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動機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音視頻剪輯技術、工具不再「高不可及」。於是,一些影視明星的「粉絲」發揮各自專長和想像力,將偶像的影視作品進行改編、剪輯等二次創作,這種被稱作「飯制劇」的短視頻近來頗為火爆。如同所有網際網路新生事物一樣,「飯制劇」背後也存在一些法律問題。這些法律問題來自哪些方面?「飯制劇」的製作者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在網絡新事物層出不窮的當下,「飯制劇」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所謂「飯制劇」,是指一些網友為偶像撰寫劇本,對已播放的影視作品或在其他視頻中截取的素材加以修改和再創作,使其成為新劇,通過網絡加以傳播。
《法制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飯制劇」出現後迅速吸引了一批製作者和受眾,也帶來不少爭議。
製作者多為「粉絲」
哪些人在製作「飯制劇」?其初衷又是什麼?
孟松的微博ID為@一葉放縱_yx-xo,曾經製作過「[繁星]時光正好」等「飯制劇」作品。
「我是個喜歡一時興起就搞點不一樣東西的人。之前,我一直在寫文章,後來就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做點其他的,但畫畫沒畫板,弄音樂沒設備,索性就弄視頻。之前,我也看到有不少人做視頻,剛好那個時候有首歌自己挺喜歡,就決定試著做一下。」孟松說。
談及創作目的,孟松說,「能得到大家支持、喜歡、認可就是最大的心願」。
經常在某視頻網站發布視頻的許明曾經製作過「[狼昏]戀愛循環」「[繁星KRAY]百鬼夜行」等作品。
「初衷就是為了好玩,或者說想讓腦海裡對偶像的幻想具象化,可能因為一首歌、一個故事、一個採訪就能讓我產生剪視頻的念頭,歸根結底還是對偶像的喜愛吧。」許明說,在製作過程中,他會通過視頻講述不一樣的故事或者展現偶像美好的一面,想把偶像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放大,這樣可以在「粉絲」群體裡得到一定共鳴。
陳塵的微博ID為@小笙kl,曾經製作過「繁星KRAY錚賴1.0-4.0」等作品。
「剪視頻的初衷是因為喜歡偶像。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己有時比較喜歡腦補一些東西,或者感覺把一些片段剪接在一起會很好看,所以就自己動手。如果大家喜歡我剪輯的作品,自己心裡也挺有滿足感,因為得到了別人的認可,自己心裡也開心。」陳塵說。
對於「飯制劇」的製作過程,許明說,「我沒有剪過10分鐘長的視頻,一般都是時長為4至6分鐘的視頻。『飯制劇』也分種類——搞笑類、舔屏類、故事類。我個人覺得舔屏類相對來說簡單點,因為需要考慮的細節很少;故事類和搞笑類就比較難了,這兩類作品的畫面和劇情需要對得上。視頻的剪輯過程很複雜,前期需要找資源,製作過程中要注意歌詞與畫面的契合度、卡點等,還有視頻前後的順序、調色、配字幕等,這些都很複雜」。
「對於『飯制劇』的製作難易,要看製作什麼類型的。如果製作劇情類的,時間會比較久,有時幾十秒或者1分鐘的鏡頭都可能花費一個晚上,而且效果還不一定好;如果做那種整理時間順序類的,只要素材齊全,兩三個小時就可以搞定了。我覺得難點主要是找素材,還有設計劇情會比較費時費力,有時可能就為了幾秒的鏡頭就要找一晚上素材。因為有些視頻可能曾經看過,但是不知道怎麼才能搜到,這個過程比較費力。」陳塵說。
儘量保留出處水印
「飯制劇」《不可預料的戀人》僅兩集播放量就達2291萬,擁有4.87萬粉絲,但目前已經停止更新。
《不可預料的戀人》的作者在微博公開發布停更聲明,稱「由於有部分人認為《不可預料的戀人》工作人員從中獲利,這對於主創編劇、所有的工作人員以及我本人都是一個極大的污衊……」
記者注意到,類似的質疑與「飯制劇」可謂如影隨形,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版權問題。不過,製作者對此也有不同看法。
「對於侵權問題,我覺得要看怎麼理解和處理。我個人覺得,製作者借用部分內容去剪輯一個視頻以及傳達不一樣的信息,這種應該不算侵權。就像有些玩re-mix(指一首曲子的混音版或一張混音專輯——記者注)的音樂人,就算他的歌不是自己的,但是他將整首歌的旋律以及風格都進行了改造,這應該不算侵權吧?我在製作時都會註明視頻來源,也不會去掉原視頻上的一些標識。我認為,『飯制劇』只要註明出處還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影視原創作品也是給大眾看的。」孟松說。
「對於官方資源,我們一般是隨便用。如果素材是『粉絲』網站的視頻,我們會提前獲得使用許可。『粉絲』剪視頻說到底還是屬於自娛自樂,或者說是在自己的圈子裡引起共鳴的事情。如果是商業用途,不僅從法律層面說不過去,就算在道德層面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一個裁縫再厲害,如果布料不是你的,你也沒資格把做出來的衣服賣掉。」許明說。
「如果素材上有水印,我會儘量保存,特別是對於一些特別說明不能轉載或者不能用於商業用途的素材,我會特別注意保留水印,因為很容易造成侵權。不過,如果是一般視頻網站的視頻,也就是說電視劇、綜藝之類的,我認為經過二次甚至三次加工都是可以的。我覺得,視頻既然是已經放出來給大家看,如果只是剪輯用來娛樂的話,應該不能算侵權。但有一點,我覺得經過二三次加工的視頻畢竟是加工的,還是屬於拿人家原創的東西來剪輯,如果將剪輯的作品用作商業用途,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屬於侵權了,畢竟這是人家的東西。」陳塵說。
