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映資本章高男:偉大的公司都有爬坡期,要抓住他們的小時刻

2020-12-23 騰訊網

記者 | 婁曉晶

編輯 |

1

2020年是個特別的年份,企業和個人受疫情驅動的歷史級突發變量之下,身處空前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技術變革日益深入生活的毛細血管,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日常消費到尖端行業,數位技術進化更迭。

與此同時,經濟從靠規模和速度增長,正在轉向靠高質量增長。未來,不管是新經濟公司,還是傳統產業,都面臨著效率提升的考驗,背後需要技術驅動、產品創新以及精細化運營。

「過去20年,整個社會發生了劇變,主要的內在驅動力便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要轉變過去的思維方式,未來任何企業都無法阻擋的發展趨勢是: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在華映2020年度大會上,華映資本主管合伙人章高男在名為《虔誠的數據信徒:元年之後,To B 投什麼》的公開演講中說道。

目前,華映資本在To B及科技領域已投資30餘個項目,投入超7億元投資總額,其中超過2/3的項目獲得後續輪融資,其中包括壁仞科技、微盟科技、BOSS直聘、深蘭科技等。

會後,華映資本主管合伙人章高男接受了界面新聞記者採訪,講述身為一位「數據信徒」如何在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中發現價值點和優秀企業。

界面新聞:2014年,為什麼加入華映做投資?

章高男:在加入華映之前,我在新加坡摩託羅拉做亞洲研發中心軟體主管,後來回國在龍旗、雅虎這些企業裡;我做過6年工程師,也做過許多基礎建設類的經營管理工作。後來我出來創業,做了可能是中國最早的一個兒童腕式手錶項目「天安信通」。

2014年應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熊向東的邀請,我加入華映做投資。剛開始也沒有頭緒,就是自己學習,去聊很多項目。

我慢慢發現,投資是一個機會和風險的平衡,我個人可能對機會比較敏感,所以經常發現一些新的點,跟項目聊也都比較開心,有很多化學反應。最開始投資會比較大膽、比較激進,有一些機會也捕捉到了。但是後來在投資的學習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企業投資具有的風險性。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大的路線,就是「聚焦」,就是採用「數據思維」。

界面新聞:怎麼逐步確定自己的投資領域?

章高男:剛開始加入華映的時候,因為華映整體文化、消費的氣氛比較濃一點,我也什麼領域都看,比如文娛類、To C的網際網路項目。

我發現To C的消費有許多是衝動消費,決策非常短,消費者瞬間感受到那個點,就下單了,這可能是我不太擅長的——因為我本人就不怎麼消費,除了喜歡踢球、滑雪花錢,平常都不花錢。我所有的衣服都是我老婆買的,我從來都不太關心品牌。我也逐漸發現,做消費文化類的投資,需要有投資邏輯,也需要很強的對人性的認同感和共鳴。

因為我過去在企業裡,軟體、硬體結構都做過,對企業的內部流程非常熟悉,我更喜歡強邏輯、強數據的東西——有因有果,有一定的數據可以支撐你預測下一步的趨勢。

於是,我就開始做戰略性地梳理:不再看文娛、消費類的項目,而轉向To B類。我在2015年其實有注意到流量見頂和人口紅利的變化,寫了一個數據發展的技術路線,去關注區塊鏈、自動駕駛的趨勢。這成為了我後來確定行業,去深挖的一種方法論。

2015年,開始看企業服務類的項目,發現這也是個很大的範疇。

界面新聞:在企業服務這個領域內,你看重哪些方向?

章高男:在企業服務領域,我的思路也是逐漸的聚焦的。最開始,我就覺得企業主要是兩個緯度,一個是人,一個是數據。

企業裡面最核心的資產是人,最核心的競爭力也是人,只要人對,其他都對。所以圍繞人,我們就去尋找行業裡和人相關的公司,去尋找流量入口。後來我們投資了類似Boss直聘這樣做人的生意的公司,因為企業裡招人是剛需,是圍繞人的生意裡企業最願意付費的,它具備一個流量入口的屬性。

另一方面,「數據」是企業最核心的生產資料。我們那會兒看一些數據的底層技術,數據能夠支撐幫企業未來發展的驅動力,所以就去看大數據公司,或者 IaaS、Saas平臺。

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們也去看國外的成品類公司,去對標。比如美國有一家公司叫Applied Materials應用材料公司,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一家500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大家未必很了解它,但很大。當然我們也不能把國外的企業模式完全複製到中國來,因為未來有很多做IT服務,或者做企業的硬體,以及做智能生產、製造等等類別的公司。可能是全新的模式,這些投資機會是以前沒有的,國外沒有的,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改變。

界面新聞:怎麼在企業服務領域的公司裡選擇標的?

