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熱氣球墜亡現場曝光:天災不可違,人禍尤可悲!

2020-12-24 雜誌之旅官方

01

最近,「網紅」項目又出事了。

12月2日,一段國內西南地區某地景區熱氣球工作人員意外墜亡的視頻在各大平臺瘋傳。

畫面中,這位工作人員在座艙外回收熱氣球時,本來應該降落的熱氣球因突然出現的大風而重新起飛。

此時尚在外面的工作人員便被失控的熱氣球帶向空中。

儘管他死死地抓住繩子,但沒過多久便體力不支從高空摔下,不幸身亡。

圖片來源:網絡

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在鏡頭前離開了。

我們難以想像,這位不幸的工作人員在生命最後的幾十秒裡經歷了怎樣的驚恐與絕望。

然而,最近的幾個月中,這並不是唯一的一起與熱氣球相關的安全事故。

10月2日,湖南某地一位負責放飛前「壓艙」的兼職大學生,因錯誤操作沒有及時鬆手,在十餘米的空中墜落身亡。

僅僅五天後,陝西某景區的熱氣球飛行項目同樣上演驚魂時刻:一位掛籃外的工作人員被突然起飛的熱氣球帶離地面,在高空奮力掙扎,所幸最後成功脫險。

這些畫面看得著實讓人心驚膽戰。

為什麼本是「景區娛樂項目」的熱氣球會頻頻成為「殺人兇手」呢?

在很多人眼裡,熱氣球是最浪漫的「交通工具」。

當巨大的球體隨著熊熊火焰而冉冉升起,每個人都會驚訝於這磅礴但又不失柔和與溫暖的力量。

歷史上,遠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人們就開始用原理與熱氣球如出一轍的孔明燈寄託內心的情感。

在近代,人類依靠著熱氣球第一次擺脫地心引力,實現了夢想中的飛翔。

而如今當你置身於浪漫的國度土耳其,繽紛絢麗的熱氣球更是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多地景區一哄而上紛紛推出熱氣球、氦氣球項目,引得遊客紛至沓來。

誠然,熱氣球類項目極大提升了景區的可玩性,也能讓更多人得到不一樣的體驗。

但網紅熱氣球產業的野蠻生長,也為日後的種種慘劇埋下了伏筆。

02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比飛機飛行更「溫和」的熱氣球顯得更加安全。

而國際航空聯合會也確實曾將其列為「最安全的飛行器」。

很多人只看到了「最安全」三個字,卻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事實:

熱氣球是一種飛行交通工具。

再安全,它也是飛行器,也需要專業規範的操作與足夠的安全措施。

不要說飛行器,就算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汽車,合法駕駛它得有駕照才行啊!

事實上,影響熱氣球飛行安全的因素極為複雜多變,熱氣球的飛行姿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天氣條件。

如果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的培訓,如果沒有完善的保護措施與應急預案,普通人很難做到安全飛行。

遺憾的是,如今很多景區的熱氣球項目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上面所列舉的事例,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工作人員操作不當造成的。

尤其是那位墜亡的大學生,據報導稱其在上崗前僅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培訓!

其後果就是在面對突發情況時,他做出了錯誤的操作與選擇。

除了工作人員培訓不足、缺乏安全意識之外,沒有足夠的安全措施也是慘劇背後重要的推手。

去年10月,國內某景區的氦氣球事故造成一對母子遇難。

這對母子所乘坐的氦氣球在上升過程中安全繩斷裂,導致氣球失控升空,最後在高空中破裂下墜......

圖片來源:網絡

那段視頻至今讓我冷汗直冒、雙手發抖:

在探空領域,氦氣球的最高升限能達到30-50km,遠超一般飛機所能達到的極限。

無論是高層大氣的低溫低壓還是不可避免的自由落體,對人來說都是十死無生。

從繩索斷裂的那一刻起,這對母子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沒有人能夠想像自己無助地坐在氣球下,看著氣球飛上可達數千米的高空再自由落體,最後粉身碎骨的感覺。

那位受害的男孩,遇難時只有3歲。

03

除了熱氣球之外,打著放鬆、親子娛樂的蹦床遊戲也是安全事故的重災區。

今年5月,一位醫學研究生女孩在玩蹦床網紅項目「人體炸彈」時,頸部不慎撞擊地面,最後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大小便完全失禁......