傳播範圍越來越廣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學生、資深「飯制劇」愛好者靳冰已經有近三年的「圈內」經歷。作為一名法科生,在她看來,「飯制劇」確實存在一些侵權風險。
作為圈內人的靳冰說,現行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了「合理使用」的幾種情形和法定事由。不過,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的興起顯然使相關的影視劇製作與傳播變得更為複雜。原來的「飯制劇」只在粉絲圈內流傳,現在不僅在百度貼吧、彈幕視頻網站、微博平臺等較為開放的媒體平臺上有「飯制劇」存在,有些還發展到建立微信群,還在網絡公共平臺播放。這樣一來,「飯制劇」就從「圈內」走到了「圈外」,「飯制劇」侵權問題也逐漸開始引起人們關注。
「不用作商業用途、不以盈利為目的、只在粉絲圈內傳播,這些都可以作為免責事由減輕法律責任,然而牽扯到網際網路的傳播往往會失控。以往的圈內傳播,例如親朋好友間的人際交往都很難引發大面積擴散,而如今網際網路上的圈內傳播極易滲透到圈外從而導致廣泛流傳。作為一部未經許可的『飯制劇』,無論是出於如何積極的正面目的,如果未經著作權人和創作人的許可與授權,僅僅標明『素材均來自於已播出的電視劇』這樣模糊不清的話語,顯然不能作為完全的免責事由,在法律上要承擔相關侵權責任。」靳冰說。
正因為靳冰的專業是法學,所以她在這方面的感受與想法與圈內其他人明顯相同。「在大部分『粉絲』看來,不用作商業用途、不以盈利為目的、註明作品來源就已經盡到相關義務了,但他們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即『獲得著作權人和相關權利人的許可』,而這一點又正是『飯制劇』製作中最難達到的一點。或者說,在某種程度上,作為一部需要剪輯多部電視劇的『飯制劇』,要獲得所有被剪輯電視劇著作權人和創作人的許可幾乎不可能辦到。」靳冰說。
「現在看到有說『飯制劇』侵權的,如果起訴成功,我覺得以後估計會杜絕『飯制劇』。一般『飯制劇』就是『粉絲』用現有的材料製作出來娛樂自己的,並沒有什麼商業用途。另外,『飯制劇』可能會有劇透,也會有些人因為看到『飯制劇』的內容而想要去看正劇,這也可以算是變相幫那部劇做宣傳吧。不管怎麼樣,我希望在『飯制劇』的最後還是寫明鏡頭畫面的出處更妥善點。」孟松說。
靳冰告訴記者,她認為應當增強「粉絲」的法律意識,讓他們了解侵權行為的內涵與風險。同時也要完善相關法律規定,處理好受眾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讓寶貴的創作靈感得到呵護,讓那些真正的好作品面世。(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採訪對象均為化名)(杜曉)
相關報導
權威專家詳解「飯制劇」背後法律焦點
對話人
中國科學院大學法律與智慧財產權系主任、中國智慧財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李順德
《法制日報》記者 杜 曉
未獲許可即涉嫌侵權
記者:「飯制劇」一般是指「粉絲」使用明星參演的影視劇作品片段進行二次創作,這種行為目前存在一定爭議。有人認為涉嫌侵權,有些人的看法是出於娛樂目的並註明來源可免責。
李順德:「飯制劇」因為其二次創作的特性,所使用的素材和畫面均來源於已播出的各個電視劇。比如,最近較為火熱的《不可預料的戀人》一劇便是將明星楊洋等人的影視劇集中起來進行修改編排,最終形成一部除了原有影視劇的畫面,劇本、配音、美工後期等全出自「粉絲」個人構想的所謂「新劇」。這種表面上的創新製作,實則為一種戲仿行為。如果僅是標註作品來源,而未經其所使用的影視劇著作權人、創作人乃至明星本人的明確許可,這種行為無疑涉嫌侵權。如果經過利益相關方的許可則不涉及侵權。因為未經允許而擅自使用他人作品,不僅會涉嫌侵犯原有作品的著作權和版權保護,同時也會侵犯到明星本人的表演權。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戲仿可能出現原有作品著作權人或創作人不願看到的修改或編排,因此獲得他人允許非常重要。例如2005年曾出現過一起非常典型並引起轟動的案子,胡戈將陳凱歌導演的電影《無極》中的相關情節摘出並二次創作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這在網上引發廣泛傳播甚至被譽為「一種全新的批評方式」。然而,從著作權法看,胡戈可能觸犯的著作權利包括第十條(四)款的『作品完整權』、第十條(十二)款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和第十條(十四)款的『改編權』。因此,雖然國外更多允許戲仿存在,但我國著作權法是不允許戲仿存在的。所以,二次創作的劇集需要經過多個相關權利人的許可和授權,如果這些被播出的影視劇可以任意無償使用,那對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
記者:「飯制劇」作為「粉絲」製作的衍生品,很多創作者並非直接從中獲取經濟效益,屬於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剪輯式劇集視頻,這是否可以成為免責的理由?
