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夢創始人陰超:後疫情時代,如何抓住網絡電影的新機遇

2020-12-25 三聲

整理 | 任彤瑤

疫情期間,春節院線電影集體撤檔,人們的線上娛樂需求被放大。

視頻平臺的流量激增,為用戶提供大量優質娛樂內容成為視頻平臺的當務之急。這為網絡電影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人們生活娛樂習慣有所改變,線上娛樂觀影的市場的可觀發展空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討論。

3月17日,淘夢創始人、CEO陰超出席了《三聲》主辦的在線閉門沙龍,分享他對後疫情時期網絡電影發展前景的洞察。

陰超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網絡電影公司之一,淘夢在各大視頻平臺的分帳榜單長期霸榜,打造了《齊天大聖·萬妖之城》、《水怪》和《黃飛鴻之南北英雄》等多個爆款。

2018年,《大蛇》成為首部票房破5000萬的網絡電影,為網絡電影開闢了新類型。而在今年,淘夢再次迎來爆發,《大蛇2》62天分帳破3000萬,《狙擊手》、《摸金祖師》、《東海人魚傳》等也創造了亮眼的分帳成績。

在這一大背景下,陰超就網絡電影未來發展的新機遇、網絡電影在電影市場可以扮演的角色做了詳細的探討,並就如何抓緊新機遇,分享了淘夢在網絡電影市場中的生存之道。

以下為陰超的分享與問答互動整理:

01 | 疫情之下,網絡電影發展的新啟示

網絡電影市場是逐漸培育起來的,這個生長的過程不容易,還需要更多更有天賦與才華的創業者進來,共同把這個行業做好。如何把這個市場做大,是最關鍵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這是我今天做分享的主要的一個目的。

這次疫情給整個大文娛行業帶來了巨大影響。原來一二月份春節檔上映後,三四月份會在視頻網站上進行新一輪的播放,流量也會轉到視頻網站來,這是比較常規的操作。但今年春節檔電影集體撤檔後,出現了一個階段性的空檔期,導致三四月份視頻網站無片可播。

疫情期間線上流量激增。平臺對優質內容的渴求更大了。大量流量進入後,是否能夠為用戶提供大量優質內容也是很大的問題。像遊戲,短視頻等等一系列的線上娛樂方式都在同時競爭。

大背景下,給我們帶來有好有不好。不好的是無法開機拍攝,可能要到5月份左右才能正式復工。但反過來說,我們能看到的一些新趨勢,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用戶習慣的改變。就像非典以後產生了京東支付寶等優質企業,我們也希望網絡電影在當下可以逐漸改變用戶習慣,獲取更多的用戶。

舉個例子,這次疫情會對個人生活習慣有改變,人們避免出現在非必要的場合。是不是一定去電影院?是不是可能有更多人回到客廳,購買娛樂設備?這些在長期都有可能產生影響,還待市場檢驗。

從我的角度看,線上娛樂肯定不可能取代線下娛樂,但線上娛樂的市場規模一定是更大的。這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所以我們在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奔著未來。

這段時間我們也看到網絡電影的一些優勢。它的盈利可能會更強,更重要的是網絡電影沒有檔期之分。中國電影有五大檔期,但網絡電影並沒有分哪個時段會集中爆發。院線的競爭在每周五、周末,基本都兩個片子一爭高下。但網絡電影基本上是三、四個平臺進行播放,排期是很穩健的。比如像愛奇藝是周二跟周日,有的可能是周一跟周五。

所以它的競爭並不像線下市場激烈,容量也會更大。現在按照優愛騰三家平臺來看,我覺得每年30億往上走是沒問題的。

30億是什麼概念?2018年中國的電影票房是609億,國產電影的票房是378億,佔全年總額62.5%。但大家都知道還會有一些其他費用,包括百分之五十幾的院線的分成,實際分到手的大概在33%到37%左右,扣掉宣發就在33%左右,大概片方可以拿到手的是125億票房。

