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米床單繪製的布畫、志願者寫的遺囑,1500件實物入藏武漢市檔案館

2020-12-24 騰訊網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榮海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鄒斌 通訊員劉英 甘超遜

用2米床單作畫,繪就鍾南山等抗疫英雄風採;一紙按下紅手印的遺囑,寫下80後志願者不顧個人安危積極參與抗疫志願服務的決心。

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市檔案館與時間賽跑,開展疫情防控檔案徵集。

援鄂醫護人員籤名的防護服、寫著「中國挺住,武漢加油」的布畫、別具紀念意義的天河機場愛心登機牌、援鄂防疫高鐵紀念卡、志願者用過的對講機……一件件市民身邊的戰「疫」物件,留下武漢眾志成城、齊心抗疫、共克時艱的珍貴記憶。楚天都市報記者近日走進武漢市檔案館,挖掘疫情防控實物徵集背後令人動容的故事。

用2米床單當畫紙 63歲美術老師為抗疫一線人員作畫

在武漢市檔案館收集到的疫情防控實物檔案中,不少為民間人士捐贈。美術老師易小陽創作的大型丙烯布畫和抗疫主題速寫被收集入館。

今年63歲的易小陽,1984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是該校雕塑系的首屆學生。畢業之後他一直擔任美術老師。退休後,他閒不住,堅持創作。他在漢陽區鍾家村西大街一面牆上手繪老西大街風貌,綿延數百米的「牆面人物誌」,成為武漢富有特色的城市記憶。

武漢市檔案館疫情防控檔案收集工作專班人員介紹,他們是3月份將易小陽捐贈的這幅大型丙烯布畫和抗疫主題速寫收集入館的。

記者在武漢市檔案館看到,這幅大型丙烯布畫長2米,寬2米,展開就是一塊大布。大幅畫布上寫著:「中國加油,武漢挺住」。畫布上,飽含深情的鐘南山院士的速寫、武漢長江大橋上急馳的救護車、奔走救援的醫護人員的表情讓人心潮湧動。

為何要選擇床單來作畫?易小陽介說,疫情期間無法買到大幅的畫紙,只能找替代品,後來熱心鄰居提供了一張床單。由於畫幅太大,屋裡沒法創作,他只好把床單鋪平在小區一處空曠位置進行創作。畫作創作完成,還被鄰居們用撕成條的被單掛到了小區服務中心門口。

在一冊速寫本上,下沉社區值守的黨員幹部,上門排查的社區工作者,配送物品的快遞小哥等,都是他筆下的主人公。

疫情期間,易小陽的家裡也遭遇坎坷。92歲的老母親因心臟問題於今年大年初一不幸去世。疫情發生前期自己在家中隔離,心緒低沉,但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的事跡使他十分感動,心中生出一種使命感,「我要拿起畫筆,來畫下這些保護我們的人」。

易小陽坦言,當時捐贈給檔案館時心中確實還有些不舍,但想到這些畫在武漢市檔案館保存和展出後,可以讓更多的人記住這段歷史,也算是為抗擊疫情,為社會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公交司機為醫療隊員拍照 自費做成畫冊贈白衣天使

疫情期間,武漢公交車司機馮豔斌從事援漢醫療隊接運工作,每天用手機拍下抗疫英雄的美麗瞬間,然後做成畫冊。這次武漢市檔案館徵集防控疫情實物檔案,他自費出版的「戰疫紀念畫冊」和其本人的四川援紅會醫院醫療隊工作證被該館收藏。

馮豔斌是武漢207路公交車駕駛員。疫情期間,他主要負責接運援漢醫療隊員,與四川第二批援漢醫療隊員接觸最多。「那段時間,幾乎每天跟援漢醫療隊員打交道,他們千裡迢迢來到武漢,救護武漢的病患,他們是我們的真心英雄。」在住地酒店,馮豔斌用手機拍了醫療隊員在酒店的合影、隊員們過生日、隊員們撤離等內容的照片,並做成了畫冊。

