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生活過的有趣:在阿富汗旅行到底什麼樣

2021-02-07 喜喜見聞

這個話題源於我在微信上面批評了我以前的同事大刺蝟,因為我發現他都好久沒有給我朋友圈點讚了。他和我抱怨現在的朋友圈烏煙瘴氣的,都被那些賣面膜的,貼心靈雞湯的,粘育兒知識的,宣傳成功學的擠的亂七八糟的,他竟忙著屏蔽這些了。最後還不忘安慰我:你放心吧,就算朋友圈還留一個人,那個人肯定是你,你比他們有趣多了。


可能主要因為我愛好多,求知慾強,不管什麼領域我都好奇,所以我打算借著這個公眾號來每周更新一篇我本周的生活,一是和大家分享下我覺得有意思的事情,沒準兒你早就是內行了,還能幫助我進步;二來就當鞭策監督自己,否則這個公眾號老不更新就快死了。




在阿富汗旅行到底什麼樣


阿富汗,對於我的全部印象,從現實來說,塔利班,穆斯林,炸彈橫飛;從文藝角度來看,就連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卡勒德-胡賽尼的最有名的《追風箏的人》翻拍電影的時候,也要搬去新疆喀什老城拍攝;而從旅遊的角度來看,這個國家更是讓多數遊客避之不及,它甚至已經永久上了我的「去了會死」目的地黑名單。但是我的朋友戴望在伊朗辦了籤證就去了,回來後給我講了他在阿富汗的所見所聞。


戴望是一名專業炒股人士,20多歲,每天只炒美股,所以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雖然不用上班,但是他也要時時在電腦前盯著那些K線什麼的,但還是會每年抽出1-2個月去全球旅行。而目前的計劃是,打算先去一些比較不發達,或者至少看起來有一定危險的地方。因為他認為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膽子反而會變小,或者很多人選擇結婚生子後,承擔更多責任的時候,也有了更多牽絆,那時候就不能灑脫的去那些「挑戰自我」的地方了。


所以當他還在外遊蕩的時候,聽朋友偶然說起這個國家,看新聞又恰逢阿富汗大選和穆斯林國家的齋月,所以他考慮了1分鐘就當即決定直奔阿富汗的赫拉特。




當然他和文藝青年的我不同,儘管我滿腦子都是《燦爛千陽》《群山回唱》這些文學作品,但是他去之前對阿富汗的全部印象則是悍馬,美國大兵,AK47,大鬍子以及穿著藍色布卡的穆斯林婦女。而且他頗為自得的是,他不僅活著離開了阿富汗而且這些想看的東西還全看到了。


去阿富汗旅行,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最關心那裡的安全問題,前後在阿富汗的20多天裡,他沒有碰到什麼特別危險的事情,就是在從喀布爾飛往巴米揚的那天早上4:30機場被襲擊了,而他的飛機是早上6點起飛,又加上前兩天在阿富汗東部靠近巴基斯坦的一個地方,發生了阿富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導致82人死亡,這是他第一次切身感覺到恐怖,雖然飛機安全起飛順利到達目的地,但是現在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




阿富汗完全沒有媒體報導的那麼恐怖和危險,而且還在他的可控和預料之中。就如2013年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埃及的各種騷亂和偷竊及抗議爆炸,但是他還是「勇敢」地在那轉悠了一個月,除了看不到太多和他一樣的遊客外,當地民眾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也就偶爾遊行抗議咒罵一下政府,發洩發洩心中的不滿。如果再往南部走,去往盧克索或者亞斯文,更難感受到危險的氣息,這裡歌舞昇平,人們還是悠閒的漫步尼羅河邊,樂呵呵的坐著熱氣球看日出,正是這次經歷讓他堅信媒體報導的信息並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全部。


喀布爾因為有大量使館和聯合國機構以及國際企業,物資豐富,所以人口在這裡也相對集中。國內可以買到的進口商品這裡都可以買到,算是相對的大城市。當他第一天抵達喀布爾的時候,他選擇了去使館區附近轉轉,因為通常各國使館扎堆的地方都會比較安全,而且人比起其他區域也應該較多,至少有軍警駐紮那裡。但是阿富汗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國家——下午四點,在人跡罕見的大街上,周圍全是一塊接一塊的水泥防爆牆,裝甲車就停在路邊隨時待命。他,一個亞洲面孔的外國人走在街頭實在太扎眼了。僅有的幾個匆匆走過的本地男人在小聲議論著他,而穿著藍色布卡的阿拉伯婦女也從薄薄的面紗裡投來懷疑的目光,而四周手持AK的阿富汗軍警則對他虎視眈眈,仿佛時刻準備掃射這個「手無寸鐵」的亞洲人。




