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的10點,銀座有樂町的丸之內TOEI電影院,第五十部寅次郎的電影正式全日本院線上映。
特意攢了年假從北京飛過去的我,在第一時間踏進了影院。這是對我很特別的電影,在我16歲一整年裡, cctv6每周四晚十點都會播出一集,每周的這個時間成了我固定在沙發一動不動的唯一理由,安慰著處在最難熬的一段時間的自己。
電影院基本都是中老年,在銀座的時尚時髦鬧哄哄買買買的氛圍裡,這部電影為他們和我圈出了兩小時的寧靜。
作為一個不懂日語的人,幾乎完全不知道對白講得是什麼,所以日本觀眾的笑聲我也只能想像發生了什麼對白。還好不是錯綜複雜的故事,人物關係簡單如以往的每一部。
一.故事劇透(連蒙帶猜,回憶的畫面可能順序略有出入):
故事的開頭延續了寅次郎電影的經典開場音樂,老畫面裡的柴又河邊和寅次郎相應出現。這次的特別之處是桑田佳祐,這個從昭和時代一直活躍到現在的老歌手,身穿寅次郎的黃色套裝提著箱子,在黃昏的柴又堤岸上邊走邊唱著主題曲,之後他念起了那段寅次郎的獨白,寅次郎的畫面和聲音同時出現,兩個老男人用這種奇特的組合完成了儀式感的開場。
已經成為作家的滿男在桌前苦惱地寫作,身後阿寅的合成畫面出現,好奇地看著滿男在幹什麼。滿男帶著女兒回櫻花家,滿男的老丈人帶著哈密瓜作為禮物也到了家裡,寺院新的主持帶著全家祭拜。畫面閃回到了阿博向櫻花求婚的片段,之後阿博要走,櫻花追到車站跟著阿博上了車,把阿博拽回了家。
期間廠長的女兒來家做客,就像廠長以前那樣自在進出聊天,畫面回到了廠長串門兒跟阿寅吵鬧的片段。廠長的孫子和滿男的女兒已經差不多都在高中的年紀,兩人熟絡地打鬧,少年耍帥擺出了李小龍的pose,少女扔給他香蕉,少年拿到後用中文說了聲謝謝,簡直就是系列新的一代青梅竹馬。
滿男帶著女兒回家,櫻花送他們離開。畫面回到了櫻花每次送阿寅的片段,妹妹對哥哥的不舍依戀和牽掛。現在櫻花牽掛的對象換成了滿男和孫女。滿男少年時候送阿寅走,阿寅大方掏出幾張鈔票,然後看看瞬間扁了的錢包撇了撇嘴。
滿男初戀泉在聯合國難民署工作,工作原因回到日本。在逛書店時候正好碰到了滿男的籤售會。畫面回到了滿男參加儀仗隊吹大號,兩人的相識開始的片段。
之後他們跑到了淺丘開的小酒吧。淺丘回酒吧跟滿男和泉聊了很多,中間穿插了淺丘跟阿寅過往的片段,片段裡淺丘和阿寅在沙灘上遠看著少年的滿男對泉的表白,現在只剩淺丘自己看著他們。活份的淺丘唱著跳著去了更衣室。
滿男和泉回到了櫻花和阿博家,四個人邊吃邊聊,畫面穿插著以前寅次郎在的時候全家人一起吃飯有說有笑的畫面,叔叔和嬸嬸早已不在,櫻花和阿博成為了家裡的最年長的一輩。阿博讓櫻花把哈密瓜切了,櫻花拿著瓜聞了聞似乎想起了什麼,畫面隨之回到某一集也是家裡分哈密瓜吃,阿寅突然回來發現沒有他的,就大吵大鬧最後把嬸嬸氣哭了。
滿男跟泉去看泉母,畫面來到了泉母跟少女泉的片段。之後看望了躺在病床上的泉父。滿男送她們回家,畫面回到了泉母跟寅次郎傾訴的片段。之後不知什麼原因泉和媽媽在車裡吵了起來,泉母下車要自己走,滿男勸泉追上去並相擁和解。
滿男回到櫻花家,在玄關的樓梯上,阿寅的合成畫面出現望著滿男,滿案似乎感覺到了什麼回頭看去,阿寅的的畫面消失,什麼也沒有。
之後泉要離開日本,滿男到機場去送,兩人終於擁吻。畫面切回到少年時候兩人的初吻。
滿男回到家打開電腦,畫面逐個出現歷代女主和阿寅溫馨的片段,有趣的是幾乎所有片段都是女主角為主的鏡頭,阿寅成了鏡頭裡的陪襯,不是背影就是側臉亦或者只有女主角。
滿男隨著這些追憶的閃回,兩眼落淚,在鍵盤敲打下開始了撰寫自己舅舅的故事。隨之是寅次郎每次賣東西時的如俳句的經典呦呵和裹著頭巾的鏡頭,然後阿寅帶著少年滿男嬉笑的背影畫面,最後阿寅原聲的開場自述下電影落幕。
二.個人感受(梨花帶雨)
從開場的桑田佳祐和阿寅的畫面,到每次由不同角色帶出老畫面,淚花就一直往外蹦。最後那段歷代女主角的閃回,無疑是徹底摧毀我淚腺的一段,我咬著嘴唇不讓自己哭聲驚擾到別人,眼淚譁譁,像水管爆裂,堵不住止不住。
從電影院出來呆坐了二十分鐘,我才算緩過來,但不能碰剛才的片段,一回想就要哭,第二天離開東京前我又去二刷,還是哭。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也是夠丟人的了……
最後這個片段雖然沒有阿寅的過多畫面,但這些畫面在借用歷代女主的出場,像是每個人在跟寅次郎道別,告訴大家阿寅帶給了很多人快樂、希望,所有人都記得他,感謝他曾經幫助很多人成長成熟,他也始終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和每個人的回憶中無法忘懷,他有一個幸福快樂多彩的人生。
電影裡櫻花和阿博代替了叔叔和嬸嬸,廠長的女兒代替了章魚,寅屋有了新服務員,寺院來了新主持,柴又的街道有了更多遊客,柴又的車站也更換一新。但每晚鐘聲依舊響起,櫻花始終溫柔親和,阿博始終愛坐在靠窗戶的位置喝酒。
櫻花家的炕上,按上了扶手以便櫻花和阿博上下方便。如果這部是系列的最後一部也挺好,時間就可以停留在美好的瞬間不再走,不再殘忍。
簡單的故事脈絡,簡單的人際關係,簡單的小矛盾和糾結,就像每一部的故事風格。時不時跳出來的回憶片段,就像寅次郎經常突然出現在家裡,又突然找點事跑掉。最後的集體女主亮相,就像在每一部最後寅次郎帶來的團圓結尾。
五十周年的第五十部,導演山田洋次作為見證者又是經歷者,讓寅次郎這個脫軌於「正常」的角色活在熒幕裡,他不再是一個角色,在這部劇中他成了每個人的燈塔,而追憶紀念他的最好方式,山田洋次用一部電影告訴我們,是帶著對寅次郎和渥美清的回憶好好生活。
一個穩穩的句號,之於電影中的故事,之於我們的小日子。寅次郎可以沒有牽掛地走上了開往別處的火車了,我們也可以踏實地轉身回到生活中。
寅次郎,渥美清,五十周年,乾杯。
寅次郎朝聖之旅的圖文攻略,請點擊如下連結閱讀:
(文章同載於公眾號:yuanfangfm 關注旅行和異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