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反遊擊戰的核心,細談米-24武裝直升機在帝國墳場的起起伏伏

2020-12-24 騰訊網

在寫文章前先說明一下當時蘇軍的所有直升機都是由空軍兼管的,就是空軍派出一名軍官前往陸軍部隊參與指揮,而且任何一架直升機的行動都要得到陸軍師部的批准(因為和直升機直接建立聯繫最低一級就是師級單位),這樣一來在面對靈活作戰的遊擊隊時,直升機和作戰部隊只能通過指揮系統向上級請求支援申請,而這個申請程序往往效率極差,很久都得不到及時回復,得到回覆後遊擊隊可能早都跑了。所以在戰爭初期直升機部隊和地面部隊的協同能力極差,蘇軍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在經歷了鮮血的教訓後蘇軍將直升機的使用權限直接下放到團、營一級,並派去一名專業的空軍人才,這些人就是空軍的代表,可能是一名作戰經驗豐富的駕駛員,也有可能是航空專業人才,因為畢竟直升機是由空軍兼管的,這些人去了就相當於代表空軍賦予了團、營長指揮直升機的權限,從此直升機變相的成為了陸軍部隊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該舉動也能極大地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通過阿富汗戰爭教訓後蘇軍才把一些直升機部隊從編制上劃分到陸軍,成為陸軍的組成部分

▲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軍一共有7個直升機團以及大量的直升機大隊和中隊,其中280多架在阿富汗境內作戰,100多架從蘇聯境內起飛支援,上圖就是當時侵阿蘇軍四大主力機型

戰爭一開始,蘇軍的直升機只是負責一些簡簡單單的運輸物資、空降部隊、戰場偵查的工作,可是隨著戰鬥的進行,正規部隊變成了遊擊隊,再加上阿富汗地區複雜的山地地形,地面部隊很容易就在遊擊隊的伏擊下損失慘重,而坦克、火炮這種常規的陸軍武器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提供有效的支援,作用也是越來越小,於是直升機作為一種快速機動火力就參與到了同地面部隊協同作戰的任務當中。從此以米-24武裝直升機為核心的直升機部隊就成為了蘇軍在阿富汗進行反遊擊作戰的中流砥柱。當時蘇聯的直升機部隊一共有8項任務:控制低空、打擊地面部隊、消滅敵方裝備、情報偵查、修正炮兵火力、機降部隊作戰、運輸傷員、運輸物資、在特殊情況下運送武器裝備。運輸的任務主要由米-4和米-6負責,機降部隊運送人員主要由米-8負責,至於剩下的任務就都落在了米-24的身上(其實戰場上直升機的使用並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比如米-8安裝火箭發射裝置能提供支援壓制火力,米-4也能實施空降或者是戰場偵查)。

打擊地面人員或裝備

▲米-24掛載的武器,該戰機火力強大,不過在阿富汗這種高原地區飛行時速度不能太快,不然會導致事故,而且搭載8到10名乘員的設計也讓該機自身目標過於巨大,容易被擊落

雖然固定翼戰機在阿富汗戰場有著必要的存在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固定翼戰機完全淪為了直升機的一種補充,以米-24為代表的武裝直升機擁有著強大的火力,短機翼下方可以掛載整整192枚火箭彈(此外還可以掛載10枚100公斤炸彈或4枚250公斤炸彈甚至是2枚500公斤炸彈),然後配合前方的一門機炮,從1000米的高空向下俯衝,利用機炮、火箭彈、高爆炸彈等狂轟濫炸,在攻擊航線末端拉起直升機急轉彎退出戰鬥,然後重新飛到1000米的高度重複這一攻擊,這種「地毯式」的輪轉攻擊戰術幾乎成為了當時阿富汗遊擊武裝的噩夢。在多機編隊下,直升機會以梯形隊列依次向目標發動攻擊,打擊完成後各機向葵花花瓣一樣朝不同方向飛去,這就是著名「死亡葵花」。

