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英子的「好爸爸」:身為有婦之夫,對蘭姨娘難以自持

2021-01-10 史來賞鑑

人類處於神與禽獸之間,時而傾向一類,時而傾向另一類;有些人日益神聖,有些人變成野獸,大部分人保持中庸。——普羅提諾

一個窮兇極惡的殺人兇手,同時也可能是慈祥和藹的父親,人性是多麼神奇.如果把它比作鑽石,它一定是最華美璀璨的那一顆,每一面都是人性的不同答案。

面對不同的人時,我們往往會習慣展示不同的風貌:面對老闆是兢兢業業的員工,面對父母是孝順寡言的孩子,面對愛人是貼心體己的伴侶……

相對應的,我們對別人的了解也是從一個角度出發的,如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裡面展現了一個愛花如命、關愛子女的父親形象。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好爸爸"也曾在日本一夜逛遍紅燈區,花酒從街頭喝到街尾!

小說的價值

林海音的乳名是英子,也就是《城南舊事》的主角,這本書其實相當於林海音的童年自傳。書中以20世紀20年代末為背景。

敘述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中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通過主人英子——一個小學生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

孩子的眼睛裡是沒有烏雲的,人生中不斷的離別讓英子難過,並通過這些經歷獲得成長,但是她依然保留了屬於孩子的天真,並帶著那些離去者的希望和期待繼續活下去。

整篇小說由5個小故事構成,把成長作為主線勾連在一起,以"離開"來組織情節,推動故事發展,表現了林海音的情感寄託。

作為典型的"鄉愁文學",《城南舊事》不僅有悲劇色彩的鄉愁,還表達了林海音對中國女性命運的關心和思考。

雖然孩子的視野有限,但是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地了解當時北京的歷史風貌和社會風情。作為主要人物的英子一家,在社會動蕩中如浮萍般不由自主,時代造成的悲劇讓人唏噓不已。

但是林海音並沒有著眼於萬惡的舊社會對底層人物的壓迫,而是用孩子純真的童心去表達對這些遭遇不幸人物的同情,衝淡了悲劇色彩,更加讓人深省。

好爸爸形象

小說的最後一篇描寫了英子的父親,給讀者的印象就是十分愛花,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在林海音的印象中,家裡的院子種過許多花,整個院子都是花的海洋。林海音的爸爸對花可以說是細心照料,在養花上面花了不少精力,怪不得有人說他女兒多都是因為愛花的原因。

在爸爸的影響下,孩子們也十分喜歡花朵,而且在心中把爸爸和花看成一體的,當爸爸生病的時候,連花朵也變得無精打採;而當爸爸的花兒落了,也就是爸爸要離開的預兆。

雖然非常疼愛花一樣的女兒,但是林海音的爸爸明顯是很有原則的。

在小小的英子第一次參加同校學長學姐的畢業會時,爸爸就激勵她好好學習,畢業的時候做學生代表領取畢業證書和致謝詞。

而英子從一年級就養成不賴床的好習慣,也離不開爸爸的嚴厲,絲毫不容忍偷懶的行為,但是也會因為怕孩子冷親自送花夾襖,這些對比塑造了一個外冷內熱的父親形象。

雖然帶著嚴父的面具,但是內心其實非常關心子女。此外,爸爸經常用"闖練"來鼓勵英子,去面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事情。

來自家長的鼓勵對於塑造孩子自信的性格十分重要,並且將讓孩子終身受益。

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發現林海音和爸爸的關係十分好,以至於在爸爸離開多年之後林海音還是不敢為父親寫文章。

因為總會觸及到父親過早離開自己的痛苦回憶,只能通過回憶爸爸的花兒寄託相思。隨著爸爸的離世,英子的童年也結束了,但是她從爸爸那裡繼承的堅強和責任並沒有消失,相反,父親的勇氣、堅毅、負責、熱心都可以在英子身上找到蹤影。

因此從小學課本上學到《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對父親的形象都是懷著十分的敬仰。

雙面的爸爸

當我長大以後去通讀小說,才發現林海音的父親遠遠不止嚴厲和關愛兩面,人性的複雜在他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作為父親,除了沒有好好保重身體,而是縱容自己的壞習慣導致身體被掏空,無法陪伴兒女長大之外,他的確做得很好。

