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阿戰爭珍貴照片:阿富汗民兵裝備一覽,靠這些是如何擊退蘇軍的

2020-11-21 網易新聞

2020-11-19 11:54:56 來源: 吳小香

舉報

  蘇阿戰爭珍貴照片:阿富汗民兵裝備一覽,靠這些是如何擊退蘇軍的

  

  從1979年12月蘇軍大舉進攻阿富汗開始,蘇聯的鋼鐵洪流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攻佔其重要城市和基地。但這並不代表著蘇軍獲得了勝利,從此蘇聯軍隊陷入遊擊戰的汪洋中。圖為1985年阿富汗三名反抗軍,分別裝備自動步槍與半自動步槍

  

  1985年,蘇聯無心戀戰想儘快結束戰事,在當年採取了前所未有的高強度行動對反抗軍進行打擊。但這缺激起了阿富汗全國性的反抗,面對無處不在的遊擊戰,蘇軍已感到力不從心。圖為1987年,幾名反抗軍在迫擊炮旁休息

  

  1980年,阿富汗阿斯瑪,一群阿富汗反抗軍站在俘獲的蘇聯裝甲車上面高呼,可以看出這群民兵裝備的多是半自動步槍或者乾脆是打一槍拉一次槍栓非自動步槍。

  

  RPG對反抗軍來說,恐怕是沒有什麼能比它更加「物美價廉」。看似普普通通的RPG火箭筒,對蘇聯軍隊的坦克、裝甲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圖為1989年,阿富汗賈拉拉巴德,一名反抗軍手握RPG開心的笑著

  

  1988年,阿富汗採法特山,一名反抗軍肩扛毒刺防空飛彈,正在瞄準蘇軍的戰機。整個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美國提供的毒刺防空發射器被反抗軍廣泛利用,讓蘇軍苦不堪言。該型武器在也在國際武器市場上聲名鵲起。

  

