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抗疫代碼入藏國博 國博史上首次收藏代碼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31日電 國博又要上新了。最新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藏品是阿里抗疫的30件物資,包括抗疫期阿里程式設計師們寫的代碼。這也是國博歷史上首次收藏代碼。

8月31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向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馬雲公益基金會頒發「援助抗擊新冠疫情實物捐贈證書」。

阿里抗疫代碼入藏國博

這批抗疫實物由阿里巴巴捐贈,包括4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救治手冊、2本新冠疫情爆發下的醫院應對策略、螞蟻保險贈送給一線醫護人員的《新冠病毒肺炎醫護人員等特種重大疾病保險單》、六大洲捐贈的提單和報關單、武漢市青山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寫給盒馬的感謝信、給武漢協和醫護人員送外賣的飛虎隊所有騎士籤名的外賣服等14種共30件抗疫實物。

國博收藏的給武漢協和醫護人員送外賣的飛虎隊所有騎士籤名的外賣服。

在這份捐贈清單中,讓人眼前一亮是三個「第一行代碼」:支付寶團隊研發的健康碼系統第一行代碼;阿里雲研發的全國健康碼引擎第一行代碼;阿里巴巴達摩院研發的新冠肺炎CT影像AI輔助診斷產品第一行代碼。

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歷史上第一次收藏代碼。這三行代碼下面,是42名寫代碼的阿里程式設計師的籤名,阿里雲的程式設計師們還附上了個人頭像。

從第一行健康碼代碼到「阿里式抗疫」

疫情初期,武漢封城,生活和醫療物資告急。1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設立10億元醫療物資供給專項基金馳援武漢,一場「阿里式抗疫」拉開帷幕。

從1月到8月,從「馳援武漢」到時隔11年重啟幫扶中小企業的「春雷計劃」,從協助全國防疫到馳援全球,從天貓超市、盒馬不漲價不歇業到餓了麼配送費不漲價,從支付寶聯合阿里健康上線「專家問診」到菜鳥開通全球綠色通道,從杭州健康碼到全國健康碼,從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救治手冊》到向全球提供新冠肺炎防治臨床經驗,「阿里式抗疫」馬不停蹄。

疫情期間,阿里舉經濟體之力向全社會開放沉澱了20年的數位化能力,這三行代碼只是數位化抗疫的一朵浪花,見證了人們借科技創新之力「危」中尋「機」的歷程。

疫情初期的2月5日凌晨5點,首版阿里健康碼誕生。隨後,它開始了每半小時一次迭代的優化。首個版本在杭州某小區試水。產品經理們教居民掃碼、申報,區委辦公室員工把閒置的手機都用來測試。從最初的掃碼填報,到之後的支付寶端自行申請,自動生成,產品經理們記不清楚到底迭代優化了多少次。

「寫代碼寫進國博挺酷的,有點激動,是個紀念。到時候國博有展,我一定會去北京看的。」支付寶前端開發劉志飛說,他的籤名留在了捐贈給國博的代碼實物上。他的同事張玉瑜知道這事兒後,說「自己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阿里雲的張成廷參與了全國健康碼的開發。事實上,最後阿里雲團隊最後捐贈給國家博物館的那一行代表性的代碼就出自他之手。到現在他還清晰記得抗疫期間緊張的工作氛圍。「2020年是不一樣的年份,我們又碰巧創造了不一樣的東西。自己寫的代碼能有幸進入作為歷史的印記,有意義。」張成廷說。

