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跨國運送病母回國 學者稱孝行堪比孟宗哭竹

2021-01-17 手機鳳凰網

相傳,在三國時,江夏一位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兒子孟宗獨自跑到竹林裡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棵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

在社會學者看來,古代美好的傳說當下正被現實演繹,「跨國運母」孝行堪比「孟宗哭竹」。孝子李春暉通過不懈努力,克服困難將病母接回祖國。北京時間昨日9時35分,韓亞航空航班OZ301平穩降落大連,時值元宵佳節,「跨國運母」圓滿成功。

凌晨為運母做最後準備

「跨國運母」的前夜,李春暉輾轉難眠。長達一個月的「跨國運母」計劃,已經耗去了他太多的精力。此刻,儘管他已經非常疲乏,但卻難以入睡。李春暉告訴本報記者,母親終於可以運回國內了,他有些興奮;同時,病情危重的母親要在救護車和飛機上闖過幾道坎,他又有些擔心。

吳貞愛回到國內後,李春暉父親還要留在韓國打工為妻子治病。父子即將分別,兩個人心裡都不太好受。前日夜裡,父子倆躺在一張床上,說了許久的悄悄話。這一夜,李春暉未曾入眠。

當地時間昨日凌晨4時30分,鬧鐘響起。赴韓人員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畢後,每人吃了一碗桶裝方便麵。然後,收拾行李,準備運送吳貞愛回國。此前,經過多次商議決定,由李春暉父親帶著市中心醫院醫療組趕赴首爾孝仁醫院,在救護車趕到前為吳貞愛吸痰、在手臂靜脈上埋下留置針。護士長介紹,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旦吳貞愛在飛機上出現意外,將隨時可以向血管中注入藥物,以避免「臨陣磨槍」情況的出現。待救護車趕到後,李春暉父親和醫療人員將把吳貞愛運送至韓國仁川國際機場。

吳貞愛回到國內後,需要乘坐輪椅。李春暉父親已經將輪椅拆卸,打好了包裝。輪椅非常沉重,記者試著用手提了一下,感覺頗為吃力。此外,赴韓醫療人員的行李也需要有人來拿。因為,救護車空間狹小,赴韓醫療組需要隨時關注吳貞愛的病情。帶著沉重的行李,存在著諸多不便。

本報記者和李春暉決定,攜帶大堆行李直接打車趕赴仁川機場。兩組人員抵達機場後,在飛機上會合。

救護車上出現小意外

當地時間昨日凌晨5時30分,本報記者和李春暉把輪椅和行李搬下樓,打了一輛計程車向機場駛去。這段路程,行駛了約有1個小時20分鐘。抵達機場後,記者和李春暉開始排隊辦理行李託運。

就在記者和李春暉準備駛往機場時,赴韓醫療組也打車趕往首爾孝仁醫院。醫生彭道勇說,從住處到孝仁醫院,約行駛了五分鐘時間。抵達醫院後,護士長先為吳貞愛吸痰,然後在右臂靜脈血管上埋下留置針。由於韓方醫院不準將吳貞愛的病號服帶走,因此,李春暉已於先前為母親購買了一身運動服。臨行前,護士長為吳貞愛換上了這身新衣服。

在當地急救部門幫助下,工作人員把吳貞愛小心地從病床上抬下,並通過電梯把她運送到救護車上。旋即,救護車鳴笛向仁川機場駛去。

市中心醫院護士長告訴記者,救護車選擇從高速公路趕赴機場,儘管路況不錯,可預料之中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救護車在行駛時,出現輕微顛簸。「對於正常人而言,這種顛簸尚可以忍受。可是,對於吳貞愛這類危重病人而言,風險實在是不小。」護士長說,救護車行駛到一半路程時,吳貞愛的胸腔突然發出了輕微的「呼嚕」聲。原來,氣管裡又分泌出了新的痰液。

醫療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用吸痰器將氣管裡的分泌物吸出,然後加大氧氣供應量。很快,吳貞愛的面部表情又恢復了正常。

頂尖設備助力「跨國運母」

為確保救護車能開進停機坪,赴韓人員做了大量溝通工作。在韓亞航空工作人員協調下,機場為運送病母登機開闢了綠色通道。當時,由於等待託運行李的旅客太多,記者和李春暉只能跟在百米長的隊伍後緩緩前進。經過工作人員協調,機場為兩組人員登機提供了特別的便利條件。一方面,救護車將載著吳貞愛、醫療人員直達飛機旁;另一方面,機場安排專門人員為記者和李春暉辦理了快速託運和登機手續。