我們網絡電影的30億,相當於國產院線票房每年產量的1/4,這不是特別小的數字。只按市場規模來說,大家可能一聽院線有600億的市場,網絡電影只有30億,是20倍的差距,但我覺得最終算下來的結果並不是這樣。

更有意思的一個點,從愛奇藝前段時間發布財報來看,它2019年的會員收入大概在144億,這是它主要的收入來源。而愛奇藝的內容成本大概在222億,一般單個平臺在網絡電影上的投入在7億到10億之間,相較於200多億的內容成本,我覺得是鳳毛麟角。這個市場的增長空間還是很大的。

基於此我再分享對票房天花板的看法。我們看2014年到19年的網絡大電影票房首位數據,2014年才63萬,到了去年是3200萬,4年到5年時間中,增長大概在8到10倍之間。

票房天花板為什麼會增長這麼快?愛奇藝在做網絡電影時,採取了會員點擊分成的模式。最初微電影時代以cpm的模式分成,更多只是非會員的點播廣告,超過千萬次的播放才有5萬塊錢,是非常低的一個數字。

愛奇藝加入會員分成的體系後,就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片子能分到錢了,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跨越。18年優酷的進入,就給到了票房5000萬的好成績,市場確實就擴大起來。到了2020年,今年騰訊也正式加入到分帳模式中。優愛騰三足鼎立,給整個影視文娛行業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可以支持拍攝一些好內容,我覺得這是卓越的貢獻。

這個月《奇門遁甲》在騰訊跟愛奇藝兩家聯播,給市場釋放了一個非常好的信號,可以看到平臺高層願意把好的內容進行聯播,吸引更多人進來把市場做大,表明大家更願意擁抱市場,也更願意把錢給到更優質的內容。這也給了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頭條快手是否會加入?我覺得頭條已經在做了。快手未來是不是會在做?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必然的事情。

在未來,一個片子有沒有可能優酷、騰訊和愛奇藝三家聯播?我覺得完全有可能。這就無形中打破了對票房天花板的傳統看法:一個平臺的會員量和網絡電影的頻道每日訪問流量是有限的,一個片子在單平臺有2000萬到3000萬的播放,這個數據不好說能不能再向上走。但如果三家聯播,想像空間就會大得多,可能最終會出現影響所有觀眾的現象級的作品。我不確定聯播會不會變成常態化,但一定是面向少量最精品的網絡電影展開的。

未來有可能產生網絡院線單點付費的模式,這需要更長的發展時間。整個春節檔有7部片子會在這一區間段排播,但大多數觀眾大概率只會看一部片子一部分人可能選擇兩部,看三部的是鳳毛麟角。如果有一天,春節檔的片子可以在家庭客廳中看到,哪怕一張票是40塊錢、50塊錢,我相信很多人願意用這種形式把春節檔的電影都看一遍。這次《囧媽》也是採用類似的方式,頭條以此來試驗市場。因此從長遠來看,我覺得網絡院線的可能性是有的。

02 | 網絡電影的存在價值:補充院線內容 & 培養年輕創作者

網絡電影很多時候處在整個影視行業鄙視鏈的底端,大家都在說「存在即合理」,我們也在思考網絡電影存在的邏輯是什麼?價值在哪裡?這會給我們的創業帶來非常重要的參考和指導方向。

我們找到兩個很重要的點。第一,網絡電影能成為院線電影內容的互補。無論從客單價也好,還是用戶的社交需求也好,院線電影的市場會更大,但內容相對同質化。有幾點原因:第一它的買票權在女性,所以女性喜歡的題材在院線電影中佔比會更高,更好的內容都投入到比如愛情片、喜劇片的類型上,像男性更喜歡的,比如動作、武俠、科幻類型的片子就相對會少一些。

當然在科幻類型的片子中,主要的競爭對手還是美國的好萊塢大片。如果沒有很好的工業化的或特效基礎,與美國競爭的風險也會很高。這就是為什麼整個院線電影相對會同質化更嚴重。

但反過來說,難道這些在院線不被看好的片子,就沒有市場需求嗎?