章高男:我覺得看企業服務公司的另外一種邏輯會是:企業服務類公司有幫其他企業賺錢的,也有幫企業省錢的。

幫企業省錢的公司,是幫企業省成本。它們的業務跟目標企業的業務結合不是特別緊密,一般做的是通用型的SaaS服務業務,讓企業最自己專注、最擅長的事情,把其他事務交給第三方公司。這些第三方公司慢慢就會形成規模效應,發展壯大。

還有一波企業是幫企業賺錢的,他跟企業的核心業務綁得特別緊,企業賺的越多他就賺的越多。

我對技術和數據敏感,所以會更加關注「幫企業賺錢」的企業。

但是幫企業賺錢的技術門檻太高了,核心業務又綁得緊,跨行業屬性就會比較難一些,發展會受到限制。我的目標就是在數據驅動類、幫企業賺錢的公司裡,去尋找有跨平臺屬性的標的。比如說資料庫行業屬性就不是特別強,就可以跨很多行業用同一個資料庫。

這可能也是華映資本這家投資機構的基因,我們無論是看To C、To B類項目,都會儘量去追求「平臺屬性」。比如熊向東最早投資的第一波網際網路公司,比如攜程、分眾、如家,都是有平臺基因的,享受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平臺線上的紅利。

如果我們有選擇的話,我們更願意選平臺型企業和有跨行業屬性的企業,這個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只是我們基金比較突出的投資風格。

界面新聞:從企業服務到開始看半導體項目,這算是一種拓展嗎?

章高男:我其實不是拓展,我是聚焦回來。因為我以前看的內容更多,現在聚焦幾條路線。我就是投4個方向:一個是大的智能製造生意,一個是IT管理和升級,一個是數據底層技術,還有就是硬核科技和通用的SaaS服務,其他非這些領域的項目我都不看。

在這些領域裡,我會花許多時間去深入研究,去尋找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其他領域實在沒有時間去看,就暫時放掉。

界面新聞:怎麼在基於數據邏輯的公司中做投資判斷,選擇自己的投資目標?

章高男:我的邏輯很簡單,用幾句話就可以概括。

第一,我選擇的公司要在巨大的增量市場之中,這個市場要足夠大,但是目前這個還沒有被廣泛關注,其中的玩家都還很小。

第二,只看細分行業頭部的前三名。

第三,看準的細分行業要有足夠高的競爭門檻,行業玩家不超過10家。

當我們找到可以同時具備這三個標準的公司,其實它的數量是不多的。

界面新聞:你在尋找什麼樣的趨勢?

章高男:我認可在未來5-10年會高速發展的趨勢,它或許是需要每年緩慢爬坡增長上來,但是會越來越好,在未來長期看會實現高速增長,而非短期的窗口趨勢。

其實To B的市場不是慢,只是說很多公司所在的是一個新興市場,它們的發展也還比較早期,公司小,競爭也少,距離行業的巔峰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是,它們的發展並不慢,每年是穩步增長的,會成為一個大市場。如果你能在很早的時候就預測到它是一個大市場,選中頭部公司,那你一定有紅利。

每個偉大公司都曾經有過這個時期,要抓住偉大公司的小時刻。

界面新聞:重視數據的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怎麼看人?

章高男:我自詡是「數據信徒」,而看項目看人的時候確實是另外一個邏輯。我最早看項目的時候也沒意識到人的作用,發現事情也對,邏輯也對,但是最終還是要看人。

我判斷人有幾個標準:

第一點首先是戰略高度。因為我作為投資人可能見識會多一點,但是我希望創業者在我的細分領域一定要有超過我的洞察力,能看得比投資人更遠一些,對未來的預設,對未來5年、10年後他想要達到的高度有預設。

第二點是創業者的的存活能力和韌勁。我也創業過,我覺得創業者的「韌勁」還是在於,所有人都在置疑你的時候,你能不能挺過去。而評判韌勁可能有客觀數據、有不同的維度,比如說去觀察創業堅持的時間,是不是能堅持3、4年、團隊的凝聚性是不是很強、或者創業者他在團隊裡只拿基本工資還是大手大腳、他們以前在遇到低谷的時候當時怎麼去處理,在這些角度有好的表現就會是加分項。

第三點就是看創業者是不是專業——這種「專業」不是看靜止地流動,而是結合他以往的背景以及他學習進步的能力,這兩者都很重要。

判斷創業者的人比判斷商業模式其實還要花費精力,需要觀察,需要通過一些事來驗證,需要製造一些讓他做選擇題的機會。

界面新聞:如何面對To B領域投資的「慢」發展?

