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意見》和省委《實施方案》,認真落實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加強高校領導班子政治建設,即日起,省委組織部、省委教育工委聯合推出「高校書記校長第一課」專欄,在線共享高校領導人員思政育人微課、微視頻和講課稿件,把握「網際網路+」時代教育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思政育人示範作用。
今天,鹽城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戴斌榮為大家帶來高校書記校長第一課。
秉承鹽師校訓,成就青春夢想
各位新同學:
熱烈歡迎你們成為鹽城師範學院大家庭的新成員!
2020年,註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遭遇了史上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鬥爭,最美逆行的白衣天使、軍民同心的硬核力量、鄉村社區的守望相助……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國家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關懷和尊重,深切感受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
同學們生於非典,考於新冠,經歷了超長版的寒假、全天候的網課、延期的高考,這段特別的經歷使你們蛻變成長,學會了堅韌與奮鬥,錘鍊了品性與能力,體會到深深的家國情懷,感悟到沉沉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如今,你們選擇了鹽師,成為一名大學生,成為一名「新鹽師人」,今天在這裡,我就從鹽師校訓的緣起和傳承兩個方面,和大家做一個交流。
圖為鹽城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戴斌榮為2020級新生上「開學第一課」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它作為一個標尺,時刻激勵、勸勉在校的教師和同學,也是叮嚀所有校友的人生格言。
「厚德、博學、求真、篤行」作為鹽師校訓,既顯示了鮮明的地域色彩,更突出了學校特點。鹽城師範學院坐落在被譽為「東方溼地之都」的鹽城,這裡是一個讓人打開心扉的地方,也是一片灑滿烈士鮮血的紅色熱土,鹽城地域文化精神在鹽師校訓裡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我校建校於1958年,開國元勳陳毅同志親自題寫校名。60多年的辦學實踐,歷代鹽師人積極弘揚和踐行鹽師校訓,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其內涵,賦予其時代意義。
我校堅守「師範」初心,做強教師教育。學校是全國首家通過師範全科認證的學校,《教育部簡報》連續5年先後6次專題介紹我校教師教育改革的舉措與成績。2018年,《鄉村卓越教師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作為東部地區赴新疆實習支教的第一所高校,2009年以來我校共派出23批1300餘名師生奔赴新疆支教,《光明日報》《新華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宣傳報導。
我校融入國家戰略,服務沿海發展。堅持自身辦學與國家沿海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江蘇沿海發展研究院成為全省首批15家重點培育智庫之一,為江蘇沿海發展持續提供高質量決策諮詢報告。江蘇省鹽土生物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在沿海萬畝灘涂重鹽鹼地種植出畝產超千斤水稻,創下沿海灘涂大面積快速高效改良的成功範例,《人民日報》海外版予以報導。成立全國第二家、江蘇首家溼地學院,被評為江蘇省重點產業學院。
我校傳承紅色基因,用「鐵軍精神」辦學育人。校園內陳毅塑像、東進路、勝利河、鐵軍橋、校訓牆,紅色文化景觀彰顯育人本色。「新四軍研究院」獲批省高校重點哲社基地,「新四軍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實踐探索與創新」項目獲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馬克思主義學院連續三次被評為省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湧現了「用生命守望馬克思主義陣地」的全國重大先進典型王強教授,《典型引路 信仰導航——以「向王強同志學習」主題教育活動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獲全國第八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
可以說,「厚德、博學、求真、篤行」的鹽師校訓,包含了學與行、理論與實踐、做學問與做人之間的辯證關係,這也是鹽師人文精神最直接的呈現。
鹽城師範學院建校於1958年
開國元勳陳毅同志親自題寫校名
圖為校園內,陳毅元帥雕像
傳承鹽師校訓,是全體師生共同的使命。
厚德,就要堅定理想信念,
永葆青春愛國志
「厚德」源於《周易大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以「厚德」為校訓之首,意在強調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時刻提醒師生自覺錘鍊品德修為,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厚植道德沃土,構築文明高地,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指出「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
2014年,我校王強老師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成為我校師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典範。2019年,我校離休教師包斌夫婦又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中國好人」稱號。
愛國是一個人立德之源、成才之基。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是高度統一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堅定不移跟黨走,奮力建功新時代,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理想,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鹽城師範學院離休教師包斌夫婦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中國好人」稱號
博學,就要磨礪知識「硬核」,
練就專業真本領
「博學」源於《禮記·中庸》治學名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以「博學」為校訓,意在教師要胸襟博大、業務精湛、治學嚴謹,真正做到學高為師;學生應勤奮學習、打牢基礎、終身學習,真正做到本領高強。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青年,「大家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好知識,打好基礎,增長才幹,將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博學」體現了我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始終把教育教學質量視為學校的生命線,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我校的辦學實踐中,全校師生和廣大校友一直銘記「博學」要求,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教學名師、專家學者。