比如一些武俠、軍事或者動作類型的片子,在院線非常少。難道就沒有市場嗎?我覺得不然。看整個網絡電影的票房分帳排行榜,當中也有大量比如盜墓、武俠、動作和玄幻題材的片子。

大家可以試想,周末我們肯定跟朋友去社交、去愉快的玩耍,肯定希望去線下吃個飯,看個電影,這是很好的社交。但在周一到周五,我們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可能更希望看一個並不苦大仇深,並不傷感的電影,可能更獨期望看到一個有視覺奇觀的,更有新鮮感的片子,網絡電影就在這部分承擔了內容互補的責任。

在整個金字塔中,要有中堅力量去做內容的填補。我們也一直在想,中國有最好的導演產出一些最好的院線電影,院線電影佔整個中國電影超過六成的份額,對比其他國家,大多數會被美國電影碾壓。中國電影每年都會創造出很大頭部的經典,這是非常偉大的事情,

但中間這些1000多萬2000萬製作費的電影,生存空間在哪裡?院線顯然是不足以支撐的。像文藝片、恐怖片都是很小的市場,但網絡給了這些低成本的電影一個機會。把它們放到網絡上進行觀看,也彌補了整個電影內容的缺失。

第二個我覺得很重要的,是年輕創作者的培養通道問題。過去從第一代導演到第六、七代導演,都是通過一種傳幫帶的方式在走。但賈樟柯前段時間在德國也說到了,更希望不要有下一代導演,而是各有個性化的表達。

傳統的培養模式,從助理的身份一層層往上爬,最終變成聯合導演或者導演,這是是一條非常漫長痛苦的路。網絡電影給了一些年輕的創作團隊、導演、製片人等創作者一個新的機會和通道,去拍攝他們的處女作。我們公司目前也籤了10來個導演,有來自電影學院的博士、碩士,有從好萊塢學電影回來的導演,我們在探索如何跟他們互動,產出品質更好的片子,同時能讓他們實現第一個長篇的創作。

有很多電影導演極其有天賦、有才華,他的所有的想法、創造力就是比別人更好,但還有很多導演可能並沒有這種天賦,讓他們嵌入到整個電影工業體系中會是很好的選擇。

就像我們在看漫威的電影,除了復仇者聯盟的羅素兄弟,其他的片子,鋼鐵俠、蜘蛛俠這些的導演們是誰?我們可能並不記得。它是工業化體系的一部分。網絡電影也是一樣,能夠通過不斷的拍攝實戰去培養出一批年輕的創作者,我覺得這是網絡電影對整個電影行業很重要的貢獻。

03 | 網絡電影的生存之道:尊重市場規律,套路化與差異化創作

我想多講一些對內容的反思。把握時代脈搏很重要,在起伏的市場和時代裡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非常睿智的事情。

很多院線團隊來做網絡電影,帶著很多固有思維,包括商業模式、內容的理解等。開始時我們希望對標院線,但結果不管從製作水平、講故事的能力等來看,都很糟糕。過去我們也踩過很多坑,不是所有類型的網絡電影都可以掙錢。

如果一上來就覺得網絡電影比較low,要改變這個市場,要拍高大上的東西,這顯然並沒有完全尊重市場的規律。因為你可能拿不起拍院線的成本去拍網絡電影。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要去拍某些題材的片子,只不過當下市場就是這樣,我們就尊重市場的規律,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如何把握市場脈搏,如何去做微創新,這又是另外一個特別重要的話題。