相關焦點

  • 健康碼引擎的第一行代碼,作為抗疫物證入藏湖北省博物館
    近日,阿里巴巴向湖北省博物館捐贈39件抗疫實物,其中,馬雲給援鄂醫護人員送的特殊外賣附帶的暖心卡片,阿里雲開發的健康碼引擎的第一行代碼、達摩院新冠肺炎CT影像輔助診斷AI產品等作為抗疫物證均在收藏之列。健康碼引擎的第一行代碼此次捐贈湖北省博物館的39件抗疫實物多發生在武漢,記錄了一座英雄的城市的抗疫故事。
  • 京東物流無人車被國博收藏,「科技新國寶」成抗疫英雄
    而武漢「重啟」不久,湖北省博物館工作人員將這條飽經風霜的「網紅窗簾」取下,把它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特展物件收藏。而它的主人王先生雖有眾多不舍,但也坦言道: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 而寫滿了抗疫隊員籤名的防護服、醫療隊隊旗、請戰書等物品,均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其中一個名叫「武漢大白」的機器人在這些藏品之中尤為引人注目。
  • 《財富》公布「改變世界」榜單 阿里因抗擊疫情名列第二
    《財富》頒獎詞寫道,「阿里旗下的電子貿易平臺eWTP 成為亞洲、歐洲和非洲國家防護用品尋源的樞紐。阿里巴巴國際站B2B平臺向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分發2600萬件防護用品。同時,阿里云為新冠疫苗研究人員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同時,《財富》也注意到了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時隔11年重啟的「春雷計劃」。「阿里巴巴還為平臺上的中小企業提供幫助。
  • 國博收藏國米「中國加油」球衣,首開先河讓愛蔓延
    北京時間2月10日凌晨(義大利米蘭當地時間2月9日晚上),上賽季意甲第二場米蘭德比中,國際米蘭眾將士身著印有「中國加油」字樣袖標的特製球衣出戰,在主場以實際行動聲援武漢抗擊疫情。近日,這件特別的球衣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永久收藏(米蘭德比中什克裡尼亞爾身穿的備用球衣),國博館也向國際米蘭頒發了相應的捐贈證書,肯定了國際米蘭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作出的努力。
  • 展現一線抗疫故事,東城抗疫紀錄片入藏首博
    今天上午,抗疫專題紀錄片《我們在一起》光碟捐贈儀式在首都博物館舉行。《我們在一起》是疫情期間本市第一部全面展現各行各業一線抗疫的專題片。捐贈現場,東城區和北京電視臺共同將《我們在一起》4集紀錄片光碟捐贈給首都博物館收藏,並獲頒首博捐贈證書。
  • 這些捐贈見證了上海抗疫,上海歷博展手繪防護服等物證
    經過近10個月時間,上歷博共徵集到近400件涉及上海市區縣、各領域的典型性、代表性抗疫物證。手繪防護服、漫畫手稿、樂譜、錦旗、登機牌、證章、音視頻……今天,這批抗疫物證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首次亮相展出。這些展品向人們展示了各行各業關於新冠疫情的記憶,也為明天留存了歷史記錄。
  • 國博邀您雲看展 | 策展人線上導覽《紅樓夢》文化展
    從閱「讀」到「觀」展,展陳設計師上線聊《紅樓夢》文化展在國博走近「紅樓夢」國內規模最大的《經過一年半時間的精心籌備,主辦方「舉全國之力,盡全國所藏」,在全國各大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等文化機構廣泛搜集曹雪芹《紅樓夢》相關文獻文物、版本。20多家單位參與到此次展覽中來,很多展品都是首次亮相,如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大觀園圖》,呈現了《紅樓夢》這本巨著描寫的時代,以及對後世文化的深遠影響。
  • 「奧特曼卡」入藏博物館,抗疫見證物也是未來的「文物」
    29日,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和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合作主辦的「逸仙人的家國情懷」專題展覽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開幕。 在接到出發通知後,主管護師陳林葉的媽媽出於擔心,將家裡的行李箱藏了起來,最終陳林葉用塑膠袋裝起必要的衣物,便匆匆奔向了火車站。如今,這件塑膠袋行李也成了博物館的特殊藏品。
  • 國網通航高高原直升機組實現航巡藏中聯網首次全線貫通
    國網通航高高原直升機組實現航巡藏中聯網首次全線貫通 2020-09-30 10:10:00來源:中國網
  • 國網通航高高原機組首次實現航巡藏中聯網全線貫通
    【民航事兒】通訊員李越 魏司法訊:9月29日,在西藏自治區波密作業點,國網通航公司高高原1121雄鷹機組起飛執行藏中聯網500千伏左波1線航巡作業。藏中聯網線路跨越瀾滄江、怒江、帕隆藏布江、雅魯藏布江,翻越業拉山、米拉山、色季拉山、安久拉山等4500米以上山嶺,建設運維十分艱險,特別是左貢至波密段更是險中之險,此段跨怒江和帕隆藏布江,峽谷險峻、氣流複雜、低雲濃霧、多處線路陡升陡降、靠近山體林木,航空作業風險極高。
  • 省書法家協會抗疫書法作品入藏大元帥府紀念館
