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後,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率先對外公開徵集抗「疫」見證物。經過近10個月時間,上歷博共徵集到近400件涉及上海市區縣、各領域的典型性、代表性抗疫物證。
手繪防護服、漫畫手稿、樂譜、錦旗、登機牌、證章、音視頻……今天,這批抗疫物證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首次亮相展出。這些展品向人們展示了各行各業關於新冠疫情的記憶,也為明天留存了歷史記錄。
展覽現場「眾志成城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由上歷博(上革博)與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從徵集的400餘件藏品中,遴選了150餘件展出,分為「逆行而上,最美守護」、「守望相助,愛滿申城」、「社會動員,『藝』起前行」三個單元。
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G15瀋海高速(滬浙)檢查站的疫情防控臨時聯合黨支部籤名牆「逆行而上,最美守護」主要展示上海醫護工作者、家國三道門的守護者所捐贈物證,這裡既有中山醫院、長徵醫院、公衛臨床中心及部分醫護人員捐贈物品,也有浦東機場海關、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瀋海高速(滬浙)檢查站、上海虹橋樞紐交通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等捐贈抗疫物品。
展覽現場 購買口罩預約憑證該單元展出物品有作為上海市省界道口的金山區G15瀋海高速(滬浙)檢查站的疫情防控臨時聯合黨支部的籤名牆;有疫情關鍵期記錄上海虹橋樞紐機場及鐵路之間旅客換乘大通道消毒情況的視頻;有醫院頒發給抗疫先進個人的「致敬逆行者」獎盃和「抗疫勇士」綬帶;有航空公司為醫護特製的「援鄂抗疫紀念登機牌」,其中一張醫護們結束援鄂返滬的登機牌是這樣的——航班:「凱旋號」;艙位:仁心厚德;目的地:家;登機口:英雄的城市;日期:杏林滿園時;備註:惟願歲月無恙,同享時光靜好。讀來令人泛著暖流。
華山醫院援鄂醫護捐贈的「援鄂抗疫紀念登機牌」「守望相助,愛滿申城」展示為疫情防控戰提供有力後勤物資保障的上海各類經濟實體,以及為市民提供愛心貼心服務的上海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捐贈物證。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共青團上海市金山區委員會等政府部門,中鐵集團上海站、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圓通速遞等經濟實體,上海市醫藥衛生發展基金會等民間團體捐贈物品在此展出。比如展廳內的「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敬贈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錦旗」,記錄了疫情爆發初期,市場上消毒劑嚴重短缺,上海氯鹼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將原來用於自來水消毒的次氯酸鈉,調低濃度,向社會免費發放的抗「疫」事跡,體現了企業的社會擔當。
在疫情爆發後,滬上醫護作為逆行者前赴後繼分批支援湖北。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設計並批量生產了1649枚《天使之翼》胸針,贈送給每一位滬上支援湖北的白衣天使們,他們也將特製的「天使之翼」0000號紀念胸針及設計手稿捐贈給了上歷博。「這些都體現了上海老字號企業在社會危難時刻的胸襟和擔當。」上歷博科研徵集部主任胡寶芳說。
「社會動員,『藝』起前行」聚焦疫情期間上海文化軟實力,重點展示上海新聞工作者、文藝工作者捐贈抗疫物證。新民晚報捐贈2020年抗疫報導清樣稿,鄭辛遙、李磊等上海藝術家捐贈書畫作品,市文旅局幹部組織策劃的抗疫作品、中國唱片(上海)有限公司捐贈抗疫唱片等在此展出。
視頻記錄了抗擊疫情舉措隨手拍此次展覽的不少展品還充分體現出了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和普通市民在面對突發的公共事件時樂觀的心態和充滿智慧的應對。比如展廳內循環播放的視頻中是抗擊疫情舉措隨手拍的集錦,裡邊有居委大媽、志願者拿著高音喇叭走街竄巷傳達抗「疫」精神……有上海市民疫情期間戴口罩結婚登記照等。
患者及家人贈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錦旗和長徵醫院「抗疫勇士」綬帶
上海市民疫情期間戴口罩結婚登記照「在這次抗疫當中,像基層的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也做了大量的細緻的工作,因為方方面面的指令最後都是他們來落地的。這次我們也徵集到了南京東路街道、老西門街道等的宣傳普及抗疫防疫知識海報。我們發現各個街道製作的海報都不同,這些海報形式多樣,圖文並茂,有些宣傳語生動活潑,讀來令人忍俊不禁。」胡寶芳說。
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宣傳普及抗疫防疫知識的海報據主辦方介紹,上海在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打的其實是一個綜合性的戰役,不光光是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在前線,其他各行各業都共同參與,所以展覽的呈現也是多方面的,只要是能夠見證抗疫的重要的典型的載體都會有所呈現。上歷博(上革博)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至今已收到市民捐贈的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包括2020年上半年上海各機關團體及普通市民捐贈的近400件抗疫物證。除了「眾志成城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上歷博(上革博)從近三年來徵集所得的市民捐贈物中又另外選取了50餘件/組物品,以「市民記憶——上歷博(上革博)市民捐贈展」同期呈現。
展覽現場 同仁輔元堂界碑
鬱泰峰家家族練字臺(金磚及託架)(晚清)
展覽現場「市民記憶——上歷博(上革博)市民捐贈展」分為三部分:「烽火新生」、「市政經濟」、「文化民生」。市民捐贈物品內容豐富,從抗戰烽火到勞模英雄,從市政經濟發展到文化藝術、社會民生,展出的展品時間跨度從抗日戰爭到改革開放。這些物品的捐贈者不僅有上海本地市民,還包括已經離滬多年的上海市民家屬,特地從外地將前輩珍藏物品帶回上海捐贈。如1949年離開上海的閔剛侯,他的子女閔大洪、閔凡特地從北京將其父珍藏的解放初珍貴文獻捐贈過來。這些物品雖只是大歷史進程中的小物件,但它們珍藏著上海市民昨日美好記憶,折射出上海人民為城市發展、民族復興而奮鬥的歷程,為上海未來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陳毅頭像
李濟深贈寸仲猷書法鬥方
市民捐贈的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證書
國際大飯店國菜菜譜此次展覽展期持續至12月20日。(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