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痴迷引發家長擔心,專家建議「疏堵結合」引導孩子理性消費
80後的寶爸寶媽們現在還記得小浣熊方便麵裡的108水滸好漢卡嗎?1999年,水滸卡上市,這些「盲卡」隱藏在方便麵裡,在沒打開包裝之前,不知道它會是哪位好漢。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張卡,一些人會不停地購買,甚至還為了集齊整套卡片,一箱一箱地買。近段時間,和水滸卡類似的一種盲盒抽抽卡片「重返」校園周邊,讓不少學生們私下裡掀起了「集卡風」。男生玩的奧特曼系列、女生玩的葉羅麗系列等,讓很多小學生們以抽到「高級卡」為樂,當然此舉也引起了不少家長的擔憂,擔心盲抽卡、盲盒玩具等令孩子難以抵擋誘惑。
小學生放學後小賣部分享抽卡經驗
「買一包2元卡。」下午放學時間,一位五六年級模樣的男生背著書包走進了校門口的小賣部,他一隻手遞給商家錢,另一隻手裡已經握著一大摞卡牌,有四五十張。在小賣部最顯著位置的貨架上,依次擺放著各種圖案和主題的盲抽卡牌。記者看到,有奧特曼、漫威、第五人格、刺激戰場等男生玩的系列,還有葉羅麗、神奇寶貝等女生玩的系列,都是源自動漫、電影或手機遊戲,價格從2元一包到100元一包不等,數量從一包5張到一包幾十張,當你購買一包的時候不知道裡面會有什麼卡。
「我們班很多男生女生都玩,很少集植物大戰殭屍系列,第五人格和奧特曼在男生中最火。」這名叫歡歡的男生告訴記者。當記者問道:「你已經有這麼多卡了,為什麼還買?」歡歡答道:「我還沒集齊呢,一些重複的低級卡就直接扔了,或者送給同學,而有的特別罕見的『高級』卡非常難抽。」而價格越貴的卡包,抽出「高級卡」,也就是TR卡、黑金卡和超鉑金卡的概率越高。採訪中,歡歡已經第三次付給商家錢,顯然前兩次的盲抽結果都不滿意,這次他買的是10元包,裡面共有8張卡,「耶!」歡歡高興得跳起來,「一張幻影卡!這個超級難抽。」正說著,小賣部又進來三四位同學,他們紛紛圍著歡歡表示羨慕,歡歡驕傲地分享著經驗,還把手裡一摞卡裡重複的幾張送給了朋友,然後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最火」卡牌價格不一文具也出「盲盒款」
記者隨後走訪島城多家中小學附近小賣部,看到均有卡牌在出售。「你拿回去孩子保準喜歡,賣得可快了。」商家紛紛介紹著卡牌,記者買了一盒,並隨後拆開看到,這包8張卡片中,還分為不同等級,如「普通、罕見、稀世、奇珍」,相對而言,越稀有的卡片,印刷也越精緻,卡牌高度還原了原作中精美的角色、皮膚、立繪以及海報,檔案式卡背設計包含了對應角色的外在特質等有趣信息。可對於非遊戲玩家,這些卡片的人物和技能介紹很難理解。商家表示,抽抽卡一直在賣,原來一天賣不了多少,最近幾個月才火起來,來買卡的有大人,也有學生。「多數學生來買卡並不會帶著很多錢,還有的學生們會結伴來,買完後當場交換。」一位商家說道。
記者在小賣部遇到了一位家長帶著孩子來買抽抽卡。這位家長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不知道卡是做什麼的,但女兒說同學都在玩,她也想要一包,「可能就是現在孩子們的一種玩具吧,我答應女兒會偶爾花2元、5元為她買一包,但是要求她絕不能從同學手裡買,也不能帶到學校去。」還有幾名四五年級的學生表示:「因為卡牌非常酷,我才收集。一包卡牌用不了幾塊錢,用零花錢就可以買到。」「每包卡牌打開的瞬間都是最激動人心的,誰有高級卡都會很有成就感。」
就像是「拼人品」的盲抽,不僅在卡牌中風靡,文具盲盒也成為不少學生們的最愛。幾位小賣部商家表示,普通文具賣得不如文具盲盒好,尤其是文具盲盒更適合用來送人。記者看到僅僅是晨光的中性筆盲盒,就有林深不知處、與子成說、航海王黑金、錦鯉系列、櫻花祈願系列等十多種。這些聯名款色彩鮮豔、設計感強,一眼就能抓住小學生甚至年輕女孩的心理,銷售非常火爆。「這些文具盲盒和福袋裡有筆記本、便箋紙、貼紙、橡皮、鉛筆、中性筆等物品,唯美的畫風和驚喜的打開很有『治癒』功能,很減壓,對於有選擇強迫症來說,盲盒還直接做了選擇。」一位同學表示。
