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坑!「親爹」宣布破產,華映科技被「賴帳」近60億!

2021-01-17 福建老闆圈

導讀:9月19日,華映科技(000536.SZ)開盤跌停,報2.84元/股,截至當天下午收盤,下跌6.35%,報2.95元/股。


21世紀初臺灣地區液晶面板產業一度形成由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瀚宇彩晶等組成的「面板五虎」格局。


如今時過境遷,「臺灣地區面板五虎之一」大股東中華映管卻被置於破產的難堪局面。


地處福州市馬尾區的華映科技公司總部外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9月19日早間,華映科技(000536,SZ)發布公告稱,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映管)於9月18日晚間發布重大信息,其已資不抵債,申請法院宣告其破產。


據華映科技2019年半年報顯示,中華映管是華映科技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百慕達)的母公司,華映百慕達持有上市公司華映科技26.37%的股權。


截至2019年6月底,儘管持有華映科技26.37%股份,為第一大股東,但中華映管卻不承認這一關係。早在2019年2月,在撤走派駐的董事、監事之後,中華映管就已聲稱喪失了華映科技的控制權,不再承認雙方的關係。


被公然宣布斷絕「父子關係」後,還有接近60億元應收款、業績補償款沒要回來,實際控制人又突然宣布破產了。流年不利的華映科技,在業績巨虧之後,又遭到實際控制人當頭一記悶棍。


中華映管單方面斷絕關係的做法,是否是為「賴帳」而做的準備?根據披露,截至2019年6月底,華映科技尚有應收中華映管的帳面餘額為28.8億元、業績承諾補償款30.29億元未曾支付。不僅如此,中華映管撤離之後,高度依賴實際控制人的華映科技,將何去何從?




9月19日,華映科技發布公告稱中華映管於2019年9月18日晚間發布重大信息,中華映管之資產不足抵償負債,且眾多債權人競相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中華映管土地、建物、設備等各項資產,中華映管已無法繼續生產、營運;中華映管董事會於2019年9月18日申請法院宣告公司破產。


記者注意到,據華映科技2019年半年報披露,此前中華映管於2019年2月12日召開董事會,認定其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中華映管與華映科技及其子公司已非母子公司關係,自2018年12月底不再編入合併報表。中華映管以持股未過半、無董事會席次、無重要業務往來、無法參與及主導華映科技的重大活動決策、無指派主要管理人員等為由,認定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


中華映管提出的其已喪失對上市公司華映科技的控制權,導致華映科技控制權歸屬存在不確定性。


華映科技對此表示:「鑑於中華映管提出其已喪失對公司控制權,因此公司目前控制權歸屬情況存在不確定性。後續華映百慕達所持公司股權若被強制執行,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


記者針對後續公司控制權情況採訪華映科技,華映科技工作人員稱:「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權還是在它(華映百慕達)的手上,至於(接下來)誰接手還不清楚,應該是要走相關程序。」



實際控制人的突然破產,將華映科技推入了危險境地—尚未收回的數十億元欠款,一下子就沒有了著落。
中華映管拖欠的巨額款項,主要來自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是關聯交易形成的應收帳款。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華映科技的應收帳款餘額共計32.19億元,其中31.3億元來自中華映管,佔比97.26%。中華映管拖欠的上述應收款,2018年就已逾期。截至2018年11月底,華映科技應收中華映管款項餘額折人民幣約31.5億元,同期逾期金額折人民幣 17.61億元。截至2019年6月底,應收中華映管的帳面餘額為28.8億元,計提金額則達27.89億元,計提比例高達96.79%。除了上述應收款,中華映管還有巨額業績補償承諾,未向華映科技支付。根據重組時的承諾,自2010年起,華映百慕達等要確保上市公司每年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 10%,不足部分由華映百慕達以現金補足。若後續關聯交易金額比例恢復至 30%以上(含30%),仍須確保上市公司當年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 10%,不足部分由華映百慕達補足。但2018年年報顯示,華映科技當年的液晶模組業務公司模擬合併計算的淨資產收益率為-123.89%。 要滿足不低於10%的淨資產收益率,對應的淨利潤需達3.67億元,而2018年該業務淨利潤巨虧26.63億元。按照承諾,華映百慕達需要以現金補足30.29億元。按照上述數據計算,截至目前,拖欠的應收款、業績承諾補償款,中華映管尚未償還的華映科技款項,合計金額已經達到59億元上。根據華映科技披露,2月12日,該公司為此向法院起訴,要求中華映管履行承諾補償,並在3月底追加中華映管控股股東大同股份為被告。8月27日,中華映管、大同股份均請求法院駁回華映科技的起訴。