從精選照片、文字說明到聯繫印刷企業,他前後忙碌了差不多一個月,花費6000多元,一共製作了180本紀念畫冊。

為了表達感恩之心,馮豔斌決定,趁著近期休年假的機會自駕去四川,將畫冊一一送到隊員們所在的醫院以及隊員們手上。「製作戰疫紀念畫冊贈給援漢醫療隊,想表達一個普通的武漢人對他們的深深敬意與感激之情!」馮豔斌說。

擔心發生不測 志願者寫下遺囑

「如果在這次志願服務過程中遭遇不測,請我侄兒作為我遺囑的執行人。」在武漢市檔案館收藏到的實物檔案中,一份按著手印的遺囑引人注意。

寫這份遺囑的市民童女士是武漢市一位80後志願者。她告訴記者,疫情之初情況特殊,不知道會面臨什麼情況,當時自己也在生病,於是就寫下了這份遺囑。

童女士解釋,自己是單親孩子的媽,兒子剛上初中,於是就將侄兒作為遺囑的執行人。

童女士學過中醫,曾經在醫院做過醫生助理,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她曾經想去一線幫忙,到醫院當義工,但是因為疫情情況特殊,這一請求並未獲準。後來她就加入了志願者團隊,先是在志願者微信群裡幫助調度醫療防護物資的運輸。後來各地的醫護人員和防護物資到位了,她又加入了一個尋找生活物資的志願團隊,幫助孤寡老人尋找平價生活用品。

最讓童女士感動的是,一位來自山東濱州的網友看到她的事跡後,手工製作了一張畫報寄給了她。這次她除了向檔案館捐贈手書遺囑外,還捐贈了個人的戰疫英雄證和網友寄給她的這張手工海報。

實物檔案進館前會消殺處理

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市檔案館與時間賽跑,積極廣泛收集疫情防控檔案尤其是實物檔案。

3月17日,各地援鄂醫療隊開始分批踏上歸程。當天下午,武漢市檔案館疫情防控檔案收集工作專班人員趕到位於常青路的北京、上海、陝西援鄂醫療隊部分隊員的駐地,收集疫情防控檔案。陝西天佑醫療集團援鄂醫療隊的兩位姑娘楊瑤、邢冬梅,捐出了各自疫情防控期間使用的袖章,兩位姑娘在袖章上寫下「油潑麵助力熱乾麵」「武漢必勝」等祝福語,並細心地將袖章做了消殺處理。在上海援鄂醫療隊員郭玉石捐出的一件防護服上,寫滿了隊員的籤名和祝福。

由於疫情期間特殊,所有收集上來的疫情防控實物都會進行消殺處理。有的熱心市民在捐贈時還會主動對捐贈的物件進行消毒處理。

一排排援鄂醫療隊員使用過的袖章、一件件寫有醫護人員籤名的防護服、一張張戴著口罩的照片…… 目前,該館已徵集入館的援漢醫療隊籤名袖章、醫護用品、社區防控資料、照片、抗疫日記、來往書信等實物1500餘件。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每個人都是戰士,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無處不在地產生著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視頻、實物等檔案資料。武漢市檔案館有關負責人介紹,期待更多單位或個人提供戰「疫」檔案資料或徵集線索,能真實完整保存武漢這座英雄之城的抗疫歷史,同時也為武漢今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對公共突發事件、推進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檔案資料和參考借鑑。

