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學習並記憶王昌齡的《塞上曲》。#詩歌#
一、說文解字
在我們記憶古詩文時,第一步是理解古詩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其作者情況、產生背景、特殊文字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古詩文也就無從談起了。
1.作者介紹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著名邊塞詩人。其詩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史料記載:「王稍聲峻,奇句俊格,驚耳駭目。」
2.文章注釋
塞上曲:唐新樂府辭,可以簡單理解為關於出塞入塞的曲子。
空:使什麼什麼空疏。
蕭關:寧夏古關塞名。
幽并客:幽州和并州的豪傑,概指燕趙之地的人。
矜誇:自誇。
紫騮:駿馬。
3.全文意思
知了在空疏的桑林裡鳴叫,八月的蕭關道秋高氣爽。
出塞後再入塞天氣變寒冷,到處都是黃色蘆草。
自古以來幽州和并州的豪傑,都與塵土黃沙一起伴隨到老。
不要學那些自恃勇武遊俠兒,自命不凡地把駿馬誇耀。
全詩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告誡少年不要好勇鬥狠,抒發非戰之情。
二、記憶法記憶
上面我們解析了王昌齡的《塞上曲》的全文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開始進入下一步,使用記憶法進行全文記憶。
1.作者相關信息記憶
記憶作者出生年月我們可以用到數字掛鈎法,王昌齡生於公元698年,死於公元757年,享年59歲(周歲)。出生698年可以轉換成06和98,06的代碼是靈鹿,98的代碼是酒吧。死亡757年可以轉換成07和57,07的代碼是令旗,57的代碼是武器。
字少伯可以用聯想法記憶成王昌齡有個很小的伯伯,還是個嬰兒但是輩分很大是他的伯伯出家去了少林。地名可以用諧音法記成河的東邊有一頭金羊(晉陽),邊塞詩人則可以記憶成王昌齡去邊塞放羊。七絕的意思是7個字的絕句,七絕聖手可以用聯想法記憶成武林高手用聖手七傷掌了打傷了江南七怪,被稱為七絕聖手。
我們將上面的內容用串聯法白編寫成一個小故事,小時候王昌齡準備去習武,他騎著五色靈鹿路過一個熱鬧酒吧時候,看見酒吧上面掛著巨大的令旗,下面還有兩把武器一刀一劍。王昌齡嚇得趕緊跑路,半路上遇到劫匪搶劫。王昌齡大叫道:「我有一個少林寺的伯伯」,沒想過劫匪一擁而上把他的靈鹿搶走了。王昌齡大哭著回去路過河的東邊的時候太陽升起看見一頭金閃閃的羊,於是他準備順手牽羊趕到邊塞去放羊。放羊的時候看見有武林高手在比武,有個叫金毛的人用七傷掌打傷了江南七怪,周圍人叫到:「好一個七絕聖手。」王昌齡嚇得哇哇大哭,於是準備放棄武俠夢回家好好考取功名。
2、詩文記憶
題目:塞上曲:我們可以簡單地「望文生義」,可以想像成在邊塞裡比賽爬到天唱小曲,這裡我們誇張一點。大腦對誇張、荒誕不經的東西記憶更持久。
第一句: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前半句我們直接將其轉化成圖像就可以,稍微用點誇張手法。後半句8月可以想像成8個月亮,蕭關道可以用諧音法諧音成用刀削光道路兩邊的草,遇到一位道士。
第二句: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這一句較為簡單,可以這麼記出塞之回塞內發現天氣非常寒冷,下起了鵝毛大雪,一位叫作楚楚的姑娘站在黃色的蘆草邊等步驚雲。
第三句: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這一句可以用聯想法和諧音法,想成一隻墨綠色的大蟲子從洞裡出來像一個幽靈一樣,它的雙眼並在一起準備去怪物課堂上課讀書。和姐姐一起出門捲起漫天灰色的灰塵和綠色的細沙子,結果不小心了撞到了一位老爺爺。
第四句: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我們還是可以用諧音法和聯想法等,把莫想成磨盤,矜想像成紅領巾等。然後我們將其組成一句話可以得到,背著石頭做的磨盤準備去上學半路遇到遊俠的兒子小蝦,他戴著紅領巾胯下一頭紫色的高頭大馬,頭上頂著一隻生蠔做頭盔。
最後我們將整首詩組成一個小故事,記住這個小故事就可以將《塞上曲》記憶下來了。如下:長城邊塞裡舉辦了一次比賽爬到天上唱小曲。巨大的知了不甘示弱地爬出來鳴叫「肚子空空」因為它吃光了整片桑葉林,知了想要抬頭看見天上的8個月亮在月關下拿著刀削光道路邊的草準備回去吃,沒想到遇到一位道士被他抓了回去。道士出塞之回塞內發現天氣非常寒冷,下起了鵝毛大雪,看見路邊一位叫作楚楚的姑娘站在黃色的蘆草邊等一位叫步驚雲的俠客回家。
這時候道士看見有一隻墨綠色的大蟲子從洞裡出來像一個幽靈一樣,它的雙眼並在一起準備去怪物課堂上課讀書。和它姐姐一起拿著弓箭出門,捲起漫天灰色的灰塵和綠色的細沙子,結果不小心了撞到了一位老爺爺。老爺爺讓它背著石頭做的磨盤去上學,半路遇到遊蝦的兒子小蝦,他戴著紅領巾胯下一頭紫色的高頭大馬,頭上頂著一隻生蠔做頭盔。
三、總結
在使用記憶法記憶的時候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聯想、誇張比喻和五感等,在記下來之後也需要定期複習。共四次,每次兩分鐘。時間間隔為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和半年之後。通常經過四次複習之後,就可以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