章高男:To B領域我們關注的項目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都有「圈地屬性」。因為我們的邏輯是投資幫企業賺錢的業務,凡是幫你賺錢的事情的業務,都很難丟棄,丟棄成本都很高。

To B一旦可以服務好自己的客戶,用在企業的生產上,企業也不敢亂換,替換的成本和代價都很高。所以我們關注的這些To B創業公司在最壞的情況下也有併購屬性,比較安全。

界面新聞:從企業跨界投資,你總結想做一個投資人需要哪些素質?

章高男:我覺得投資人首先是需要「好奇心」,對未知敏感,擁抱不確定性。喜歡解決問題,解決不確定性。

整個華映其實都一直追求「對未知的敏感」, 勇於求知,從變化中尋找不變的東西。

第二是發展自己的優勢。

像我這樣的投資人是重在邏輯性。我一直在技術類企業裡工作,對技術發展和To B企業的基本運作規律相對比較熟悉,而且強項是在邏輯分析和系統分析。

邏輯分析的本質是因果關係,需要在雜亂無章的信息裡挑出因果的邏輯線,這個是我比較擅長的。在大家同樣的信息量,大家都知道同樣的信息時,需要處理能力比較強。而系統思維能力,需要在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具有一定思維創造力,對沒有發生過什麼經歷預見。

每一個人在一個組織裡,都有具有特別優勢的地方,而劣勢的地方要做到行業接受的標準,並且和團隊互補,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界面新聞:你是一個樂觀主義者還是悲觀主義者?

章高男:怎麼定義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

我也愛看科幻小說,看到世界有很多未知,銀河系外面會是什麼,這讓我感覺到人生的渺小,但是更覺得這證明了這個世界的意義,就是世界很有趣,有很多東西我們不知道,不知道對我來說是樂趣。當我周圍全是不確定性的時候,是我最happy的時候。身上一旦充滿了確定性,我覺得人生就沒什麼意義了,所以早年間從穩定、高薪的新加坡企業辭職回國,也是出於這種感受。

我覺得,好奇心和專注力是人存在的價值,也是快樂的來源。我們的生活、工作、感情,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在你有未知,又專注的時候。

然而,人生的快感有很多層級,有的快樂是短暫的,1分鐘、10分鐘,有的快樂可以持續很久,區別就在於你獲得專注力和獲得好奇心之中的投入量。如果總做投入量小的事,帶來的幸福感就會降低。比如吃飯,不需要付出,也能帶來好奇心和專注力,但是帶來的快樂是有限的,一瞬間,之後可能又會陷入焦慮。但是像Elon Musk登火星,還要造隧道,這個事情好難,需要你大量地投入,有很多未知,一直都面對挑戰,那個快感就是持續的。越龐大越複雜的,需要好奇心又能夠讓你專注的事,越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和快樂。

所以我很喜歡和創業者一起,看他們投入、痛苦、突破,創業是一種超級興奮劑。同時,做投資對我來說也很快樂,因為充滿未知,需要專注。

界面新聞:在你看來,未來創投行業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章高男:在我看來,未來的投資行業會越來越專業。因為整個中國投資行業是通過無序走向有序——最開始,這個行業裡可能只有幾十家機構,後來發展到上千家,然後發展到一萬、兩萬家,可能會達到量級的頂峰了。而今天來看,投資行業已經開始理性地收縮,投資機構的數量未來可能會相應縮減。

以前網際網路行業整個大的趨勢發展,產生了許多機會,帶來了一波基於人口的紅利,誕生了許多大公司。而在這種趨勢平緩以後,可以突然爆掉的,類似拼多多這樣的機會幾乎是寥若晨星了。