比如網感,這個詞在2015年提出後迅速被汙名化。我覺得這個詞本身沒有問題,它是一個很中性的詞,問題在於大家並不能準確理解什麼叫網感。這個詞本身就代表了網際網路用戶對內容的口味,只是我們對內容的理解、產出內容品質上出現了問題。

第二個是之前被汙名化的所謂片名海報。剛開始大家說只做好片名和海報,只做好前6分鐘,這顯然不對。但並不代表重視片名海報和前6分鐘不對。

在信息流爆炸爆炸的網絡中,做電影和院線的思路是不同的。你需要有一個精彩的片名、海報和開場畫面吸引觀眾,給他們一個往下看的理由,讓導演在之後能更好去開展故事。

我們要懂得市場的規律,平臺的觀眾愛看什麼很重要。網絡電影的片名與海報,跟院線電影完全是兩個方向,更多是更直觀、更有商業化更有賣點的。

在開場畫面上,並不是把所有精彩東西都堆到前6分鐘,而在前6分鐘要抓住觀眾。這跟抖音很像,幾秒之內抓不住觀眾就划走了,機會就沒有了,連點讚都不可能。

第三點是套路跟差異化。在套路化中IP很重要。這麼多年大家也不斷說網絡電影蹭Ip,但IP有IP的價值,它瞄準的這類人群,看到這個片子就會有欲望去看下去或付費點播。市場最終還是成王敗寇,你拿到了好的票房,好的成績,哪怕拍得再爛,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成功。

所以很難去評判這個事情的好與壞,至少在商業利益上有所回報,對整個經濟的發展也是有良性幫助。但對文化來說,它是不是有足夠好的幫助我不敢說。但我希望有更好的作品。既然是老祖宗傳下來的IP,能確實也要更尊重和善待一些。現在市場中還有大量人在使用公共IP,比如西遊、封神。同時我們也在買一些IP,比如奇門遁甲、蜀山等。

還有一個是選擇具有經典形象的演員。在網際網路時代做流量生意,你的海報貼在視頻網站,每天可能100萬人從你面前路過,能吸引多少人點擊進來是非常重要的。

線上的流量每天是很穩定的,套路能吸引60萬到80萬人觀看,為什麼不做?做網絡電影首先是個商業。我們做盜墓、玄幻、西遊題材等,都能獲得比較好的成績。成功經驗是特別值得吸取的。大量的失敗案例都是自己覺得這個類型好,但市場反響並不佳。

市場規律我們要尊重,還要把握市場的脈搏。套路其實也是一個時尚悖論:一個成功的東西出來,所有人去追趕,當大家都在做,實際上就變成不時尚了。比如我們做大蛇,火了以後就大量有人開始跟風,做很多蛇類的片子,你的競爭力可能就會下降了。所以我們在套路化同時也需要差異化。

已經有大量的套路化的東西的情況下,差異化是可以嘗試的。但一個新的行業試探者進入,我建議更多是按照原有的套路去嘗試,因為活下來才是更重要的。當然如果想做一個不一樣的東西,覺得可以爆,也沒有問題,就看賭不賭得起。

差異化是必須要做的,這無形中可以推動破圈,讓行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但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也必須堅持社會跟經濟效益兩手抓。通過一些套路化的內容是獲得經濟收益,同時把一部分資金投入到差異化的項目當中。我們一般的比例是二八或三七,套路化的東西可能做到7.5,差異化的可能就會做到2.5。

現在我們網絡電影的製作技術已經有一定水準了,但講故事能力還是有限。在套路裡做一些有高度的思想內涵表達,這也是差異化的一個方向。

還有一點是對數據的使用。我覺得數據僅僅是參考,要找感性和理性的結合。所有的創作都是感性的,大家想做一個有共鳴、有共情的好電影,但同時也要理性分析市場。不是所有創作者都有極高的天賦。所以和數據一起結合分析可能會更好。

