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映正式進入破產重整 華映科技業績補償獲賠比例或甚微

2021-02-15 PDPI

30日早間,華映科技公告稱,中華映管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申請的緊急處分已於2019年7月29日屆滿,緊急處分期間依法已不能再延長。這意味著中華映管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中華映管緊急處分屆滿面臨重整

雖然華映科技已於去年對所欠債務中應收款項27.91億元全額計提壞帳準備,但是以中華映管目前資不抵債的局面來看,30億的業績補償款在破產清算後能獲得的賠付恐怕是鳳毛麟角。 

根據2014年9月公司大股東華映百慕達向上市公司作出的業績承諾,2018年,華映科技與中華映管及其相關方發生的日常經營涉及的原材料採購、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關聯交易金額佔同期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未降至30%以下,2018年度模擬合併計算的淨資產收益率低於10%,華映百慕達應以現金向公司補足30.29億元。 

不過,華映百慕控股股東中華映管隨即宣稱,已認定對華映科技喪失控制力,自2018年12月底不再編入合併報表,且所持華映科技的股份中,質押率已經接近100%。 

作為其參股公司及重要關聯方,由於華映科技對中華映管應收帳款尚有31.41億元或將無法全額收回,公司只好對上述金額計提了大額壞帳準備。對於未能兌現的業績承諾,華映科技一紙訴狀將華映百慕達告上法庭,申請對其財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請求法院判令其向華映科技支付業績補償款人民幣19.14億元,並要求中華映管及其母公司大同股份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7月29日,中華映管此前申請的緊急處分已屆滿,公司將進入司法重整程序。上市公司表示,公司將與法律顧問積極分析法律後果及對公司最有利的措施。 

「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意味著債務人將面臨破產清算的風險,此時債權人必須在債權額上作出較大讓步,以換取債務人不進入清算程序。」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在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債務人的剩餘資產將首先用於清償優先債權,如有餘額,再按照比例清償普通債權。華映科技對於中華映管的債權應該是沒有抵押等附加措施的,屬於普通債權,這意味著華映科技在經歷漫長程序後,最終可能以極低的比例收回部分款項。」

獲6億資金紓困欲擺脫依賴

雖然大股東中華映管已於2018年宣布「喪失控制力」,但是曾經的第一大客戶兼第一大供應商給公司業務構成帶來的影響扔未消散。 

7月13日,華映科技披露半年報預告,報告期內預計虧損6億元-7.2億元,同比下降121.21%-165.45%,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2169元-0.2603元。公司稱虧損主要原因為: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申請重整對公司的模組業務造成一定負面影響;此外,公司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本期成本較上年同期增加。 

今年3月,華映科技表示,子公司華佳彩將獲得福建海絲紓困股權投資6億元增資,並於3月11日獲得首筆增資擴股預付款人民幣3億元。截至7月18日,華佳彩累計收到海絲股權投資增資款6億元,本次增資涉及的工商變更及增資款支付事宜均已完成。 

中華映管進入重整程序後,業績補償款能追回多少?公司業績是否能獲得改善?對此,記者多次致電華映科技,公司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文章來源:大眾證券報)

精彩回顧:

深天馬:依照市場需求考慮剛性AMOLED產能向柔性AMOLED轉換

Galaxy Fold前車之鑑 華為微調Mate X設計

華碩ROG2正式發布:天馬獨供120Hz AMOLED屏 合力打造遊戲行業標杆

華映闢謠:已取得海外大廠訂單 目前留下2100多位員工

華為Mate新旗艦終於來了:再豎標杆

實地探訪深天馬柔性OLED產業基地 揭秘柔性屏真實的行業現狀

三星子公司Semes傳洽談KC Tech 出售LCD及OLED事業

大尺寸LCD面板虧不起了 京東方LG夏普等要減產30%

華為拉抬 京東方AMOLED面板出貨飛躍

JDI融資談判進入關鍵時刻 TCL欲出資控股

因拒不歸還設備和物料,華為將偉創力從供應鏈徹底剔除

天馬OLED再發力 獨供傳音旗艦新機PHANTOM 9

京東方綿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今日量產出貨

默克臺灣廠主力生產LCD面板光阻劑 未打算出貨給韓廠

對康得新處罰過輕?證監會:頂格處罰,面臨立體追責

日本嚴控三種關鍵原材料,韓國晶片廠商急找新貨源


PDPI誠聘採編

熱愛新聞及寫作;

