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76元4連抽只開出1個新造型,玩盲盒是交「智商稅」?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盲盒是什麼?

盲盒指的是一種外包裝沒有對內部的東西進行標註的盒子,只有購買打開之後才能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因此,盲盒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很多小孩和部分成人會比較喜歡。

盲盒的來源?

盲盒最初來自於動漫,許多製造商會將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設計師單獨設計的玩偶裝進盲盒中進行售賣。盲盒裡的東西有等價的,也有與價格不對等的,這需要看一定的運氣。

11日,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港股上市首日高開超100%,在引發眾人關注的同時,也有人稱,背後離不開眾多盲盒玩家貢獻的真金白銀。

盲盒為何能吸引這麼多人收藏?那些玩家與盲盒又有哪些故事?反覆購買盲盒真的是交「智商稅」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數名盲盒玩家,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與幸運相隨的盲盒

對於年齡偏大的讀者,可能對盲盒還不太了解。但對於很多小孩和部分成年人,玩盲盒已成了一個時尚。盲盒之所以吸引人,因為玩家只有購買後打開才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也成為了吸引玩家的存在。

而盲盒的概念,有說法稱,起源是日本的福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和其模式類似的還有扭蛋,而在一些網路遊戲中,同樣存在類似概念,如《DOTA2》裡玩家購買鑰匙,對應可以開出不同英雄的裝備。

市民璞小姐今年29歲,從事服裝設計行業。她介紹,她和盲盒結緣,是在2016年,「當時在南坪萬達廣場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茉莉娃娃塑像(記者註:盲盒玩偶的名字),造型是其手持畫筆、畫板,看起來特別的萌。」璞小姐說,因為自己是學習美術專業的,所以生活中也一直很喜歡畫畫。看到茉莉時,感覺似乎看到了另外一個自己,瞬間就產生了想買下同款的衝動。

當然,在花費69元購買了這個盲盒後,璞小姐並沒能如願開出同款的造型,但也讓她覺得心情大好,她也就這樣成為了一個盲盒玩家。

2019年被業界稱為「盲盒元年」,這也是璞小姐購買盲盒最多的一年,伴隨著她擁有的盲盒越來越多,煩惱也隨著而來。

「有一次,我連續開了兩個盲盒,都是已經有的造型,瞬間就感覺自己運氣很不好,就很生氣。於是又買了兩個,終於開了一個新的造型。」璞小姐說,那一次的體驗應是自己開盲盒以來運氣最差的一次,算起來就是花了4個69元,共計276元,只開出了一個新的造型,可以說是體驗相當不好。慢慢地,她購買盲盒也趨於理性,同時也開始和其他玩家互換盲盒。

商家、閒魚可交換盲盒

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收藏了冰雪奇緣、海賊王、初音未來的盲盒,但最終沒有一個系列收集齊,於是就選擇了放棄。

這是為什麼呢?王女士說:「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自己心心念念一直開不出來的盲盒,在網上20元就可以買到同款,那種感覺就像自己被騙了一樣……」王女士說,最終她沒有選擇在網上購買補齊盲盒,而是選擇了「退坑」。

作為一項收集類的娛樂方式,玩家們面對手中重複的盲盒,主要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通過網上和其他玩家交易、交換補全自己所缺;另一種則是盲盒商家為了增加玩家黏度,提供交換服務。

時代天街一盲盒商家介紹,他會向玩家提供一個登記簿,通過IP進行分類,玩家就可以分類進行交換。如果雙方時間不好協調,那麼就提供代存服務,通過手機號確定玩家信息,然後完成交換,以上服務均免費。

該盲盒商家透露:「其實我們也不希望玩家連續開出重複的盲盒,因為這種情況容易影響人的心情。一般來說,我知道玩家連續開出兩個重複的,會建議他下次再來開;如果玩家某一次運氣太背了,說不定就不會再來買了……」

記者登錄閒魚網搜索發現,有許多玩家都在上面銷售盲盒,根據造型的稀缺性決定價格,普通款一般在30元左右,比玩家購買時價格接近便宜一半。此外,盲盒玩家們也會通過微信、QQ群對盲盒進行交換、交易,而一些隱藏版的盲盒,價格可以高達上千元一個。

「雙12」時,記者也從網絡平臺查詢到,一些銷售盲盒的商家為玩家提供了更精確的服務:批量購買12個盲盒後,可以更換重複的普通款盲盒,以保證玩家不重複購買。

玩家是交 「智商稅」嗎?