  圖為反抗軍從各路趕來前往指定地點集結,他們服飾武器裝備都不一,但卻帶著著同樣的目的。阿富汗被稱為帝國的墳場,彈丸之地遭到了多個大國的軍事入侵,最終都能趕走侵略者。從這些民兵的裝備來看,大多落後低效,他們靠這些到底是如何擊退蘇聯的鐵甲軍團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蘇軍的夢魘-楚拉刀
    精美做工的阿富汗刀大多產於19世紀末的印度,它們被當做紀念品賣給英國人作為壁爐上的陳列。但是直至1880年二次英阿戰爭,英國人帶回英國的阿富汗刀劍裡並沒有出現楚拉刀。在第一、二次英阿戰爭中出現的短刃更多的是印度制式的卡茹德短刀,作為和長的阿富汗刀配合的短兵器。如果有步槍的阿富汗武士,長的阿富汗刀就不用,只斜插茹卡德短刀。在19世紀下半葉,我們可以通過攝影術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情況。
  • 阿富汗戰爭
    於是阿富汗政府,便轉而尋求與歐美合作。這還了得?眼看自己在阿富汗的利益不保,蘇聯決定對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1979年12月27日,蘇軍入侵阿富汗,佔領了阿富汗北部地區,阿富汗戰爭正式爆發,當天晚上蘇軍便佔領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並將阿明打死,扶植起了以卡爾邁勒為首的傀儡政權。
  • 老照片再現60年代的阿富汗:沒有戰爭,老百姓的生活相對安寧幸福
    這組照片拍攝時,蘇聯即將開始入侵阿富汗,一切的美好生活隨著蘇聯的入侵毀於一旦。阿富汗位於伊朗高原東部,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追溯到舊石器中期。直到二戰結束前,阿富汗和蘇聯之間的關係頗為微妙。1919年,哈比布拉汗遇刺身亡,其子阿曼努拉繼汗位。阿曼努拉一上臺,就立即宣布阿富汗在內政外交方面完全獨立,並進行獨立戰爭。
  • 蘇軍反遊擊戰的核心,細談米-24武裝直升機在帝國墳場的起起伏伏
    所以在戰爭初期直升機部隊和地面部隊的協同能力極差,蘇軍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通過阿富汗戰爭教訓後蘇軍才把一些直升機部隊從編制上劃分到陸軍,成為陸軍的組成部分 從此以米-24武裝直升機為核心的直升機部隊就成為了蘇軍在阿富汗進行反遊擊作戰的中流砥柱。當時蘇聯的直升機部隊一共有8項任務:控制低空、打擊地面部隊、消滅敵方裝備、情報偵查、修正炮兵火力、機降部隊作戰、運輸傷員、運輸物資、在特殊情況下運送武器裝備。
  • 二戰美蘇如何對付日軍「萬歲衝鋒」?美軍殘酷無比,蘇軍是真狠
    美軍建立了專門的噴火兵部隊,他們裝備火焰噴射器、噴火坦克等。要知道,這些武器噴射出來的火焰最大距離可達數十米,溫度高達800℃,噴出的燃油飛濺,沾到牆壁上,即便是巖石也會燃燒。塞班島戰役中,噴火兵大發神威,日軍發起衝鋒,卻被美軍燒得鬼哭狼嚎。二戰後期的硫磺島戰役中,美軍更是升級戰法,日軍將遍布全島的山洞改造為一座巨大掩體,趁天黑時發起衝鋒美軍,神出鬼沒,防不勝防。
  • 四部超級勁爆的戰爭電影,精彩不容錯過
    改編自真實故事,1988年末,蘇阿戰爭即將結束,蘇軍影片戰鬥場景很真實,還有結局那種蘇阿戰爭於大歷史之下的悲愴和無奈。第二部,特種部隊阿富汗戰爭中,一支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的法國特種作戰小分隊奉命前往巴勒斯坦山區營救一名被塔利班武裝劫持的法國戰地女記者。
  • 推薦四部超級好看的戰爭電影,可千萬不要錯過了
    第一部,兄弟會改編自真實故事,1988年末,蘇阿戰爭即將結束,蘇軍108摩託化步兵師在撤軍回家之前還需要完成最後一項任務:救回被穆斯林遊擊隊虜獲的飛行員。影片戰鬥場景很真實,還有結局那種蘇阿戰爭於大歷史之下的悲愴和無奈。第二部,特種部隊阿富汗戰爭中,一支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的法國特種作戰小分隊奉命前往巴勒斯坦山區營救一名被塔利班武裝劫持的法國戰地女記者。一部非常不錯的法國戰爭題材電影,值得一看。
  • 紅色的盛裝,二戰蘇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二戰勝利後的閱兵式上,蘇軍倒持所繳獲德國軍旗的經典照片1944年美英聯軍登陸反攻時,蘇軍已經取得了對德軍的絕對優勢,美軍登陸只是大大加快了德軍失敗的進程。有人以蘇德戰爭的交換比和盟軍對蘇援助說事,想證明蘇軍戰鬥力不行。但是以德軍的強悍,能夠在單挑中擊敗巔峰期德軍的軍隊,只有蘇聯紅軍這一家,別無分號!雖然我不是蘇粉,但這個歷史事實是無論如何也不該被忽略的。衛國戰爭獨力擊敗德軍的牛皮,足夠讓戰鬥民族吹上一千年!
  • 一水美械全靠繳獲,美軍越打越吃香
    一水的AR系列突擊步槍,槍上還都裝備有高倍熱成像儀,如果不是因為那個紅色頭飾和他們身著的當地長袍,估計還真有人可能會把照片上的這夥人誤認成是美軍哪個正在執行滲透任務的特戰小隊。可實際上,這是一支隸屬於阿富汗塔利班的精英突擊小隊,而且和其他塔利班部隊都不太一樣的是,除了爆破手用著的還是經典的蘇制RPG火箭發射器之外,其人所配備的均為美械裝備。不要以為「特種部隊」這種聽起來高大上的東西是北約的專屬,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局勢的發展,即便是像塔利班這種以往被人所瞧不起的地方武裝部隊,如今也因地制宜地組建起了自己的特戰力量。
  • 蘇德戰爭前,蘇軍大批部隊在邊境駐防,為何反被德軍擊敗?
    在性能上,這些蘇聯新銳戰鬥機與德國的BF-109系列相比,並沒有什麼差距。可以說在這個時期,蘇軍和德軍在裝備和規模上都沒有任何差距,甚至於可以說蘇軍還略佔優勢。 二、蘇軍的軟肋 然而對於蘇軍而言,這些優勢也成為了他們的致命傷。