面對擔心質疑家長老師紛紛想對策
「我覺得有點兒嚇人,不明白孩子怎麼喜歡這個。」劉睿的孩子今年四年級,平日裡很少玩手遊,即便玩也是一些裝扮類的女孩遊戲。「孩子有交流的需要,比如大家都玩這個,你沒有、不知道,就會被孤立,孩子很失落。」劉睿坦言,如果孩子只是單純把卡牌當作同學間交流、收集的工具,她覺得也能理解,「但是已經跟孩子約法三章,不能帶到學校去,約定玩卡牌的時間、地點、時長等條件。」
「小時候的我們和同伴有大把時間在外面玩,創造出各種各樣遊戲和玩法,也會交流卡牌,比如買來一大張封神演義人物,要自己用剪刀一格一格剪下來玩。到中學時,交流的是港臺明星卡牌。還有很多不用花錢買的社交玩具,最常玩的就是『鬥香菸殼子』,把大人丟棄的香菸包裝紙撿來,摺疊好再扔到地上拍,拍翻了就歸自己。」80後的家長王先生回憶,類似這樣的社交玩具還有糖紙、火花(火柴盒貼紙)、瓷磚(建築工地廢棄的馬賽克)、子彈殼(打靶場撿來的)等,所以他能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集盲抽卡,就像是成年人都會陷入「盲盒坑」一樣,但要避免攀比炫耀。相對而言,有些家長的態度更為激烈,希望能直接禁止這樣畫風的卡牌和相關遊戲,尤其是網上已出現兒童為主角的「抽卡」視頻,容易出現不理性的風潮。
碰上學生痴迷類似的盲抽卡牌,該怎麼辦?記者也在多所小學做了小調查,有的老師表示沒在學生手中見過,因為強調過禁止帶卡片到學校;還有的老師會當場沒收或阻止:「主要是覺得一來浪費錢,二來影響學習,所以特地找家長溝通,也單獨教育過孩子。」有老師認為,這和大人集盲盒一個道理,是商家針對人的心理展開的營銷手段,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合理引導、宜疏不宜堵。老師們也分享了幾種小心得,例如召開「集卡牌到底好不好」的辯論會、玩傳統遊戲大會如跳皮筋、踢毽子、打彈珠、竹節人、翻花繩等,甚至設計一款「唐宋詩詞名家收藏卡」,把唐詩三百首作為裝備武器進行對戰……
說法
從執劍者變執盾者
記者從律師處了解到,教育部曾於2004年的時候,出臺過一個部門規章,要求杜絕小學周邊,一些帶有博彩、賭博性質的商販,來銷售卡片的行為,但這種奧特曼卡片,是否能被如此界定還沒有明確答案。國家心理二級諮詢師劉文杰指出,現代社會孩子面臨的種種誘惑在不斷增加,首先家長需要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並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金錢觀念,尤其要避免盲目跟風、鋪張浪費、一時衝動的感性消費,適時監督,控制購買頻率。另一方面,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認為那些暗黑元素容易侵蝕孩子心靈,如果就此「果斷」沒收銷毀,這樣的處理方式並不得當。不如開誠布公地與孩子探討,為何喜歡、如何理解卡牌這樣的玩具,看看背後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是為了減壓,為了同齡人之間更多的共同話題,還是集齊全套卡牌後的成就感?為人父母者首先要認識你的孩子,了解他們看到的世界。與其做孩子身前的執劍人,不由分說地替他們斬斷一切可疑的危險,倒不如做孩子身旁的持盾者,陪伴他們見證這世界或絢爛或兇險。
(本版撰稿攝影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