▲其實這種死亡輪轉的戰術來自二戰期間的伊爾-2對地攻擊機,並非米-24獨創

在和陸軍的協同作戰中武裝直升機往往會在距敵方一公裡外的上空盤旋或者是懸停(赤裸裸的欺負阿富汗民兵防空能力差),先是利用機載武器或者是燃燒彈打擊敵方的工事和重要火力點,地面部隊發動攻擊後機群組成編隊按照轉輪攻擊戰術搜索打擊、甚至是追擊敵方武裝,必要時放下搭載的空降部隊來攻擊一些直升機打擊不了的目標和火力,米-24對早期防空威脅較弱的阿富汗遊擊武裝來說簡直就是一輛飛行戰車。

▲畫家繪製的有關阿富汗遊擊武裝伏擊米-24的圖畫,其實這個畫面還是有一點實際依據的,遊擊隊往往會事先分成兩隊,一隊裝備自動武器埋伏在直升機將要飛過的區域,另一隊裝備自動武器和單兵防空飛彈埋伏在絕佳的伏擊位置,當米-24出現時第一小隊率先開火吸引注意力(基本上會被消滅殆盡),然後佔據有利位置的第二組乘勢發動攻擊

此外武裝直升機行動隱蔽,機動靈活,比陸軍更加便於在山地地形活動,再加上直升機對機場的依賴小,對起降點沒有太大的要求,能夠快速集結並從低空打擊敵方武裝。不過這種逍遙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1980年阿富汗遊擊武裝大量裝備了可攜式防空飛彈,懸停或者是盤旋攻擊的直升機幾乎成了活靶子,在蘇軍進行車輪轟炸時,阿富汗遊擊武裝會抓住時間點,乘著武裝直升機攻擊停止即將拉升急轉彎的瞬間攻擊其脆弱的機尾,對此米-24毫無辦法,之後蘇聯人在米-24的機尾安裝了一挺機槍,能在遊擊武裝發動打擊時進行反制,可是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這樣一來之前的攻擊戰術就必須改進,此後蘇軍武裝直升機一般會停留在遠離目標點的高空,搜索偵查任務就交給其他的偵查直升機(一般都是米-4),當偵查直升機發現目標後用各種發煙器材指示目標並率先發動攻擊,接收到指示的武裝直升機立馬從超低空進入,在20到100米的高度上對目標進行猛烈而又密集的打擊,之後立馬退出戰鬥,再由米-4提供掩護,為了對抗單兵防空飛彈,處在火力打擊範圍內的米-4會定期投放紅外誘餌幹擾彈。這種將不同用途直升機編入一個作戰編隊用於相互支援的做法極大地提高了整體的作戰能力,但是單兵防空飛彈依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除了可攜式防空飛彈外,阿富汗多沙的高原環境也讓米-24吃了不少苦頭,上圖就是進氣口安裝過濾裝置的米-24,這個改進能大幅減少沙塵對壓縮機葉片的磨損

機降部隊作戰

機降部隊作戰的戰術就比較簡單了,一般蘇軍會將米-24和米-8編成兩到三個梯隊,由米-8組成的機降梯隊率先起飛,由米-24組成的攻擊梯隊間隔一定距離的跟在後面,到達目標地域後攻擊機群先用最猛烈的火力攻擊敵方陣地(有時候還會有空軍的攻擊機參與這個過程),再確認敵方陣地遭到嚴重打擊後,米-8直升機再伺機尋找合適的地點著陸,放出機降部隊進一步掃蕩衝擊敵方的陣地,等到被打蒙的遊擊武裝重新組織起來後機降部隊早就打到了他們面前,這其中武裝直升機負責全程掩護。此外為了提高機降過程的突然性,蘇軍還開發出了一種戰術,攻擊機群會事先到達機降區域,這些攻擊機群並不會主動搜索攻擊敵方目標,而是封鎖所有通向該處的通道,最後機降機到達該區域降低高度,士兵藉助軟梯或者是直接跳下,由於武裝直升機遮斷了戰場,敵方事先毫無察覺,這種類似於突然襲擊的機降方式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由於武裝直升機並不能提供有效的掩護,所以機降直升機必須自帶一定的火力來應對整個機降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掩護地面縱隊

