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線上娛樂產業受益於線下需求的替代效應,佔據用戶時長大幅增加,觀眾從院線等轉向長視頻APP、客廳大屏等場景,需求被進一步放大。
視頻平臺的流量激增,為用戶提供大量優質娛樂內容成為當務之急,網絡電影迎來機遇。數字內容創新平臺淘夢,在春節期間票房分成較去年上漲30%,2-3月份已上線影片達十餘部,在近期騰訊視頻、愛奇藝網絡院線分帳票房排行中,也均有作品登頂。
華映資本曾於2018年聯合領投淘夢B輪融資。近日,淘夢創始人&CEO陰超在三聲在線沙龍中,分享了他對後疫情時期網絡電影發展前景的洞察。
來源 | 三聲(ID:tosansheng)
整理 | 任彤瑤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網絡電影公司之一,淘夢在各大視頻平臺的分帳榜單上長期霸榜,打造了《齊天大聖·萬妖之城》、《水怪》和《黃飛鴻之南北英雄》等多個爆款。
2018年,《大蛇》成為首部票房破5000萬的網絡電影,為網絡電影開闢了新類型。而在今年,淘夢再次迎來爆發,《大蛇2》62天分帳破3000萬,《狙擊手》、《摸金祖師》、《東海人魚傳》等也創造了亮眼的分帳成績。
在這一大背景下,陰超就網絡電影未來發展的新機遇、網絡電影在電影市場可以扮演的角色做了詳細的探討,並就如何抓緊新機遇,分享了淘夢在網絡電影市場中的生存之道。
以下為陰超分享實錄(經整理):
疫情之下
網絡電影發展的新啟示
網絡電影市場是逐漸培育起來的,這個生長的過程不容易,還需要更多更有天賦與才華的創業者加入,共同建設行業。如何把這個市場做大,是最關鍵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這是我今天分享的主要目的。
這次疫情給整個大文娛行業帶來了巨大影響。往年一二月份春節檔上映後,三四月份會在視頻網站上進行新一輪的播放,流量進而轉向視頻網站,這是比較常規的操作。但今年,春節檔電影集體撤檔後出現了階段性的空檔期,導致三四月份視頻網站無片可播。
但與此同時,疫情期間線上流量激增。平臺對優質內容的渴求加大;大量流量進入後,是否能夠為用戶持續提供優質內容也是一大問題;遊戲,短視頻等一系列的線上娛樂方式,也帶來更多競爭。
大背景下,危機與挑戰並存。不好的是無法開機拍攝,可能要到5月份左右才能正式復工。但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新趨勢,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用戶習慣的改變。就像非典催熟了京東、支付寶等優質企業,我們也希望網絡電影在當下可以逐漸改變用戶習慣,獲取更多用戶。
疫情改變個人生活習慣,人們避免出現在非必要的場合。是不是還要去電影院?是不是可能有更多人回到客廳,購買娛樂設備?這些影響在長期是否可持續?一切有待市場檢驗。
從我的角度看,線上娛樂肯定不可能取代線下娛樂,但線上娛樂的市場規模更大並且持續增長。這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淘夢在做的所有努力都是面向未來。
這段時間我們也看到網絡電影的優勢愈發凸顯。它的盈利能力可能更強,並且沒有檔期之分。中國院線電影有五大檔期,但網絡電影並沒有分時段集中爆發:院線電影在每周五及周末,基本都幾部影片一爭高下,但網絡電影會在三四個平臺分別播放,排期是很穩健的。所以網絡電影的競爭並不像線下市場激烈,容量也更大。按照現在優愛騰三家平臺的情況來看,我覺得每年30億票房規模往上走是沒問題的。
30億是什麼概念?2018年中國的電影票房是609億,國產電影的票房是378億,佔全年總額62.5%。但院線電影還有比較多的其他費用,包括扣掉50%以上的院線分成、再扣掉宣發是33%,片方可以拿到手的大約是125億票房。網絡電影的30億票房,相當於國產院線票房每年產量的1/4,這不是小數字。
除此以外,從愛奇藝前段時間發布的財報來看,其2019年的會員收入在144億左右,是主要的收入來源。而愛奇藝的內容成本大概在222億,一般單個平臺在網絡電影上的投入在7億到10億之間,相較於200多億的內容成本,我覺得是鳳毛麟角,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基於此,我想分享對票房天花板的看法。2014年到2019年的網絡大電影票房首位數據,2014年才63萬,到了去年是3200萬,4年到5年時間中,增長大概在8到10倍之間。
票房天花板為什麼會增長這麼快?愛奇藝在做網絡電影時,採取了會員點擊分成的模式。最初微電影時代以CPM的模式分成,更多只是非會員的點播廣告,超過千萬次的播放才有5萬塊錢,是非常低的數字。