相關焦點

  • 5000餘件戰疫作品入選德州市檔案館 文化聚力,以「藝」戰「疫」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胡兵為全面記錄德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奮力抗擊疫情、全力支援湖北的真實歷程,德州市檔案館於2020年2月20日發布了《德州市檔案館關於面向社會各界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檔案資料的公告》,第一時間開展這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檔案資料的收集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和大力支持。
  • 7省市檔案館聯合直播國寶檔案,湖北為何捧出這3樣寶貝?
    講解員在介紹湖北省檔案館的藏品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周萍英 劉中燦 通訊員黃敏)世界上僅有的兩枚北京奧運徽寶之一、福建僑批、中國近代郵政起源檔案……昨日上午,為紀念第13個「6·9國際檔案日」,湖北省檔案館聯合北京、天津、陝西、福建、四川、寧夏等兄弟省(市/自治區)檔案館隔空接力直播,攜手展出13件「國寶級」珍藏檔案。
  • 武漢一博物館徵集700餘件抗疫實物資料 背後都有哪些故事?
    「這個熱水壺來自支援武漢的上海醫生賈波,水壺上面寫著他女兒的名字,是激勵他戰勝疫情的護身符。」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武漢革命博物館獲悉,包括上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賈波醫生捐贈的熱水壺在內,該博物館已徵集到來自援鄂醫療隊、武漢多個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武漢市民的700多件抗疫實物資料。
  • 1.2米1.5米1.8米床單尺寸是多少
    1.2米1.5米1.8米床單尺寸是多少 2019-04-03 15:08: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1.2米1.5米1.8米床單尺寸是多少?
  • 「檔案見證小康路」,武漢檔案館面向社會徵集紀實照片
    為記錄武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奮鬥歷程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成就,展現武漢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拼搏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見證百姓共奔小康的幸福之路,武漢市檔案館近日聯合武漢市攝影家協會、武漢市檔案學會舉辦「檔案見證小康路」攝影大賽,廣大攝影家、攝影愛好者均可投稿。徵稿時間即日起至2020年10月8日。
  • 97位「技能國手」金手印入藏廣州國家檔案館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實習生 周嘉興 通訊員 粵仁宣「沒想到我的手印也能被檔案館收藏,感覺非常榮幸!」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冠軍分享會暨「國手印記」收藏儀式活動在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舉行。
  • 阮存才的布畫情緣
    走進清港垟根村的玉環布畫館,不禁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寬敞明亮的館內,四周牆壁懸掛著一幅幅高雅的大型布畫,有古代人物畫、道釋畫、山水畫、花鳥畫。有些布畫下,還精心放置著各式各樣的古典家具,兩者互相映襯,散發出一股濃濃的中國傳統文藝氣息。
  • 《極限挑戰》:畫分3份藏遺囑,應該是劇情設計,而不是黃磊點子
    畫分三份藏遺囑應該是劇情設計而不是黃磊的點子。有三點原因。其一,這種做法需要有額外的假畫和能藏畫的遺囑,如果節目組不提前準備,不可能臨時製作。其二,在溝通嚴重不暢的情況下,儘量少用人明顯比多用人更可行,所以如果是黃磊臨時決定的話一定不會這麼做,尤其在對大家身份不能完全信任時,這更應該是節目組設定。
  • 含英咀華納蘭臺,茹古涵今賦青史,濟寧市檔案館舉行「蘭臺論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康巖 通訊員 陳子月12月4日,濟寧市檔案館舉行了以「含英咀華納蘭臺,茹古涵今賦青史」為主題的「蘭臺論壇」,論壇集中展現了濟寧的檔案文化創新創意成果,同時檔案館還為市委宣傳部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社科聯和市科協命名的市社會科學教育基地、市級科普教育基地
  • 遼寧省檔案館抗擊疫情專題檔案全宗建成
    經過6個月面向社會的公開徵集,儘管檔案接收工作還在進行,但省檔案館抗擊疫情專題檔案全宗已建成,上萬件各門類、各載體的戰「疫」檔案在此「安家」,留住遼寧抗擊疫情的歷史記憶。自製的紀念冊 和掉色衝鋒服在省檔案館採訪,兩個納入抗擊疫情專題檔案全宗的實物吸引了記者。
  • 畫漫畫寫詩歌,這個社區文化志願者為戰疫加油