我們這些年的拍攝都有參考數據模型。《狙擊手》上線後,我們會拉一些對比的數據。比如通過彈幕的起伏去復盤劇本,是否在一些地方亮點不足,讓觀眾有拖拽進度條的行為。有關場面、特效、演員的各個方面都會分析。通過這個片子的評價和口碑,了解用戶的需求,復盤下一步怎麼改進,指導我們如何使用受歡迎的元素拍攝更多同類片子。

數據也可以幫助宣發。相比通過吸引平臺自有流量來做收費的,我們更多希望通過各個外部平臺導流,所以熱搜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以此判斷片子是不是足夠的火,是不是吸引在外用戶進來觀看。

我們也看到很有意思的現象,《狙擊手》在重慶、北京和成都這三個城市播放是最多的,總體來說四線城市最多,用戶人群還是比較下沉。為什麼重慶跟成都、北京是最多的?從抖音用戶來看,廣東、河南、山東三省佔了前三;按城市劃分,重慶、成都是前兩位。

所以我們在抖音上做了大量的宣傳,從抖音上大量引流到視頻網站上。在強化這一塊宣傳同時,我們還做了一個跨界的營銷,我們跟手遊《和平精英》做了一個跨界營銷,直播有 800萬人次觀看,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數據導流。

Q & A

Q:今年網絡電影的製作成本控制在什麼區間比較合理?

我們自己的策略來看,可能800萬到1000萬是一個能做出較好作品的合理區間,同時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利潤。

我們的選擇權可能更多一些,既有600萬到700萬成本的片子,又可以做2000萬成本的片子。而如果是一個一年做3到4部的公司,800萬左右的成本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包含了演員、特效的費用,有好的特效和演員,題材又相對來說有市場,會有機會翻一倍到1500萬。

Q:如果製作成本在800至1000萬,宣發費用大概在多少區間合適?

我們現在一般一個s級的片子會在100至200萬之間。

Q:網絡電影的升級可以從哪些維度入手?比如拍電影的團隊來拍網大,這種升級是怎麼樣的?

我覺得目前最大的挑戰還是劇本,這是最重要的東西。

劇本費用的提高是網絡電影升級一個很重要的方向,我們希望把劇本費用提升到10萬、20萬或者更高。但這些編劇是否適應網絡電、,寫出好的劇本也是新的挑戰。可以在原本我所謂的套路化的題材上做升級,比如我們發現武俠,武俠,軍事,喜劇和怪獸題材,相對成功率會高一些,如何在這四類題材上做劇本升級就變得很重要。

Q:在網絡上流行的甜寵偶像劇,為什麼沒有在網絡電影市場受到歡迎,或者市場為什麼這麼小呢?我們如果做這種題材,一個比較安全的投資比例大概在多少?

我覺得是觀影習慣的問題。目前影視劇還是女性消費為主,而網絡電影更多還是男性向的。

從用戶的底層思維邏輯來考慮,女性更需要陪伴,希望男朋友老公陪我追一個劇,這是她們的爽感與快感。而男性並沒有強的追劇欲望,更多可能尋求新鮮感和刺激感,可能通過遊戲或電影這些短暫的方式去尋求刺激。並不代表說女性向在網絡電影中沒有機會,就看有沒有特別好的團隊能夠做出來。

如果是我,我會控制在400至500萬。這個度是很特別微妙的,只要控制能夠上a級,基本上就能賺錢,但如果變成一個b級的片子就很難。不過評級要求和故事質量相關,如果成本控制很好,只要片子質量過關,一樣也可以達到平臺的評級要求。

Q:在軍事題材的網絡電影創作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狙擊手》的人物設定和拍攝場景,是不是有去規避一些審查上的風險?