未來新公司的競爭一定是在細分領域做差異化的,在某個局部去做改進,然後從這個局部再發展到全面地改進。

對投資來說,未來無論是從項目的獲取以及對於投資要求的專業度,包括與產業資本的結合和布局,從各個外部角度來講,也都會越來越精細化。搏傻式的、搏機會的概率會越來越小。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整個投資基金都會開始聚焦。聚焦不意味著沒有新的東西,因為任何一個創新企業都帶有某種顛覆性和某種以前沒有過的東西,但仍是局部的創新。作為一個專業的投資人,就要走向專業,花足夠多的時間去學習和了解你專注的領域。

相關焦點

  • 華映資本合伙人章高男:為什麼太年輕的創業者不適合to B類項目?
    不管是各大論壇,還是投資人口中,都頻繁被提及。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流量成本的上升,to C的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勢頭不再,這個時候,為傳統產業賦能的企業服務自然會成為資本追逐的方向。可是,難做、進展緩慢、難以規模化,也是很多to B類項目不得不面臨的嚴峻現狀。to B類項目是華映資本目前著重關注的領域之一。
  • 華映科技陷「無主」困局 主營業務受創福建國資「輸血」子公司
    2018年之所以華佳彩虧損預計達15億元,華映科技方面表示,主要受固定成本高、產能爬坡期長、短期產品售價低、產品調整存貨堆積、客戶認證期長、短期產能利用率低等方面的影響。事實上,此次福建國資「輸血」華佳彩並不僅僅是基於資本層面的考量,華佳彩此前與福建國資旗下企業就存在業務關聯。信息集團旗下控股的合力泰(002217,SZ)與華佳彩也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
  • 華映正式進入破產重整 華映科技業績補償獲賠比例或甚微
    根據2014年9月公司大股東華映百慕達向上市公司作出的業績承諾,2018年,華映科技與中華映管及其相關方發生的日常經營涉及的原材料採購、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關聯交易金額佔同期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未降至30%以下,2018年度模擬合併計算的淨資產收益率低於10%,華映百慕達應以現金向公司補足30.29億元。
  • 華映資本熊向東、季薇蟬聯「投中2019年最佳投資人」
    季薇女士在風險投資領域擁有10餘年經歷,在科技、移動網際網路、文娛消費領域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帶領華映資本始終圍繞人群需求的迭代和科技的更新換代,始終關心企業價值的持續成長,主導投資的企業包括:微盟科技(2013.HK)、錦和商業
  • 從臺灣華映公司破產看顯示器產業轉移
    中華映管公司全稱為「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於中國臺灣大同集團,成立於1971年5月,是全球最重要的顯示器製造廠和臺灣「面板五虎(友達、奇美、廣輝、華映以及瀚宇彩晶)」之一,其顯示器產量曾位列全球前三位,也曾經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彩色CRT廠。
  • *ST華映擬24.97億元轉讓華映科技100%股權
    集微網消息 8月14日,*ST華映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福建省和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格實業」)籤訂附條件生效的《股權轉讓合同》,將全資子公司華映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光電」或
  • 華映洞察:中小企業的戰「疫」
    對於一級市場投資機構而言,對中長期看好、短期受影響的企業更要雪中送炭,並且可能存在估值短期調整進入的機會。 4.應對關鍵:疫情衝擊下,企業的自救仍然是第一位的,企業的短期重點是保證平安和現金流,資金就是生死線;中長期要重新思考企業的商業模式等立足根本,抓住結構性調整時機,在短期衝擊與長期邏輯間尋找機會。
  • 華映百慕達持有華映科技股份流拍,市場各方似乎無意入主華映科技
    資深投融資專家許小恆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拍賣流拍一般是由於起拍價格過高造成的,但這也同時意味著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存有疑慮,接盤熱情不高。北京商報記者查詢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顯示,華映科技8300萬股起拍價為1.826億元,保證金為1800萬元,增價幅度50萬元;華映科技7000萬股股份的起拍價為1.54億元,保證金1500萬元,增價幅度50萬元。
  • 華映科技被指「護盤式重組」
    停牌提示曝光大股東股權質押爆倉危機  在昨日的停牌公告中,百慕達股權質押爆倉危機首次被公開,這都是百慕達近期瘋狂質押所導致的苦果。  據了解,百慕達共計持有華映科技約4.958億股股票,佔上市公司總股份的63.63%。在這其中,用於質押的股數就高達約4.955億股,質押股數佔其持有華映科技股份數的99.96%。
