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蹴而就,公益機構如何幫助流動兒童?

2021-01-08 芥末堆
不可一蹴而就,公益機構如何幫助流動兒童?

作者:侯蔚霞 發布時間: 2017-10-13 07:00

不可一蹴而就,公益機構如何幫助流動兒童?

作者:侯蔚霞 發布時間: 2017-10-13 07:00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事與公益相關的工作近10年,我最敬佩的始終是在環保領域奮鬥的勇士們。因為工作環境艱苦,投入成本高,結果卻很慘澹:縱觀環境改善的每一個領域,上天入地下海,好像整體情況始終在惡化。但是,這些人依然不屈不撓地奮鬥在各個戰場,越挫越勇,越陷越深。我很感恩這批勇士的存在,因為如果沒有他們,情況可能會更糟。

作為一個服務於流動兒童的公益機構工作者,描述這一服務對象其實很難,因為他們的身份在不斷轉換,今天在「流動」,明天在「留守」,說他們是「弱勢兒童」吧,範圍太大,說他們是「困境兒童」,定義又不清楚。我覺得自己的境況比環保領域的勇士們好一些,但也有限。雖然我們可以在自己服務的對象身上看到明顯的改變,但是讓人沮喪的部分在於流動和留守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多年來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改善。

所以,對於「公益機構如何幫助流動兒童」這個題目,我們既可以用結果導向的視角,來看公益項目是否能夠幫助解決流動兒童面臨的核心問題;也可以用過程導向的視角,來探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是否仍有其意義所在。

先來看看流動兒童面臨的核心問題。「流動兒童」的特殊性在「流動」二字,如果一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高中階段,都可以在他(她)生活的地方穩定就學的話,他(她)就不叫「流動兒童」了。所以,每一個關注流動兒童發展的人,首先會關注的一定是各個城市的就學政策。這個問題,只看結果的話,成功的標誌只有一個:孩子能在所在地就學。

解決的途徑可以有種:1. 政府部門的政策改變,即非本地戶籍的兒童只要符合年齡要求,就可以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就讀當地的公立學校;2. 非政府部門的服務提供,即在第一條不成立的情況下,有足夠的私立(營利或非營利)學校補充這一需求,非本地戶籍兒童可以選擇與自己家庭支付能力相匹配的本地學校就學。

針對這個核心問題,我們看到有很多公益組織在做著積極的努力,他們與專家學者合作,收集第一線信息,撰寫各類報告提交給決策部門。更有一些公益組織,直接開辦學校,給孩子們提供讀書機會。即便是以經營的名義在運作的私立學校,有不少校長、老師也是抱著公益的初心在做事,目的是讓孩子們上學而非營利。所以,我看到很多學校實在是慘澹經營,認識的幾個校長,都過著清湯寡水的賠錢日子。這是一條看似目標明確,實現起來過程卻無比漫長且成果不可預知的道路,因為中間的幹擾因素太多,哪一個都可以把這艘小船掀翻。

於是很多公益組織選擇了重視過程的視角, 把目標指向了流動兒童未來發展潛能的提高(或者說保護)上來。由於每一個個體都是一個發展的主體,所以與其說有一個叫作「促進發展」的目標,不如說它其實是千百萬個散漫的目標,歸根到底是能不能解決「流動兒童」的問題。

因為目標是個體的發展,所以方法就各式各樣,總的來說不超出兒童權利公約規定的四大類:生存權、受保護權、參與權和發展權。同時,因為目標是個體,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公益機構做的事好像不過是商業公司的翻版,特別是在教育領域,產品和服務往往還不如商業好,運營效率也比商業低,大家心裡可能會嘀咕:有必要嗎?

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原因很簡單,因為商業機構不會把這些孩子作為目標用戶。芥末堆報導過的這麼多家專業教育機構,我想每一家機構做的第一個分析就是用戶分析,明確哪類人群「有需求又可以消費」,哪類人群「有需求但是不太可能產生消費」。很多時候後者儘管是比例大的一塊,但卻是被放棄的一群人。

公益組織選擇的恰恰是被放棄的這一群。所以儘管從結果看,教育領域的公益項目或產品,其單位成本未必低,整體效果也不一定好,但正如環保領域的勇士們一樣,如果他們不存在,情況可能會更糟。下面說的這種案例,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我相信也是無數公益組織選擇堅持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北京參加了某公益項目後,回到老家的福豆媽給項目方打來電話說,「回老家,聽別人一誇才猛然覺得,哎呀,這種培訓對孩子的改變真大啊!」

老家親戚1:北京回來的孩子就是不一樣啊!

老家親戚2:大城市的教育就是好!

福豆媽:咋個不一樣法兒?

老家親戚(三姐):你瞅你家福豆,見生人她不怵頭,敢打招呼!咱這兒的孩子沒幾個這麼大不怕生的,男孩平時鬧,一見生人就蔫兒了。就是家裡橫!以前我都不信,這麼大孩子就能自己看書了?我家那倆天天跟我、跟他爸搶手機,給我煩的!

