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這東西,最近真的非常火。
隨著泡泡瑪特這個盲盒品牌在市場掀起一陣風以後,用盲盒這個賣點來搞營銷的公司也越來越多,甚至還開始將「生命」做成商品...
有人為喜歡盲盒娃娃上一擲千金,有人將iPhone 11放進盲盒搞營銷充業績,同時也有寵物為這場買家跟賣家之間的消費盛宴獻出生命。
想問一個問題,如果你知道抽盲盒的時候,大概率會害死一條小生命,你還會買嗎?
或者有很多男粉沒太多留意盲盒這個東西,開頭就先做個介紹。
簡單來說,這個東東就是裝著不同款式玩偶的盒子。
這些盒子的外觀包裝都一樣,可是拆封前,消費者並不知道裡面是哪款。正因為抽盲盒的不確定性,以及拆盒時收穫的「驚喜感」吸引不少人「入坑」。
某知名盲盒企業銷售數據顯示,在盲盒消費者中,18—24歲人群佔32%,25—29歲人群佔26%,而所有盲盒購買者中,女性消費者佔75%。
其實也沒啥的,以近期比較受女性歡迎的泡泡瑪特為例,一個盲盒單價49-69元不等。通常,女生逛街的時候也就幾分鐘用個幾百塊罷了...而且,據街調結果,這東西是會越抽越上癮的。
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卻不斷投錢,這是什麼營銷原理?
專家表示,購買盲盒其實是一個心理學營銷方法。
消費者每次投資都有回報,雖然可能與投入不成正比,但是也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一種補償或者滿足感。並且人類有著追求圓滿的取向,因此更喜歡收集成套的東西。
其實反過來想,這盲盒本質上,跟月月鳥讀小學時2塊錢買一盒遊戲王,抽卡片的道理是一樣的。還記得,當時什麼青眼白龍,黑暗大法師的頭身手腳,就這麼抽全的。
只不過以前是2塊錢一盒,現在是49起跳罷了...
想不到,這種小時候買彩票式的玩法,卻在21世紀重新吸引了一大批95後 、00後不惜一擲千金買買買。
據統計,就2020年12月上半個月,盲盒及衍生品的平臺成交額是11月同期的2.7倍。而且,去年有近20萬人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元,其中最硬核的玩家一年壕擲百萬。
恩,豪擲百萬,有錢人跟窮人的花錢地方果然不一樣。
如果月月鳥有100萬現金,就會選擇先給個房子的首付,然後在《原神》充個698抽人物武器,將深淵10過了!
別說我要求低,充一個698可是一個資深白嫖黨的夢想。畢竟,出來打拼的孩紙,身上背著每個月2K的房租,壓力山大啊。
額,還是回到主題吧。
盲盒生意全面開花
面對這麼大的市場,不少商家早就開始花心思在盲盒上搞創新。開發出「盲盒+」這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吸引客戶。
反正,什麼能做成盲盒商品就儘量做,什麼衣服啊、AJ啊、全新衣服福袋啊,簡直就是「萬物皆可進盲盒」戰略的忠實執行者...
甚至還有商家推出了9.9元抽iPhone 11的盲盒。商品描述就是,就算抽不中iPhone 11,都有小商品返還。
然而這種看起來不太聰明的套路,居然有接近20萬購買量,每個人都期望自己是中獎的幸運兒...
曾經就有位B站的UP主,買了100個9.9元的盲盒,來測試中獎機率。
最終開出的商品分別為:追光豹有線滑鼠、臺式有線小音箱、10支原子筆、手電筒、指尖積木、手持小風扇、桌面手機支架、TWS無線耳機、迷你藍牙音箱(此前他曾開出過相同商品)、8GB的U盤等等。
可從拆盲盒中體會到快感的同時,從盲盒裡拆出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也越來越多。你說虧吧,也不至於,你說不虧吧,又有很多重複的商品...
當拆完100個快遞的時候,發現有10個小音箱,10個手機支架的時候...該怎麼處理這堆沒用的東西?