圖片來源:網絡

經過檢查發現,她光是頸椎就有兩處骨折,同時神經系統嚴重受損,極有可能落下終身殘疾。

人生的旅途剛剛開始,便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無獨有偶,太原市的韓先生帶著妻子孩子在某網紅蹦床公園玩耍時,按照「玩法提示」照著海綿池跳下去,起身後突感背部疼痛、無法呼吸,且症狀越來越重。

他連夜來到醫院求治,最終診斷為胸椎斷裂。

很多人認為蹦床之類不過是「兒童樂園」中常見的項目,根本不足為慮。

但在運動領域,蹦床的危險係數卻名列前茅。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在騰空狀態下很難保持身體平衡,一旦脆弱的部位在下落時受到衝擊,就極有可能發生危險。

所以啊,那些安全方面不達標的蹦床本就不應出現在遊樂場之中。

還有那看上去稀鬆平常的網紅滑梯,也有可能隱藏著危險。

去年,四川某網紅滑梯就出現過重大事故:有玩耍的遊客在下滑時不慎衝出滑道,最後釀成兩人死亡、十二人受傷的慘劇。

每一個逝者的背後,都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看著這一個個血淋淋的數字,我們怎能不痛心、不難過呢?

04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流量時代,任何事物在被冠以「網紅」之名後都能迎來一個爆炸式的發展。

衣服、餐點、化妝品如此,娛樂項目亦是如此。

每一個吸引人的點背後,都蘊含著無數的商機與財富密碼。

當我們在享受網紅經濟、網紅文化給社會帶來的進步時,也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被「綁架」的對象。

誠然,網紅遊樂設施能給我們帶來快樂,能豐富大眾的日常生活。

但是無論如何安全這根弦絕不能放鬆,安全性也絕不應向趣味性、娛樂性低頭。

哪怕有片刻妥協、絲毫風險,都有可能釀成大禍。

在飛行安全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海恩發則」: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圖片來源:網絡

縱使千裡之堤,也會潰於蟻穴。

在生活中,我們無法未卜先知,更不能將「意外」拒之門外,但如果我們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就能在危險來臨時爭取到寶貴的規避機會。