安檢完畢後,記者和李春暉走進了國際航線候機大廳。透過玻璃幕牆,記者看到,在客機龐大的身軀旁,運送吳貞愛的救護車頂燈閃爍。在救護車和客機之間,停著一臺攜帶著醫用升降機的車輛。

機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臺醫用設備屬世界頂尖水平。有關人員把吳貞愛抬下救護車後,放到升降機的運送平臺上,操作員啟動按鈕後,類似電梯的裝置就會把病人提升至機艙的艙門高度,然後由專業人員用擔架把病人抬到機艙裡。「這樣,就降低了人工搬運的種種風險。」工作人員說。

根據計劃,航空公司把吳貞愛固定在機艙擔架上後,才能允許其他旅客登機。當地時間昨日9時,在空乘人員幫助下,吳貞愛被運送到機艙中部靠窗位置的固定擔架上。此後,記者、李春暉以及其他旅客一起從正常渠道步入機艙。顯然,諸多旅客並沒有料到,飛機上會躺著一位危重病人,旅客們紛紛投來驚訝而又同情的目光。「中國人費勁周折也要『跨國運母』,了不起。」一位了解到事情原委的旅客說,中國人的孝行成了一道「國際風景線」。

起飛時病母心跳突然加速

起飛前,在李春暉幫忙翻譯下,醫療組同韓方空乘人員進行了溝通。其中內容包括:飛機起飛時,一旦出現腦部出血、呼吸受阻等意外該如何處理;由於吳貞愛屬於平躺姿勢,僅靠一條攔在腰部的安全帶固定身體,而飛機降落時,吳貞愛身體很可能向前滑落,從而導致她的頭部被撞傷。因此,如何保證她的身體平衡,也需要提前想出解決辦法。

一切準備就緒後,飛機緩緩駛向跑道。當地時間昨日9時30分,飛機快速滑跑後,加大馬力向雲端飛去。此前,醫生已經裝好了可攜式心電監測儀,並測量了吳貞愛的血壓。「經過測試,心跳為每分鐘68次,高壓為100毫米汞柱,低壓為70毫米汞柱。」醫生說,起飛前,吳貞愛身體一切正常。根據赴韓醫療組判斷,最可能發生意外的環節,主要是飛機起降階段。「度過這一關,可以說『跨國運母』就成功了大半。」

在飛機起飛後,吳貞愛心跳突然加速,事實印證了醫療組的判斷。記者看到,飛機離地約50秒後,吳貞愛的心跳突然增速到每分鐘90次。雙眼緊盯心電監護儀的醫生和護士長立即起身,檢查吳貞愛喉部切口和供氧軟管連接情況。原來,起飛時飛機不斷顛簸,艙內壓力出現變化,接口處密閉性出現問題。護士長連忙上前操作,重新連接供氧軟管,險情及時得到化解。

在飛行途中,空乘人員對吳貞愛著重進行照顧。顯然,「跨國運母」也讓她們頗為感動。每隔幾分鐘,空乘人員就會前來了解吳貞愛的身體狀況,在得到「一切正常」的答案後,才會長出一口氣。

 

一次極為特殊的通關歷程

歷經1個小時的飛行後,機艙內響起了廣播聲:飛機很快就要降落在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飛機降落時,吳貞愛的身體可能會向前滑去,從而撞到頭部。這可咋辦?醫生和護士長準備上前扶住她的身體,卻被空乘人員告知:「降落時,任何人都必須坐在座位上,否則很危險。」經過商議決定,坐在病母腳底位置的李春暉來執行這項工作:降落時,他要緊緊抱住母親的雙腳和小腿,避免病母身體受慣力發生前移。

北京時間昨日9時35分,飛機降下起落架,在跑道上滑跑。在這個過程中,吳貞愛面部表情平穩,心跳保持在每分鐘70次。那麼,飛機停穩後,如何把吳貞愛運送到醫院?此前,韓亞航空駐大連辦事處工作人員已經同機場有關方面進行協調,爭取讓吳貞愛能夠在飛機上就能辦完通關手續。「來回折騰,病人可受不了。」工作人員說。