花錢買了一堆東西回來,用又用不完,丟了還怪可惜。
對於這種銷售套路,1月26日《人民日報》公眾號發布了來自中消協的提示:別盲目購買盲盒!中消協在其官網發布消費警示,直指盲盒市場存在四大主要問題:
一、商家過度營銷,消費者易中套「上癮」。
二、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到手貨品與宣傳不符。
三、產品質量難以保障,假冒偽劣、「三無」產品時有出現。
四、消費糾紛難以解決,售後服務亟待改善。
簡單來說,中消協指出的,就是市面上賣盲盒的商家越來越多,看起來是跟上潮流,事實上只是商家將大部分買盲盒的用戶,當成了「清庫存」的工具罷了。
話是這麼說,可是就是很多人受不住誘惑啊。
當月月鳥打算在評論區分享一下那位UP主,9.9元刷盲盒經歷的時候,突然看到一條讓我震驚的評論....
居然還有「活體盲盒」這玩意?這詞聽起來就有點邪惡。
當我對這件事繼續下挖的時候,真的震驚到了。
盲盒,還能用在小貓小狗身上?
幾十塊錢的生命
打開某網購平臺App,居然真能搜索到這種賣活體盲盒的商家。
貓、狗,便宜的幾十,貴的就幾百,但是不能挑品種、品相和性別,隨機發貨。
還有烏龜、兔子,價錢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
商品描述是這樣的:買盲盒就是為了開箱時候的驚喜,別問什麼龜,我自己都不知道。
而在閒魚,各種活體盲盒一樣很多,比如「福袋盲盒純種寵物貓咪」、「寵物盲盒」等,還有不少標著「領養」,但實際上是買賣的店家。
靠著「盲盒福袋幸運盒子」、「活體」等標籤,很多店還登上了熱賣榜…
售價35元,已經拼了5038件...
可是,養狗貓貓狗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狗狗的成本+疫苗+郵費,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30塊錢拼團價的?
別問,問就是:親,我們沒有病狗。
怎麼保證呢?來看看商家的詳情頁,赤裸裸的霸王條款就是了。
客服:發出的狗種隨機,而且不支持無理由退換。
如果你說,剛到的狗狗、貓貓出現什麼問題怎麼辦?
不怕,商家的售後可是很有保障的。
只要你給好評,賣家支持開箱24小時內死亡,直接免費補發一隻。
這種周到的售後服務,真的讓人打一個哆嗦。
前面不是說要尊重生命嗎,怎麼在買賣瞬間,這些小生命立即變成貼了價格,壞了就賠的商品...
幾十塊錢的商品,你覺得這狗狗和貓貓是怎麼來的?有多衛生?
這種網購寵物看起來便宜,但這種低價是需要代價的,就算不是由消費者承擔,也需要商品(寵物)來承擔。
你甚至不知道,你買回來的貓狗,到你手之前經歷過什麼...
大部分這類型低價貓貓狗狗,都是從「地下養殖場」來的。
大量未成年的貓狗,關在繁殖籠,上各種激素來催生。生出來的小貓小狗,並不會打疫苗什麼的,而是打抗生素來維持它生命症狀。
曾經就有記者採訪過地下狗場的商販,對方也承認這些寵物全都不會打什麼疫苗。
只要這些「人造」寵物,夠日子就直接送到市場上交易,對商販來說,只要成本能控制好,不多不少都會有錢賺。才不會管你的寵物健不健康,他們只要就是儘快脫手給下一家。
在這種交易手法下,誰能保證被交易的貓狗是健康的?
其實算帳也很簡單,正規場所買寵物,都是3000-5000起步,同種寵物幾十塊錢能包郵有可能嗎?
有買有賣,到頭來最受罪的,就是這些出生了可能一個月都沒有就離世的小生命。
競爭激烈,現在的商家都越來越會「創新」了。
盲盒這個大魚塘,已經到了哪個行業都想蹭一下熱點的地步。
你說在小商品上面割用戶韭菜,大不了就叫清庫存,收一波「快樂稅」罷了。
可「活體盲盒」這種「新穎」的買賣,就等於對一條小生命以愛之名用上折磨手段...
在月月鳥看來,這等於寵物的定製棺材。
原本,盲盒沒有對錯之分,用錢買來短暫的開心或許也值得。
可讓月月鳥想不到的是,現在的社會,連活物都可以盲盒了...
如果這種褻瀆生命的「活物盲盒」得不到禁止,那麼,在未來會不會出現女友盲盒?嬰兒盲盒?
只要利潤夠大,不難保有人會踩著這種灰色地帶做生意。
想想,還真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