璞小姐說,現在她已經將重複的盲盒都送給了朋友或其他玩家,只有在特別的情況下才會購買新的盲盒。對於「浪費錢」「交智商稅」的說法,她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在玩盲盒的大多數時候,還是開心的,比如剛好抽到想抽的招財貓,雖然自己並沒有發財,但那種吉利的寓意也會讓自己開心很久。」

璞小姐看來,大多數人都願意為自己的愛好買單,而盲盒也是其中的一種愛好。之所以會遭到一些非議,可能是因為盲盒是一個相對新鮮的事物,而IP價值、幸運成分等外因給它賦予了太多的額外價值,因此有時也不容易被人理解。

她認為,盲盒就和所有的興趣愛好一樣,只要其存在一天,就會有玩家不斷的「入坑」「退坑」。讀者朋友們,對於盲盒,你選擇「入坑」還是「退坑」呢?

觀點

別盲目消費 適度娛樂就好

儘管用自己的錢買盲盒尋找快樂的行為無可厚非,但當其以來勢洶洶之勢逐漸變成一個社會話題時,仍值得我們思考。

生理學上用多巴胺和內啡肽解釋人感到愉悅和成功的原因,盲盒因其不確定性和驚喜感,讓拆盒時的激素分泌格外旺盛,而這種快感加以「成套」的營銷模式,更充滿了令人著迷的不確定性,使得消費者樂此不疲。我們有必要提醒的是:玩盲盒可以,但別盲目消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適度娛樂就好,沉溺其中恐怕失多於得。(記者 文翰)

