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孩到老人,都有一顆探索世界的心,只不過相較於孩子來說,成年人將這種探索的欲望隱藏得非常好,並不會表現出來,而孩子則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有時候攔都攔不住。很多商家精準的發掘出了人的這種心理,推出了很多產品,抓住了大家想要「獵奇」「探險」的心思,讓很多自制力不強的年輕人慾罷不能,例如火遍全國的「盲盒」了,很多人覺得這又是一個收「智商稅」的產品。
在人流量較多的步行街,我們經常看到類似「盲盒」類的產品,花上幾元幾十元錢就可以買到一份「禮物」,裡面有什麼誰都不知道,只有打開才能知曉。有些經驗豐富的00後,會根據購買盲盒花費的金錢多少來判斷裡面的產品價值,從小玩偶到口紅,甚至手機應有盡有。
實際上,盲盒的流行還歸功於一家叫做泡泡瑪特的公司,如今這家公司也成了潮玩界最知名的中國品牌了,每年還會邀請全世界的藝術家在上海北京等地舉行潮玩展覽,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關注。而在3年前,泡泡瑪特僅僅是一家不出名的小公司,還在為了業績發愁,如今卻瞬間完成了逆襲。有數據統計顯示,去年一整年,泡泡瑪特的營收金額為16.834億元,淨利潤為4.511億元,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個數據並不怎麼顯眼,但是和2017年的泡泡瑪特相比較,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當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和淨利潤僅有1.581億元和156萬元。那麼,泡泡瑪特是如何崛起的呢?
這個品牌成立於2010年,主要做的也都是一些新奇好玩的產品,和很多小品牌一樣,從小門店發展成了連鎖店,逐漸開始啟動加盟模式。創始人王寧某天發現,一款Sonny Angel的玩具銷量非常好,讓他產生了製作一款「盲盒」的打算。有了商業模式,就要尋找一個讓人很有記憶點的娃娃了,通過各種走訪調查,王寧發現了一款Molly娃娃很受歡迎,所以在2016年拿下了這款娃娃的獨家銷售和生產權,從那以後,街頭巷尾就出現了這種裝著Molly娃娃的盲盒了,抓住了人們的賭博心理和收藏癖好,讓這款盲盒大賣。
靠著這款盲盒產品,王寧又將這個已經有點走下坡路的公司盤活了,之後他們砍掉了所有業務主做盲盒玩偶,並且不斷拜訪各國的藝術家,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之後,他們生產銷售的畢奇、潘神、dimoo、吾皇萬睡、貓鈴鐺……一個個盲盒系列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引無數年輕人為之瘋狂,尤其是00後。
盲盒的成本其實很低,小娃娃只有幾元錢,但是卻能賣到59元一個,很多人為了「集齊」都會花費上百元,有些00後為了湊齊一整套玩偶,會不斷購買盲盒。這種行為就像90後小時候為了收集水滸卡、球星卡,瘋狂購買小浣熊方便麵一樣。據了解,泡泡瑪特的一款產品巔峰時期一天的銷售額就高達8212萬,讓人大吃一驚。
雖然盲盒只是一種售賣小玩具的方式,但是卻引發了業內的討論,因為它放大了人的欲望,有些人為了購買盲盒4個月花了20萬;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了70萬;甚至一個日本宅男賣房也要買盲盒……實際上,盲盒沒有錯,是人的欲望變強了。
你買過盲盒嗎?你覺得這種購買形式會讓人上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