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事故的熱氣球。 視頻截圖
雲南騰衝火山地質公園一名工作人員從熱氣球上墜亡,令熱氣球的飛行安全話題受到關注。12月1日,南都記者從雲南省騰衝市應急管理局獲悉,當地政府的通報披露了事發經過:11月30日上午,涉事景區內熱氣球活動結束後,地面工作人員準備收起熱氣球時突颳大風,致熱氣球被風吹起再次升空,1名工作人員未及時放手,被帶到空中後墜落身亡。事件調查及善後處理工作正在進行,涉事景區已停業整頓。
10月一大學生從熱氣球上墜亡
南都記者注意到,僅最近兩個月,已發生多起熱氣球安全事故。
今年10月2日,湖南株洲悠移莊園熱氣球飛行營地發生意外事故。據央視新聞消息,在那裡兼職的一名大學生李某由於放飛熱氣球的時候沒有及時鬆手,隨著熱氣球升到了10米以上的空中並且墜落身亡。根據該俱樂部的說法,李某是一個兼職的學生,主要負責引導遊客以及輔助放飛熱氣球的工作,每天給他120元的工資。在工作之前,俱樂部也對李某進行了一個小時的培訓。俱樂部負責人說,這次事件是由於李某沒有按照培訓方法鬆手所導致的。南都此前報導,10月8日,西安一景區熱氣球突發傾斜,事發時工作人員正在充熱氣球,還沒有充好熱氣球意外飛走,涉事工作人員雙腿懸空掙扎,所幸最後平安落地。
在國外,土耳其熱氣球飛行勝地卡帕多基亞,2017年3月14日也曾發生熱氣球事故,3個熱氣球飛行途中遇強風,緊急著陸時與地面發生撞擊,導致49名遊客受傷,其中15人為中國人。
安全因素存在不確定性
12月1日,資深熱氣球玩家、旅行達人陳雷告訴南都記者,乘坐熱氣球前,運營公司的資質、飛行員是否有商業執照、飛行時的天氣以及購買保險,都是需要關注的環節。
公開資料顯示,熱氣球由球囊、吊籃和加熱裝置三部分構成,使用燃料為丙烷或液化石油氣,氣瓶固定在吊籃內。最大下降速度每秒6米,最大上升速度每秒5米。由於沒有儀表,熱氣球受人為操作比較大,同時還受氣象、風速、設備、燃料及操作等多個因素影響,安全因素存在不確定性。
作為資深玩家,陳雷告訴南都記者,熱氣球飛行時必須迴避太陽,否則溫度過高容易爆炸。「熱氣球飛行最好的時間是在日出後兩小時內或日落前兩小時,因為該時段氣流最為穩定。風大的季節不適宜飛熱氣球。起飛前,會讓乘客在一個房間裡觀看一段錄像,詢問有沒有疾病,並需要強制購買保險。」
陳雷表示,熱氣球對飛行員的技術要求很高,有商用執照才能帶乘客。此外,降落通常也比較驚險,地面工作人員主要是盯起飛降落,資質齊全的熱氣球公司會有很多專業人員投入。
對於時有發生的熱氣球安全事故,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娟建議,有關監管部門要開展風險評估,對熱門遊樂設施使用情況定期採取綜合安全檢查,建立健全日常安全管理、各種專項應急預案等管理制度,從而形成監管合力,最大限度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規範操作流程、提升安全意識的工作。景區要為遊客和工作人員的安全保駕護航,警示標誌、安全提示要到位,設備的後期維護保養也要及時跟上。
採寫:南都記者 黃馳波
見習記者 馬銘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