隨著中華映管進入破產程序,剩餘的未計提部分、業績承諾款,有可能將顆粒無收。


根據中華映管8月7日公告,因土地、廠房全數遭法院查封,且多數債權人業已取得執行名義,自7月30日起,中華映管之資產隨時有遭查封、拍賣的可能。華映科技也稱,從2018 年年報、法律手段獲得的其他信息分析,中華映管大部分資產均已抵質押,償債能力有限。根據公開信息,中華映管2019年3月曾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交一份重整概要,無擔保債權人債權金額超過新臺幣30億元以上部分,將按債權金額1%分次清償,而華映科技對中華映管的應收款,即屬於無擔保債權。如果中華映管最終破產,追回的希望更為渺茫。更為嚴重的是,中華映管方面,似乎並無償還之意。早在2018年12月,就已留足了後手,撤離了派任的管理人員。2018年12月17日,中華映管派駐華映科技的董事長林盛昌、監事劉俊銘辭職。公開信息顯示,林盛昌1967 年出生,臺灣東海大學畢業,歷任中華映管彩色桃園廠經營效率課課長、TFT 生產技術中心桃園一廠廠長、中華映管總經理等職。林盛昌的辭職,顯然是為中華映管後續動作,以及進一步「賴帳」做準備。2 月 12 日,該公司召開董事會,認定其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中華映管與華映科技及其子公司已非母子公司關係,自 2018 年 12 月底華映科技 不再編入合併報表。根據華映科技2018年年報披露,中華映管拋棄其控制權的理由,包括股未過半、無董事會席次、無重要業務往來、無法參與及主導華映科技的重大活動決策、無指派主要管理人員等。但在此前後,中華映管持有的股份、華映科技股權結構,均未發生實質性變化。中華映管的埋下的伏筆,遠不止此。2014年年報顯示,截至當年底,華映百慕達持有華映科技4.98億股,已質押3.81億股。2017年,華映科技10轉6之後,華映百慕達持股數量增至7.29億股。截至2018年底,已質押數量為7.28億股。到了今年6月底,質押股份下降到6.22億股,質押數量有所下降,但全部處於被凍結狀態。


2019年上半年,華映科技實現營業收入7.74億元,同比下降66.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7.12億元,去年同期虧損2.71億元。


在中華映管沒有破產之前,華映科技向中華映管的銷售佔了整體營業收入的一半還多。據華映科技2018年年報披露,2018年,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向中華映的管銷售收入約為24.06億元,佔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公司營業收入比重約72.04%,佔公司合併營業收入比重約53.25%。


這也意味著,中華映管的破產將影響華映科技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


那麼,華映科技對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將來的發展有何規劃?就此華映科技方面回復稱,中華映管破產對公司影響很大,但公司肯定會繼續中小尺寸顯示模組業務,從今年開始在尋找新的合作方,現在已找到新的合作方,只不過目前規模沒有中華映管那樣大。