現在我們要在做軍事題材的片子,有一套很完整的審查機制,一層層上報,就會把你歸到相應的部門去做內容審查。我不覺得審查是最大的一個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真實性。

我認為《狙擊手》在當下的網絡電影中是拍得最專業的,但當然不能跟戰狼、紅海比,顯然還不夠,為什麼?因為我們找不到合適的軍事指導。如何開槍、換彈、走位,這是最具挑戰的地方。中國內地團隊目前是很難做出品質或專業度極高的一個東西,只能找韓國的或者是香港的團隊來做。這是我覺得在軍事類型題材中比較難的地方。

Q:一部網絡電影從開始拍攝到上線周期大概是多少?後期時間把控在多少之內,對影片的時效性和後續的宣傳發展更好?

一般我們現在備案是兩個月,創作基本上在3至4個月時間,拍攝到後期整個完成,沒有特效是三個月,有特效是六個月,加起來就10個月了,到上線審核也在兩個月左右,所以加起來基本上是一年的時間。

現在有特效的網絡電影基本上都在12個月。一些現實題材如果在總局支持的項目中,有綠色通道大概五六個月也能夠出來了。

我們自己內部也在嚴格把控後期時間,正常情況下沒有特效的三個月,有特效的六個月。

Q:前面提到優愛騰三個平臺網絡電影的收入,現在每年大概在30億,您預測後面增長率會是怎樣的?比如什麼時候能到60億?

我覺得可能不取決於這個平臺,最主要還是內容本身。

對平臺來說,它的增長驅動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會員的增長。現在會員和廣告的增長已經到瓶頸了,大家都在節省成本,減少內容的投入。分帳模式下,他們會考慮這個內容能帶來什麼收益,有更多的收益就願意投更多的錢。

之前大量的劇,都是花一筆錢拍完,也不知道好不好,爆了就爆了,不爆可能也就賠了,就這麼一個邏輯。但通過現在這種點播分散的方式,大家來比硬實力。我覺得是一個非常領先世界的發明,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也鼓勵大家去做好創作。

你看內容成本在愛奇藝是200多億,網絡電影分下來才7億多,是非常少的。同時愛奇藝的會員是一個多億,一個最大的爆款,按照1000多萬的有效點擊來算,只有10%人觀看了這個片子。

所以這些東西都不是平臺,而內容本身決定的。30億到60億,以我們現有的網絡電影開發者能力來說,可能會很緩慢。所以我特別期待有更多傳統行業的人進來,一起把這個市場做大。