原因,你知道的,誰會相信真的有瘋狂的遊客來阿富汗旅遊呢?後來戴望才意識到外國機構在這裡才是最容易被襲擊的對象,也是諸如汽車炸彈這種無差別攻擊的最愛。後來碰到的幾個在聯合國就職的人也直誇他勇敢,敢晃蕩在使館區附近。之前因為他去過肯亞奈洛比的兩次恐怖襲擊地點以及索馬利亞難民聚集區,知道了肯亞,索馬利亞周圍的恐怖襲擊基本都是索馬利亞青年黨幹的,所以這種「劫後餘生」的感覺讓他對走在這裡也並不是很擔心。不過他也樂觀地告訴我,不去南部和巴基斯坦交接的那幾個塔利班控制的省份就還算安全,看來「no zuo no die」的理論也適用於阿富汗這個國家。


因為戴望一路從北非旅行到中東,同行的也有女生。可以說一路上都在被做遊客生意的穆斯林坑,騙,調戲,所以在被這幾個國家「蹂躪折磨」後,他對大部分穆斯林的印象已經刻板到貪婪,懶惰和好色,同行的姑娘被調戲性騷擾多次後,更加加深了他對穆斯林的「負面」定義。但也許是宗教的緣故,阿富汗人一直恪守著「誠實」這個品質。戴望和另外幾個朋友在一家看起來絕對算是危房的商店裡面,採購一些勉強還說的上是紀念品的物品後,一手交錢一手交發票(其實說是收據更合適些)的時候,同行的大哥因為手裡有一些報銷額度,所以要求在很不正規的發票上面把價錢寫高一些,這樣他就能利用自己的所謂工作便利來一次免費的阿富汗旅遊了,但是店主卻直截了當的拒絕了他。大哥不死心,在商店四周巡視了一番,神秘的告訴店主:「這裡除了我們幾個人沒有人知道的,我又不會講faris語和普什圖語,你放心,我不會說出去的。一切都no problem!」


但是店主卻說:「no, that’s my problem。真主安拉會知道我做了什麼違背他的事情。」這句話,也是他對信仰的堅持,讓那位同行的大哥感到羞愧,不再要求。



國內有不少文章,是關於阿富汗這個保守的穆斯林國家,大部分地區卻都處於海洛因的陰影之下,癮君子在社會最底層隨處可見。不過戴望表示他並沒有感受到毒品的泛濫。日常穆斯林的娛樂運動就是街頭足球和排球,周末人們則會去一些周邊的公園野餐放鬆。


阿富汗的人們很像其他穆斯林國家的人們一樣,喜愛飲茶。他們的茶以紅茶和綠茶為主,和中國人飲茶習慣類似,不加糖。街頭有些茶館,店主從一個叫做「薩瑪瓦勒」的茶炊中倒出一杯杯滾燙的濃茶,趁熱飲用。茶館地上鋪上波斯風格的毯子,男人們席地而坐,呆呆地望著街頭,就可以這樣坐上一天。而且街頭販賣的冰激凌口感也極佳。可能生活過於艱辛的時候,人們就會用甜蜜的食品來慰藉自己的身心吧。



戴望和本地人聊了聊他們自己和阿富汗的未來,他們都希望能早日恢復往日的和平,人們可以做生意、賺到錢。他們甚至希望不要在國際社會上有太多關於阿富汗的負面報導,等到停火後能吸引更多的外國遊客到來,雖然他們知道在大部分世人眼裡巴米揚大佛,和曾經被《時代》雜誌評選出來的世界最美的湖泊——班達米爾湖是遊客僅能說的上來的景點,但是阿富汗人民不介意,因為「越神秘才能越吸引」。