  • 蘇聯入侵阿富汗,這個美國記者悄悄潛入戰場拍下了這張照片
    要談及這張照片,還要從那場可怕的戰爭說起。1973年,阿富汗政府成立後,蘇聯一直對其激進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進行扶持,試圖更加深入的影響和控制阿富汗。在之後幾年內,阿富汗政權一直試圖擺脫對蘇聯的依賴,但始終未能成功。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發生於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的明斯克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軍防禦德軍閃電進攻的首次大規模作戰。但這場戰鬥蘇軍並沒打好,不僅西方面軍30多萬主力被吃掉,還使莫斯科西面門戶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陷落。那麼,作為戰前史達林和蘇軍抱以重望的西方重兵集團,為何短短的8天時間內,近50萬人慘遭圍殲呢?
  • 200年坑了3個超級帝國的「帝國墳場」阿富汗,到底有什麼魔力?
    從1839年到1919年這80年的時間當中,英國曾三度揮師中亞,企圖徵服阿富汗。1839年的第一次英阿戰爭,英國從印度出兵,企圖殖民阿富汗。在戰爭的初期英軍勢如破竹,驅逐了當時的阿富汗政府,但是阿富汗人民奮起反抗,藉助山地不斷的伏擊英軍,在1941末成功的打敗了英國,英國只有一名軍醫重傷跑回印度,其餘的全軍覆沒。30年後的1878年英軍重整旗鼓,再次出兵阿富汗,然後還是老套路,阿富汗政府投降,阿富汗人民起義,將英國驅逐出阿富汗,但是阿富汗的外交受到英國的控制。
  • 美國走出戰爭泥潭,塔利班逼和美軍,阿富汗或將迎來久違的和平
    2014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宣布阿富汗戰爭結束,2016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放緩美軍在阿富汗的撤軍計劃,直到2020年2月29日,美國與塔利班在卡達多哈籤署和平協議,長達19年的阿富汗戰爭才正式宣告結束。阿富汗戰爭持續了整整19年,幾乎是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戰爭之一。阿美雙方付出的經濟和人員損失數以億計,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最慘烈的局部戰爭。
  • 每個阿富汗人都有自己的神和槍!這裡是拖垮蘇聯的「帝國墳場」
    儘管這些民族繁衍數個世紀,但阿富汗作為一個國家是年輕的,一直到1747年,由第一位帕坦人的王 艾哈邁德·伊朗王·杜拉尼 在喀布爾建立。但阿富汗政體經常分裂,不僅僅由其佔主導地位的高山、沙漠所帶來的糟糕的交通,還由於其人民的意願。傳統、權威的做法是——靠族長會議拿主意,一般包括各地方的可汗、酋長或毛拉(頭人、長老或宗教教師),在城市以外,這些仍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 讓人靈魂顫抖的冬季戰爭——擊碎蘇軍三個星期滅亡芬蘭的美夢
    即使這樣這也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蘇聯最終雖然取得了勝利,可他所付出的代價卻遠比芬蘭多得多。那蘇聯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芬蘭又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 由於不了解地形,所以派上去了大量的重裝部隊,並且使用了大量的戰鬥車輛,可實際上這些重裝部隊在芬蘭特殊的氣候和地形中損失慘重,尤其是戰鬥車輛必須24小時不熄火才能保證油料不被凍住,在這種環境下,沒有訓練過滑雪作戰的蘇聯士兵被大型裝備所拖累無法靈活作戰,只能被動的挨打,而且經常出現整師的蘇軍只能依靠公路進行機動。
  • 美國取消與塔利班和談,阿富汗戰爭的來龍去脈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已經取消了原定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秘密會議,原因是塔利班承認,最近曾發起襲擊導致一名美軍士兵死亡。美國取消這一原定在戴維營舉行的秘密會議後,塔利班方面表示,美國才是損失更多的一方。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究竟是為了什麼?戰爭為何又打了如此之久呢?
  • 電影推薦:4部好看的阿富汗戰爭電影,近距離的感受戰爭的殘酷!
    電影推薦:4部好看的阿富汗戰爭電影,近距離的感受戰爭的殘酷!《鬣狗之路》是保羅·格羅斯主導,由 保羅·格羅斯 、羅西弗·薩瑟蘭 、 克拉克·約翰森 、 艾倫·霍科 、 克裡斯汀·霍恩主演的一部戰爭電影。
  • 二戰蘇德戰爭,保盧斯的能力真比曼施坦因差嗎?半斤對八兩
    二戰蘇德戰爭,既是對雙方指揮員運籌帷幄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指揮員戰場臨機處置能力的較量。與德軍在戰場上的指揮體制不同,史達林一直把前線的指揮權交給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由他倆與戰區指揮員集體決定後上報最高統帥部最後決斷。而德軍在前線的指揮卻是希特勒一人說了算,這樣就對前線指揮員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起到了制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