  • 華映科技第一大股東股權遭拍賣 未來公司控制權或生變
    (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百慕達」)持有的華映科技部分股權。截至公告日,華映百慕達用於質押的股份累計為 6.22億股,其中累計質押給渤海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4.42億股,質押給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1.81億股,質押股份數佔公司總股份數的22.50%,佔華映百慕達持有公司股份數的85.34%;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已於2019年1月29日對華映百慕達所持公司7.29億股採取司法凍結,凍結期限至2022年1月28日。
  • 華映科技重組方案出爐
    ■本報首席記者 楊劍峰  本報訊 去年頻陷重組傳聞的華映科技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終於水落石出。公司昨公告稱,擬出資7億元再度收購華映光電35%股權以解決同業競爭。受此利好影響昨日華映科技復牌交易強勢漲停。
  • 臺灣華映公司破產 曾是全球第三大顯示器廠商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22日 消息:11月22日據《聯合晚報》消息,臺灣華映公司日前正式宣布破產,媒體稱華映公司今年8月和9月工資迄今未依約支付,共1842名員工被積欠工資約12億元新臺幣。
  • *ST華映:公司控股子公司獲得政府補助3億元
    每經AI快訊,*ST華映(SZ 000536,最新價:2.1元)11月13日午間發布公告稱,2017年6月26日,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莆田市人民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籤訂《福建莆田高新技術面板項目投資合作合同》。
  • *ST華映:關於公司股東將被動減持部分股份的預披露公告
    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華映科技」)於2020年9月16日披露了《關於公司股東所持部分股份將被強制執行的提示性公告》(2019-103號公告),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福州中院」)作出《執行裁定書》[(2020)閩01執恢160號],裁定拍賣(變賣)華映科技股東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百慕達」)持有的華映科技股票25,200,000
  • 淘夢陰超:後疫情時代,如何抓住網絡電影新機遇 | 華映portfolio
    數字內容創新平臺淘夢,在春節期間票房分成較去年上漲30%,2-3月份已上線影片達十餘部,在近期騰訊視頻、愛奇藝網絡院線分帳票房排行中,也均有作品登頂。華映資本曾於2018年聯合領投淘夢B輪融資。近日,淘夢創始人&CEO陰超在三聲在線沙龍中,分享了他對後疫情時期網絡電影發展前景的洞察。
  • 【交鋒】臺灣華映公司宣布破產 ;松下宣布退出液晶面板業務;
    韓國電視製造商在全球和北美電視市場都處於領先地位。在第三季度,他們的全球電視市場份額達到了46.2%,而中國只有23.2%。三星第二季全球電視市場佔有率為31.5%,第三季則為30.3%,產品以QLED電視為主。三星今年前三季度共售出315萬臺QLED電視,銷量在一年內增長了一倍多。緊隨其後的是LG電子,第三季度佔全球電視市場的15.9%。
  • 臺灣華映公司宣布破產 顯示器產量曾排名世界前三
    原標題:臺灣華映公司宣布破產,其顯示器產量曾排名世界前三[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灣大同集團旗下的華映公司日前宣布破產,臺當局將先為其墊付工資。島內媒體稱,這是臺灣史上墊償金額最高、人數最多的案件。
  • *ST華映(000536.SZ):股東華映百慕達擬被動減持0.91%股份
    *ST華映(000536.SZ):股東華映百慕達擬被動減持0.91%股份
  • 又一大公司宣告破產!臺灣華映公司破產:顯示器產量曾排名世界前三 | 吳堅浙商頻道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同子公司中華映管(簡稱華映),日前宣布破產。臺勞動部門負責人近日表示,華映拖欠1800多名員工三個月的工資,總金額達到12億元新臺幣,合人民幣近3億元。拖欠的部分工資,將先由臺勞動部門墊償基金給付新臺幣約8億元。不論是墊償人數還是金額,都創新高,預計將在農曆新年前完成。
  • 尋求自救的華映科技 現在怎麼樣了?
    3.16億元,增長顯著,公司已基本從中華映管破產事件中恢復,對扭虧具有較強的信心。同時臺灣中華映管欠華映科技的近29億款項,也正在訴訟當中,目前公司已基本從中華映管破產事件中恢復。   至此,華映科技「止血」取得了初步成效,華佳彩已初步形成造血功能,也讓公司看到了未來持續經營發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