但是作為男人,他也有難以自持的一面。英子的父親一向是樂於助人的,尤其是蘭姨娘這種美貌的女子。

蘭姨娘從小就被賣到了施家,一輩子靠著男人生存,到了英子家也不例外,很快就和英子的父親開始不清不楚,甚至被英子撞見了。

作為一名有婦之夫,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被撞破這種閨中密事,實在是不太光彩的,甚至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童年陰影。

在一些細節上,我們也能在林海音父親身上看到一些傳統思想的影子,比如看不起女人,常常貶低林海音的母親;在客人面前數落自己的妻子,來樹立自己威嚴的形象。

從現代的思想來看,這未免顯得有些"大男子主義",而這恰好體現了英子爸爸複雜的人性:既有高大威嚴的一面,是孩子們的榜樣,同時也有猥瑣和自大的一面,是孩子們的陰影。

俗話說,世界上最令人難以直視的除了太陽,還有人心。我想人性也不遑多讓,再陽光的人也會有陰暗面,再消極的人也會有積極的一面。

人其實是有無數面的,因為我們會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受到不同事物的影響,所以三觀、心情都會發生變化,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性的多面性。

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同一個人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性格。大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別人展示的那一面,面對自己的時候,不妨多審視,包容自己的每一面。

文/李清宇

相關焦點

  • 《城南舊事》:蘭姨娘等人為人如何?英子的行為告訴我們答案
    在此時,《城南舊事》中英子在一個雨天幫助秀貞母女的畫面又浮現在了我的腦海。電影版中的英子長相清秀可愛,一雙與世無爭、清澈明亮的眼睛也非常吸引人。與電影版的城南舊事相比,《城南舊事》的小說內容更加完整。作者林海音女士當時應該也是滿懷著對童年的回憶,寫下了這部小說。每每閱讀小說,總能讓人有不同的感受。小說中的英子從兒童的視覺,像我們展示了她身邊的人當時的生活狀況。
  • 林海音記憶中的父親,再讀《城南舊事》:看英子如何拉回出軌父親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閱讀是需要心境的,在什麼樣的年紀讀什麼樣的書,倘若你覺得一本書不好,很有可能是你沒有讀懂它,或許再過一些年來讀,會疑惑於自己當年的不以為然。到我真正喜歡上《城南舊事》的時候,才發現它一直靜靜在那個角落等我,從來不曾遠離。三毛曾經說過:"童年,只有在回憶中才成就了那麼完美。"
  • 一部老電影《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初版1960年。故事描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裡一家普通人的生活,由五個短篇構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通過小姑娘林英子的眼睛,描寫了當時北京的人和事。
  • 《城南舊事》:童趣、故鄉與離別主題下的社會影射與女性獨立象徵
    看過《城南舊事》的小說和電影,感動於童年的記事,追憶童年時光,我們的童年又何曾不是如此模樣,懵懂、天真,善良,經歷過的那些事,那些我們年紀小還不懂的世事,如英子的遭遇般,那該有多可惜,多遺憾。《城南舊事》記敘的是老北京生活,每一個生活細節在年幼的英子眼中都是那麼新奇,那麼令人懷念。
  • 《城南舊事》第2課 惠安館 片段賞析
    讀書要讀更要想。想可以是對描繪情景的想像,也可以是對疑惑的思考。像《城南舊事》裡的母親、蘭姨娘、宋媽、秀貞,她們處在不同的社會階層,有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境遇,但都懷抱著自己的憂傷和悲哀。而敘述者小英子則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女孩,她對待任何人都沒有成見,沒有世故,沒有城府,只是用自己童真的目光打量著這些身邊的女性,她所看到的憂傷和悲哀,都是被孩子美麗的想像力渲染過的不再那麼直接尖銳,而是有了一種淡淡的溫馨回味。這也許就是《城南舊事》這部小說的魅力所在。
  • 憶童年 ——讀林海音《城南舊事》
    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以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將英子眼中北京城南的風光恰當地融入字裡行間,在展現真實熱鬧的市民生活之餘,更為讀者架設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讀來讓人感到親切和溫暖。全書共包括五篇文章,《惠安館傳奇》、《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以及一篇後序《冬陽 童年 駱駝隊》。
  • 讀書 | 林海音: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在1960年出版的自傳體小說。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隨著父母遷居北京城南,在那裡度過了童年歲月,這本書是林海音回憶童年往事而著的。作者藉助小英子童真的眼睛,去看在城南裡面形形色色的人與事。小英子一路來都用她善於發現的眼睛和充滿好奇的童心去探索生活,對人生,對人性的洞察與思索。
  • 《城南舊事》閱讀集錦
    後來,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發現爸爸對蘭姨娘的態度不對,英子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後來他們倆相愛,最後他們一起乘馬車走了。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送給了一對沒有兒女的騎三輪的夫婦,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