▲兩架米-24負責車隊的警戒任務,其實在阿富汗戰場上雙機是米-24的最基本戰術編隊,兩機能夠相互掩護,兩架直升機一般間隔800米,在1500米的高度巡航,能夠清楚地觀察地面情況

阿富汗戰爭頗有些越南戰爭的味道,出兵的兩大國都被當地複雜的地形給坑苦了。試想阿富汗的地形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想必都不用武裝直升機出面,坦克就能一馬平川,而現實卻是蘇軍的補給和行軍車隊經常被利用複雜地形的阿富汗遊擊武裝打的人仰馬翻,整個阿富汗境內都沒有幾條像樣的公路,很多道路都是在穿行在各種蜿蜒的河谷中。針對這種地形蘇軍制定了一種以直升機為核心的護送方法,首先是幾架武裝直升機在車隊的前方執行警戒打擊的任務,然後還會有一支機群搭載著步兵事先控制遊擊隊有可能打伏擊的地點,同時專門的武裝直升機負責為這支機降部隊負責掩護,當車隊安全通過該地區以後,這支機群再次運載步兵來到下一次有可能打伏擊的地點重複同樣的工作,直至車隊安全抵達營地。

▲為了應對毒刺防空飛彈裝備的ASO-2V02紅外幹擾彈發射器,但是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此外蘇聯人還開發了一種主動紅外對抗機,可以發射脈衝紅外雜波信號來幹擾紅外製導飛彈

不過在具體的作戰中,蘇聯的米-24並不是嚴格恪守這些戰術,而是根據具體的戰場環境選擇更好的戰術,比如在進行掃蕩時直升機上往往會帶一個很熟悉情況的當地人,在飛過一些目標上空時這些人能夠指出哪裡藏有遊擊隊,不過據說這些人很容易就會被收買。阿富汗戰場的經驗表明,直升機確實是一款陸軍的進攻利器,但是這種戰場主宰也有著自己致命的弱點,「毒刺」就好像它的名字一樣像一根毒刺深深的插進了蘇軍的身體之中,難怪有些西方人士說,毒刺加速了阿富汗戰爭的結束!

