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網絡電影逆風而行,迎來行業發展的「窗口期」。一邊是中國電影全年票房受疫情影響相比2019年降低了68.2%,只有204.17億;一邊是網絡電影分帳票房破千萬在這一年成為「常態」,全年破千萬影片票房規模超13.51億,同比增長156%,在整個影視行業整體進入寒冬之時,網絡電影迎來了春天。
2020全年,分帳票房破千萬網絡電影共78部。在78部破千萬作品中,票房3千萬以上的影片有7部,僅佔9%,可見,超頭部爆款影片依然是行業所稀缺的。通過榜單可以看到,部分影片在年底最後兩個月中,票房提升明顯,如提升7名的《蛇王》與《大幻術師》;提升9名的《東北老炮》;提升10名的《特工狂花》《無雙木蘭》,名次提升最顯著的要屬《狄仁傑之飛頭羅剎》,從剛上線時處在榜單42名,飛升至第7名,並趕在2020年末,票房突破3000萬大關。更值得一提的是《倩女幽魂:人間情》的收官票房也突破5000萬,成為今年單平臺獨播影片票房排名第一的作品。另外,還有5部作品的上線日期是在11月之後,分別是:11月6日《狄仁傑之飛頭羅剎》、11月8日《青簪鎖三千》、11月20日《無間行者之生死潛行》、11月26日《修羅新娘》、12月10日《中國飛俠》,這些作品在短時間內迅速突破千萬票房,榜上留名。其中,《中國飛俠》上映時間最短,一周票房突破千萬;《狄仁傑之飛頭羅剎》以上線56天突破3023萬票房的好成績,榮登優酷2020年度累計票房榜冠軍。優質作品票房增速加劇說明:線上觀影人數激增,網絡電影也在這一年進入了大眾關注的視野,是機會也是挑戰。
愛奇藝:數量上拔得頭籌,並且,在未來布局、營銷助力、站內扶持等政策上都可圈可點。1月4日,愛奇藝推出新的合作政策開始實行,本次合作規則打開了影片定級的上升通道,各級別影片上線後,在播放數據達到相應標準後,均可獲得提級推廣的上升渠道。
點擊下方藍字可查看:
優酷:年底發布的激勵計劃,有效激勵了出品方營銷項目的積極性,為其榜單上的優秀作品名次提升再添一把火。2020優酷更是開啟了全網首個 「怪獸制燥」廠牌,深耕怪獸題材,通過5大宣發手段,開闢垂直類營銷渠道,快速提升怪獸類型影片的影響力,再通過怪獸研究院,對影片用戶進行研究,逐漸成為怪獸影片的先驅代表。
騰訊:榜單上的影片大多是現象級IP改編作品,其中,《倩女幽魂:人間情》與聊齋系列為最典型,也不乏冒險類的大IP。與東方飛雲合作的幾部聊齋系列票房均突破千萬,騰訊作為平臺先驅,首度打破了受眾圈層,吸引大批女性觀眾的目光,讓行業看到了女性受眾群體的潛在力量。
當下全球的人口結構正在悄然改變,不同時代的人群,由於成長環境的差異,會呈現出不同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如今,「Z世代」,成了新時代的焦點人群,也成了未來主要的「金主」。未來,不光影視,各行各業都會受到來自Z世代的強烈衝擊,他們的崛起會帶動市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年前,你可能不會想到盲盒玩具也會成為消費主流,當一大批「Z世代」來襲,市場、內容、產品都要去積極迎合這部分人群的需求才行。
「Z世代」(Generation Z)指1996年至2012年出生的一代人。對應「Z世代」,當然也有「X世代」(1965-1980年)、「Y世代」(1981-1995年)。「Z世代」的成長環境與「X、Y世代」不同,他們所處的成長環境是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時期。據統計,中國擁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Z世代人群,人數已達2.6億。2019年,約有3000萬「Z世代」投入到社會工作。他們正成為新時代的消費擔當,佔據整體消費力的40%以上。而還沒有步入社會的「Z世代」消費水平又如何呢?據《 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顯示,19-23歲在校「Z世代」,35%有多種收入來源,可支配月收入達3501元,消費力強,敢賺敢花成為這一代特點。
這與「X、Y世代」形成了鮮明對比,「Z世代」更具有自己的特性,他們個性真我、孤而不獨、娛樂至上。以「Z世代」為未來消費主體,及時調整經營策略與產品形態是市場趨勢。這樣的調整不僅是影視行業、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開發迎合「Z世代」興趣以及審美的產品與內容,大到汽車、房產,小到日常起居,零食飲料,如今,甚至連各大奢侈品牌也紛紛加入其中,積極與「Z世代」喜愛的卡通動漫形象合作聯名、比如:哆啦A夢、村上隆、迪士尼系列等等。只有積極轉型的產品與內容,才能不被未來的主流人群所淘汰。