資料來源:第一財經、21世紀經濟報導、每日經濟新聞

福建老闆圈綜合,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臺灣華映公司破產,拖欠1800多名員工工資,總金額近3億人民幣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同子公司中華映管(簡稱華映),日前宣布破產。臺勞動部門負責人近日表示,華映拖欠1800多名員工三個月的工資,總金額達到12億元新臺幣,合人民幣近3億元。拖欠的部分工資,將先由臺勞動部門墊償基金給付新臺幣約8億元。不論是墊償人數還是金額,都創新高,預計將在農曆新年前完成。
  • 華映正式進入破產重整 華映科技業績補償獲賠比例或甚微
    這意味著中華映管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中華映管緊急處分屆滿面臨重整雖然華映科技已於去年對所欠債務中應收款項27.91億元全額計提壞帳準備,但是以中華映管目前資不抵債的局面來看,30億的業績補償款在破產清算後能獲得的賠付恐怕是鳳毛麟角。
  • 中華映管正式進入破產重整,華映科技30億元業績補償或「打水漂」
    今日,華映科技(000536)公告稱,中華映管的「緊急處分」已屆滿且不能再延長,這意味著中華映管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中華映管緊急處分屆滿面臨重整今日,華映科技發布提示性公告,公司於7月29日獲悉,中華映管發布重大訊息,中華映管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申請的緊急處分已於7月29日屆滿,緊急處分期間依法已不能再延長。這意味著中華映管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 【交鋒】臺灣華映公司宣布破產 ;松下宣布退出液晶面板業務;
    LG和三星將在CES 2020共同展出8K電視;3.全球最大矽基OLED生產工廠,合肥視涯建成投產;4.2019 Q3三星與LG在北美電視市場份額創新高,與中國差距拉大;5.日本JDI前高管貪汙公款5.7億日元,已被解僱;6.臺灣華映公司宣布破產 顯示器產量曾排名世界前三;
  • 拖欠1842員工近2億元工資,面板大廠華映正式破產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同子公司中華映管(簡稱華映),日前宣布破產。臺勞動部門負責人近日表示,華映拖欠1800多名員工三個月的工資,總金額達到12億元新臺幣,合人民幣近3億元。拖欠的部分工資,將先由臺勞動部門墊償基金給付新臺幣約8億元。不論是墊償人數還是金額,都創新高,預計將在農曆新年前完成。
  • 【60秒半導體新聞】曾經全球前三,如今宣布破產--臺灣華映公司宣布破產/追趕中國!川普希望蘋果幫助美國研發5G網絡基礎設施
    曾經全球前三,如今宣布破產--臺灣華映公司宣布破產(環球科技)臺灣大同集團旗下的華映公司日前宣布破產,臺當局將先為其墊付工資。島內媒體稱,這是臺灣史上墊償金額最高、人數最多的案件。臺灣《聯合晚報》20日稱,華映公司8月和9月的工資迄今未依約支付,共1842名勞工被積欠工資,「勞動部」墊償基金將先墊付,粗估金額約8億元新臺幣,最遲明年春節前發給員工。
  • 臺灣華映公司宣布破產 顯示器產量曾排名世界前三
    原標題:臺灣華映公司宣布破產,其顯示器產量曾排名世界前三[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灣大同集團旗下的華映公司日前宣布破產,臺當局將先為其墊付工資。島內媒體稱,這是臺灣史上墊償金額最高、人數最多的案件。
  • 負債348億新臺幣!中華映管宣布重整 控股子公司華映科技實控人或變更
    大陸華映科技及其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在今年12月4日催告華映清償,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導致華映百分百控股的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向香港民生銀行的5300萬美元貸款無法順利展延,將於12月18日產生貸款違約。
  • 尋求自救的華映科技 現在怎麼樣了?
    3.16億元,增長顯著,公司已基本從中華映管破產事件中恢復,對扭虧具有較強的信心。   原控股股東破產公司尋求自救   華映科技的主營業務是液晶顯示面板、液晶顯示模組及蓋板玻璃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服務。
  • 華映科技:昔日臺灣「面板五虎」中華映管申請宣告破產
    (觀察者網訊)9月19日,華映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獲悉中華映管於9月18日晚間發布重大消息,中華映管資產不足以抵償負債,且眾多債權人競相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中華映管的土地、建物、設備等各項資產,中華映管已無法繼續生產、營運。中華映管董事會於9月18日申請法院宣告破產,以使中華映管員工及各債權人能依法律規定公平受償。
  • 誰來接手華映科技?