熟悉光電顯示行業;

具有一定文字功底。

簡歷請發送至:

wanjin_baby@163.com

商務合作:18002579058

媒體合作:13714365452

相關焦點

  • 中華映管正式進入破產重整,華映科技30億元業績補償或「打水漂」
    中華映管緊急處分屆滿面臨重整今日,華映科技發布提示性公告,公司於7月29日獲悉,中華映管發布重大訊息,中華映管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申請的緊急處分已於7月29日屆滿,緊急處分期間依法已不能再延長。這意味著中華映管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 「親爹」宣布破產,華映科技被「賴帳」近60億!
    早在2019年2月,在撤走派駐的董事、監事之後,中華映管就已聲稱喪失了華映科技的控制權,不再承認雙方的關係。被公然宣布斷絕「父子關係」後,還有接近60億元應收款、業績補償款沒要回來,實際控制人又突然宣布破產了。流年不利的華映科技,在業績巨虧之後,又遭到實際控制人當頭一記悶棍。
  • 誰來接手華映科技?
    去年9月宣布破產的中華映管,時至今日依然給曾經借殼上市的華映科技(*ST華映)留下不少麻煩。因大股東華映百慕達(中華映管全資子公司)將所持有的華映科技股權進行質押借款,但債務到期並未履行支付義務。隨著中華映管的破產,債權方渤海信託將債權提交法院申請執行立案。
  • 臺灣液晶面板廠華映申請破產重整
    華映聲明指出,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公司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之情事,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權宣告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加劇華映營運資金缺口,為確保本公司營運,華映董事會通過決議,向法院聲請重整。
  • 昔日臺灣「面板五虎」風光不再 華映股權拍賣能否換個好婆家
    3月1日,華映科技發布《關於公司股東所持部分股份將被重新司法拍賣的公告》稱,寧德中院將於2020年3月30日10時在阿里司法拍賣上重新拍賣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百慕達)持有的華映科技約1.3億股股票。
  • 「大面板+小模組」戰略顯成效 華映科技業績扭虧多款產品亮相高交會
    作為全球重要的面板顯示部件專業製造商華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華映,以下簡稱華映科技)本次作為參展商帶來了公司多款產品,公司董事長林俊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在高交會展示的項目,以金屬氧化物的產品為主,涵蓋小尺寸以及中尺寸。
  • 華映科技的未來是一條相當艱難的道路,重振之路困難重重
    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前5大客戶佔銷售額比例高達97.43%,而第一大客戶中華映管為上市公司貢獻營業收入佔比超過6成。與此同時,中華映管還是公司第一大供應商,根據2015年年報,當年上市公司採購額佔比高達37%。這個既是華映科技第一大客戶也是華映科技第一大供應商的中華映管正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 中華映管宣告破產 大廈的崩塌與反思
    要知道,21世紀初臺灣地區液晶面板產業一度形成由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瀚宇彩晶等組成的「面板五虎」格局。如今時過境遷,中華映管卻被置於破產的難堪局面。重整遭駁回,中華映管宣告破產2010年1月,華映科技實施重大資產重組,控股股東從而變更為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中華映管。
  • 又一大公司宣告破產!臺灣華映公司破產:顯示器產量曾排名世界前三 | 吳堅浙商頻道
    有「勞動部」官員稱,華映的土地狀況其實不錯,以楊梅廠為例,土地廠房最新估價有40多億元新臺幣,但法定抵押權大概只有20億元,因此華映處理資產並不難。華映科技9月19日公告稱,由於資不抵債,債權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導致無法繼續營運,9月18日,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華映管」)已依中國臺灣地區公司法規定申請破產。
  • 負債77.6億,面板大廠華映申請破產重整!
    華映聲明指出,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公司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之情事,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權宣告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加劇華映營運資金缺口,為確保本公司營運,華映董事會通過決議,向法院申請重整。
  • 中華映管宣布重整 控股子公司華映科技實控人或變更
