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朗讀者:山海關一中1997屆高中畢業生,博士後,現生活工作在美國。
波多黎各的螢光海
顧 傑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這樣一段場景—-靜謐的夜空下,各種海洋生物發出幽藍的光,像一個個形態各異的燈泡懸浮在海面下,少年「派」情不自禁地把手伸進去,手觸到過的海面隨即神奇地發出光來.畫面美麗而夢幻。
現實中,這種「螢光海」現象在世界上好幾個地方都出現過,其中包括有我的家鄉秦皇島。但「螢光」的成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因為海洋富氧化帶來的赤潮,有的是因為發光動植物的巡遊或聚集.大部分都只是曇花一現,無法預測,只有波多黎各的三處海灣,是常規「生物發光」形成的螢光海,幾乎每晚都可觀賞。這種常規生物發光現象,如同配製紅樓夢裡薛寶釵那冷香丸一般,要有幾個不太可能在一起的因素同時出現才能形成,而恰巧這些條件就在波多黎各的三處海灣都配備齊全了,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別克斯(Vieques )島的蚊子灣,2008年被吉尼斯記錄評為世界上最亮的生物發光海灣,因為這裡生物發光藻的濃度是全球之最。
這種發光藻的生長需要有潔淨溫暖的海水,充足持續的日照,紅樹林提供的獨特養分,以及特定溫度、酸鹼度和鹽度的維持,這樣它們在夜晚受到擾動或彼此碰撞的時候就會激發體內化學反應而發出生物光。這種發光藻的體積非常小,一個小小的針尖就可以容納二三百個,發光時間也只有短短的十分之一秒,所以很難用鏡頭捕捉,網上的圖片絕大部分都是人工合成的。
對於這些鏡頭捕捉不到的奇幻,就唯有用身心去感受,用文字來記錄了。在辭舊迎新的夜晚,一架小舊破的八人飛機載我們一行從波多黎各主島飛到別克斯島,一輛大舊破的麵包車又經由島上一段顛簸詭異的暗路,拉我們來到了這神奇海灣的入口。邁進全透明的皮划艇,我和十一歲的兒子雙槳同劃,一下子就進入了一個幻境般美妙的世界。
黑夜給海灣披上了黑色的衣裝,漆黑的水面四周是更加漆黑的紅樹林,船槳划過的水體中,受到擾動的發光藻依次亮起,在水面看起來就像是船槳攪出了一團迷你而溫柔的星雲,我掏出手機咔嚓了一下,只見屏幕顯現一片黑板,讓我頗有些懷疑那水中轉瞬即逝的星雲光是不是我的幻覺。於是我問兒子—-看見船槳攪起的亮光了嗎?他說—-看見了,言語淡定,雙手卻激烈,賣力地擺動著船槳,使得我們的小舟如風般快進,身後留下一團團似連非連,似斷非斷的星雲軌跡。
經由同行的其它划艇的時候,我發現小舟們的邊緣輪廓線,因在前進中和水中的發光藻不斷接觸摩擦,所以不停地激發出生物光,看起來竟像一隻只鑲了鑽石邊兒的寶船在海面滑行,真是童話一般的美麗。
轉而我低頭看我們透明的船底下,一串串閃著光的氣泡匆匆不停地從船頭奔向船尾,有如一隊隊的流星從船底忙碌地飛過。那一刻,我恍惚間想到守恆定律,竟然有點擔心天上那些我永遠認不全的星星是否安好了,抬頭一望,只見漆黑的夜空,依舊繁星點點,我維二認得的大熊座和小熊座都還在各司其位,遂鬆了口氣。
兒子一人一槳就已經把我們的皮划艇劃得飛快,所以我放下我的船槳,側身彎腰,掬起一捧海水在手心,想要細看看水裡究竟有些什麼。滿含著肉眼不可見的發光藻的海水從指縫間和手掌邊擇路流下,激活了生物光,於是許多針尖大的火花從我手掌的不同位置閃現,再黯淡,像極了在手心裡綻放的迷你煙花。我再次伸出手像少年「派」那樣去攪動船邊的海水,水面也閃現出了電影裡那樣牛奶般溫柔的星雲光,真讓人誤以為自己學會了魔法.
黑暗的海面下,各種魚兒結伴而行,不斷地從我們身邊遊過,運動的摩擦激發著生物光,從水面上看下去,就像看到了一條條閃閃發光的魚在黑色的海灣裡遊動。
此刻真希望時光變緩,讓我可以慢慢欣賞這奇幻的螢光,可兒子的節奏卻不曾變慢,眼看就要划過了海灣的一半,船槳劇烈的擺動濺起大量的水花到我們的船上,從我們的腿上、腳上流下,皮膚上驟然現出許多轉瞬而逝的點點螢光,有如不知從何處肆意散落的金粉,熠熠生輝,奇幻美妙。
在灣的中心,領隊要大夥停下船槳,彼此相扶,連成一片,飄在海面,靜靜地欣賞天上的星光和海面偶爾泛起的螢光。突然一陣愈演愈烈的撲騰聲,從眼前左側的海面傳來,我們一行七艘皮划艇的成員全都循聲望去,只見一大群沙丁魚不知為何忙不迭地在海面跳躍著穿梭,眨眼工夫就縱貫了整個海灣,它們身上粘附的和水裡停留的藻類被激發出那生物光來,如同在夜空中的海面上劃出了一道道美麗連續的光弧,真是可遇不可求的驚豔,美得讓人想大聲的讚嘆,卻又怕擾了這如夢的奇幻.
旅行結束後,我們重溫了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認出了影片中那個浮島上的樹木就是紅樹科植物,這種樹的樹根可以裸露於土壤之外,呼吸氧氣,盤根錯節,形態詭異,既可以阻浪護堤,也可以淨化海水,還能給可以發光的藻類提供必須的營養成分,是常規生物發光海灣的必要條件,只是真實的它絕不可能漂浮生存。
電影中,少年「派」在浮島上摘下一顆發光的植物果實,一瓣瓣掰開,發現裡面竟然有人類的牙齒,於是他意識到那個島就是一個食人島,島上的藻類可以通過改變水的酸性,殺死其中的生命。那麼肉食性藻類是真實存在的嗎?答案是肯定的。波多黎各生物發光海灣裡的發光藻,實際上是一種單細胞的原生漂浮生物,既有植物屬性也有動物屬性。它的同科親戚有一半是肉食性的,剩下多半是混合營養型,就是既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同時也可以食肉,當然食人也許有些誇張。
如此看來電影裡少年「派」虛構的那一版故事中的螢光海、漂浮島和食人藻都是有一定現實基礎的,也許作者真的在自然界見過這些原型,並使用了如《紅樓夢》一樣「真事隱去,假語存焉」的創作手法,才把少年「派」的創傷性倖存經歷加工出一個那樣神秘奇幻的故事吧,大自然真是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啊!
因為這段旅程沒有留下照片,所以我無法從視覺上複習那夜的螢光,但是閉上眼,想像自己回到了那個海灣,我的腦子裡還會閃現出那些水中的煙花和星光。不得不說大自然的生物發光海灣真是比煙花、比燈展更節能更震撼,又比星空、比鑽石更珍貴更奇幻。心動的小夥伴們趕快相約行動吧!
(圖片提供:顧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