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看文學素材,機緣巧合瀏覽了一個視頻,其標題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命運」,內容剪輯了《良家婦女》《湘女蕭蕭》兩部電影,閒暇之餘便饒有興趣一一細品,兩部影視作品均是控訴封建罪惡婚姻的優秀電影,影片透視生活升移到透視歷史,對古老的故事做了超越時空的開掘,從而概括了數千年來華夏女子悲慘的命運。
《湘女蕭蕭》改編自沈從文的短篇小說《蕭蕭》,講述少女蕭蕭嫁給比自己小好幾歲的丈夫後,與在婆家做長工的青年相戀,最終因封建禮教壓迫而釀成愛情悲劇的故事。《良家婦女》講述的是解放前夕的黔北山區流行大媳婦、小丈夫的婚俗,解放後,深受這種畸形婚配所苦的年輕女性杏仙衝破封建枷鎖束縛,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故事。
兩部電影的出發點分別均利用兩輩人(婆媳)的不幸婚姻來展現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迫害,對人性的泯滅,進而反襯出對真情實感,對自由的崇尚,只不過兩部電影裡女主人公因為性格和生活時間點的不同,導致各自的命運也截然相反。民國初年生於湘西山區的蕭蕭,無法憑藉一人之力應對厚重的封建藩籬,「沉潭」一直是她恐懼和羞愧的陰影,柔弱的性格只會讓她沿著上一輩的道路走下去;而生於解放前偏僻黔北山區的杏仙,她在經歷了惶惑痛苦,得知鄉村解放後父母媒妁包辦的婚姻無效,雖對婆婆和「小丈夫」易少偉念念不舍,但毅然率先提出離婚,鼓起勇氣追求自己的幸福。
《湘女蕭蕭》和《良家婦女》在影視色彩基調和人物結局上大相逕庭。或鮮明亮麗,或暗淡昏沉。
《湘女蕭蕭》影片整體色彩鮮明亮麗,角色臺詞設計也多為歡聲笑語,對於觀眾的情感渲染近似於一條直線,偶爾有起伏,但波動不大。從片首12歲的蕭蕭由大伯護送嫁到楊家坳,花轎裡的她睜著好奇的大眼睛,覺得一切都那麼新奇,再到拜堂之際,尚處於襁褓期的新郎「春官」哭鬧不止,無奈只能用公雞代替,結婚對於他們彼此而言就像遊戲一樣,一個無知,一個覺得好玩。
當了妻子的蕭蕭還沒脫孩子氣,常在苦澀的生活中自尋其樂。她白天帶著比自己還小几歲的丈夫玩,幫婆婆洗衣餵豬,夜晚還要哄丈夫睡覺。一個背簍背著小丈夫,整天如影隨形,一聲「姐弟」互稱,不知要熬過多少個春秋,原本應該是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才會出現的行為舉止和稱呼,實際上卻是以丈夫和妻子的名義相處,荒唐的開始才會塑造荒唐的結局。
6年後,蕭蕭長成了大姑娘,漂亮豐滿,婆婆給蕭蕭裹上纏胸布。蕭蕭聽了人們講的鎮上的女學生的新鮮事兒,一顆沉睡的心萌動了,她嚮往自己也像女學生那樣,過自由平等的生活。長工花狗喜歡她,她心裡也有他,一來二去,彼此間暗生情愫,在雷雨後的傍晚磨坊裡相愛了……當她意識到自己懷孕,恰巧村中寡婦巧秀娘與鐵匠相好被人捉了奸,按照族規鐵匠被打斷雙腿,巧秀娘被沉了潭,更讓她慌張無措的是,這個時候花狗消失了,她不得不開始為自己的命運擔憂。影片結束,蕭蕭已經是媳婦熬成婆,穿著一身具有時代氣息的服飾,一邊張羅著給自己的兒子迎娶新的童養媳,一邊被安排著晚上與自己小丈夫圓房,是為「雙喜臨門」。蕭蕭不諳世事的兒子聽說娶媳婦就想逃,小丈夫學成歸來,聽到了將要發生的扔下包袱也跑了。
正所謂「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多情」,蕭蕭想遵從自己的內心,自由戀愛,但相較於社會的現實,她一個人的無意識對抗太過無力。她想私奔,花狗離她而去;她想墮胎,卻求到送子觀音廟;她想出逃,卻被再次抓回來.人性的善良避免了一出「沉潭」悲劇,卻也少了一個抗爭的典型,多了一個不幸的延續。直至影片末尾戛然而止,將觀眾的情感線引入下斜狀態,然後留白人物命運,縱然給觀眾思考空間較大,但「不幸」已然成為主旋律。
