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聽音樂會的南海市民,很多都知道在南海區文化館的「730劇場」,曾經每周都有高雅音樂會和藝術講座。經過近10年的發展,南海「730劇場」和「730藝術季」早已成為市民心中高雅藝術的「代名詞」。
今年受疫情影響,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後,已經暫停了大半年的南海「730藝術季」在10月28日重啟。首場演出是「星海重奏組」帶來的「鋼琴四重奏」音樂會,揭開了2020年南海「730藝術季」的序幕。為讓更多基層群眾欣賞「730藝術季」的高雅藝術,今年南海區文化館還安排了「高雅藝術進基層」活動。
2020年南海「730藝術季」鋼琴四重奏音樂會在南海文化館舉行。
舉辦12場高水平音樂會
根據安排,今年南海「730藝術季」密集安排了12場高水平音樂會,12月舉辦最後兩場音樂會。「『爵士亦古典』音樂會已於昨日舉行。」南海區文化館音樂舞蹈策劃部負責人馬可心介紹,「爵士亦古典」音樂會由爵士鋼琴演奏家李俊熙、特邀嘉賓長笛演奏家鍾倩文帶來多首爵士樂及古典作品;大提琴獨奏音樂會由星海音樂學院大提琴副教授、廣東省音協大提琴藝委會會長沈一郡表演。沈一郡曾多次獲得全國大提琴比賽各類獎項,也是「南粵優秀教師」先進個人獲得者。
「今年的『730藝術季』每場音樂會,我們都安排了一位主講人講述曲目的風格、演奏樂器和作曲家的情況,讓現場觀眾有一種代入感,可以更直觀地欣賞藝術之美。」馬可心表示。
另外,為了能讓更多的基層群眾欣賞到高雅藝術,今年南海區文化館還首次增加了「高雅藝術進基層」活動。首場「鋼琴四重奏」音樂會結束後,丹灶和裡水均向南海區文化館申請下基層表演,目前已完成了全部10場進基層表演,其中丹灶完成了7場,裡水有1場,最後兩場安排在了桂城南海實驗小學,分別是12月8日的長笛獨奏音樂會與12月9日的韋瑋小提琴音樂會。
10年舉辦近300場活動
「730藝術季」是南海高雅藝術與文化潮流的產物,在保證公益惠民、演出質量優異、內容精彩的同時,更注重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該活動已成為南海高雅文化藝術品牌之一。
2011年創辦至今,「730藝術季」共舉辦了近300場藝術活動,包括西洋樂器演奏、民族樂器演奏、聲樂表演、藝術講座等,開啟了南海文化惠民的又一扇門。
原南海區文化館館長張德亮介紹,迄今為止,南海區文化館「730劇場」的演出者都是省級甚至國家級藝術家,演出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影響力超出預期。
10年間,南海觀眾的藝術欣賞水平和素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張德亮對此深有感觸。「最初我們舉辦730高雅藝術活動時,在附近公園閒逛的市民穿著背心和拖鞋就進來了,在劇場內隨意打電話、接電話的很多,現在沒有這樣的觀眾了,素質提高了很多。」張德亮說。
擴大藝術品牌影響力
為何要籌劃這種高雅藝術活動?2009年,「海歸」藝術家張德亮被南海區聘任為南海區文化館館長,回國後他曾在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擔任了幾年音樂教師。當時張德亮發現,南海的高雅藝術氛圍很淡,全區基本沒有高雅藝術的表演場地,也缺少觀眾群體。
「於是我就想利用自己的關係網,邀請國內外高水平藝術家過來南海表演。」張德亮介紹,「當時館內有一個排練室,一開始想引進一些小劇場戲劇表演,後來發現空間不夠,就變成了以高雅音樂會和藝術講座為主了。」
因為演出時間都是晚上7:30開始,所以這個高雅藝術的排練室也被命名為「730劇場」。依託這個劇場,在之後的四五年時間內,「730劇場」每周五都有高雅藝術演出,培養了一批高雅藝術粉絲。
「後來我們將這個活動與南海藝術節結合,成了現在的『730藝術季』。」張德亮告訴記者,近幾年來,「730藝術季」以每月一到兩場的頻率演出。今年因為受疫情影響,「730藝術季」所有演出集中在10月底至12月,座位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開放75%左右。
今年因為工作調動,張德亮已不再擔任南海區文化館館長。不過他表示,自己仍然是南海區音樂家協會主席,會盡己所能繼續將「730藝術季」的高雅藝術引入到南海各個鎮街,擴大這個藝術品牌的影響力,讓更多南海市民享受到高雅藝術。
文/珠江時報記者王方亞 圖片由南海區文化館提供
【來源:珠江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