    3月7日,一幅描繪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為居民團購生活物資、送菜送藥的漫畫,在百步亭社區怡康苑微信圈刷屏。這組名為《超市抗疫不落後》的漫畫,是百步亭社區文化志願者王景民新鮮出爐的作品。「最近小區封閉,很多人都在為居民的生活忙前忙後,我想幫點忙,就想著用漫畫的形式,給大家鼓鼓勁。」王景民說。
  • 上海市遺囑庫可聯網查詢 絕密信息嚴格制度查詢[圖]
    打開其中一間屋子的厚重鐵門,記者見到了神秘的遺囑庫。這裡的布局有點像圖書館,一排排的柜子整齊排列。搖動柜子上的把手,檔案櫃便自動分開,寫有絕密字樣的卷宗整齊的排列在柜子內。另外,在一些冰箱摸樣的柜子裡則存放了很多與遺囑相關的錄音、錄像碟片。  「這裡只是一部分最新的遺囑,其他絕大部分都已經轉移到上海市檔案館了。」工作人員表示,遺囑是需要永久保存的文件,所以對存放條件十分嚴苛。
  • 武漢市生態環境志願者服務總隊成立 上線環保設施VR雲
    人民網武漢12月6日電 12月5日是「國際志願者日」,武漢市生態環境志願者服務總隊成立,來自武漢三鎮的數十支環保志願者團隊共同行動,開展了7場環保志願服務活動。據介紹,近年來,武漢市各類環保志願者團隊積極開展多種志願活動,為進一步壯大志願服務力量、完善志願服務組織體系、提升志願服務能力水平、創新志願服務工作機制和強化志願服務工作保障,引導更多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者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武漢市首次成立武漢生態環境志願者服務總隊,共同搭建公眾與生態環境部門有效溝通交流的平臺與橋梁,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營造生態環境共治共享良好氛圍
  • 武漢市公安局礄口區分局:都怕的時候 警察不上誰上
    人民網北京2月23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月23日下午4時在湖北武漢舉行國務院新聞辦記者見面會,5位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的普通工作者講述了他們團結奮戰的故事。
  • 【香港蘇富比】 2.07億! 清乾隆 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
    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由造辦處玻璃廠制胎,後送至琺瑯作由宮廷畫師以琺瑯彩繪製紋飾,於作坊中燒造而成,無論造形、繪畫、尺寸、製作工藝,均拔萃超群,美善卓絕,乃存世料胎畫琺瑯器中最為重要之例。本品獨一無二,惟有另一相應之器,相同器形與配色,紋飾則相異,應同時所造,遞藏歷史亦同,1980年代入藏香港藝術館(圖一)。
  • 威縣潘固王氏家布中發現「清朝銀票」
    家布也稱家堂、家軸、竹子,是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記載家族繁衍發展的載體,多為用布繪製。多年來,為了保存家布,在家布的背面貼襯了很多綿紙,近日族人在翻動家布時,意外發現所襯的綿紙中有一份契約,而且在契約與家布中間的空隙裡發現了三張清朝銀票。
  • 阿里抗疫代碼入藏國博 國博史上首次收藏代碼
    最新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藏品是阿里抗疫的30件物資,包括抗疫期阿里程式設計師們寫的代碼。這也是國博歷史上首次收藏代碼。8月31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向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馬雲公益基金會頒發「援助抗擊新冠疫情實物捐贈證書」。
  • 想沒想過寫份生前遺囑?
    這一次既不是發表新作,也不是打侵權官司,而是寫了一份公開的遺囑。就連當地的晚報都花了一個版面刊登了這封寫給兒子的公開遺囑和瓊瑤的照片。也難怪,現在的五零後往後的幾代人,誰沒迷過瓊瑤那些纏綿悱惻的愛情小說啊,現在她突然寫了一封遺囑還真是挺抓眼球的。就連我這隻讀書不看報的人都忍不住把她的遺囑看了一遍。
  • 醫療隊員給8歲女兒祝賀生日的家書入藏檔案館
    「我最親愛的女兒,爸爸考慮許久,決定還是給你寫這封信,這也算是爸爸給你的8歲生日禮物吧。今天是爸爸參加戰疫戰鬥的第50天……」在淄博市檔案館珍藏的「抗擊疫情」檔案中,一封來自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的家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脈脈溫情。
  • 畫滿卡通貓!戰疫見證物火熱徵集中,華西醫生捐出「限量版」防護服
    此前,展覽主辦方面向全社會徵集具有代表性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見證物,截至5月12日,已經徵集了上百件實物物品及若干條音頻視頻照片,內容涉及醫療、慈善、個人以及社區捐贈物品,那些文件文書、藝術作品、出入證、日記、志願者紀念證書物品、入黨申請書、請戰書、籤名防護服、籤名隊旗、橫幅等實物,承載了四川人英勇抗疫的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