福豆媽:不是北京的教育好,北京那好的教育輪不上我們,是親子園幫我帶好了福豆。我特別想跟家長們說,想要孩子成長,自己必須要學習、成長,就像老師們常說的,教育這件事就像是埋下一顆種子,用心呵護,一天天的,總會有收穫。

福豆媽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很多,這很讓人欣慰,因為只要有一個願意「自己學習、成長」的媽媽,無論福豆「流動」的性質是否能夠徹底轉變,我們相信他的未來已經有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將一個個被商業教育機構放棄的福豆媽培養成現在的樣子,其中艱辛,只有公益機構自己能夠體會。

幫助流動兒童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但是容不得我們等,因為孩子們很快就長大了。所以不論是攻打山頭的「作戰部隊」,還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後勤軍」,無數公益機構正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為解決流動兒童的問題努力奮鬥著。但是,這種力量還是很弱,需要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進來,一起播種,用心呵護,才可以對未來有所期待。

(作者侯蔚霞,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並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取得了社會學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在豐田汽車公司負責社會公益項目——活力社區。)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面對數千萬流動兒童,公益組織能做什麼?
    據廣東省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千禾社區基金會)、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上海聯勸)、新公民計劃以及資助者圓桌論壇等多家關注流動兒童議題的公益機構研究發現,流動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本文圖均為 公益時報微信公眾號 圖父母工作較忙,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流動兒童缺乏有效陪伴;由於戶籍制度或積分落戶政策
  • 中國流動兒童早期發展工作坊在廣州召開
    國家衛健委幹部培訓中心黨委書記蔡建華,北京師範大學大學教授陶傳進,中山大學金宇副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張博副教授等從事兒童早期發展的專家學者、公益基金會代表、社會組織代表和來自社區兒童早期發展中心的一線老師代表共200餘人參加,探討流動兒童早期發展問題。
  • 解決流動兒童教育難題 一名前記者的公益探索
    受訪者供圖 3年多來,歐陽豔琴一直嘗試著,為解決流動兒童教育難題貢獻自己的努力。她在廣東省東莞市創辦科蚪社區兒童空間,在北京的打工子弟學校推廣科技課程。如今,她又變成了一名「銷售員」,銷售對象是帶著孩子在北京打工的青年民工,而產品則是一所學堂——科蚪實務學堂。
  • 這些被家暴、性侵、遺棄的婦女兒童,需要可以幫助他們的機構
    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來給予他們關注和扶持,公益組織,或許是一個可以探索的路徑。但是疫情的襲來,讓所有的公益組織,尤其是偏向弱勢的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公益機構,都面臨了更大的生存困境。深圳最大女工公益組織面臨關閉婦女權益保障公益機構維持艱難2020年對於所有的公益組織而言,是非常難熬的一年。
  • 困境流動兒童問題主因是家庭
    困境流動兒童問題主因是家庭 2016-01-12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會賢 「協作者」總結十年經驗 1月9日,北京市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北京協作者」)發布了《社會支持系統下困境兒童救助服務中的專業社會力量參與研究——以「協作者」為例的行動研究報告》,總結了「協作者」10年間困境流動兒童救助服務的經驗
  • 王川蘭:流動兒童的多重弱勢與社會融合
    第二,不同的流動兒童在城市生活中的弱勢是存在差別的,城市流動兒童的弱勢也具有多重性。當前無論是政策界還是理論界大多集中於從倡導提供更為均等的公共教育、公益組織的非正式教育及服務的思路來探討解決流動兒童困境的問題,缺乏對該群體複雜、多樣需求及其原因的關注與回應。
  • 「困境兒童自助圖書館」點亮流動兒童心中的「燈」
    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 題:「困境兒童自助圖書館」點亮流動兒童心中的「燈」  中新網記者 王祖敏  跟著爺爺奶奶在北京生活多年,10歲的曉楠正在感受一個既繁忙充實、又溫暖快樂的冬季——在她那位於城市邊緣的狹小出租屋裡,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擁有了一個家中的小小「圖書館」。
  • 把流動兒童服務帶進工業園
    把流動兒童服務帶進工業園 2014-06-0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會賢 協作者工作人員單焱斌向《公益時報》記者介紹,大多數的流動兒童來到城市之前都是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的,而老人一般都比較寵溺,什麼事情都替孩子想、替孩子辦,流動兒童的自主自立的能力往往不夠。另外,流動工人經常反映要將孩子帶在身邊撫養教育的原因是,老人家除了管孩子吃飽喝好、保障正常上學外,跟孩子的交流少,對孩子的學習方面能起到的督促、輔導作用更少之又少。