相關焦點

  • 淘夢陰超:後疫情時代,如何抓住網絡電影新機遇 | 華映portfolio
    視頻平臺的流量激增,為用戶提供大量優質娛樂內容成為當務之急,網絡電影迎來機遇。數字內容創新平臺淘夢,在春節期間票房分成較去年上漲30%,2-3月份已上線影片達十餘部,在近期騰訊視頻、愛奇藝網絡院線分帳票房排行中,也均有作品登頂。華映資本曾於2018年聯合領投淘夢B輪融資。
  • 淘夢創始人陰超:沒能力做出院線品質的網絡電影公司頂多還能活兩年丨良叔專訪
    而記者與淘夢創始人陰超的對話,倒是風雨無阻。 淘夢成立至今已經走過8年的光影旅程。由最初通過眾籌的方式提供網絡融資平臺,切入到網絡電影發行,再到投資和自製,在內容領域持續深耕。一直在領跑。 「與其說是領跑,不如說我們一直在奔跑。經過風雨,見過彩虹。」對於淘夢8年以及未來,陰超謙遜而又坦誠地說。
  • 淘夢陰超:探索網絡電影的破圈之道
    流量紅利與題材紅利逐漸退潮後,精品化成為網絡電影進階的問題與答案,這意味著從創作到製作以及宣發層略等層面的多維度變革。作為推出過《大蛇》《齊天大聖·萬妖之城》等多部票房「爆款」的網絡電影公司,淘夢正在探索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 直擊第四屆「網影盛典」論壇,行業大咖共話新時代網絡影視新未來
    第四屆網影盛典評委會主席著名導演高群書、鳳凰新媒體高級副總裁劉春、著名編劇顧小白、知名導演張濤、淘夢創始人陰超、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內容副總裁張餘、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杜慶春就新時代網絡影視的發展機遇這一具有前瞻性的話題,為現場的觀眾分享了諸多內容乾貨。高群書在論壇上表示:「網大如何向網絡電影轉身,資金不是最大的問題,方向和氣質才是關鍵。」
  • 從淘夢大豐收,看網絡電影公司如何崛起
    網絡電影以體量小、成本少、風險可控等優點,在寒冬中逆勢上揚。而依託網絡電影而生的網絡電影公司如淘夢,也正在悄然崛起,推出了許多叫好又叫座的優質網絡電影內容。影視領域的風向,正在默默地發生改變。網絡電影公司如何應對寒冬?如何發揮優勢,補足短板?2019年的網絡電影市場前景如何?為了探究這些問題,娛樂資本論採訪到了淘夢的創始人、CEO陰超,以期一探究竟。
  • 10月相約成都,探路網絡電影新增長
    淘夢創始人、CEO今年年初在線上參加三聲·新青年沙龍分享時指出,未來精品網絡電影一定有機會在三個甚至更多平臺聯播,「想像空間就會大得多,可能最終會出現影響所有觀眾的現象級的作品。」陰超說。票房天花板的打開,直接看,是因為疫情帶來用戶對線上娛樂方式的接受度提高。除此之外,更底層的變化,也在發生。這既包括用戶習慣的變化,也包括平臺思路的升級,以及內容生產者的投入增加。
  • 疫情期間上新30部無一爆款!網絡電影何時能逆襲院線大片?
    即便未見《陳情令》式的爆款,2020開年以來,《慶餘年》《錦衣之下》《唐人街探案》《愛情公寓5》《三生三世枕上書》等網劇的高熱度都不是網絡電影所能比的。對這個差距,網絡電影頭部公司淘夢影業CEO陰超有清醒的認知。他對網易娛樂做了一個比喻,「相比網絡文學、網路遊戲和網劇,網絡電影只是網絡娛樂中的小弟弟。
  • 疫情之下網絡電影「大爆發」!分帳破千萬數量遠超去年同期,評分卻...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網絡電影在2020年初迎來了一次爆發。根據優酷、愛奇藝和騰訊三家視頻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三大平臺分帳票房破千萬的網絡電影至少在14部以上,這一數據幾乎與2019年整個上半年15部破千萬的成績持平。疫情是否會為網絡電影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 2017年網絡電影高峰論壇主旨演講暢聊網絡電影的新格局、新未來!
    2017年開始,許多優秀的傳統院線電影公司、人才都在陸續進入網絡電影行業,其未來的發展格局會更大更強。陰超:數據與人才齊飛,網絡電影的進化之道(淘夢CEO陰超)提到網絡電影,一定會想到《鬥戰勝佛》、《血戰銅鑼灣》、《道士出山》、《小小爸爸》等高點擊、高知名度的影片。
  • 業餘的福建人把網絡大電影搞大了!他們是如何戳到G點的
    如今,中國網大領域最大的幾家影視公司——IFG、淘夢、七娛樂、奇樹有魚、新片場中,前兩家的創始人都是福建人,另一家七娛樂雖非福建人創立,但已公布的投資商中,有3家是福建公司,包括七匹狼、鴻星爾克、特步。誇張一點說,是福建人,為中國帶來了網絡大電影。
  • 網絡電影的新營銷時代