飛機艙門打開,其他旅客開始走出機艙。事實上,設在機場的通關檢查人員,早已經等候在候機大廳。待其他旅客下機後,邊防檢查、檢驗檢疫等有關人員立即登機,在機艙內為吳貞愛辦理了通關手續。然後,機場救護站人員登機,小心翼翼地用軟墊把吳貞愛抬下飛機。

經過多次協調,機場為吳貞愛開闢了特殊通道。有關人員抬著吳貞愛,緩步抵達機場二樓門外。根據計劃,大連市中心醫院急救車早已等候在此。在短暫的問候過後,吳貞愛被抬上救護車,運往大連市中心醫院新建的神經內科康復病房。

一次「孟宗哭竹」式的救母傳奇

「孝母不畏難,幾經磨難終圓滿,這種信念感動了整個世界。在當下社會,古老的傳說正在現實演繹。」昨日中午,獲悉吳貞愛已經平安抵連後,一位知名社會學者表示,「跨國救母」的孝行堪比「孟宗哭竹」。這位學者說,80後一代人已逐漸成為社會的「脊梁骨」,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以李春暉為代表的青年人,依然恪守著『孝為先』的準則,這說明,中華民族那些優秀的『老底子』會代代傳承下去。」

在韓期間,本報對民政部顧問、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就此事進行了採訪。夏老認為,「跨國運母」實際上講述了一名年輕人「變而舉孝」的過程。「也許,在此之前,李春暉是把對母親的愛藏在心裡,直到母親病倒的那天,他突然才意識到,母親對他是多麼的重要。因而,他骨子裡對母親的那份愛猛然激發,成就了『跨國運母』這一壯舉。」夏學鑾借本報勉勵李春暉和當代年輕人說,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而實際上,孝道是一門貴在堅持的學問,把母親接回來後,在以後漫長的治療時間裡,李春暉更要對母親不離不棄。

記者手記 團結就是力量

在元宵佳節的爆竹聲中,記者寫下了這些文字。此刻,李春暉正在病房裡,看著母親安睡。

報導推動「跨國運母」的這些日子,記者感受到了一種無形的巨大壓力。今年1月17日,李春暉向本報求助時說,「事情可能有些麻煩。」而實際上,我們都低估了計劃實施中的各種困難,有手續上的,有技術上的。甚至,還有人為因素。

儘管,有時李春暉會寬慰記者,「如果實在沒法子,咱就按程序慢慢來。」不過,記者能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內心實際上無比焦急地期盼,母親能夠早日歸來。似乎,這種焦急感會迅速地蔓延和傳播。每位聽過李春暉故事的人,都在迫切地等待事情有個美好的結果。這些人,有政府的公務員,有醫院的醫生,有性情耿直的大連市民……

於是,幫李春暉達成心願,便成了自然而然的分內事情。這些天裡,即便在年三十兒,政府有關部門還一直在打聽,籤證何時能下來。這些天裡,每前進一步,記者的內心都會感到一陣狂喜。「百姓的,就是媒體的。」有時真會產生一種錯覺:似乎,記者和當事人已經生長到同一個軀體裡,不可分割。赴韓的幾天裡,記者、醫生和當事人同吃同住,有困難就聚在一起商議,有了進展就彼此分享喜悅。在赴韓的三天時間裡,記者總計只睡了十二個小時。

謝謝外事辦!謝謝公安局!謝謝韓亞航空!「跨國運母」圓滿成功,類似「獲獎感言」般的俗套想法,此刻卻一股腦兒從心裡冒出。苦思冥想,概因為那句雖老套卻是至理的名言:團結就是力量。是啊,身陷種種困境時,社會各方能夠團結地站在一起集思廣益,「你挑擔來我牽馬」,又何愁問題得不到解決呢?

「跨國運母」大事記

1月17日,李春暉給本報打來電話,求助幫忙「跨國運母」。

1月19日,本報刊發《誰能幫他跨國運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大連市中心醫院聯繫本報,將派出醫療組赴韓接母。大連市外事辦表示,將協調幫助醫療人員辦理出國手續。

1月20日,在大連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支持下,赴韓人員護照問題得到解決。特事特辦,辦理時間由半個月縮短到兩天。