  • 重讀《城南舊事》:原來那個好父親,也犯「每個男人都會犯的錯」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許多人小學語文中的一篇課文,節選自作家林海音的自傳小說《城南舊事》。小時候讀課文,書中「英子的爸爸」是一個好父親的形象,對女兒英子的教育寬嚴並濟。因為下大雨,英子不想去上學鬧了脾氣,爸爸一生氣,拿雞毛撣子將她從床頭打到床角,打到英子抽泣著去了學校。
  • 英子的城南舊事
    有個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大概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說這句話,答案其實就在張愛玲和林海音的書籍裡。今天我來談談我看了電影《城南舊事》的感想。影片是由三個小故事組成,講述了女主英子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同時以一個小孩子的眼光看待大人們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同時又充滿童真樸素的生活狀態,最後用爸爸的離開結尾,表示英子童年結束的這樣一個故事。
  • 《城南舊事》:以不同場景離別故事,淺析小女孩的成長及現實思考
    就像小說《城南舊事》作者林海音一樣,無限懷念著她童年時在北京的那段時光。《城南舊事》講述了林英子,從6歲到13歲期間,她在北京惠安館和遷至新連子胡同所經歷的喜怒哀樂的成長往事。作者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籍下載:《城南舊事》
    內容簡介:   《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經典自傳體小說,初版於1960年。她以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 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 《城南舊事》:女性獨立分三層,你在哪一層?
    最近看了一本書,濃縮了中國女人從「以夫為天」到「獨立自主」的覺醒之路。這本書叫《城南舊事》,作者是林海音。書中6歲的女主人公林英子,便是林海音的童年化身。「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這是余光中先生的評價。
  • 《城南舊事》裡的英子,如今生活怎樣
    凡是看過電影《城南舊事》人,沒有一個會不記得沈潔飾演的小英子。這是一部小孩子看不太懂卻也覺得好看的電影。也許是因為雋永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旋律,更有可能是因為片中小英子那雙純真無邪、靈氣滿滿的大眼睛。當年電影播出,英子一躍成為萬千人心中純真與美好、愁緒與傷逝的化身。《城南舊事》中的英子天真無邪、單純善良的形象應該還停留在那代小夥伴的腦海中。
  • 讀《城南舊事》,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舊社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林海音《城南舊事》以一個六歲的小姑娘英子的視角,生動描繪了二十年代初,老北京城南的生活圖景。
  • 精讀音頻|《城南舊事》內容簡介+精彩片段+讀後感
    後來,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發現爸爸對蘭姨娘的態度不對,英子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後來他們倆相愛,最後他們一起乘馬車走了。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送給了一對沒有兒女的騎三輪的夫婦,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
  • 閱讀積累|《城南舊事》內容簡介+精彩片段+讀後感
    後來,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發現爸爸對蘭姨娘的態度不對,英子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後來他們倆相愛,最後他們一起乘馬車走了。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送給了一對沒有兒女的騎三輪的夫婦,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
  • 城南舊事
    靜謐的四合院,胡同中悠揚的叫賣聲,西交民巷大街的驢打滾兒,天橋的喧囂熱鬧,還有保姆口中低徊婉轉的童謠……這是作家林海音兒時的北京南城,也是屬於那個時代獨有的老北京風情。如果說通過林海音的文字,人們只能遐想當年的北京城,那麼畫家關維興為《城南舊事》畫的60餘幅水彩插圖,則從視覺上再現了那個時代,這本書絕對值得珍藏。
  • 重讀《城南舊事》,在悽美的懷念中,解讀一段成長的心路歷程
    《城南舊事》是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於上世紀50年代的一部中篇小說。作者以平淡、舒緩的筆觸,從主人公——童年英子的視角,講述了英子6歲到13歲小學畢業的童年生活。通過五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展現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南城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態,流露出作者對於兒時生活的深切懷念之情。
  • 童年回憶——《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臺灣作家林海音的一部很有影響力的作品, 一部讓你看啦懷念自己童年的作品。主要講述林英子的童年的幾件事情。                                          英子和秀貞  對於一個六歲的林英子來說,那知道瘋子是什麼是人,滿腦子好奇的英子就和怎麼一位女子做了朋友——秀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