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三國時,江夏一位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兒子孟宗獨自跑到竹林裡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棵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
在社會學者看來,古代美好的傳說當下正被現實演繹,「跨國運母」孝行堪比「孟宗哭竹」。孝子李春暉通過不懈努力,克服困難將病母接回祖國。北京時間昨日9時35分,韓亞航空航班OZ301平穩降落大連,時值元宵佳節,「跨國運母」圓滿成功。
凌晨為運母做最後準備
「跨國運母」的前夜,李春暉輾轉難眠。長達一個月的「跨國運母」計劃,已經耗去了他太多的精力。此刻,儘管他已經非常疲乏,但卻難以入睡。李春暉告訴本報記者,母親終於可以運回國內了,他有些興奮;同時,病情危重的母親要在救護車和飛機上闖過幾道坎,他又有些擔心。
吳貞愛回到國內後,李春暉父親還要留在韓國打工為妻子治病。父子即將分別,兩個人心裡都不太好受。前日夜裡,父子倆躺在一張床上,說了許久的悄悄話。這一夜,李春暉未曾入眠。
當地時間昨日凌晨4時30分,鬧鐘響起。赴韓人員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畢後,每人吃了一碗桶裝方便麵。然後,收拾行李,準備運送吳貞愛回國。此前,經過多次商議決定,由李春暉父親帶著市中心醫院醫療組趕赴首爾孝仁醫院,在救護車趕到前為吳貞愛吸痰、在手臂靜脈上埋下留置針。護士長介紹,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旦吳貞愛在飛機上出現意外,將隨時可以向血管中注入藥物,以避免「臨陣磨槍」情況的出現。待救護車趕到後,李春暉父親和醫療人員將把吳貞愛運送至韓國仁川國際機場。
吳貞愛回到國內後,需要乘坐輪椅。李春暉父親已經將輪椅拆卸,打好了包裝。輪椅非常沉重,記者試著用手提了一下,感覺頗為吃力。此外,赴韓醫療人員的行李也需要有人來拿。因為,救護車空間狹小,赴韓醫療組需要隨時關注吳貞愛的病情。帶著沉重的行李,存在著諸多不便。
本報記者和李春暉決定,攜帶大堆行李直接打車趕赴仁川機場。兩組人員抵達機場後,在飛機上會合。
救護車上出現小意外
當地時間昨日凌晨5時30分,本報記者和李春暉把輪椅和行李搬下樓,打了一輛計程車向機場駛去。這段路程,行駛了約有1個小時20分鐘。抵達機場後,記者和李春暉開始排隊辦理行李託運。
就在記者和李春暉準備駛往機場時,赴韓醫療組也打車趕往首爾孝仁醫院。醫生彭道勇說,從住處到孝仁醫院,約行駛了五分鐘時間。抵達醫院後,護士長先為吳貞愛吸痰,然後在右臂靜脈血管上埋下留置針。由於韓方醫院不準將吳貞愛的病號服帶走,因此,李春暉已於先前為母親購買了一身運動服。臨行前,護士長為吳貞愛換上了這身新衣服。
在當地急救部門幫助下,工作人員把吳貞愛小心地從病床上抬下,並通過電梯把她運送到救護車上。旋即,救護車鳴笛向仁川機場駛去。
市中心醫院護士長告訴記者,救護車選擇從高速公路趕赴機場,儘管路況不錯,可預料之中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救護車在行駛時,出現輕微顛簸。「對於正常人而言,這種顛簸尚可以忍受。可是,對於吳貞愛這類危重病人而言,風險實在是不小。」護士長說,救護車行駛到一半路程時,吳貞愛的胸腔突然發出了輕微的「呼嚕」聲。原來,氣管裡又分泌出了新的痰液。
醫療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用吸痰器將氣管裡的分泌物吸出,然後加大氧氣供應量。很快,吳貞愛的面部表情又恢復了正常。
頂尖設備助力「跨國運母」
為確保救護車能開進停機坪,赴韓人員做了大量溝通工作。在韓亞航空工作人員協調下,機場為運送病母登機開闢了綠色通道。當時,由於等待託運行李的旅客太多,記者和李春暉只能跟在百米長的隊伍後緩緩前進。經過工作人員協調,機場為兩組人員登機提供了特別的便利條件。一方面,救護車將載著吳貞愛、醫療人員直達飛機旁;另一方面,機場安排專門人員為記者和李春暉辦理了快速託運和登機手續。