1月22日,針對運輸途中可能發生的意外,大連市中心醫院確定赴韓接母應急預案。

1月26日,在大連市外事辦幫助下,韓方受理了籤證申請。春節期間,外事辦有關人員放棄休假,「緊盯」籤證審批流程。

2月8日,赴韓人員籤證辦理完畢,計劃於2月11日赴韓接母。

2月10日,因航班原因,赴韓接母計劃暫時推遲。期間,本報記者同韓亞航空進行協調,確定具體回程時間,以及救護車進停機坪等事宜。

2月14日,赴韓人員乘韓亞航空航班抵達仁川,當晚到首爾孝仁醫院看望吳貞愛。

2月15日,本報記者探訪吳貞愛在首爾居住的地下室。

2月16日,「跨國運母」進入倒計時,確定機場轉運方案。

2月17日,吳貞愛平安抵連,被送至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元宵節當天,「跨國運母」計劃圓滿成功。

記者 滿文飛

相關焦點

  • 孟宗《哭竹生筍》的由來?
    孟宗《哭竹生筍》:《二十四孝》中的《哭竹生筍》講述了三國時孝子孟宗的孝行孟宗,三國時期江夏人,年少時父親就早早去世,只有體弱多病的母親和他相依為命,一日母親深感不適,孟宗經過求醫間藥,得知用新鮮的竹筍做湯並長期服用就可以醫好母親。
  • 孟宗哭竹的故事來自鄂州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大司空。後人有詩云: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 弟子規全文朗讀兒童版 | 03 故事《孟宗哭竹》
    孟宗哭竹孝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冬季吃筍,現在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三國時期的那個年代比登天還難,然而就有孟宗之母卻因兒子的孝喝上了新鮮的筍湯。三國時期,孟宗幼年喪父,與他的寡母相依為命,他的媽媽想方設法讓他讀書習禮,孟宗對母親也十分孝順。母親,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讓孩子讀書,以使將來出人頭地。縣試的時候,孟母縫了一條特大的被子,也讓那些貧困的考生取暖,於是,孟媽媽的名聲,傳遍了各地。孟宗感到欠母親的地方太多了。因為媽媽為了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
  • 孝子孟宗及其故事的搜集整理與探源考證
    他們對孟宗及其故事都較為熟悉了解,講起孟宗故事時繪聲繪色、眉飛色舞。老態龍鐘的老人們似乎年輕了許多,好像又回到了他們爺爺給他們說孟宗故事的那個年代。  二是看:我們實地考察了孟宗故裡(孟宗出生地)青山口孟家慄林和附近村袁家大塘的孟宗後裔舊居、孟宗哭竹的遺址——「哭竹港」以及原有紀念亭閣、「孟宗泣筍臺」、碑林等遺址。青山頂寺廟、天台寺的殘垣依稀可見,大量的秦磚漢瓦遍地皆存。
  • 孟宗:提及我的詩詞總伴隨著竹與魚
    【「哭竹生筍」這個典故就來自孟宗,母親病重時需要用鮮竹筍做湯,但嚴冬時節並沒有鮮筍,孟宗就在竹林中哀嘆,地上也突然長出了筍】《蒙求》唐 李瀚文伯羞鱉,孟宗寄鮓。【孟宗、王祥都是孝道的代表人物吶】《送吉中孚拜官歸業》 唐 李端南入華陽洞,無人古樹寒。吟詩開舊帙,帶綬上荒壇。因病求歸易,沾恩更隱難。
  • 二十四孝故事——哭竹生筍
    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 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
    孟宗,三國時荊州人,後改名孟仁。他少年時從師南陽李肅讀書,後官居吳國司空,他為官清廉,忠孝雙全。二十四孝之一的「哭竹生筍」指的就是孟宗為母親求筍的故事。  孟宗的母親十分善良,她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
  • 孟宗哭竹冬生筍感應蒼天是孝心
    孟宗哭竹冬生筍感應蒼天是孝心       遂寧蓬溪縣民風淳樸,「孝老愛親」成風。相傳,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的故事就發生在蓬溪縣。
  • 二十四孝故事之聞雷泣墓、哭竹生筍、臥冰求鯉和扼虎救父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依然是幾則二十四孝故事,這幾則故事分別是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和臥冰求鯉、扼虎救父,看到這些題目大家會想到這背後是怎樣的孝行故事嗎?01 聞雷泣墓。聞雷泣墓的故事講得是魏國王裒的偉大事跡。
  • 《二十四孝》中的孟宗,既是史上著名孝子,也是東吳後期良臣
    但是有一些"冷門"人物留下來的典故又很有名氣,比如《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筍》一則的主人公孟宗。孟宗因為孝心而留名千古,其實在當時也算得上是東吳的重臣、良臣,不過其光彩卻被他的孝心所掩蓋了。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孟宗這個人物。從基層做到三公之位提到東吳的政權,可能很多人會想到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就是江東士族。