愛奇藝加入會員分成的體系後,大量影片開始分帳,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跨越。18年優酷進入,2020年騰訊也正式加入到分帳模式中。優愛騰三足鼎立,給整個影視文娛行業帶來了大量資金,支持好內容的拍攝,我覺得這是卓越的貢獻。
近期《奇門遁甲》在騰訊跟愛奇藝兩家聯播,給市場釋放了非常好的信號:平臺高層願意把好的內容進行聯播,吸引更多人進來把市場做大,表明大家更願意擁抱市場,也更願意把資金向更優質的內容傾斜,這給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頭條快手是否會加入?頭條已經在做了。快手未來是不是會做?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的事情。在未來,一部影片有沒有可能優酷、騰訊和愛奇藝三家聯播?我覺得完全有可能。
這就無形中打破了對票房天花板的傳統看法:一個平臺的會員量和網絡電影頻道每日訪問流量是有限的,一部影片在單平臺有2000萬到3000萬的播放,但如果三家聯播,想像空間會大得多,最終出現影響所有觀眾的現象級作品。我不確定聯播會不會變成常態化,但一定是面向少量精品的網絡電影展開的。
未來有可能產生網絡院線單點付費的模式,這需要更長的發展時間。整個春節檔有7部片子在這一區間段排播,但大多數觀眾大概率只會看一兩部;但如果有一天,春節檔影片可以在客廳裡看到,哪怕一張票是40-50塊錢,我相信很多人願意用這種形式,把春節檔的電影從頭到尾都看一遍。今年的《囧媽》也是採用類似方式,頭條以此來試驗市場。
網絡電影的存在價值
補充院線內容 & 培養年輕創作者
我們有時候認為網絡電影目前還處在整個影視行業鄙視鏈的底端,「存在即合理」,我們也在思考:網絡電影存在的邏輯是什麼?價值在哪裡?這會給創業帶來非常重要的參考。我們找到兩個很重要的點:
與院線電影內容的互補
第一點存在價值,是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內容的互補。無論從客單價還是用戶社交需求,院線電影的市場更大但內容相對同質化。原因比如買票權在女性,所以女性喜歡的題材在院線電影中佔比會更高,更好的內容都投入到比如愛情片、喜劇片的類型上,像男性更喜歡的,比如動作、武俠、科幻類型的片子就相對會少一些。
當然在科幻類型的片子中,主要的競爭對手還是好萊塢大片。如果沒有很好的工業化的或特效基礎,與美國競爭的風險也會很高。這就是為什麼整個院線電影相對會同質化更嚴重。
但反過來說,難道這些在院線不被看好的片子,就沒有市場需求嗎?比如一些武俠、軍事或者動作類型的片子,在院線非常少。難道就沒有市場嗎?我覺得不然。看整個網絡電影的票房分帳排行榜,當中也有大量比如盜墓、武俠、動作和玄幻題材的電影。
大家可以試想,周末我們肯定跟朋友去社交、去愉快的玩耍,肯定希望去線下吃個飯,看個電影,這是很好的社交。但在周一到周五,我們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可能更希望看一個並不苦大仇深,並不傷感的電影,可能更獨期望看到一個有視覺奇觀的,更有新鮮感的片子,網絡電影就在這部分承擔了內容互補的責任。
在整個金字塔中,要有中堅力量去做內容的填補。我們也一直在想,中國有最好的導演產出一些最好的院線電影,院線電影佔整個中國電影超過六成的份額,對比其他國家,大多數會被美國電影碾壓。中國電影每年都會創造出很大頭部的經典,這是非常偉大的事情,
但中間這些1000多萬2000萬製作費的電影,生存空間在哪裡?院線顯然是不足以支撐的。像文藝片、恐怖片都是很小的市場,但網絡給了這些低成本的電影一個機會。把它們放到網絡上進行觀看,也彌補了整個電影內容的缺失。
年輕創作者的培養通道
第二點存在價值我覺得很重要,年輕創作者的培養通道問題。過去從第一代導演到第六、七代導演,都是通過一種傳幫帶的方式在走。但賈樟柯前段時間在德國也提到,更希望不要再有「下一代導演」的描述,而是各有個性化的表達。
傳統的培養模式,從助理的身份一層層往上爬,最終變成聯合導演或者導演,這是一條非常漫長痛苦的路。網絡電影給了一些年輕的創作團隊、導演、製片人等創作者一個新的機會和通道,去拍攝處女作。我們公司目前也籤了10多位導演,有來自電影學院的博士、碩士,有的從好萊塢學電影歸來,我們在探索如何跟他們互動、產出好作品,讓他們實現第一個長篇的創作。
有一些電影導演極其有才華,他的想法和創造力就是比別人更好;但還有很多導演可能並沒有這種天賦,讓他們嵌入到整個網絡電影工業體系中先多去嘗試,會是很好的選擇。就像漫威的電影中,除了復仇者聯盟的羅素兄弟,其他的片子,鋼鐵俠、蜘蛛俠的導演們是誰?我們可能並不記得,它已經成為工業化體系的一部分。網絡電影也是一樣,能夠通過不斷的拍攝實戰,去培養出一批年輕的創作者,這是網絡電影對整個電影行業很重要的貢獻。
