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30日,12月1日,由江蘇省教育廳、財政廳主辦,鹽城師範學院承辦的2020年江蘇省高雅藝術進校園拓展項目——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黃河大合唱》抗日救亡歌曲合唱音樂會分別走進南師大附中鹽城實驗學校、射陽縣港城實驗小學、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等三所學校近四千名師生滿懷熱情地觀看了演出。
合唱音樂會在女聲小合唱《二月裡來》和《別處哪兒有》中拉開序幕。一曲高亢嘹亮的男高音獨唱《延安頌》描繪出革命聖地延安,生機勃勃,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男聲合唱《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以飽滿的激情再現遊擊隊員們堅強的抗戰決心。悲涼婉轉的女聲獨唱《鐵蹄下的歌女》感受到鐵蹄下賣唱歌女道不盡的苦楚和無數中華兒女飽受戰火摧殘的痛苦。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使音樂會推向高潮。這一部宣揚抗戰精神、中國合唱裡程碑式的大型聲樂作品,以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兩岸曾經發生的事情,喚起人民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大型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由《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和《怒吼吧,黃河》等八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都有相對的獨立性,既有混聲合唱,也有男、女聲獨唱以及對唱以及朗誦等表演形式,圍繞著抗戰主題在多個角度呈現了中華兒女的不屈不撓、英勇抗戰的決心。
整場音樂會氣氛熱烈,激動人心。指揮動作瀟灑幹練,演員演唱飽含深情,朗誦雄渾有力,鋼琴伴奏技藝嫻熟。本次合唱音樂會經典歌曲的傳唱是希望後生莫忘國史,記住血的教訓,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謳歌抗日英雄,銘記抗戰歷史。
鹽城師範學院大學生藝術團從2009年開始參與江蘇省高雅藝術進校園拓展項目的競標工作,連續十一年中標,足跡遍及蘇北大、中、小學,演出近二十餘場,觀眾達兩萬餘人。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被教育廳高雅藝術進校園拓展項目評估組評為「十佳優秀演出團隊」。
弘揚抗戰精神,樹立文化自信理念,豐富校園文化氛圍,使廣大師生進一步增強對民族文化和抗戰精神的理解,感受中華民族文化藝術薰陶,此次「高雅藝術進校園」讓師生們在與藝術的零距離接觸中欣賞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合唱藝術形式,滿足學校不同文化藝術品位的師生需求,培養師生對高雅藝術的趣味和鑑賞能力。精彩的演出充分展現了鹽城師範學院學子的活力、激情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彰顯鹽師學子求真篤實的優良校風,在普及高雅藝術的同時,鍛鍊提高校大學生藝術團藝術能力和水平,促進鹽城師範學院與蘇北各大、中、小學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樹立了鹽城師範學院的良好形象,增強鹽城師範學院的社會影響。
鹽城市人大常委會原秘書長、巡視員徐國鈞,亭湖區民盟主委熊存良,鹽都區音協主席邵雲以及鹽城師範學院音樂學院、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出席並指導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