: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馮侖 |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御風集團董事長,萬通集團創始人如果在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良家婦女掙不著錢,反而可能風塵女子掙錢多;但是在一個誠信的時代,良家婦女的好時候就來了。「好人掙錢的時代到來了」,馮侖舉例稱,如果在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良家婦女掙不著錢,反而可能風塵女子掙錢多;但是在一個誠信的時代,良家婦女的好時候就來了。1 人要活得舒服,要做到三件事《封面》:您是什麼時候實現個人財富自由的?
  • 渣男的驚喜:原來良家婦女這麼好上?
    喝醉之後,她告訴我一件讓我很震驚的事,當年我們認識的時候,她告訴我她未婚,是騙我的,其實那時候她就已經結婚了,因為她不想讓我有壓力,背上勾引良家婦女的罵名。她說她一直想做個良家婦女,雖然婚姻並不幸福。最讓我吃驚的是,她當年還為我打過一次胎,她確定是我的孩子,但她不想讓我為難,悄悄去打了,甚至都沒告訴我。我絕對相信她說的話,過去這麼多年了,人家沒必要編這麼個事來騙我。
  • 沈從文《湘女蕭蕭》:有這兩種特質的男人,女人最好別嫁
    《湘女蕭蕭》這部劇是我看了一遍不敢看第二遍的劇,雖然那個時代的文豪大多寫的都是當時代的悲劇,但是沈從文的《蕭蕭》卻是最讓我不能忘記的一部作品。可能是生長在現時代,所以總是不能深刻的理解那個時代女子的悲哀,永無出頭之日的絕望,還有時代變遷卻不變的封建思想。
  • 湘女多情,其實紅色湘女更多情!告訴你一個鮮為人知的楊開慧…
    因為「湘女」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她們身上具有歷史文化信息與內涵——「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毛主席的一首詩《七律·答友人》其中就道出了第一個「湘女尋夫」的佳話,這就是娥皇與女英尋夫的傳說。愛國詩人屈原的《楚辭·九歌》中的「湘夫人」篇把湘女多情的形象和氣質,演繹得熠熠生輝。但紅色湘女的多情,超過了歷史上的一切關於湘女多情的傳說!
  • 12歲少女嫁給3歲丈夫,結果卻與家中長工生下孩子—《湘女蕭蕭》
    女孩蕭蕭從小失去父母,由叔叔撫養長大,叔叔家裡一貧如洗。隨著蕭蕭年齡的增長,養活她成了問題。經過一番考慮,叔叔決定將蕭蕭賣到村裡的地主家做童養媳。地主姓楊,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大戶,膝下有個三歲的兒子叫春官。
  • 選擇婚內出軌的良家婦女們
    不,王東所勾搭到手的絕大部分人都是良家婦女,她們和王東的交往僅僅限於網絡上的聊天、視頻,那是虛擬世界的戀愛,並無身體上的接觸。即使那個發生了關係的警察妻子,也是被脅迫,而非自願。自古以來,人們就習慣把出軌的女人蓋上淫婦的標籤,比如潘金蓮,可她們,連潘金蓮的待遇都沒有。在「潘驢鄧小閒」中,她們唯一得到的只有「閒」。
  • 張曦文加盟《良家婦女》 顛覆性格演叛逆女
    《良家婦女》是天歌傳媒又一部集結華語電視劇精英的扛鼎力作,該劇由馬雅舒、杜德偉、張曦文等兩岸紅星領銜主演。日前,正在片場緊張參與拍攝的張曦文接受採訪向觀眾透露該劇若干細節。  電視劇《良家婦女》已經開拍若干天,據張曦文透露:「這個戲集合了兩岸三地的眾多明星,以前都是經常和大陸演員合作,這回是第一次和臺灣演員合作,感覺有點怪,他們的表演方式和風格和大陸演員很不一樣,不過大家都在很努力地彼此適應和配合,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磨合後會越來越有默契。」
  • 張璇:一脈相承的「湘女精神」 | 人物
    在戲裡,張璇演繹的是中國共產黨唯一的女創始人、中國婦女運動的模範領袖、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中的優秀代表向警予。 同樣是一名地道的「湘女」,張璇用歷史來解讀、用自身人生經歷和理想去詮釋向警予追求理想、忠於信仰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 在張璇看來,跨越大半個世紀,一代又一代湖湘女性身上有著一脈相承的「湘女精神」。
  • 史上第一採花賊:男扮女裝10年姦淫182位良家婦女
    這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朝一個叫桑衝的人,此人男扮女裝糟蹋了182個良家婦女,最終失手被抓。桑衝,本姓李,山西太原府人。關於其父母信息,史書無記載,只說其叔父是當兵的,小時後桑衝隨叔父在駐地附近居住。後來不知為何,送給了一個姓桑的當義子。 桑衝從小就跟一幫無賴混在一起,1645年時聽人說山陰縣有個叫谷才的人很牛叉,專門男扮女裝姦淫良家婦女,桑衝就跑去拜師。
  • 湘女多情照片出來了,有你的嗎?
    視頻:湘女多情常德拍攝花絮
  • 湘女多情
    "瀟湘雨,君山青,湘女多情醉古今。"講述的是"三皇五帝"時湘女娥皇、女英千裡尋追舜帝,到君山後,聞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淚成血,落在竹子,竹子便成為了斑竹的感人愛情故事。毛主席於1961年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七律.答友人》一詩:「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表達了對二妃的同情和讚美。"孟姜女哭長城,千古絕唱誰人聽。"
  • 中年落魄男憑啥讓良家婦女獻身?
    跟陳蓉蓉上床之前,李健認為她是個年輕的良家婦女;上床後,她是個床功好、年輕的良家婦女。女兒高三,李健在小區租房陪讀。陳蓉蓉夫妻倆在小區門口開飯店,不大,很家常那種,炒麵炒飯炒菜。女兒中午在學校午休,李健中午不燒飯,一個人到小飯店對付。去多了,慢慢和陳蓉蓉熟了。
  • 曾經「作風大膽」的阿朵,真的會變成「良家婦女」嗎?
    但是人紅是非多用在阿朵身上就特別合適因為她在春晚上的服裝對於當年的觀念可以說是太超前,當年的造型也是爆炸頭嘴唇下面還有唇釘所以當時很多舊觀念的人都覺得她過於「放蕩」覺得她不想「良家婦女」。在那個年代有人就說她引領時尚但也有人說她帶壞了一批祖國的花朵她的衣著過於暴露作為一個明星沒有做到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