    )均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事情,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將有權宣告華映違約,恐發生營運資金嚴重不足而被迫停產,因此向法院聲請重整及緊急處分。大陸華映科技及其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在今年12月4日催告華映清償,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導致華映百分百控股的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向香港民生銀行的5300萬美元貸款無法順利展延,將於12月18日產生貸款違約。
  • 華映科技2019年預虧20億~30億 1.3億股將重新拍賣
    《拍賣公告》稱,截至3月1日,華映百慕達持有華映科技約7億股,佔華映科技總股本的25.37%,其中有10.74%已進入司法拍賣/變賣程序。含渤海信託計劃一期4.69%部分(即本次將被重新司法拍賣的股權)、二期5.53%部分及三期尚未執行的0.52%部分。
  • 華映科技:中華映管申請宣告破產
    華映科技9月19日早間公告,公司獲悉,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映管」)於2019年9月18日晚間發布訊息,中華映管之資產不足抵償負債
  • 負債77.6億元熬不過寒冬…臺灣面板五虎華映申請破產重整!
    華映聲明指出,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公司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之情事,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權宣告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加劇華映營運資金缺口,為確保本公司營運,華映董事會通過決議,向法院申請重整。
  • 華映科技陷「無主」困局 主營業務受創福建國資「輸血」子公司
    2019年3月7日,地處福州市馬尾區的華映科技公司總部外景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2018年12月,自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告宣布發生債務危機申請重整後,華映科技(000536,SZ)作為中華映管的參股公司,同時還是中華映管的重要關聯方,也受到了巨大影響,公司2018年度業績巨虧,主營業務受創。
  • 福建國資委成實控人,ST華映或將重生
    公告顯示,華映科技於2020年8月12日披露了《關於公司股東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變賣的進展公告》。公司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下稱「電子信息集團」)及其相關方收到寧德中院的《執行裁定書》[(2019)閩09執152號之三],將被執行人華映百慕達名下持有的華映科技1.296億股股份(佔華映科技總股本的4.69%)交付渤海信託抵償債務。
  • 拖欠1842員工近2億元工資,面板大廠華映正式破產
    2018年,中華映管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其淨值為負數。由於在財務面操控的失誤,今年3月,華映宣布裁員2500人,佔全廠4500名勞工的一半以上,是臺灣面板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在島內引起震動。今年9月,華映的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各項資產均遭法院查封,無法繼續運營生產,因此申請破產。
  • 盤活資產、整合業務,華映科技保殼進行時
    【原創】盤活資產、整合業務,華映科技保殼進行時 摘要除一邊向大股東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追討超30億元的業績補償款外,華映科技也在積極自救。
  • 華映堅持重整為哪樁?背後是大同的經營權之爭
    臺灣華映聲請重整,影響大同經營權之爭。市場人士指出,就大同公司派對於股權及經營權保衛戰來看,華映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包括外界鮮少知道,其實華映在海外設置的「華映百慕達公司」,透過QFII的方式,持有非常多的大同公司股票,據悉持股比重達到2%。
  • 華映科技:昔日臺灣「面板五虎」中華映管申請宣告破產
    (觀察者網訊)9月19日,華映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獲悉中華映管於9月18日晚間發布重大消息,中華映管資產不足以抵償負債,且眾多債權人競相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中華映管的土地、建物、設備等各項資產,中華映管已無法繼續生產、營運。中華映管董事會於9月18日申請法院宣告破產,以使中華映管員工及各債權人能依法律規定公平受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