    ,無名英雄捨己為人保後方」等三幅隸書作品無償捐贈給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收藏。「白衣天使抗疫消災犇前線,無名英雄捨己為人保後方」,這二十二個字既展現了白衣執甲戰士們勇於擔當、奉獻犧牲的崇高精神,是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仁心仁術、大醫精誠的真正含義,更表達了大家對逆行的白衣天使們的感激之情。
  • 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投運!38萬農牧民用上大網電!
    我要為你跳起熱情的鍋莊,我要為你敬上飄香的油茶。」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天上阿里」,這首歌口口相傳。12月4日,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投運。從日喀則市到阿里地區,1689千米長的輸電線路3次跨越雅魯藏布江,翻越53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馬攸木拉山,將阿里地區納入互聯互通的大電網的懷抱。
  • 歷經訴訟石魯千萬元名作《山區修梯田》終回歸國博
    歷經訴訟石魯千萬元名作《山區修梯田》終回歸國博 2014-08-08 22:54: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8月8日電 (記者 應妮)缺席國家博物館入藏名單兩年後,石魯名作《山區修梯田》8日終於「回家」。
  • 進博會攜手抗疫:藥企同場競技,跨國巨頭八仙過海
    幫助患者「與死神賽跑」的「人工心肺」ECMO,重症患者不可或缺的呼吸機,發熱門診整體解決方案……今年進博會特設公共衛生防疫專區,熱點產品集中亮相,更有全球多個在研的新冠疫苗項目在此首發。  連續三屆參加進博會的奧林巴斯,在公共衛生防疫專區以整體內鏡室的視角展現了疫情期間呼吸介入對防疫工作的支持。
  • 以國之名 致敬抗疫英雄
    以國之名 致敬抗疫英雄  ——致敬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國家勳章和榮譽稱號獲得者  作者:白靜怡(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中學八年級十九班學生 )  指導老師:馬雲韻  2020年9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
  • 從「藏·天下」到「仰之彌高」:南博書畫展策展中的思考
    第一個篇章「藏畫」是展覽的主體部分,有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是時間線索,按照時間順序將展品分成宋元、明、清三個部分,與之對應的部題分別是「藏之極:晉唐宋元,大小我都要」「藏之趣:南宗文人畫,我所欲也」「藏之要:非名家名作,我不收」展覽圍繞這三個部分組織展品。暗線以收藏趣味為線索,即展示以龐萊臣為代表的民國主流收藏家群體的收藏趣味與藏品選擇。第二個篇章「藏家」是展覽的輔助部分。
  • 史上首次跨界大戰,拳王阿里被打傷!
    阿里與豬木1975年,重量級世界拳王阿里訪問日本,在新聞發布會上放出狠話:「在東方根本沒有一位戰士是我的對手,如果誰能夠打敗我,我將給他100萬美元!」之後,日本著名摔角手安東尼·豬木向阿里發起挑戰,日本有公司宣布出資600萬日元促成這場「拳擊VS摔角」的跨界大戰。賽前兩人是大打口水戰,阿里稱豬木的臉型像一隻鵜鶘,而豬木則揚言要在擂臺上折斷阿里的胳膊。對於比賽的規則,雙方團隊經過多次協商,最終定了下來。
  • 國博多媒體展陳勾勒「鏡裡千秋」
    原標題:國博多媒體展陳勾勒「鏡裡千秋」 此次展示的260餘件(套)展品,是從國博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而出,結合多媒體展陳,勾勒出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文脈。
  • 抗疫小故事:鍾正洪和小鍾 父子間的特殊代碼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王小生在沙坪垻區,有一對父子兵民警,父親鍾正洪是青木關派出所民警,兒子鍾應濤是沙區公安分局刑警支隊民警,在抗疫期間,兩人共同使用了特殊代碼。原來,因為抗疫需要,父子倆儘管都在沙坪垻區,但自從春節見過一次面後,就各自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由於工作有一定危險性,於是,鍾正洪和兒子約定,每天在下班的這個時候,都給彼此發一條信息,「1」代表平安,「2」代表很忙,「0」代表有事需電話詳說。看似簡單的約定,兩人下班時卻也有忘記的時候,但兩人無論多晚都會回復一個「1」。
  • 別再壘代碼了
    本文回顧了從雲計算產業在國內落地以來,所經歷的企業上雲的歷程,以及技術推動下微服務和低代碼運動的興起,以及我國像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這樣的自主軟體品牌,所做的創新和實踐。    (圖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中心副主席張景安)  2008 年,王堅在阿里戰略會議上算了一筆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