網絡電影的生存之道
尊重市場規律,套路化與差異化創作
把握時代脈搏很重要,在起伏的市場和時代裡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非常睿智的事情。我想多講一些對內容的反思:
尊重市場規律
很多院線團隊來做網絡電影,帶著很多固有思維,包括商業模式、內容的理解等。開始時我們希望對標院線,但不管從製作水平、還是講故事的能力等來看,結果都不盡如人意。過去我們也踩過很多坑,不是所有類型的網絡電影都可以掙錢。如果一上來就覺得網絡電影不夠高大上,要改變這個市場,顯然並沒有完全尊重市場的規律。尊重市場的規律,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找準用戶爆點
如何把握市場脈搏,如何去做微創新,這又是另外一個特別重要的話題:
第一比如網感,這個詞在2015年提出後迅速被汙名化。我覺得這個詞本身沒有問題,它是一個中性詞,問題在於大家並不能準確理解什麼叫網感。這個詞本身代表了網際網路用戶對內容的口味,只是有時候我們對內容的理解、產出內容的品質上出現了問題。
第二個是片名海報。剛開始大家說只做好片名和海報、做好影片的前6分鐘就夠了,這顯然不對。但並不代表重視片名海報和前6分鐘不對。在信息流爆炸爆炸的網絡中,做電影和院線的思路是不同的。你需要有一個精彩的片名、海報和開場畫面吸引觀眾,給他們一個往下看的理由,讓導演在之後能更好去開展故事。
平臺的觀眾愛看什麼很重要,網絡電影的片名與海報,跟院線電影完全是兩個方向,需要更直觀、更有商業化、更有賣點的內容。要在前6分鐘要抓住觀眾,這跟抖音很像,幾秒之內抓不住觀眾就划走了,機會就沒有了,連點讚都不可能。
套路化vs差異化
第三點是套路化和差異化。這麼多年,大家也不斷說網絡電影蹭IP,但IP有IP的價值,它瞄準的這類人群,看到這部影片就會有欲望去看下去或付費點播。市場最終還是成王敗寇,你拿到了好的票房、好的成績,某種意義上就是成功。所以很難去評判這個事情的好與壞,至少在商業利益上有所回報,對整個經濟的發展也是有良性幫助。但另一方面,我依然希望看到更多真正優質的IP內容。
做網絡電影首先是個商業。我們做盜墓、玄幻、西遊題材等,都能獲得比較好的成績,成功經驗是特別值得吸取的;大量的失敗案例都是自己覺得這個類型好,但市場反響並不佳。
但差異化仍然是競爭力的保障。已經有大量成功的套路化內容的情況下,差異化是值得嘗試的。但一個進入新的領域,我建議更多按照原有的套路去嘗試,因為首先活下來才是更重要的。
差異化無形中可以推動破圈,讓行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跟經濟效益兩手抓:通過一些套路化的內容是獲得經濟收益,同時把一部分資金投入到差異化的項目當中,我們一般的比例是二八或三七。現在網絡電影的製作技術已經有一定水準了,但講故事能力還是有限。在套路裡增加一些有高度的思想內涵表達,也是差異化的一個方向。
數據:創作是感性+理性的結合
還有一點是對數據的使用。數據是參考,要找感性和理性的結合。所有的創作都是感性的,大家想做一個有共鳴、有共情的好電影,但同時也要理性分析市場,不是所有創作者都有極高的天賦。兩者的結合是必然的。
我們這些年的拍攝都參考了數據模型。比如《狙擊手》上線後,我們會通過彈幕的起伏去復盤劇本,是否在一些地方亮點不足讓觀眾有拖拽進度條的行為,場面、特效、演員等各個方面都會分析。通過評價和口碑了解用戶的需求,復盤下一步怎麼改進,指導我們如何使用受歡迎的元素拍攝更多同類影片。
我們也看到很有意思的現象,《狙擊手》在重慶、北京和成都這三個城市播放最多,總體來說四線城市最多,人群比較下沉。為什麼重慶跟成都、北京最多的?從抖音用戶來看,按省劃分,廣東、河南、山東三省佔了前三;按城市劃分,重慶、成是前兩位。我們據此從抖音大量引流到視頻網站。同時與手遊《和平精英》上線跨界營銷,直播有 800萬人次觀看,也是非常好的數據導流。
但總的來說,好內容仍是第一位的。期待有更多玩家進來,一起把這個市場做大。
淘夢陰超:5大核心方法論,擁抱網絡電影精品化紅利
埃眸科技落地常熟,10億投資打造納米壓印光刻機生產線 | 華映portfolio
直播電商服務機構「構美」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華映資本領投
小程序潮起,大客戶爆發,微盟2019年財報超預期 | 華映portfolio
你為螺螄粉和自嗨鍋上頭了嗎? 探秘方便速食賽道 | 華映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