  • 中國二十四孝經典民間故事雙語版:孟宗哭竹生筍
    20:Tears That Brought Bamboo-shoots From the Frozen Earth: Meng Zong 哭竹生筍:孟宗   Meng Zong lived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of China's past.
  • 有關孝的素材——哭竹生筍
    原文:     [吳]孟宗,字恭武,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月思筍煮羹食。宗哭竹生筍     無計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癒。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 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與以往歷史時期不同的是,元代學者對孝文化理論上的闡發,最受他們關注的是如何將孝文化加以通俗化和普及化,以因應元帝國立國傳承儒學和推行「以儒治國」的需要,以及儒學由南向北傳播並在過境內普及的需要。正是基於此,元代學者把過去千年來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並在此基礎上選輯了《二十四孝》。關於「二十四孝」究竟是何人所輯,學術界也頗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
  • 中華自古出孝子,古有孟宗哭竹東生筍孝道永流傳
    導讀:中華自古出孝子,古有孟宗哭竹東生筍孝道永流傳孟宗哭竹東生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也一直在中華大地流傳下去,已經成為中華孝道文化的精髓所在。說起孟宗這個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具體是哪裡人只是知道他的故事,具體擔任什麼官職,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孟宗這個人物。
  • 孟宗剪子王宗刀
    孟宗剪子、王宗刀代表了清末至上世紀80年代初保定府的特產名產,代表了一個時代保定老的記憶。打造有刃的器具經擦刃、淬火稱鋼水活,此活技術性很強,關鍵在於掌握好蘸水、淬火的火候,民間常把錘鉗、淬火、熱活粘接稱為鐵匠的三大絕活。有的鐵匠憑藉祖傳或自創的拿手活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品,保定古城則有「孟憲邦的剪子,王三能的刀,趙宗棠的白勺不用挑」的民諺。
  • 英國搬家回國行李託運怎麼辦?跨國搬家你了解嗎?
    為此,小豐給大家科普一些英國搬家回國的知識點,助力跨國搬家一帆風順!英國搬家回國行李託運怎麼辦?跨國搬家你了解嗎?(1)國外行李的運送方式主要包括:空運、陸運和海運。空運速度快,更加便捷和安全,但是價格略高,對於搬家物品的種類和包裝要求嚴格;陸運適合近距離的跨國物品搬運;海運的運送速度慢、時效性低,但性價比高。總的來說,海運是三種運輸方式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適合於距離較遠,擁有大件物品的搬家。
  • 《二十四孝》中誰人曾在寒冬為母尋筍而抱竹哭泣,感動天地?
    孟宗,字恭武,今湖北省孝昌縣人,後因避吳末帝孫皓字改名孟仁,三國時期孫吳後期重臣,歷任顯位,官至司空。孟宗是中國古代著名孝子,《二十四孝》中的「哭竹生筍」就是關於他的故事。孟宗的母親喜愛吃竹筍,一次臨近冬至時想吃,但此時並非竹筍的生長季節,孟宗無法為母親找到竹筍,只好在竹林中悲泣。此時竹筍卻生長了出來,使孟宗能夠帶回給母親吃。人們都認為這是因為孟宗至孝而感動了上天。後世將這一竹類稱為「孟宗竹」,是重要的冬筍之一。這則故事後來被改編收入《二十四孝》,並附有詩稱「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 二十四孝圖,感受古人的價值觀,講述24位孝子的孝行故事
    行傭供母,主人公:江革(東漢) 江革少年喪父,對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便背起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百裡負米,主人公:仲由(春秋) 仲由早年家中貧窮,經常自己採野菜做飯,從百裡外扛著米回家侍奉父母。後來,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有大量隨從與糧食。
  • 古籍《二十四孝》原文譯文,二十四位孝子的孝行故事,值得收藏!
    舜每天去歷山耕田種地,幹活時有大象跑來替他拉犁,小鳥飛來如他播種,是他的孝行感動了上天才會有這樣的景象啊。堯帝聽說舜的事跡後,讓自己的九個兒子拜舜為師(在舜手下做事、學習),把自己的二個心愛的女兒同時嫁給舜為妻子,最後把天下禪讓給了舜。二、戲採娛親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爛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