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北京松堂普賢工作站將禮請祖燈法師、孫全輝博士、蔣勁松教授、高萬忠團長齊聚蓮社,舉辦一場關於生命關懷的多人對談以及公益講座。在此,誠邀廣大師友親臨現場,聆聽對話,定能使您獲益良多。本次嘉賓孫全輝博士推薦此文,共同學習。
近親繁殖,野化困難,棲息地破碎……
失落的華南虎能否重返山林
近日,一則消息傳來,中國特有虎種華南虎數量已升至165隻。不到三年時間,新增華南虎數量超過50隻。
儘管人工種群規模正在擴大,但華南虎的處境依然岌岌可危。因為,人工種群和野外種群,從生態學上來講,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野生動物存在的意義是要在生態系統發揮應有的作用,維持生態系統的功能和多樣性。一旦在野外滅絕,物種就無法發揮它應有的功能。」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孫全輝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他了解的情況來看,國際上尚無將人工繁育的大型貓科動物野化放歸併成功恢復其野外種群的先例。
「也許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有可能實現野化放歸,但困難重重,也耗時漫長。」孫全輝坦言。
華南虎是我國特有的老虎亞種。歷史上,它曾廣布於我國的秦嶺黃河一線,達到粵桂南陲,東西跨越2000千米,南北縱橫1500千米的暖溫帶和亞熱帶。
野生華南虎數量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還有約4000隻,到如今難覓蹤影,華南虎經歷了失落的三十年。
上世紀50年代,華南虎被劃歸到與熊、豹、狼同一類的害獸,被「全力以赴地捕殺」。直到1979年,它才終於被農業部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但華南虎群體已經遭受重創。
在過度捕殺、毀林開荒和食物資源惡化的三重因素之下,華南虎數量急劇下降。1990年至1991年,原國家林業部和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組織專家,在湖南、江西、廣東和福建四省進行實地考察,估計這些區域僅剩野生華南虎20—30隻。
2001年,林業局組織了一次由中美專家聯合參與的華南虎野外考察,歷時近一年,「未發現明顯的老虎種群生存跡象」。情況越發不容樂觀。
我國華南虎的圈養歷史始於1955年。目前,華南虎的圈養種群全部為六隻野生華南虎的後代。
按照血緣關係,它們通常可分為兩支:「黔系」祖宗是「一雄二雌」,源自貴州野外,在貴州黔靈動物園繁衍而來;「滬系」是源自貴州野外的「一雄一雌」與源自福建野外的一雌在上海動物園繁衍而來。兩支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匯合繁衍。
在現存種群中,早已沒有野外捕獲的個體。圈養繁殖被限定在現有種群基礎之上,近親繁殖不可避免。
1995年,中國動物園協會曾和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育專家組合作,對華南虎圈養種群進行譜系鑑定,發現當時的華南虎種群只保存了6個種群建立者78%的遺傳多樣性。
當種群基礎數量太少,遺傳多樣性貧乏,就可能因高度近交導致遺傳衰竭,從而威脅個體和種群繁衍。
怎麼破解這一難題?「從遺傳學上來說,需要對現存個體進行譜系普查,開展譜系管理。」孫全輝介紹,這一手段已經運用得比較成熟。
1995年,為了保護華南虎種群,我國開始對華南虎進行系統性的編號登記,摸清每隻老虎出身何處,繪製出關於現存華南虎和六位奠基者的親緣關係圖。「在實踐中,可以將親緣關係最遠的雌性和雄性進行配對,儘可能保留基因多樣性。」 孫全輝說。
重慶動物園副園長殷毓中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研究者會把華南虎中配對適合度相仿的華南虎挑選出來進行交配。「配對適合度分為7個等級,1級是最好,無近親關係;2級和3級屬於較好; 4級就建議儘量不進行交配,5級的話,意味著交配反而對這個種群有危害……」其透露,目前華南虎的配對適合度基本都在4級。
現在,圈養華南虎種群的平均親緣關係值是0.3536。
如果人工種群發展壯大,有沒有可能放虎歸山?答案是——希望渺茫,困難重重。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生活數代,華南虎原有習性已經喪失,不具備在野外獨立生存的能力。
「像老虎這樣的大型貓科動物,在國際上還沒有成功野化從而恢復野外種群的先例。」孫全輝表示,在野外狀態下,老虎幼崽會跟隨母親生活兩年左右時間,學習各種生存技能,這些技能是人類無法傳授的。由於大型哺乳動物行為複雜,又很難無師自通,如果貿然將其放歸野外,結局很可能是死亡。
其實,用人工繁育的方法進行野生動物保護,是一個「認知誤區」。孫全輝認為,更好的方法,是在野生動物還未滅絕時,將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棲息地保護,嚴格控制盜獵,修復生態環境,讓野生動物能夠逐漸恢復種群。
2002年,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國家林業局全國野生動植物研究與發展中心和中國虎南非項目中心共同啟動拯救中國虎項目。從2003年起,陸續有5隻華南虎從中國動物園送到了南非的老虎谷。
這被稱作華南虎的南非「留學」。按照這一項目的最初規劃,野化成功後的華南虎應在2008年回歸祖國。
但這一歸國日期,已經一拖再拖。記者向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發去詢問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現實的困難或許是,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棲息地來容納野生華南虎。」孫全輝指出,歷史上華南虎曾廣泛分布的地方,如今大部分被人類開發利用,棲息地破碎化非常嚴重。不僅如此,有蹄類食物多樣性、植被覆蓋度、林木茂密度等,都是考量因素。
華南虎能否重回山林?研究人員正在努力,但是答案或許要在多年後才能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