    2020年,網絡電影行業走到了聚光燈下,用戶需求與平臺供給雙向飆升。不僅視頻平臺的網絡電影品類增多、播放量進入到飛速增長期,用戶黏性也在可見增強,一些如《倩女幽魂:人間情》、《奇門遁甲》這樣的網絡電影也以大投入、大回報的全新面貌成為新樣本。機遇的背面是挑戰。網絡電影內容進步的同時,關於營銷的挑戰隨之增長。
  • 「Z世代」崛起,網絡電影要抓住新場景下的新機遇!
    1月4日,愛奇藝推出新的合作政策開始實行,本次合作規則打開了影片定級的上升通道,各級別影片上線後,在播放數據達到相應標準後,均可獲得提級推廣的上升渠道。點擊下方藍字可查看:優酷:年底發布的激勵計劃,有效激勵了出品方營銷項目的積極性,為其榜單上的優秀作品名次提升再添一把火。
  • 網絡電影《春來怒江》上線,來喜範明白凱南演繹獨龍族「一步跨千年」
    《春來怒江》由姚慶濤導演、昃文江編劇,來喜、李勤勤、範明、白凱南、楊清文、黃詩佳等主演,影片講述了第一書記宋春來下派到獨龍江鄉馬坡村,在帶領大夥實現集體脫貧後,又幫助返貧戶龍雪蓮成功脫貧,實現鄉村振興,全村一起喜迎美好生活的故事。
  • 【重磅】網際網路影視人新媒體電影賺錢大指南!(看完後馬上開幹!)
    近期,由淘夢宣傳發行的新媒體電影《道士出山》系列在各大視頻網站熱播,我們藉此以《道士出山》為案例和大家聊聊新媒體電影的成功要素: 一、策劃引領票房:   新媒體電影是一個新名詞,藉此開拓的市場也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全新商業戰場。
  • 業界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
    業界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 2020-08-10 21:04:56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8月10日電 (記者 陳靜)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電影業在近6個月的時間裡寂靜無聲。疫情形勢平穩之下,電影院線重啟,業界摩拳擦掌再出發。網際網路時代,疫情之後的中國電影行業如何乘風破浪,一路向前?
  • 論後疫情時代「影遊融合」電影的新機遇與新空間
    後疫情時代可以重點開發模擬遊戲類等具有「身體介入影像」特質的電影。當然,疫情也給電影行業帶來了線上模式、雲傳播、「網際網路+電影」的新模式和新機遇。以飽受爭議的《囧媽》為例,影片雖然質量平平卻抓住了疫情初期的受眾心理,首開國內「免費線上首映」的方式,不僅獨佔先機,巧妙規避自身對賭協議危機,還贏得了受眾的熱烈歡迎,並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收益。雖然爭議猶在,但此種「線上模式」和「分而治之」的宣發策略給我國數字時代院線發展、後疫情時代電影創作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 後疫情時代,近郊度假受追捧,酒店品牌如何抓住機遇?
    隨著疫情控制進入常態化階段,跨省遊開放,在市場復甦中,目前度假需求的恢復和驅動呈現大於商務需求的狀態。再加上國際疫情的不明朗,出境遊轉內銷,國內度假需求和消費顯得更為強勁,替代國外的高品質度假需求格外明顯,國內旅遊度假產業正迎來一個發展「小時代」。就此,無論是旅遊集團、酒店集團,還是文旅集團都在加大力度布局度假酒店市場。
  • 《海帶》電影沙龍:探討科幻和網絡大電影的「新聯姻」
    荒誕科幻:騎士精神和浪漫主義的碰撞為還在路上的「精品化網絡大電影」增加籌碼科幻網絡大電影《海帶》由青島涵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北京淘夢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淘夢獨家營銷。電影由製片人劉鏡心、王自新操刀,新銳導演闞若涵執導,陸子軒編劇,演員鄧飛、劉颺、秦楚明等人領銜主演。
  • 網絡影視駛入「快速通道」
    項目①國內首部抗疫公益電影啟動    9月28日,作為2020青島影視博覽會靈山灣影視創投會的重要成果,國內首部抗疫公益電影《逆風而行》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動。據介紹,該片由北京方寸博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石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長春市合影科技有限公司、唐山九鑫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揪緊了每一個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