對於影視行業來說,影視作品開發周期長,更應該儘早長遠布局,當務之急是以「Z世代」為未來消費主體,及時調整經營策略與儲備未來輸出內容。面對新的形式,學習借鑑國內外優秀的行業經驗顯得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式。如今,平臺也在很多地方參照國外成功視頻網站的模式,如Netflix等,取其優制定出符合國內發展的方式方法。
接下來,分戰略與內容兩部分來說:
新興廠牌適合新興人群,選用年輕人喜愛的潮流語言和詞彙,向他們遞上一張「有趣的名片」——不僅要讓「Z世代」認識你,還要讓他們了解你,認可你、支持你。2020年,不少影視公司布局推出自己的新廠牌。平臺也根據觀眾口味積極打造新的廠牌劇場,比如愛奇藝的一直深耕的「迷霧劇場」、之後還會增加專注於喜劇的「小逗劇場」和聚焦愛情題材的「戀戀劇場」等等,還有上文中提到優酷推出的「怪獸制燥」,以及,11月阿里影業宣布回歸內容的發布會上,也推出了自己的新興廠牌——「可能製造」。打造年輕人所熟知的廠牌,讓廠牌與內容相輔相成,自然而然更加深入人心。這樣做過程雖然艱難,但卻是正確而有價值的選擇。影視公司在廠牌的經營上,近年來名聲大噪的A24就是最好的榜樣。A24創立於2012年8月,總部位於紐約。創辦宗旨是「打造擁有獨特視點的電影作品」,可以看到在公司的項目選擇上,這一點始終被貫徹至今。在經營廠牌上 ,完全可以借鑑A24。A24之所以這麼酷,深受年輕人喜愛是因為它有很多方法論。創新就是生產力,奇特的視角、人性的探討、多種類型融合型的嘗試,對於更貼近年輕群體的新興影視公司非常重要。了解A24以往作品的人應該知道,A24的影片區別於所有好萊塢電影,以特立獨行見長。如今,A24市場份額在北美已趕超福克斯探照燈,但製片費用的上限仍設定在1000萬美元。小製作,大收成。近年來A24成了各大影視獎項的寵兒,領獎領到手軟。其中2015年首映於坎城的艾米·懷恩豪斯傳記紀錄片《艾米》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同年首映於特柳賴德電影節的《房間》敘述了一個驚人的母女密室求生故事,女主布麗·拉爾森作為純新人拿下奧斯卡影后也是對奧斯卡表演獎程式化選擇的一次突破。做小而美的公司,以打造電影史未出現的新型電影為方向,帶給觀眾新的驚奇體驗。1. 新銳有趣,又酷又個性。做與眾不同的內容:廠牌不僅是一個品牌,對年輕人來說,它更是一個流行符號。2. 做有溫度的用戶品牌和用戶成為朋友。A24在YouTube上就是一個非常流行的內容號,有很多的訂閱者,而且很多人都是忠粉,大批的粉絲在下面留言「A24出品,必屬精品」。不僅如此, A24在幾個創始人也非常活躍,在推特和YouTube上有很多粉絲,他們會經常和粉絲們進行互動。而通過優質的內容,如《月光男孩》、《機械姬》、《伯德小姐》等影片,A24讓觀眾記住了這個廠牌,這正是它區別於好萊塢大廠的特徵。觀影人數是高票房的先決條件, 是票房核心 。 在內容優秀的基礎上,營銷的重要性不必贅述。除了平臺助力營銷,出品方在營銷方式上應該積極進行新突破。有的影視公司不注重營銷,認為只要內容好自然有口碑,但面對如今內容如洪流般的市場,「酒香也怕巷子深」,營銷投入直接關乎影片上線之後的票房表現。2020年網絡電影市場上有很多成功的營銷案例,為大家所熟知的有《奇門遁甲》中春春的片段、《龍無目》中龍女手撕渣男的名場面等等,這裡要說說影視界教科書級別的營銷案例——AI科幻片《機械姬》,算是A24的首個爆款作品。A24的做法是:在交友APP「Tinder」上為片中主角智慧機器人艾娃設立了一個帳號,與國外宅男在Tinder上互傳情話,時機成熟時便會提示你要去影院看《機械姬》才能繼續美好對談了。本片在北美地區斬獲2500萬美元票房,並在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拿下最佳視覺效果獎。希望通過A24的《機械姬》的營銷案例,拓寬行業未來的營銷思路,不局限方式,去以更有趣的形式與觀眾溝通。好影片好票房,都離不開觀眾的認可,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也就抓住了票房。內容服務於觀眾,是核心。題材獨特、新穎是選題儲備的首要任務。阿里影視總裁李捷曾說:「當下中國內容行業最奇缺的東西——有想像力、美好而溫暖的故事。」未來選題要關注「想像力消費」與 「ToC發展」,將觀眾作為第一客戶。2020年是網絡電影「提質減量」最為明顯的一年,行業更加關注觀眾的審美習慣及需求的變化,以滿足受眾的「想像力消費」為發力點進行突圍。首先,網絡電影傳統四大熱門類型:幻想類、災難類、冒險類、軍事類,需要做到好上加好、精益求精、穩中求變,積極尋找熱門題材細分領域的新藍海,要深入了解網絡電影市場不斷細分下的趨勢走向(點擊藍字即可查看文章)