安檢完畢後,記者和李春暉走進了國際航線候機大廳。透過玻璃幕牆,記者看到,在客機龐大的身軀旁,運送吳貞愛的救護車頂燈閃爍。在救護車和客機之間,停著一臺攜帶著醫用升降機的車輛。
機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臺醫用設備屬世界頂尖水平。有關人員把吳貞愛抬下救護車後,放到升降機的運送平臺上,操作員啟動按鈕後,類似電梯的裝置就會把病人提升至機艙的艙門高度,然後由專業人員用擔架把病人抬到機艙裡。「這樣,就降低了人工搬運的種種風險。」工作人員說。
根據計劃,航空公司把吳貞愛固定在機艙擔架上後,才能允許其他旅客登機。當地時間昨日9時,在空乘人員幫助下,吳貞愛被運送到機艙中部靠窗位置的固定擔架上。此後,記者、李春暉以及其他旅客一起從正常渠道步入機艙。顯然,諸多旅客並沒有料到,飛機上會躺著一位危重病人,旅客們紛紛投來驚訝而又同情的目光。「中國人費勁周折也要『跨國運母』,了不起。」一位了解到事情原委的旅客說,中國人的孝行成了一道「國際風景線」。
起飛時病母心跳突然加速
起飛前,在李春暉幫忙翻譯下,醫療組同韓方空乘人員進行了溝通。其中內容包括:飛機起飛時,一旦出現腦部出血、呼吸受阻等意外該如何處理;由於吳貞愛屬於平躺姿勢,僅靠一條攔在腰部的安全帶固定身體,而飛機降落時,吳貞愛身體很可能向前滑落,從而導致她的頭部被撞傷。因此,如何保證她的身體平衡,也需要提前想出解決辦法。
一切準備就緒後,飛機緩緩駛向跑道。當地時間昨日9時30分,飛機快速滑跑後,加大馬力向雲端飛去。此前,醫生已經裝好了可攜式心電監測儀,並測量了吳貞愛的血壓。「經過測試,心跳為每分鐘68次,高壓為100毫米汞柱,低壓為70毫米汞柱。」醫生說,起飛前,吳貞愛身體一切正常。根據赴韓醫療組判斷,最可能發生意外的環節,主要是飛機起降階段。「度過這一關,可以說『跨國運母』就成功了大半。」
在飛機起飛後,吳貞愛心跳突然加速,事實印證了醫療組的判斷。記者看到,飛機離地約50秒後,吳貞愛的心跳突然增速到每分鐘90次。雙眼緊盯心電監護儀的醫生和護士長立即起身,檢查吳貞愛喉部切口和供氧軟管連接情況。原來,起飛時飛機不斷顛簸,艙內壓力出現變化,接口處密閉性出現問題。護士長連忙上前操作,重新連接供氧軟管,險情及時得到化解。
在飛行途中,空乘人員對吳貞愛著重進行照顧。顯然,「跨國運母」也讓她們頗為感動。每隔幾分鐘,空乘人員就會前來了解吳貞愛的身體狀況,在得到「一切正常」的答案後,才會長出一口氣。
一次極為特殊的通關歷程
歷經1個小時的飛行後,機艙內響起了廣播聲:飛機很快就要降落在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飛機降落時,吳貞愛的身體可能會向前滑去,從而撞到頭部。這可咋辦?醫生和護士長準備上前扶住她的身體,卻被空乘人員告知:「降落時,任何人都必須坐在座位上,否則很危險。」經過商議決定,坐在病母腳底位置的李春暉來執行這項工作:降落時,他要緊緊抱住母親的雙腳和小腿,避免病母身體受慣力發生前移。
北京時間昨日9時35分,飛機降下起落架,在跑道上滑跑。在這個過程中,吳貞愛面部表情平穩,心跳保持在每分鐘70次。那麼,飛機停穩後,如何把吳貞愛運送到醫院?此前,韓亞航空駐大連辦事處工作人員已經同機場有關方面進行協調,爭取讓吳貞愛能夠在飛機上就能辦完通關手續。「來回折騰,病人可受不了。」工作人員說。
飛機艙門打開,其他旅客開始走出機艙。事實上,設在機場的通關檢查人員,早已經等候在候機大廳。待其他旅客下機後,邊防檢查、檢驗檢疫等有關人員立即登機,在機艙內為吳貞愛辦理了通關手續。然後,機場救護站人員登機,小心翼翼地用軟墊把吳貞愛抬下飛機。
經過多次協調,機場為吳貞愛開闢了特殊通道。有關人員抬著吳貞愛,緩步抵達機場二樓門外。根據計劃,大連市中心醫院急救車早已等候在此。在短暫的問候過後,吳貞愛被抬上救護車,運往大連市中心醫院新建的神經內科康復病房。
一次「孟宗哭竹」式的救母傳奇