如有錯誤歡迎指出!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拯救歐洲的旋翼勇士:搶救車諾比行動中的蘇軍米裡直升機
    ,只播出2集就已好評如潮,大有捶爆權遊第8季的勢頭。在劇中,蘇聯空軍的米-8除了運送參與救援行動的高級指揮人員外,還參與到了最早的空中觀察和滅火行動中,米-8是事故發生之後最早接近反應堆核心區域的蘇軍直升機。
  • 米-8/米-17「河馬」直升機,是蘇聯直升機的經典了,至今仍在飛行之中
    我實在我也不懂航空科學),並且得到了一個新型號代號——米-17……在蘇軍內部,它還是被叫做米-8MT。……還是一頭「河馬」。 因為既能執行運輸任務,又能進行對地火力打擊,還有電子戰、空中指揮和偵察型號,所以在蘇/俄軍中,河馬是「全能」的!
  • 俄軍一架米-24武裝直升機被亞塞拜然擊落!阿方火速表態
    俄軍一架米-24武裝直升機被亞塞拜然擊落!24直升機在納卡衝突區以外的亞美尼亞上空,遭地面防空火力襲擊墜毀,兩名機組成員死亡,另有一人負傷被救。亞塞拜然外交部隨後表示,這一悲劇事件系由阿軍方誤擊造成,意外擊落並不針對俄方。阿方解釋稱,俄軍米-24直升機當時在靠近阿亞兩國邊境區域。阿亞兩國正在納卡衝突區激戰,局勢非常緊張。為應對亞美尼亞方面的「挑釁」,阿軍方提高了戰備水平。上述因素導致阿軍方做出擊落飛機的決定。阿方向俄方致以誠摯歉意,對遇難者家屬表示慰問,祝願傷者早日康復,並願就此向俄方提供相應賠償。
  • 武裝直升機還是戰鬥機?三具螺旋槳,戰鬥力超強,空戰吊打阿帕奇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誕生之前,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曾經開發出一種叫做AH-56「夏延人」的超級武裝直升機,與「阿帕奇」一樣都採用了印第安部落的名稱來命名。這種武裝直升機罕見地使用了三具螺旋槳,即主旋翼、尾槳和尾部的推進螺旋槳,擁有「阿帕奇」所不能比擬的高速性,使其成為直升機中的戰鬥機。
  • 大出風頭的卻是米24直升機!
    一架米-24武裝直升機執行了極少出現在媒體上的救援行動,飛行員登上米-24特殊的乘員艙,安全離開。據來自墜機現場的社交媒體照片,以及西方媒體的報導,這一架米格-29戰鬥機在利比亞上空作戰時被擊落。據稱這架飛機屬於俄羅斯政府支持的私人軍事承包商。事發地點是利比亞的蘇爾特地區。
  • 能夠攜帶8名士兵進行作戰的武裝直升機
    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點擊觀看本期導視米-24是一型雙發單旋翼中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這款直升機既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T-34坦克也像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米-24是前蘇聯第一款武裝直升機具有靈活多變性它能在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和救護直升機三種模式中自由切換
  • 這些國家的武裝直升機水平怎樣
    美國AH-64武裝直升機。波音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是現美國陸軍主力武裝直升機,發展自美國陸軍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先進武裝直升機計劃,以作為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後繼機種。AH-64武裝直升機現已被世界上13個國家和地區使用。
  • AS 665「虎」式多用途武裝直升機
    武器性能 中文名稱:虎式武裝直升機 外文名:Eurocopter Tiger 國家:法國;德國 機長:14.08米 乘員:2人 機高:5.2米
  • 卡-52、米-28和米-35,俄軍武裝直升機種類之多,後勤都哭了!
    從2011年起開始大規模重整軍備,俄軍獲得了大量的軍事裝備,特別是軍用飛機和直升機。在過去幾年,空軍直升機部隊和新組建的陸戰航空兵旅已經接收數百架全新的直升機,執行作戰勤務,其中有卡-52、米-28和米-35軍用直升機。現在俄軍擁有三種新型戰鬥直升機,卡-52直升機由卡莫夫設計局研製,而另外兩架直升機米-35和米-28由米裡設計局研發。
  • 歐洲標準武裝直升機,先進的虎式直升機,引領直升機空戰(下)
    虎式直升機的反裝甲版本和一般武裝直升機大致相同,反裝甲是第一使命,主要區別是沒有機炮並且將觀瞄設備放在旋翼頂端。空戰和支援版本主要用來攻擊面目標和清除敵方的低空直升機,直接奪取低空制空權。這個想法是非常高明且歐洲化的,美蘇以及後來的中國防空實力太狠,真要跟法國這種級別的國家開戰,一切掙扎都是徒勞,扔槍投降才是正解。
  • 武裝直升機的異類:卡-50和卡-52,另闢蹊徑配備彈射座椅