    去年9月宣布破產的中華映管,時至今日依然給曾經借殼上市的華映科技(*ST華映)留下不少麻煩。因大股東華映百慕達(中華映管全資子公司)將所持有的華映科技股權進行質押借款,但債務到期並未履行支付義務。隨著中華映管的破產,債權方渤海信託將債權提交法院申請執行立案。
  • 又一大公司宣告破產!臺灣華映公司破產:顯示器產量曾排名世界前三 | 吳堅浙商頻道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同子公司中華映管(簡稱華映),日前宣布破產。臺勞動部門負責人近日表示,華映拖欠1800多名員工三個月的工資,總金額達到12億元新臺幣,合人民幣近3億元。拖欠的部分工資,將先由臺勞動部門墊償基金給付新臺幣約8億元。不論是墊償人數還是金額,都創新高,預計將在農曆新年前完成。
  • 華映科技2019年預虧20億~30億 1.3億股將重新拍賣
    )持有的華映科技約1.3億股股票。《拍賣公告》稱,截至3月1日,華映百慕達持有華映科技約7億股,佔華映科技總股本的25.37%,其中有10.74%已進入司法拍賣/變賣程序。含渤海信託計劃一期4.69%部分(即本次將被重新司法拍賣的股權)、二期5.53%部分及三期尚未執行的0.52%部分。
  • 華映破產 拖欠8億工資
    昨日,據《聯合晚報》報導,中國臺灣的中華映管日前宣布破產,直接造成了共1842名勞工工資被拖欠,拖欠工資總金額達到了8億新臺幣,合計1.84億人民幣。由於在財務面操控的失誤,今年3月,華映宣布裁員2500人(相關報導華映:再解僱1900名員工),佔全廠4500名勞工的一半以上,是臺灣面板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在島內引起震動。今年9月,華映的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各項資產均遭法院查封,無法繼續運營生產,因此申請破產。
  • 負債77.6億,面板大廠華映申請破產重整!
    華映總處長黃世昌表示,華映為華映科技最大股東,持股26.37%,此次是華映科技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要求華映償還華映科技33億元人民幣貸款,其中已逾期貨款約人民幣20億元,並於2018年12月4日來函催告要求清償,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華映科技此舉已經導致華映100%控股子公司華映百慕達子公司向香港民生銀行5300萬美元貸款,無法順利進行展延,將於12月18日產生貸款違約,加上,華映對臺灣
  • 昔日臺灣「面板五虎」風光不再 華映股權拍賣能否換個好婆家
    3月1日,華映科技發布《關於公司股東所持部分股份將被重新司法拍賣的公告》稱,寧德中院將於2020年3月30日10時在阿里司法拍賣上重新拍賣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百慕達)持有的華映科技約1.3億股股票。
  • 華映科技的未來是一條相當艱難的道路,重振之路困難重重
    北京時間06月14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華映科技巨虧50億背後:被親「爹」賴帳31億,同失第一大客戶及供應商。近日臺灣資本市場大鱷林蔚山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被判8年有期徒刑。隨著林蔚山處境的日趨惡化,其旗下公司內鬥不斷,經營早已紛紛下滑,A股上市公司華映科技(2.550, -0.09, -3.41%)(000536,SZ)也慘遭牽連。
  • 臺灣液晶面板廠華映申請破產重整
    最近陷入經營權爭奪戰的大同公司,風波不斷,集團旗下曾在臺灣地區「兩兆雙星」時代名列「面板五虎」的中華映管,12月13日傍晚突然發布重大訊息,宣布將申請重整。華映總處長黃世昌表示,華映為華映科技最大股東,持股26.37%,此次是華映科技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要求華映償還華映科技33億元人民幣貸款,其中已逾期貨款約人民幣20億元,並於2018年12月4日來函催告要求清償,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華映科技此舉已經導致華映100%控股子公司華映百慕達子公司向香港民生銀行5300萬美元貸款,無法順利進行展延,將於12月18日產生貸款違約,加上,華映對臺灣
  • 攜自主研發MOx產品 華映科技子公司華佳彩驚豔亮相
    這家企業之所以對每一次公開亮相都十分重視,是因為他們每一天都在進步,而且華映科技到年底,必須要扭虧為盈。早在21世紀初,我國臺灣液晶面板產業一度形成由友達光電、中華映管、奇美電子、廣輝電子、瀚宇彩晶組成的所謂「面板五虎」格局,中華映管一時風光無兩。「在中型尺寸LCD領域裡,華映還是比較好的,尤其是在車載方面。」
  • 半年預虧7.5億瀕臨退市 華映科技尋自救出路
    根據A股市場退市規定,連續虧損三年的公司將面臨退市風險,而華映科技在2018年及2019年分別出現了49.66億元和25.87億元的淨利潤虧損,並已經被列入*ST股(存在退市風險股票),這意味著,如果今年華映科技無法實現扭虧,將觸發退市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