  • 不到80家社會組織參與流動兒童教育服務
    不到80家社會組織參與流動兒童教育服務 2016-08-2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會賢 近日,新公民計劃研究部發布第一期《流動兒童教育研究簡報》,重新梳理並更新了流動兒童數據、2016非京籍兒童義務教育入學政策、流動兒童公益組織圖譜等內容。勾勒出我國流動兒童工作的基本現狀。
  • 後疫情時代,公益機構如何做好網際網路籌款
    本次峰會上,壹基金獲評「活力推薦籌款公募機構」、「生態共建閃光機構」,壹基金困境兒童關懷項目獲得「網際網路公益年度扶貧推薦項目」、壹基金溫暖包獲得「活力推薦點讚項目」和「年度推薦入圍項目」。
  • 【益周乾貨】一周公益知識-疫情之下,社工如何幫助困境兒童
    想法丨發現丨共享丨專業 讓學習成為習慣,讓公益擁有溫度 嗨!公益夥伴們周一好~ 【一周公益知識】如期而至啦! 疫情之下, 關愛睏境兒童顯得更為重要, 那麼,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 要如何幫助這些困境兒童呢?
  • 【活動回顧】「同源同享送給流動兒童的公益課」(十一)開講 任娟...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關愛吳中區外來務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為吳中區建設勞動者子女提供暖心的閱讀服務
  • 愛德基金會開展2017「甜蜜跑」活動 號召關注城市困境流動兒童
    ,並聲明將會把公益跑報名費及義賣所得支持到「一平米讀書角改造計劃公益項目」,幫助更多城市困境流動兒童。愛德基金會希望通過發起該活動幫助那些生活在簡陋環境中的困境流動兒童改變家庭讀書環境,打造一個一平方米的讀書角。愛德基金會報導,愛德跑團將徵集300名參賽者,參賽者僅限女子或母子報名,兒童年齡不大於12周歲,並將為每一位參加公益跑的參賽者提供完備的賽事補給以及保險。
  • 《浪花一朵朵》曝幕後 公益助力流動兒童遊泳培訓
    熱心助力「公益遊泳培訓」陪「流動兒童」過清涼暑假作為暑期唯一的周播青春劇,《浪花一朵朵》廣受青少年觀眾特別是學生黨的追捧,被網友評為「2017暑假必追劇」!這部頻繁出現清涼泳池熱血競技場景,又有「自由式之王」孫楊加入的「遊泳代言劇」讓觀眾高呼「恨不得馬上一頭扎進泳池,像劇中的泳壇男神一樣劈波斬浪!」
  • 網易有道詞典用戶「獻愛心」助力有道公益項目,將惠及3萬困境兒童...
    上周,在長沙滿天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數十名兒童自發站成一排,大聲地向站在對面的父親表白,場面十分感人。  這是長沙滿天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的一次線下閱讀活動,參與活動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均來自附近小學,且屬於城市中的流動兒童。與當地重點小學的孩子相比,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和教學質量是遠遠落後的,除了課堂教材之外,幾乎不會主動接觸其它英語讀物。
  • 愛的相伴 解流動兒童成長困境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隨遷的流動兒童漸漸成為一個龐大群體,他們的成長狀況引人關注。激發流動兒童的自信心,讓他們儘快建立歸屬感和安全感,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流動兒童 面臨融入之困  11月23日早上,與父母一起租住在合肥市丁香花園小區的小軍鬧著不去上學。
  • 助力留守、流動兒童心理成長,肯德基小候鳥基金「愛的肯定」聲聲不息
    各地肯德基餐廳開展了面向當地留守、流動兒童的兒童節主題活動,與此同時,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肯德基小候鳥基金也於5月攜手荔枝(原荔枝FM)共同發起「愛暖童心,聲聲不息」公益活動,在線上呼籲大眾留聲為留守、流動兒童送去關愛與支持,共同關注「小候鳥」們的心理成長。
  • 優兒幫:專注兒童健康教育,幫助兒童健康成長
    少年強則國強,兒童健康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要話題。優兒幫作為中醫兒童健康教育服務領導者,成立於2015年9月,以幫助天下兒童健康成長為己任。
  • NBA巨星本·華萊士來渝 幫助貧困兒童圓籃球夢
    「大本」助中國貧困兒童圓籃球夢在當天舉行的「籃球夢1+1公益計劃」啟動儀式現場,本•華萊士分享了他對公益的見解。本•華萊士說,他雖為球星,但出身自貧困之家。從NBA落選不被看好,到憑藉天賦與努力,終成為NBA巨星,他知道這一路的堅信與不易,也感激這一路幫助他的人。
  • 人大代表關注「流動兒童」
    這些孩子跟著父母顛沛流離,候鳥般不停地遷徙,如何保證這個群體的受教育權得到保障,是中央政府和當地政府應該時刻關注、關心的問題。  朱海燕說,這些「流動兒童」在人生觀、世界觀尚未成熟的時候,無法經歷正常、完整的童年生活體驗,無法體驗正常的友情交往,更無法得到城市兒童的歸宿感和安全感,也無法真實地進入自己周遍的環境,從而造成從小對世界的偏見,對生活的不信任;由於不停地變換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導致大部分學習成績不好、出現與人溝通障礙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