    只是,和米裡的米裡設計局相比,卡莫夫和卡莫夫設計局發展似乎更加坎坷,米裡設計局為前蘇聯/俄羅斯研發製造了15個投產型號的基本型直升機,其生產的直升機總數接近3萬架,佔前蘇聯/俄羅斯國產直升機總數的95%,米裡的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機生產數量還一直是世界第一。米裡設計局的米24武裝直升機,米28武裝直升機和米系列運輸直升機更是應用於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軍隊。
  • 「武裝直升機」,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六款軍用機型
    米-28「浩劫」攻擊直升機四、米-28「浩劫」攻擊直升機自1970年代後期以來「米-28」一直在處於研發之中。這架直升飛機於2006年開始服役於俄羅斯陸軍。目前,但是在俄羅斯陸軍中米-28的服役數量並不是很多。
  • 性能狂暴的米-28NM武裝直升機的真實實力如何?
    2020年2月,俄羅斯媒體宣稱米-28NM將裝備R-74M空對空飛彈,該飛彈可以打擊F-35或F-22等第五代戰鬥機。10月2日,俄塔社報導稱米—28NM武裝直升機將具備從飛彈發射管發射微型無人機和自殺無人機的能力。那麼,米-28NM武裝直升機真有俄羅斯媒體說的那麼厲害嗎?這款直升機相比於米-28在哪些方面進行了升級改造?列裝後將擔任什麼角色呢?
  • 世界最重武裝直升機:後繼無人的「炸彈卡車」
    前蘇聯的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才正式首飛。不過相比較於專用型的AH-1,前蘇聯米-24是一種多用途的武裝直升機,突出特點就是相比主流的專用武裝直升機,該機型擁有一個寬大的機艙,可以用於裝載步兵,或運輸物資,而現在服役的米-35武裝直升機是米-24的最新改進型號,也將是其最終的型號。
  • 詳解蘇聯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一問世就創造了三個世界紀錄
    Ka-50黑鯊的發展背景在上個世紀70年代,蘇聯國防部發現當時服役的Mi-24武裝直升機已經無法滿足未來的陸軍需求,當時的美國已經發展出了更加先進的對地作戰武裝直升機AH-64,蘇聯認為Mi-24武裝直升機的整體作戰實力跟美國的最新武裝直升機相比已經大大的落後,因而當時蘇聯內部通過了一項關於開發新一代戰鬥直升機的決議
  • 米-35M為何會長出兩支角?全新防禦系統成為武裝直升機「護身符」
    近日,駐紮在科列諾夫斯克的俄羅斯空天軍第55獨立直升機團向媒體展示了米-35M武裝直升機和米-28UB武裝教練直升機。這組照片並沒有詳細展示米-28UB的細節,這種武裝直升機前後座艙設置完全相同,可以用來執行訓練任務,同時保留了作戰能力。
  • AH-1Z「蝰蛇」武裝直升機,專屬四等人的重型武裝直升機
    前言一提起美軍的重型武裝直升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AH-64「阿帕奇」系列重型武裝直升機。實際上,目前美軍還有一款性能和AH-64「阿帕奇」系列重型武裝直升機不差上下、半斤八兩的重型武裝直升機。當然了,無論如何,AH-64「阿帕奇」系列武裝直升機畢竟一開始就是立足於一款重型武裝直升機,先天基礎條件好,天資聰慧。而AH-1系列直升機一開始是在UH-1「休伊」通用直升機上改進而來的,最初還是一款典型的輕型武裝直升機,直到後來才不斷改進,向著中型/重型武裝直升機領域前進,難免會遇到一些先天不足的地方。
  • 200年坑了3個超級帝國的「帝國墳場」阿富汗,到底有什麼魔力?
    200年讓三個帝國折戟沉沙讓阿富汗得到「帝國墳場」這個稱號的是英國人。從1839年到1919年這80年的時間當中,英國曾三度揮師中亞,企圖徵服阿富汗。但是這一步卻是天塹,阿富汗人民奮起反抗,不斷的襲擊蘇軍的運輸線,用遊擊戰消耗蘇軍。在美國等一些國家的大力援助下,阿富汗遊擊隊讓蘇聯打了10年,投入了150萬人,消耗了450億盧布的軍費,陣亡了5萬餘人後,不得灰溜溜的撤軍。
  • 運輸直升機變武裝直升機?俄最新版米8直升機成功試射高精度武器
    【環球網軍事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1日報導,俄羅斯國防工業集團消息人士對衛星通訊社透露,俄最新型武裝運輸直升機米-8AMTSh-VN在不久前進行試驗過程中,證明了其突擊強擊能力。消息人士稱:「米-8AMTSh-VN樣機在不久前的試驗中完成了用『攻擊-VM』飛彈系統對模擬敵軍裝甲裝備靶標的射擊。射擊被認為是成功的。」他補充道,該直升機還使用了非制導火箭彈和航炮吊艙。
  • 中國能買24架黑鷹,卻為何不買武裝直升機,其實只是不想買而已
    眾所周知,中國不僅曾大量引進過俄制戰鬥機,而且也有機會購得美國黑鷹直升機,但最終卻並未買過一架武裝直升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然而到了1958年之後,兩國在核武器和建設長波電臺的問題上首次出現了分歧,結果也從爭論發展到了互相指責...這個起事件最終導致兩國在1969年爆發了兩次小規模武裝衝突,關係徹底決裂!另外再說明一點,新中國成立後的兩次對外反擊戰中,蘇聯都站在了中國的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