「孝母不畏難,幾經磨難終圓滿,這種信念感動了整個世界。在當下社會,古老的傳說正在現實演繹。」昨日中午,獲悉吳貞愛已經平安抵連後,一位知名社會學者表示,「跨國救母」的孝行堪比「孟宗哭竹」。這位學者說,80後一代人已逐漸成為社會的「脊梁骨」,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以李春暉為代表的青年人,依然恪守著『孝為先』的準則,這說明,中華民族那些優秀的『老底子』會代代傳承下去。」
在韓期間,本報對民政部顧問、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就此事進行了採訪。夏老認為,「跨國運母」實際上講述了一名年輕人「變而舉孝」的過程。「也許,在此之前,李春暉是把對母親的愛藏在心裡,直到母親病倒的那天,他突然才意識到,母親對他是多麼的重要。因而,他骨子裡對母親的那份愛猛然激發,成就了『跨國運母』這一壯舉。」夏學鑾借本報勉勵李春暉和當代年輕人說,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而實際上,孝道是一門貴在堅持的學問,把母親接回來後,在以後漫長的治療時間裡,李春暉更要對母親不離不棄。
記者手記 團結就是力量
在元宵佳節的爆竹聲中,記者寫下了這些文字。此刻,李春暉正在病房裡,看著母親安睡。
報導推動「跨國運母」的這些日子,記者感受到了一種無形的巨大壓力。今年1月17日,李春暉向本報求助時說,「事情可能有些麻煩。」而實際上,我們都低估了計劃實施中的各種困難,有手續上的,有技術上的。甚至,還有人為因素。
儘管,有時李春暉會寬慰記者,「如果實在沒法子,咱就按程序慢慢來。」不過,記者能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內心實際上無比焦急地期盼,母親能夠早日歸來。似乎,這種焦急感會迅速地蔓延和傳播。每位聽過李春暉故事的人,都在迫切地等待事情有個美好的結果。這些人,有政府的公務員,有醫院的醫生,有性情耿直的大連市民……
於是,幫李春暉達成心願,便成了自然而然的分內事情。這些天裡,即便在年三十兒,政府有關部門還一直在打聽,籤證何時能下來。這些天裡,每前進一步,記者的內心都會感到一陣狂喜。「百姓的,就是媒體的。」有時真會產生一種錯覺:似乎,記者和當事人已經生長到同一個軀體裡,不可分割。赴韓的幾天裡,記者、醫生和當事人同吃同住,有困難就聚在一起商議,有了進展就彼此分享喜悅。在赴韓的三天時間裡,記者總計只睡了十二個小時。
謝謝外事辦!謝謝公安局!謝謝韓亞航空!「跨國運母」圓滿成功,類似「獲獎感言」般的俗套想法,此刻卻一股腦兒從心裡冒出。苦思冥想,概因為那句雖老套卻是至理的名言:團結就是力量。是啊,身陷種種困境時,社會各方能夠團結地站在一起集思廣益,「你挑擔來我牽馬」,又何愁問題得不到解決呢?
「跨國運母」大事記
1月17日,李春暉給本報打來電話,求助幫忙「跨國運母」。
1月19日,本報刊發《誰能幫他跨國運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大連市中心醫院聯繫本報,將派出醫療組赴韓接母。大連市外事辦表示,將協調幫助醫療人員辦理出國手續。
1月20日,在大連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支持下,赴韓人員護照問題得到解決。特事特辦,辦理時間由半個月縮短到兩天。
1月22日,針對運輸途中可能發生的意外,大連市中心醫院確定赴韓接母應急預案。
1月26日,在大連市外事辦幫助下,韓方受理了籤證申請。春節期間,外事辦有關人員放棄休假,「緊盯」籤證審批流程。
2月8日,赴韓人員籤證辦理完畢,計劃於2月11日赴韓接母。
2月10日,因航班原因,赴韓接母計劃暫時推遲。期間,本報記者同韓亞航空進行協調,確定具體回程時間,以及救護車進停機坪等事宜。
2月14日,赴韓人員乘韓亞航空航班抵達仁川,當晚到首爾孝仁醫院看望吳貞愛。
2月15日,本報記者探訪吳貞愛在首爾居住的地下室。
2月16日,「跨國運母」進入倒計時,確定機場轉運方案。
2月17日,吳貞愛平安抵連,被送至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元宵節當天,「跨國運母」計劃圓滿成功。
記者 滿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