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在學習階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希望同學們要有自我學習的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變「被」讀書為「要」讀書,變接受式學習為研究性學習,通過自我疑問、自我思考、自我解決的方式,提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將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人文素養,做好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準備。
圖為鹽城師範學院圖書館
求真,就要保持「耳聰目明」,
激發無窮探索力
「求真」源於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以「求真」為校訓,體現了學校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青年交談中曾說:「學習就必須求真學問,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滿足於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識。要通過學習知識,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通曉天下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
60多年來,歷代鹽師人懷揣教育強國的夢想,譜寫了一曲生生不息、雄渾壯麗的科學探索、創新創業樂章。學校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5個,江蘇省高校一流本科專業10個,「十三五」省重點建設學科6個。近五年,我校教師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30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30餘項。建成大學科技園、江蘇農村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沿海發展智庫、省心理與認知科學大數據重點建設實驗室、新四軍研究院、蘇北農業農村現代化研究院等12個省級科研平臺,助力我校師生科學探索之路。
青年人求得真學問,練好真本領,才能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才能乘新時代春風,放飛青春夢想。希望同學們始終抱有對科學、對真理嚮往的熱情,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深入社會、走進自然中培養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衛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優秀品質。養成獨立的科學思維和批判精神,不唯書,不唯師;樹立大膽探索未知領域的信心,敢為人先,善於創造,勇於開拓,努力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
圖為鹽城師範學院校園內陶行知塑像
篤行,就要勇於躬身實踐,
且行且悟且成長
「篤行」源於《禮記·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以「篤行」為校訓,昭示了全體鹽師人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將知行合一的個人提升和學校發展融入民族復興偉大進程。這既反映了我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行動能力,也體現了我校廣大師生員工求真務實、腳踏實地、把自己遠大的理想、志向變成堅定實際行動的恆心和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希望「廣大青年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
近年來,全校師生對標「篤行」要求,一代接著一代幹,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經歷磨鍊、參與奉獻、體驗成長,已成為鹽師校園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美麗的天山腳下,有我校派出的「新疆支教」學生;廣袤的基層鄉村,我校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鄉村教師、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和蘇北計劃志願者長期紮根在教育和經濟建設第一線;無論嚴寒與酷暑,我校師生活躍在城市社區、鄉村田野,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同學們在社會「大熔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
圖為鹽城師範學院新疆支教團向支教學校捐贈愛心書屋
實踐長才幹,歷練出人才。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有限的,要想真正地做到融合貫通,明白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一定要注重親身實踐,在實踐中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希望同學們要把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結合起來,從小處著眼,從細微處做起,不虛度每一天,不錯失每一次成長的機會,扎紮實實幹事,踏踏實實做人,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要始終牢記大學生作為中國未來的建設者,更是中國夢的承擔者與實現者。只有為祖國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的幸福而奮鬥,才會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獲得更為廣闊的舞臺,實現自己人生的真正價值。
同學們,「厚德」是思想靈魂,「求真」是價值追求,「博學」是知識氣度,「篤行」則是行為風範。這八個字有機地凝練出「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規格。可以說,一代又一代的鹽師人無不恪守著這個規格,在日常工作中一直踐行並持續豐富著校訓的時代內涵。這是我校60多年辦學育人的文化積澱,是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更是全校師生幹事創業的力量源泉。
揚帆逐夢正當時,不負青春好年華。同學們,讓我們用鹽師校訓點亮思想星空,用鹽師校訓照亮人生之路,用鹽師校訓成就青春夢想!
原標題:《高校書記校長第一課㉕ |鹽城師範學院戴斌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