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勇敢遊記」,記錄了一個痴迷於炒股的男生在阿富汗的真實見聞。很多人是死也不打算去的,因為,「那邊的空氣都溢著大麻味!」,「一個可以感受AK47豪華死法的國家」,「交待完後事才可以籤下阿富汗的證」……是這樣嗎?往下看就知道了。
阿富汗留給我的全部印象,現實來說,就是塔利班、穆斯林、炸彈橫飛;文藝角度來說,就是連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卡勒德-胡賽尼最有名的《追風箏的人》被翻拍成電影,也要跑去新疆喀什拍攝;而從旅遊的角度看,就是這個國家讓多數遊客避之不及,它甚至已經永久上了我的「去了會死」目的地黑名單。但是我的朋友戴望辦了籤證就奔去了,回來後給我講了他在阿富汗的所見所聞。
戴是一名專業炒股人士,20多歲,每天只炒美股,所以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雖然不用上班,但也要時時在電腦前盯著K線什麼的。但他每年都會抽出1-2個月去全球旅行,目前的計劃是,先去一些比較不發達,或者至少看起來有一定危險的地方。因為他認為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膽子反而會變小,並且如果選擇結婚生子、有了更多牽絆後,就更不能灑脫地去那些「挑戰自我」的地方了。
所以當在外遊蕩,聽朋友偶然說起這個國家,看新聞又恰逢阿富汗大選和穆斯林國家齋月,考慮了1分鐘後他決定直奔阿富汗赫拉特。
當然他和文藝青年的我不同,我滿腦子都是《燦爛千陽》《群山回唱》這些文學作品,而他去之前對阿富汗的全部印象是悍馬、美國大兵、AK47、大鬍子以及穿著藍色布卡的穆斯林婦女。這趟旅行,他最自得的正是,不僅活著離開了阿富汗,而且這些想看的東西全都看到了。
去阿富汗旅行,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最關心安全問題。戴前後在阿富汗的20多天裡,沒有碰到什麼特別危險的事情。唯一算得上曲折的是,在從喀布爾飛往巴米揚的那天早上4:30機場被襲擊了,而他的飛機早上6點起飛。加上前兩天阿富汗東部靠近巴基斯坦的一個地方,發生了阿富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82人死亡,這讓他第一次切身感覺到恐怖。雖然飛機最後安全起飛並順利到達目的地,但想起來這個插曲仍讓他心有餘悸。
阿富汗完全沒有媒體報導的那麼恐怖和危險,至少戴認為在他預料範圍內。就像2013年媒體鋪天蓋地地報導埃及的各種騷亂、抗議和爆炸,他還是「勇敢」地在那轉悠了一個月。
在埃及,除了看不到太多和他一樣的遊客,他不認為當地民眾的生活受到了太大影響,也就偶爾遊行抗議咒罵一下政府,發洩發洩心中的不滿。如果再往南部走,去往盧克索或者亞斯文,就更難感受到危險的氣息了,這裡歌舞昇平,人們還是悠閒地漫步在尼羅河邊,樂呵呵的坐著熱氣球看日出。正是這次經歷讓他堅信媒體呈現的並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全部面貌。
喀布爾因為有大量使館、聯合國機構和國際企業,物資豐富,所以人口在這裡也相對集中。國內可以買到的進口商品這裡都可以買到,算是相對的大城市。戴第一天抵達喀布爾的時候,選擇了去使館區附近轉悠,因為他認為通常各國使館扎堆的地方都會比較安全,而且人比起其他區域也應該更多,還有軍警駐紮那兒。
但是阿富汗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國家——下午四點,大街上人跡罕見,周圍全是一塊接一塊的水泥防爆牆,裝甲車就停在路邊隨時待命。他一個亞洲面孔的外國人,走在街頭實在太扎眼了。僅有的幾個匆匆走過的本地男人都在小聲議論他,穿著藍色布卡的阿拉伯婦女也從薄薄的面紗裡投來懷疑的目光,四周手持AK的阿富汗軍警更是對他虎視眈眈,仿佛時刻準備掃射這個「手無寸鐵」的亞洲人。
原因當然是,誰會相信真的有瘋狂的遊客來阿富汗旅遊呢?戴後來才知道外國機構在這裡是最容易被襲擊的對象,也是諸如汽車炸彈這種無差別攻擊的最愛。後來碰到的幾個在聯合國就職的人,都直誇他勇敢,敢晃蕩在使館區附近。
大概因為去過肯亞奈洛比發生兩次恐怖襲擊的地方,還到過索馬利亞難民聚集區,這種「劫後餘生」的感覺讓他對走在阿富汗街頭並不特別擔心。不過他也善意地提醒我,不去要去南部和巴基斯坦交接的那幾個塔利班控制的省份,看來「no zuo no die」的理論也適用於阿富汗這個國家。