有道是:天災不可違,人禍尤可悲。

忽視安全的代價,沒人能夠承受。

相關焦點

  • 天災與人禍,時時在考驗著我們
    人類的生存,不是一帆風順的,時時刻刻都有天災和人禍。時至今日,人類對天災與人禍,還不是完全有能力抵禦和戰勝。甚至有時候災難突如其來,讓人猝不及防,一場新的傷害和考量,人類還傻傻的分不清。時空發生著改變,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人類對自身的認識,不是止步不前,而是認識程度非常膚淺。
  • 現場:雲南一熱氣球故障工作人員墜亡
    現場:雲南一熱氣球故障工作人員墜亡 2020-11-30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坐擁千萬粉絲的網紅觸電身亡,是天災還是人禍?「細思極恐」
    近日,一網紅因為觸電身亡事件,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只因這位網紅去世的原因實在是不一般,「觸電而亡」,又加上其特殊的大網紅身份,被眾人關注。圖中的這位男士正是事發當事人「五道口宏南」,有著酷酷外表的他因為拍攝視頻風格獨特,直播也有獨到的帥氣風貌,被眾人所喜歡,截止至今他在某社交平臺上擁有5百多萬粉絲,光是看到這個數字,就知道不是「小博主」,粉絲數量甚至比一些娛樂圈的明星還要多,稱之為「大網紅」絲毫沒有什麼不妥就是這樣一位年輕大網紅,就在自己22歲風華正茂的年齡經歷了與這個世間離別的噩耗
  • 草菅人命,川普支持全民免疫被曝光,美國之殤人禍大於天災!
    而剛剛有消息爆料,川普支持「全民免疫」並被曝光,顯然美國之殤人禍要大於天災。據環球網12月18日報導稱,美國「政客」新聞網爆料,川普此前任命的、時任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科學顧問的亞歷山大曾經敦促高級衛生官員們採取「群體免疫」策略。
  • 《福島50死士》影評:人禍比天災可怕,一部優秀的災難片
    《福島50死士》改編自日本311大地震所釀成的福島核災事件,劇情聚焦在核電廠50位工作人員舍已為人的搶救過程,整體情節流暢,可引發情緒共鳴之處也處理得恰到好處,未流於灑狗血又可讓人有所觸動,且「人禍比天災還可怕」的描寫更令人相當有感,因此本片確實是相當有可看性的佳作無誤。
  • 天災不是朝代滅亡的罪魁禍首,人禍才是,明朝的滅亡告訴我們這些
    天災不斷,加上明朝政府也沒什麼好辦法去處理,導致赤地千裡,民不聊生,根本不復嘉靖年間以前的繁榮盛景。在天災不斷的過程中,民怨沸騰,人們生存不下去了,最終爆發了起義。尤其是在那個封建迷信的時代,君權神授的觀點深入人心,因此天災不斷很容易成為起義的理由。明朝末年天災不斷,最終導致了農民起義,明朝滅亡。那麼天災真的是朝代滅亡的罪魁禍首嗎?
  • 丁戊奇荒,餓殍千萬的悲劇背後,隱藏在天災背後的人禍
    慘劇肆虐著這片古老的土地,這是一場天災帶來的災害,但是在天災的背後卻隱藏著更深的人禍。縱觀整場丁戊奇荒,清政府的存在感是非常之低的,僅有的存在感也不過是一群碩鼠將本屬於災民的糧食搬到自己的老鼠洞之中,眼睜睜看著災荒的不斷擴大。
  • 疫情中重溫電影《一九四二》,對天災與人禍的新認知
    特別是在封城的日子裡,與大家一樣,開始反思社會和人生,開始念想天災與人禍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和劫難。1942不是2012重溫了一部叫《一九四二》的電影,它不是像《2012》那樣的3D科幻災難大片,而是絕對的藝術的真實。帶來的是完全不同於科幻的心靈震憾,而是對天災與人禍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和劫難的新認知。
  • 生日聚會餐廳起火致7死11傷:比天災更可怕的是,愚蠢的人禍
    由於房間只有一個出入口,部分被困人士要由洗手間窗戶跳到地面求生,現場讓人揪心。火災現場位於一樓,屬一個開放式單位,面積約5米×15米,有餐檯布置,事發時火勢猛烈,單位內所有人都被困於廚房。由於火災現場沒有消防系統,導致嚴重焚毀。
  • 周長行原創散文丨天災與人禍——寫在新冠病毒災難之際
    天災與人禍——寫在新冠病毒災難之際作者:周長行
  • 《鐵達尼號》雖稱海上城市,但不敵天災及人禍,災難終於發生
    引導:根據我對當時事故發生的情景結合當時的歷史數據,能夠得到一個結論,本次海難悲劇既有天災因素還有人為原因二、天災1.大量冰塊進入航道鐵達尼號於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出發前往美國,根據天文學家的研究這一年地球距離太陽和月亮的距離最近,這種情況大約每千年發生一次。由於距離近會造成天體的引力加強,引力強會造成潮汐更加嚴重,海浪更大。