而且,阿富汗人民也挺樂觀,或者對這種隨處危險相伴的生活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戴望在晚上10點赫拉特的大街上還穿著人字託去買了一個甜筒,而在喀布爾的Shaw-re–naw公園附近,他在好奇心的驅使外加失眠的雙重作用下於凌晨2點,出門找本地人聊天解悶兒。原因可能就是喀布爾沒有像其他城市一樣,每天大約有長達10-15個小時的停電,這導致了他過於興奮。




雖然當時正值總統大選,日日能在報紙上看到候選人激動人心的報導的莊重嚴肅的承諾;雖然主要候選人差一點被汽油炸彈幹掉,雖然基本每個城市都有塔利班的餘孽和線人,投票期間也到處可以看到牆上 「no vote」 和「骷髏頭」的黑色塗鴉,但依舊能感受到阿富汗人的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積極嚮往。但也正如古蘭經裡所說,世界上的每一種病痛都有相應的醫治辦法,人類的職責就是尋找這些辦法——對於阿富汗這個國家的「戰爭之痛」,不知道還需要多久才能找到屬於它的解藥。


更多阿富汗的圖片:



如何安全的在阿富汗旅行:


*如果你要去坎大哈,請和普什圖族人一起。坎大哈是塔利班的老巢,塔利班就在此建立。這裡有數量最多的塔利班線人和隱藏的殘餘分子。塔利班的目標就是要把阿富汗淨化成為最純粹的穆斯林國家。普什圖族是阿富汗的土著民族,其他都是少數民族,屬於他們需要消滅的。即便你有普什圖族人同行,還是需要儘量用頭巾、長袍偽裝成當地人這樣相對更安全些。


*從赫拉特到喀布爾一定要坐飛機過去,千萬不要選擇長途車,雖然可以穿著和本地人一樣的長袍,但是從赫拉特到喀布爾的車要開10小時,中途只要坐在你周圍的人發現你是個外國人,整個車廂的人就會知道,然後就會有人通知前方的塔利班,也許是乘客,也許是司機。塔利班不喜歡「客人」,他們也許會讓你安全離開,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們會綁架了你,要取高額贖金,最壞最壞的結果是,對於女性,他們也許會選擇強姦,甚至輪姦。


*喀布爾塞麗娜賓館是唯一一家5星級酒店,酒店前面有2道武裝護衛,裝配有重武器,護衛曾經承諾,迫擊炮和RPG(肩扛式火箭)都打不到這個小山頂上的酒店。但是事實上這裡在2012年曾被擊中過,所以晚上請拉好窗簾不要隨便趴在欄杆上看夜景。