《良家婦女》故事情節和《湘女瀟瀟》差不多,只不過影片色彩和人物結局恰恰相反,對觀眾的情感帶入也是先抑後揚。
《良家婦女》以青藍灰等冷色調為主,結合黔地山區煙霧繚繞的陰溼環境,剛開始差點讓我棄影,一首查不到曲名的配樂又將我的情感拉了回來。瘋女人在杏仙出嫁的那天跑到大山絕壁上哼唱起「青蔻蔻的茅茅草,趴在地上偷偷的笑,趴在地上偷偷的哭,由綠變黃,由黃變焦,就這樣死了……」歌曲影射了那個年代普遍女性的命運,年輕時嫁給一無所知的丈夫,守著一段沒有幸福感的婚姻,然後在歲月裡慢慢被折磨到老。
18歲的杏仙抬進易家寨做童養媳。婆婆五娘只比她大8歲,小丈夫易少偉只有6歲。農忙季節五娘的娘家侄子開炳表哥到家裡幫忙幹活,第二年兩個人悄悄相愛。好事的三嫂滿腦子封建衛道士的觀念,調唆少偉跟蹤盯梢。杏仙感到非常痛苦。在聽到土改工作隊進駐村子的宣傳教育後,杏仙順從自己內心做出了選擇。
我喜歡她的果敢、剛毅、聰慧、知恩圖報、嚮往自由、為愛挺身而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些優秀性格特點讓她能在恰當的時候成全自己,成為女性抗爭的典型。
她嚮往自由幸福,也不忘婆婆和少偉的恩情,選擇把象徵生育的雕像深埋瓦缸谷堆裡;與炳哥萌生愛意,堅持要光明正大在一起,放棄私奔並向婆婆和丈夫坦白;和封建的三嫂唇槍舌劍交鋒中,大膽地表露內心真實想法:「我就是想給開炳做雙鞋」;在開炳受到村裡人誤解圍攻時,以一個弱女子的身姿擋在磨拳擦掌的群眾面前,首次在這個偏僻的山村裡帶入離婚字眼。
兩部電影均採用兩兩對比的方式講述。「蕭蕭和巧秀娘」、「杏仙和瘋女人」,獨特的結構安排更突顯出主人公抗爭的艱巨性,雖然都獲得善終,但成功的只有杏仙一人,看到她最後拜別婆婆和丈夫,依然踏上有三嫂等待罵她的路途,我想所有觀眾的情感都會和我一樣,得到一個完美的釋放。
與封建婚姻制度形成對比的戀愛關係,讓我想起了在李連杰飾演的《精武英雄》裡,陳真被誣告謀殺,山田光子以自己的清白名譽為他擔保。影視作品如此,生活中也不例外,完美的婚姻應該都有共同點,自由、尊重、換位思考……
接下來我要說的故事或許是最好的證明。
傳聞,白村大隊長自上任以來,就憑藉荒謬且蠻橫的統治方式成功摘取「座山雕」頭銜,一直看不起階級成分不好的張家,窮盡那枯扁腦殼所擁有的智慧想法設法刁難,尤其對張二叔的怨念分量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重。
年輕時候的張二叔儒雅、帥氣,加之又在求學,可謂迷倒村裡的萬千未婚女性,曾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佐證:話說當年張二叔跟隨母親為一對新婚夫妻送親,期間多次被女賓客們圍追堵截。
因為家貧,張二叔也利用假期到當地的煤炭山裝車和看守洞子,類似就是現在說的兼職,而村大隊長的獨生女(小荷)也從這時候和張二叔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瓜葛。她喜歡上了張二叔,而且背著她爹獨自在收工後,偷偷從家裡跑去山上的夥房裡找張二叔幽會,一來二去就被村裡的劉汪發現,並及時向大隊長告發了。
新仇舊恨,大隊長報警並借題發揮,再三告誡她女兒,法庭上陳述就說是「張二叔對她實行強姦。」經過三大媽八大姑的輪番勸說,小荷同意「舉報」張二叔。開庭那天,當法官向小荷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時,小荷卻一反常態,不僅沒按她家人的告誡誣告張二叔對她實施性侵,還為張二叔辯護。「她說她沒有受任何誘騙,自己之所以跑去和張二叔睡覺,那是因為喜歡他,是身體的需要」。
一句經典的話語在白村差不多傳了近五十年,有人作茶餘飯後的笑話卻沒人罵她,在我聽到的時候,我感慨這就是所謂的女中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