  • 大三男生從熱氣球墜亡,網紅項目為何事故頻發?
    隨著時代的快速進步,我們的經濟條件也迎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在近幾年出現了很多新的娛樂項目以及吃飯的餐館,他們都以網紅什麼什麼自稱。 而網紅這個詞是隨著短視頻軟體快速流行起來的,迅速的在國內市場打出了一片天下,為旅遊場地以及娛樂項目打開了新的大門。
  • 以後天災我們一起扛,人禍就不要再有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此次疫情與食用野味密切相關。突如其來的瘟疫,給了所有人當頭一擊,甚至擊碎了所有人對於新年的期盼。人們的健康不僅再次受到威脅,國家的發展步伐也再次被拖緩。這些都像極了17年前同樣人心惶惶的寒冬臘月。
  • 雲南、湖南熱氣球墜亡事件背後,「奪命」網紅遊玩項目還有哪些?
    近年來國內一窩蜂湧現了各種高空「網紅」遊玩項目,高空熱氣球、高空索道、高空鞦韆、高空玻璃滑道等層出不窮。然而,伴隨這些項目的除了刺激,各種安全事故也頻頻發生。對於「網紅」景區的運營者而言,如果不能守住最根本的生命線,項目看起來再刺激都是徒勞。如果不能守住最根本的生命線,項目看起來再刺激都是徒勞。
  • 是天災還是人禍
    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來了解一下。在1900年的時候,中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義和團運動,緊接著八國聯軍就發動了侵華戰爭,導致整個中國徹底動蕩起來。與此同時,印度也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災荒,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丟掉性命,整個印度的綜合國力,倒退了一大截兒。
  • 黛安娜王妃的死亡車禍是天災還是人禍?
    因為這場車禍的對象是英國王室的前王妃黛安娜王妃,出事的地點是在法國巴黎的阿爾瑪橋隧道,更可惡的是出事的現場還有眾多要偷拍的狗仔隊。失事那天黛安娜乘坐的那輛黑色的奔馳轎車因為速度太快了,因此在隧道中越過行車線撞向燈柱和石牆。8月31日官方宣布黛安娜和她的男友多迪都在這場車禍中遇難。9月6日全英國人民為這位善良的天使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將黛安娜安葬在了她父親的家族墓地。
  • 工作人員從熱氣球上墜亡,什麼造成了「絕望時刻」?
    復盤這起悲劇,我們可以看到:11月30日11時25分,騰衝市火山景區內熱氣球活動結束後,在3號飛行場地外側約10米處的旅遊道上,由於地面工作人員準備收起熱氣球時突然颳起大風,導致熱氣球被風吹起再次升空,一名地勤工作人員未及時放手,被帶到空中後發生墜落。  可怕的是,整個墜落的過程有較長的持續時間。從視頻中也能看出,現場圍觀者也發出了持續的驚呼聲。
  • 福島核洩漏,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那麼,這次洩露只是一次偶然的天災嗎?昊哥認為不是,這是一次人禍大於天災的事故,日本政府和企業要承擔相當大的責任。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地震高發國家,其國土幾乎全部處在地震帶上,日本全國有火山200多座,約有45座活火山。2019年日本全年1級震感以上地震達1539次,平均一天4次!6級以上地震幾乎每年一次。
  • 熱氣球突然升空,工作人員墜亡
    昨天(11月30日)上午,一段雲南騰衝火山地質公園有人員從熱氣球上意外墜亡的視頻引發關注。30日下午,記者從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政府方面獲悉,當地已成立調查組,「目前市政府、市文旅局正在全面調查此事。」一名現場目擊者告訴記者,墜亡者系景區工作人員,墜亡地點位於景區檢票口附近。該目擊者稱由於當地下午風大,通常熱氣球項目都在上午進行,其稱當時景區已準備收回熱氣球,已經快到地面,沒扣好後突然起風,熱球就又飛起來了。
  • 韓國電影中的天災與人禍
    天災與人禍在好萊塢災難片追求技術進步為核心,以恢宏場面和震撼人心的特效作為奪睛利器的同時,韓國電影選擇了另闢蹊徑,結合一貫的政府批判風格,走出了一條以人文為核心的道路:相比於「天災」,著眼點放在了凸顯「人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