最後,祝你好運。



萬一你想支持下我呢




延伸閱讀:印度,存在即合理

點擊下端[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阿富汗十日旅行紀實
    已經在微信上聊過無數次,今天終於有幸見到真人。長時間的一個人長途旅行在他臉上留下了濃重的印記--滄桑而又堅毅。暗黃的膚色,左手無名指上戴著陳舊的紅寶石戒指,已經明顯泛黃的淡色牛仔褲,再加上微微偏大的藍灰色套頭衛衣,某一刻我真的以為他是來自巴基斯坦的旁澤普族人。阿東從新疆出發一路穿越巴基斯坦,阿富汗來到伊朗,而我們則是從土耳其—喬治亞—亞塞拜然—伊朗。
  • 中國團隊光影還原被炸毀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
    大佛下的農田不過,由於各方面限制,實體復原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可行的是在現場以影像技術還原大佛面貌。張昕宇和梁紅是一對來自中國北京的旅行達人,主創的網絡視頻《侶行》受到眾多網友追捧。因工作經歷和業餘鑽研,兩人對投影技術應用有深入了解。
  • 朋友,你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實用性對於每一個即將踏入職場,或者剛剛踏入職場,再或者混跡職場多年,起起伏伏但依然沒有學會穿衣服的各位菜鳥,老鳥和呆鳥來說,觀看此片的最大益處就是告訴你如何穿衣服,乃至走路,說話,如何站著,如何坐著,如何接電話等等一應大小,諸多事宜,堪稱一部真金白銀,活色生香的教科書。
  • 你敢去阿富汗旅遊嗎?
    但是我的朋友戴望辦了籤證就奔去了,回來後給我講了他在阿富汗的所見所聞。戴是一名專業炒股人士,20多歲,每天只炒美股,所以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雖然不用上班,但也要時時在電腦前盯著K線什麼的。但他每年都會抽出1-2個月去全球旅行,目前的計劃是,先去一些比較不發達,或者至少看起來有一定危險的地方。
  • 《養家之人》:上過戰場的阿富汗女性,敗給了「無知」政權
    對於生活在動蕩時期的阿富汗女人來說,平等才是最重要的。 殘酷的戰爭總讓人懷念和平,一部《養家之人》從側面讓人感受過戰爭給普通家庭帶來的磨難,一名來自阿富汗的小女孩帕瓦娜,在戰爭和邪惡宗教的侵襲之下,終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她不得不選擇以男兒之姿養活家人,她的生活曾晦暗的看不見光亮,卻因為家人的存在還保留一絲希望。
  • 阿富汗獵犬產自哪裡 原產於阿富汗
    我們知道阿富汗是明星狗,是唯一可以進入雜誌封面的狗狗,也是唯一可以進入酒店的狗狗,所以我們可以見得它的高貴。那麼這樣的一種類型的狗狗,它是產自哪裡呢,它生長的環境、背景是什麼樣的呢。阿富汗獵犬產自哪裡1.阿富汗獵犬(AfghanHound),又稱阿富汗犬、阿富汗,原產於阿富汗,19世紀在阿富汗及其周邊地區,西方國家發現了阿富汗獵犬。19世紀後期,阿富汗獵犬這種獵犬第一次被帶到了英國。歷史上的用途是為了追蹤狩獵,靠眼力追蹤它的獵物並跟隨著騎在馬背上的獵人。
  • 侶行:270用建築投影,還原阿富汗被炸毀的巴米揚大佛
    導語:侶行:270用建築投影,還原阿富汗被炸毀的巴米揚大佛隨著經濟的發展,旅行對於許多人來說已經是一種平常事情。在閒暇之時,尋找一個心目中的理想之地,我們期待在這裡看到一段絕美的風景,遇上一個志趣相投的人,在相互陪伴中,在嬉笑怒罵中走過一段美好的旅程。
  • 真相放大鏡: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到底造了什麼孽?
    真相放大鏡: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到底造了什麼孽? 央視網消息:11月19日,一份關於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的戰爭罪行官方報告震驚了全世界。
  • 《我決定活得有趣》如何讓生活過的有趣?蔡瀾的三點經驗就夠用了
    生活的目的就是要進行,要永遠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永遠有一份任性,生活才會永遠有趣。蔡瀾何許人也?提起蔡瀾這個人,第一印象就是中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節目總顧問,有著「食神」美譽的美食家。蔡瀾活得真實,初看第一章,嚴重懷疑他在教年輕人學壞,關於婚姻和男女觀念的觀點讓人無法苟同,也許是太超前,也許是蔡瀾先生活得超脫,活得超然物外,不再注重這方面,但是相當多的觀點是積極向上的,值得學習的哦。那麼我們如何讓自己活得有趣些?蔡瀾先生的那三點能夠讓我們活得有趣些呢?
  • 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過春節的孔子學院教師
    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過春節的孔子學院教師■新華社記者 鄒德路對2019年到阿富汗任教的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教師於來平來說,今年並不是他第一次在海外過春節。
  • 阿富汗是如何成為毒品王國的?|地球知識局
