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9月19日,華映科技(000536.SZ)開盤跌停,報2.84元/股,截至當天下午收盤,下跌6.35%,報2.95元/股。
21世紀初臺灣地區液晶面板產業一度形成由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瀚宇彩晶等組成的「面板五虎」格局。
如今時過境遷,「臺灣地區面板五虎之一」大股東中華映管卻被置於破產的難堪局面。
9月19日早間,華映科技(000536,SZ)發布公告稱,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映管)於9月18日晚間發布重大信息,其已資不抵債,申請法院宣告其破產。
據華映科技2019年半年報顯示,中華映管是華映科技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百慕達)的母公司,華映百慕達持有上市公司華映科技26.37%的股權。
截至2019年6月底,儘管持有華映科技26.37%股份,為第一大股東,但中華映管卻不承認這一關係。早在2019年2月,在撤走派駐的董事、監事之後,中華映管就已聲稱喪失了華映科技的控制權,不再承認雙方的關係。
被公然宣布斷絕「父子關係」後,還有接近60億元應收款、業績補償款沒要回來,實際控制人又突然宣布破產了。流年不利的華映科技,在業績巨虧之後,又遭到實際控制人當頭一記悶棍。
中華映管單方面斷絕關係的做法,是否是為「賴帳」而做的準備?根據披露,截至2019年6月底,華映科技尚有應收中華映管的帳面餘額為28.8億元、業績承諾補償款30.29億元未曾支付。不僅如此,中華映管撤離之後,高度依賴實際控制人的華映科技,將何去何從?
9月19日,華映科技發布公告稱中華映管於2019年9月18日晚間發布重大信息,中華映管之資產不足抵償負債,且眾多債權人競相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中華映管土地、建物、設備等各項資產,中華映管已無法繼續生產、營運;中華映管董事會於2019年9月18日申請法院宣告公司破產。
記者注意到,據華映科技2019年半年報披露,此前中華映管於2019年2月12日召開董事會,認定其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中華映管與華映科技及其子公司已非母子公司關係,自2018年12月底不再編入合併報表。中華映管以持股未過半、無董事會席次、無重要業務往來、無法參與及主導華映科技的重大活動決策、無指派主要管理人員等為由,認定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
中華映管提出的其已喪失對上市公司華映科技的控制權,導致華映科技控制權歸屬存在不確定性。
華映科技對此表示:「鑑於中華映管提出其已喪失對公司控制權,因此公司目前控制權歸屬情況存在不確定性。後續華映百慕達所持公司股權若被強制執行,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
記者針對後續公司控制權情況採訪華映科技,華映科技工作人員稱:「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權還是在它(華映百慕達)的手上,至於(接下來)誰接手還不清楚,應該是要走相關程序。」
隨著中華映管進入破產程序,剩餘的未計提部分、業績承諾款,有可能將顆粒無收。
2019年上半年,華映科技實現營業收入7.74億元,同比下降66.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7.12億元,去年同期虧損2.71億元。
在中華映管沒有破產之前,華映科技向中華映管的銷售佔了整體營業收入的一半還多。據華映科技2018年年報披露,2018年,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向中華映的管銷售收入約為24.06億元,佔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公司營業收入比重約72.04%,佔公司合併營業收入比重約53.25%。
這也意味著,中華映管的破產將影響華映科技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
那麼,華映科技對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將來的發展有何規劃?就此華映科技方面回復稱,中華映管破產對公司影響很大,但公司肯定會繼續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從今年開始在尋找新的合作方,現在已找到新的合作方,只不過目前規模沒有中華映管那樣大。
資料來源:第一財經、21世紀經濟報導、每日經濟新聞
福建老闆圈綜合,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