戴一路從北非旅行到中東,同行也有女生。女生一路上被做遊客生意的穆斯林坑騙、調戲,在被這幾個國家「蹂躪折磨」後,戴望對大部分穆斯林的印象已經刻板到貪婪、懶惰和好色。同行的姑娘被調戲、騷擾多次後,他的這一「負面」刻板印象就更深了。
但或許是宗教的緣故,阿富汗人還是恪守著「誠實」這個品質。戴和另外幾個朋友曾在一家看起來絕對算是危房的商店裡採購一些勉強還說的上是紀念品的物品,一手交錢一手交發票(其實說是收據更合適些)的時候,同行的大哥因為手裡有一些報銷額度,要求在很不正規的發票上面把價錢寫高一些,卻被店主直截了當地拒絕了。
大哥不死心,在商店四周巡視了一番,神秘地告訴店主:「這裡除了我們幾個人沒有人知道的,我又不會講faris語和普什圖語,你放心,我不會說出去的。一切都no problem!」但是店主堅持:「no, that’s my problem。真主安拉會知道我做了什麼違背他的事情。」同行的大哥感到羞愧,也不好再要求什麼。
國內有不少文章曾報導阿富汗這個保守的穆斯林國家,大部分地區都處於海洛因的陰影之下,癮君子在社會最底層隨處可見。戴表示他並沒有感受到毒品的泛濫。日常穆斯林的娛樂運動就是街頭足球和排球,周末人們也會去一些周邊的公園野餐放鬆。
阿富汗的人跟其他穆斯林國家的人一樣,喜愛飲茶。茶以紅茶和綠茶為主,和中國人飲茶習慣類似,不加糖。街頭有些茶館,店主會從一個叫做「薩瑪瓦勒」的茶炊中倒出一杯杯滾燙的濃茶,讓客人趁熱飲用。茶館地上鋪上波斯風格的毯子,男人們席地而坐,呆呆地望著街頭就可以這樣坐上一天。這個國家街頭販賣的冰激凌口感也極佳,或許生活過於艱辛的地方,人們越會用甜蜜的食品來慰藉身心。
戴曾和本地人聊過他們對自己及阿富汗未來的看法,多數人都表示希望能早日恢復往日的和平,可以做生意、能夠賺到錢。他們也希望國際社會不要有太多關於阿富汗的負面新聞,這樣等到停火後能吸引更多外國遊客。雖然他們也知道在大部分外人眼裡,除了巴米揚大佛和曾被《時代》雜誌評選出來的世界最美湖泊——班達米爾湖,遊客根本不知道阿富汗還有什麼景點。
戴覺得,阿富汗人民還是挺樂觀的,對這種隨時危險相伴的生活已經習以為常了。戴也曾在晚上10點赫拉特的大街上穿著人字託去買甜筒,而在喀布爾的Shaw-re-naw公園附近,他也曾在好奇心外加失眠的雙重驅使下,於凌晨2點出門找本地人聊天解悶兒。喀布爾不像其他城市一樣,這裡每天大約有停電10-15個小時,這導致他過於興奮。
戴在阿富汗時,正值總統大選,日日能在報紙上看到候選人激動人心的報導,其中不乏莊重嚴肅的承諾。雖然主要候選人差一點被汽油炸彈幹掉,雖然基本每個城市都有塔利班的餘孽和線人,投票期間也到處可以看到牆上 「no vote」 和「骷髏頭」的黑色塗鴉,但他依舊感受到了阿富汗人樂觀的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古蘭經裡曾說,世界上的每一種病痛都有相應的醫治辦法,人類的職責就是尋找這些辦法——對於阿富汗這個國家的「戰爭之痛」,不知道還需要多久才能找到屬於它的解藥。
阿富汗實拍街景:
安全汗旅行tips:
* 如果你要去坎大哈,請和普什圖族人一起。坎大哈是塔利班的老巢,塔利班就在此建立。這裡有數量最多的塔利班線人和隱藏的殘餘分子。塔利班的目標就是要把阿富汗淨化成為最純粹的穆斯林國家。普什圖族是阿富汗的土著民族,其他都是少數民族,屬於他們需要消滅的。即便你有普什圖族人同行,還是需要儘量用頭巾、長袍偽裝成當地人,這樣相對更安全些。
* 從赫拉特到喀布爾一定要坐飛機過去,千萬不要選擇長途車,雖然可以穿著和本地人一樣的長袍,但是從赫拉特到喀布爾的車要開10小時,中途只要坐在你周圍的人發現你是個外國人,整個車廂的人就會知道,然後就會有人通知前方的塔利班,也許是乘客,也許是司機。塔利班不喜歡「客人」,他們也許會讓你安全離開,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們會綁架了你,要求高額贖金。最壞最壞的結果是,對於女性,他們也許會選擇強姦,甚至輪姦。
* 喀布爾塞麗娜賓館是唯一一家5星級酒店,酒店前面有2道武裝護衛,裝配有重武器,護衛曾經承諾,迫擊炮和RPG(肩扛式火箭)都打不到這個小山頂上的酒店。但是事實上這裡在2012年曾被擊中過,所以晚上請拉好窗簾不要隨便趴在欄杆上看夜景。
最後,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