    聖戰下的鴉片之國阿富汗的鴉片生產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那時阿富汗社會經濟尚可、治安穩定,鴉片交易的規模也被限制在可控範圍之內。由於伊朗法律禁止罌粟種植,當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出產的鴉片主要流入鄰國伊朗。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的毒品製作和銷售產業在那時漸漸壯大,並成為後來著名的「金新月」毒品流出基地雛形,和金三角、銀三角等地並稱為世界三大毒品產地。
  • 蘇阿戰爭珍貴照片:阿富汗民兵裝備一覽,靠這些是如何擊退蘇軍的
    ,靠這些是如何擊退蘇軍的    從1979年12月蘇軍大舉進攻阿富汗開始,蘇聯的鋼鐵洪流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攻佔其重要城市和基地。但這缺激起了阿富汗全國性的反抗,面對無處不在的遊擊戰,蘇軍已感到力不從心。整個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美國提供的毒刺防空發射器被反抗軍廣泛利用,讓蘇軍苦不堪言。該型武器在也在國際武器市場上聲名鵲起。
  • 為什麼重慶常被調侃,白天阿富汗,晚上曼哈頓?
    去過重慶的朋友多半可以感受到,一出門就迷路,坐電梯到11樓,出了門竟然是大馬路,這種奇幻迷離的感覺。我去重慶玩的時候,當地的朋友說,有一句話可以用來形容重慶,「白天阿富汗,晚上曼哈頓」。阿富汗和曼哈頓大家都知道,阿富汗國內不那麼發達,而曼哈頓則是紐約最豪的區,世界的經濟中心,摩天大樓匯聚,無比繁華。「白天阿富汗,晚上曼哈頓」,當然,這是一種比較誇張的說法,重慶的白天和夜晚確實很不一樣,就像重慶這座城市,給人以多樣的面孔,無論是人的主觀感受,還是客觀的環境體驗,都具有多樣性,多面性。
  • 通訊: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過春節的孔子學院教師
    新華社喀布爾1月27日電 對2019年到阿富汗任教的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教師於來平來說,今年並不是他第一次在海外過春節。「沒啥不習慣的,和前些年基本沒差別,都相當充實。」談到在阿富汗的生活時,於來平笑著對記者說。「跟放假前一樣,除了周末,我每天都有課。HSK(漢語水平考試)輔導班和中文補習班都有。」於來平說。
  • 十部阿富汗戰爭題材電影,揭露戰爭的殘酷!
    《鬣狗之路》《鬣狗之路》以阿富汗戰爭為背景,可以說的戰爭片中以反面隱射戰爭殘酷,帶著濃濃的反戰色彩,呼籲人們反對戰爭,因為戰爭帶給人是毀滅性的災難!鬣狗之路--海報《必要的殺戮》該片講述了一個被美軍俘虜的阿富汗人穆罕默德,在押送到東歐戰線的路途種逃逸的故事,側面也講述了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小馬遇到這3個平凡的旅途故事,讓我溫暖和感動
    每個人對於旅行的意義各有不同,有的人喜歡看風景,有的人喜歡去遊樂場體驗娛樂項目,而對於小馬而言,我最喜歡的方式是去接觸當地人,或者去一些小眾的旅行地感受更為接地氣的旅行體驗。因此這樣接地氣的旅行方式往往會讓我遇到很多讓我記憶猶新的人或者事情,下面小馬來分享幾個。湖南省博物館的特殊展覽,讓我感受到阿富汗的文明在我的旅途中,往往會關注到當地的博物館,去感受屬於他們的文明。
  • 澳大利亞特種部隊暴行頻發 阿富汗平民之殤誰之過?
    阿富汗平民之殤,誰之過?據澳大利亞軍方日前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25名澳特種部隊軍人涉嫌參與23起虐殺阿富汗囚犯和平民事件,導致39人被殺害,另有2人被虐待。連日來,澳軍的暴行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和譴責。
  • 遊記丨旅行——透過你我,觀觀生活
    其實我就是想透過旅行來梳理一下對自我,對世界,對人性,對生活的思考算是一個小小的總結吧第三篇,我們來聊聊旅行和生活>不過這裡我覺得還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時間至少是1個月以上在一起的長時間旅行也許更能準確的判斷三五天的那種畢竟還能忍還能裝還能被甜蜜蜜衝昏頭腦可見旅行可能比日常生活更還原你在生活中本來的面目
  • 外國人在阿富汗的聖誕節
    英國作家艾利克斯·福特在文章中這樣描述在阿富汗過聖誕節。這也正是那些聖誕假期在阿富汗留守的外國人的寫照。厚厚的沙袋,高高的鐵絲網,持槍巡邏的安全人員,不知道的人會誤以為這是陣地。實際上,這是阿富汗TOLO電視臺的總部,54歲的南非人凱西·懷特黑德就在這裡上班。對於凱西來說,在阿富汗過聖誕節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 科學:霍金的宇宙模型是什麼樣的?可以時間旅行的宇宙存在嗎?
    其中最著名的科學家有霍金,愛因斯坦,哥德爾,那麼他們的宇宙模型是什麼樣的?本篇我們看下這些非常有趣的宇宙模型。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飛機噴氣發動機上試驗雷射的效果,受此啟發,他創建了一個原型,演示如何使用雷射創造一個扭曲的時空光束。「事實證明,我對雷射的了解終於實現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