相關焦點

  • 花276元4連抽只開出一個新造型 玩盲盒是交智商稅嗎?
    反覆購買盲盒真的是交「智商稅」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數名盲盒玩家,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與幸運相隨的盲盒   對於年齡偏大的讀者,可能對盲盒還不太了解。但對於很多小孩和部分成年人,玩盲盒已成了一個時尚。盲盒之所以吸引人,因為玩家只有購買後打開才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也成為了吸引玩家的存在。
  • 慢生活|花276元4連抽,盲盒是「智商稅」嗎?聽聽玩家怎麼說
    反覆購買盲盒真的是交「智商稅」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數名盲盒玩家,來聽聽他們怎麼說?▲璞小姐最愛的盲盒娃娃與幸運相隨的盲盒對於年齡偏大的讀者,可能對於盲盒還不太了解。簡單來說,盲盒裡面裝的大多是動漫、影視周邊,或設計師特地設計出來的玩偶。
  • 反覆購買盲盒真的是交「智商稅」嗎?專家:別盲目消費適度娛樂就好
    反覆購買盲盒真的是交「智商稅」嗎?反覆購買盲盒真的是交「智商稅」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數名盲盒玩家,來聽聽他們怎麼說?與幸運相隨的盲盒對於年齡偏大的讀者,可能對盲盒還不太了解。但對於很多小孩和部分成年人,玩盲盒已成了一個時尚。盲盒之所以吸引人,因為玩家只有購買後打開才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也成為了吸引玩家的存在。
  • 在線抽盲盒:抽了個「智商稅」
    另外,App 上抽取盲盒的方式與線下門店相似,用戶註冊之後選擇盲盒系列,在一盤十二盒當中,選擇一盒並支付款項,待該盤十二盒全部出售之後就會開出結果,顯示用戶抽中了什麼款式。此時,App 在顯示結果的同時還會給予用戶兩個選項:發貨或者立即回收。
  • 在線抽盲盒:抽了個 「智商稅」
    另外,App 上抽取盲盒的方式與線下門店相似,用戶註冊之後選擇盲盒系列,在一盤十二盒當中,選擇一盒並支付款項,待該盤十二盒全部出售之後就會開出結果,顯示用戶抽中了什麼款式。此時,App 在顯示結果的同時還會給予用戶兩個選項:發貨或者立即回收。「我試著抽了幾次,最終抽到的款式還是重複的,所以我當時就選擇不發貨,立即回收。」
  • 收藏難度漸高 盲盒是「小愛好」還是「智商稅」?
    那盲盒究竟是「小愛好」還是「智商稅」?「盲盒經濟」背後又藏著怎樣的隱憂?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對此開展了採訪調查。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盲盒的價格設定就巧妙在這裡,它不至於讓你吃不上飯,但也會讓你不知不覺花費掉不小一筆錢。」盲盒愛好者嘮嘮說,她是從2019年初進入潮玩圈的,至今一共購入了300多個盲盒產品,其中更是有8隻單價近千元的「大娃」。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經典臺詞,如果放在現在,可能會被改成「生活就像一盒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開出的是什麼。」 這幾年,「盲盒熱」日漸成為我國潮玩文化的突出現象之一,尤其前段時間,隨著「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盲盒為什麼吸引年輕人」的話題也屢次被推上微博熱搜。
  • 盲盒是「小愛好」還是「智商稅」?
    盲盒愛好者嘮嘮說,她是從2019年初進入潮玩圈的,至今一共購入了300多個盲盒產品,其中更是有8隻單價近千元的「大娃」。而嘮嘮的「戰績」在潮玩圈中不算拔尖,曾有玩家為了抽中某款單價約999元的限量版玩偶,一次性買了500隻盲盒,單次消費就高達三萬多。
  • 深度調查丨盲盒:昂貴的「小愛好」
    盲盒愛好者嘮嘮說,嘮嘮是從2019年初「入坑」潮玩圈,至今她一共購入了300多隻單價為59元的盲盒,8隻單價近千元的大娃,以及若干個小娃。 嘮嘮的「戰績」在潮玩圈中不算拔尖。KK的朋友曾為了抽中某款單價約999元的「Demo」系列限量版大娃的購買權,一次性買了500隻「盲盒」,單次消費就高達三萬多。盲盒究竟是「小愛好」還是「智商稅」?瘋狂的盲盒經濟背後又藏著怎樣的隱憂?
  • 彩票之後,又一「智商稅」行業來了,有人花70萬,只為「拆盒子」
    很多商家精準的發掘出了人的這種心理,推出了很多產品,抓住了大家想要「獵奇」「探險」的心思,讓很多自制力不強的年輕人慾罷不能,例如火遍全國的「盲盒」了,很多人覺得這又是一個收「智商稅」的產品。在人流量較多的步行街,我們經常看到類似「盲盒」類的產品,花上幾元幾十元錢就可以買到一份「禮物」,裡面有什麼誰都不知道,只有打開才能知曉。
  • 瘋狂的盲盒火了,有人豪擲幾十萬買它,背後到底有何「魔力」?