其次,開發出新的更具有想像力,更能夠吸引年輕人的題材類型。疫情過後,純遊戲IP改編的電影,或是在電影中融入遊戲元素、遊戲特質的影片成為一大趨勢。遊戲與網絡電影的主要受眾人群高度重合,這就決定未來遊戲影視化類型的網絡電影會激增。經典遊戲改編的影視,在好萊塢已經非常普遍,如今, 也日漸成為國內影視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性。比如最近上映的電影《晴雅集》還有大年初一即將上映的《侍神令》,都是遊戲《陰陽師》改編而來的作品,以及正在開發的《劍網》網絡電影等等,這些都屬於影遊融合的類型作品。後期,遊戲改編的電影也會越來越多,未來,也期待這個類型的出圈之作。當然,影遊融合的模式,不僅僅是將遊戲改編成電影的模式,還有互動型的影視作品,將遊戲與觀影相結合,利用5G、VR等技術,開發沉浸式互動式的電影類型,讓觀眾置身影片之中,這也是未來內容的趨勢。事實上,各大平臺已經開始上線嘗試了不少互動類的影視作品。遊戲化的審美特性,比如遊戲化敘事、虛擬性場景,以及震撼的視聽、漫畫式形象造型,強刺激性、體驗感、互動性等,都會成為未來網絡電影所追求的審美與消費心理。而「Z世代」的受眾也會更喜歡具有遊戲性美學特質的影遊融合類作品。災難類電影一直是網絡電影中最受大眾歡迎的類型。災難電影又可分為生物災難與自然災難兩大類。一般情況下,受眾都會對具有超現實美學特質的影片產生極大的興趣,因為這類型的影片充滿想像力,可以馳騁想像,愉悅心靈,能夠讓觀眾在直面災難的巨大衝擊之後又在想像、夢幻中超越災難。生物災難電影,可以泛指怪獸類型影片,放眼今年破千萬的榜單之上,此類型影片不在少數,2019年,《大蛇》的火爆為網絡電影開闢出一條新賽道,與此同時像《水怪》《大雪怪》等怪獸電影,在優酷的推動扶持下也大放異彩。2019年,《大蛇》《大蛇2》《水怪》《巨鱷》《大雪怪》五部怪獸類型片,瓜分了1.4億的票房,片均分帳更是達到了2800萬,其中,《大蛇》以5078萬位居第一。2020年,怪獸影片依然是百家爭鳴態勢,《變異狂蟒2》《蛇王》《陸行鯊》《巨鱷島》《大章魚》等等,依然表現不俗。但此類題材大熱,市場向好的另一面是扎堆現象嚴重,若非精良的作品,基本難以再出圈。在同樣熱門的題材中,相比生物災難片,自然災難目前還是一片藍海。2020年,破千萬的作品中有《終極颱風》等作品,是屬於自然災難類的,這個題材留給行業的發揮空間也是巨大的。當然,自然災難片更依託工業化技術營造視覺奇觀,製作成本自然走高,很多因素還需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綜合考量。軟科幻類的作品未來是最符合「Z世代」人群口味的影片類型。目前國內軟科幻題材破千萬的影片還不多,《機械畫皮》算得上一部還不錯的作品,該片在題材上採用了組合式創新的方法,將軟科幻與聊齋《畫皮》的故事內核相結合,最終取得了1168萬票房的成績。《機械畫皮》以賽博朋克的懸疑科幻風格開場,首先吸引到核心的觀影群體,隨後釋放情感話題點,以深度解讀帶動長尾觀看,實現內容破圈。上文提到A24的《機械姬》可以算是該類型的榜樣存在。對比來說,這個題材還有很大的空間留給網絡電影創作者們。軟科幻與硬科幻不同,是將未來科技、未來世界以小視角展現,不脫離生活,不脫離實際,既可以控制成本,又可以迎合年輕人的獵奇心。面對Z世代人群的崛起,各類型的影片應該以「人」為中心,充分發揮想像力,既要滿足受眾奇觀化審美消費的需求,同時也要關注觀影過程中個體的心理動向、好的電影一定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多力量以及克服困境的勇氣。總之,對於作品內容、品類和品牌的識別是根據核心用戶的審美標準變化而不斷演進的。經營的核心是抓住觀眾心理、滿足觀眾需求。創新不存在好壞對錯,且創新一定是百家爭鳴,各有千秋的。目前運用最多的要屬:組合式創新,利用現有熱門元素的重組,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