    社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還湧現了一些新興的行業,而「盲盒」也開始火了,有人竟豪擲十幾萬購買「盲盒」,這是否是智商稅,還是其它的原因呢?有數據顯示,還有一些玩家,一年竟花費了百萬元來購買盲盒。雖然大量的買家中,肯定會有一些職業盲盒玩家存在。但盲盒裡的玩偶外表純良,滿足了年輕人需要陪伴的精神需求,還有不少人購買盲盒是「賭徒心理」,亦或是為了收藏,因此盲盒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忠實的粉絲,這也是盲盒銷量持續增長的原因。
  • 推盲抽盒玩!迪士尼米奇90周年生日紀念!
    &米妮90周年紀念盲抽盒玩。       同款的盲抽盒玩高度則為10釐米,造型上與米奇雕像完全一致。這款盲抽盒玩共有六種顏色,天藍色、金色、黑色的米奇以及紫色、銀色、紅色的米妮,身上的蝸牛以及蝴蝶也都採用了與本體不一樣的顏色,體現出了與雕像不同的活潑感。該款米奇90周年聯名盒玩預計11月份上市發售。
  • 9.9元抽iPhone 11,35元就能抽貓狗,帶血盲盒一場極致缺德的生意!
    其實反過來想,這盲盒本質上,跟月月鳥讀小學時2塊錢買一盒遊戲王,抽卡片的道理是一樣的。還記得,當時什麼青眼白龍,黑暗大法師的頭身手腳,就這麼抽全的。開發出「盲盒+」這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吸引客戶。反正,什麼能做成盲盒商品就儘量做,什麼衣服啊、AJ啊、全新衣服福袋啊,簡直就是「萬物皆可進盲盒」戰略的忠實執行者...
  • "盲盒+"模式快速裂變 "驚喜經濟"引爆年輕潮玩市場
    儘管熱度空前,但各商家盲盒銷售處醒目地擺放著「盲盒銷售須知」,提醒售出概不退換等,可見,盲盒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盲盒還沒出來,設計師太忙了,合作夥伴好幾個在催呢,我也好期待。」近日深圳一位潮玩企業負責人也向記者透露。今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斬獲高達1.42億元的最終銷售額,成為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
  • 「盲盒+」模式快速裂變 「驚喜經濟」引爆年輕潮玩市場
    有人懷著好奇心打探著各店鋪的盲盒產品,但工作人員們幾乎都忙得無心歡迎潛在新客戶,照舊整理產品、打包、接電話,有人諮詢便順便回答下。「這個59元一個,批發六折。」「這個最近我們賣的特別好,我自己前陣子也拿了些給小朋友班上同學做禮品,一個系列有12個玩偶,你拿多少,拿多可以5元一個。」
  • 護膚陷阱丨她花了2000元交了一次祛斑護膚品的「智商稅」
    雖然看上去令人哭笑不得,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拿出來聊一聊,目前的市場非常混亂,面對一些肌膚問題,我們需要保持警惕與理智~歡迎關注本仙子,隨時諮詢護膚美妝問題,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儘可能給你們參考~她花了2000元買了一套祛斑護膚品在7月17日下午,這位粉絲不知道從哪裡看到了我的視頻
  • 被嚇壞的爸媽們:「什麼車釐子自由,都抵不上盲盒自由!」
    除去小部分人會細看,某個系列的盲盒具體有些什麼款,拿不定到底該帶走哪一隻;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頗有經驗的抽盒老司機,拿起一隻盲盒,先搖一搖感受重量、再趁店員不注意,捏上兩把,手感不太對,那就放下再換另一隻。如此往復幾個回合,他們才會挑中一個「感覺對了」的盲盒,心滿意得的去付款。至於抽盒的結果,那都是命。
  • 燒錢拆盲盒有多爽?小學生抽得上頭,老母親恨得牙癢
    盲盒,物如其名,就是靠盲猜猜裡面是啥東西的盒子,買的時候不能拆盒。這種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人們會因為賭運氣的想法反覆購買,成了一種癮。從盲盒到抽卡,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那麼熱衷於收集呢?  1、社交壓力——不玩就是不合群  我們採訪了幾位小學高年級學生發現,大多數同學第一次接觸盲盒都是因為社交推薦。有的是看到同學曬出了自己收集的系列,有的是在抖音等社交媒體上看到,然後逐漸入坑的。
  • 貴陽青年的多巴胺來源,原來是拆盲盒!
    盲盒愛好者們進入潮玩社區,交換潮玩、曬娃改娃、交流經驗,形成了年輕人獨有的小眾盲盒圈。喜歡盲盒遊戲的人也認可「買盲盒會上癮」這個說法,但他們認為,如果是在自己的經濟範圍內,持續買盲盒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問題。
  • 薅羊毛找錯了地方,相當於交了「智商稅」!
    這幾天各大電商平臺的激戰正酣,你來我往,我們這些消費者可謂樂開了花,畢竟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嘛。共查封1家店鋪和2個倉庫,查獲花西子、SK-II、Dior、雅詩蘭黛、MAC等品牌假冒產品數萬個,涉案金額達到千萬元,控制20餘名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