李順德:是否獲取經濟效益、是否以盈利為目的、是否二次創作後放在平臺上供大家無償欣賞,這些問題與是否獲得權利人許可是不相關的。即使不以盈利為目的,也會因擅自對原有作品進行曲解而造成不良影響構成侵權,這種行為同樣也不以二次創作者的初衷好壞為判斷標準。即使初衷是好的,但你以為的「好」卻不一定是別人所以為的「好」。這涉及到主觀能動性的問題,不能僅從二次創作者的想法單方面去看,需要辯證地去看。二次創作一定要以合法合理、不損害別人權益的方式去進行,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是很重要的。
記者:據相關媒體報導,《不可預料的戀人》停更後又有新劇出現,並且在很多平臺可看。對此,播放平臺均聲明免責。網絡平臺播放「飯制劇」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李順德:網絡平臺播放「飯制劇」當然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飯制劇」創作得到了各方認可,那麼網絡平臺進行播放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的問題在於,「飯制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所以網絡平臺進行播放的行為是要承擔相關連帶法律責任的。網絡平臺不能隨意播放這類作品,網絡平臺負有最基本的審查責任,即應知這類劇集不屬於正常創作的影視作品,所以網絡平臺播放這類作品便存在主觀上的過錯。
此外,我國對於網絡平臺播放影視作品也有一些規定,包括相關部門需要進行審查、網絡平臺應負有注意義務等。網絡平臺本身作為一種輿論工具,要盡到最起碼的注意義務,如果隨便播放視頻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二次創作是否受保護
記者:現在還有一種情況,有些「飯制劇」的製作者在其剪輯的視頻上註明「本片為飯制視頻,所有素材均來源於已播電視劇,禁止二傳二改以及商用」。「飯制劇」製作者的這種註明事項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李順德:這樣的聲明本身就存在問題。如果說有效力也僅限於對二次創作的作品在被「二傳二改及商用」的情況下可追究對方法律責任,但並不代表二次創作的作品本身就合法,之前的創作性質並未改變。另一方面,如果作品的二次創作本身確實合法,那麼應當標明作品已經得到哪些相關權利人的授權,這時,作為一部合法的正常的作品自然會受到法律保護。即使不做這個聲明,也依然受到法律保護。如果是違法創作的作品,不能像合法作品一樣完全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從這個角度來講,這種聲明本身的效力也是大打折扣的。
對於本身就是違法創作的侵權作品,別人對這種作品再次利用構成侵權行為的仍然是違法的。即使維權也並非維護二次創作者的權益,因為形式上別人的擅自利用或傳播會對二次創作的作品構成侵害,但根本而言兩次侵權行為侵犯的都是原作的合法權益。
記者:《不可預料的戀人》的作者曾經公開發布停更聲明表示,「由於有部分人認為《不可預料的戀人》工作人員從中獲利,這對於主創編劇、所有的工作人員以及我本人都是一個極大的污衊……」「飯制劇」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於商業用途?
李順德:原則上說,如果「飯制劇」是合法創作並獲得合法授權,就可以像正常作品一樣用於商業用途,但獲得的商業利益應按照約定與原作的相關權利人進行合法分享,不能因為合法且得到許可就獨自佔有所得利益。因此,合法製作的「飯制劇」可以用於商業用途。
如果作品本身的二次創作行為是違法的,用於商業用途後還會帶來一系列的法律問題,這種使用本身就是未經許可的違法侵權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飯制劇」怎樣良性發展
記者:依據「飯制劇」現有的發展態勢,未來應該如何規範「飯制劇」的製作、播出與流通?
李順德:要大力宣傳我國著作權法相關的具體規定,讓製作者清楚底線是什麼,不能以侵害別人合法權益的方式來創作作品。不過,法律上也規定了相關的例外情況。比如,如果製作者有能力有愛好,作為「粉絲」為自己的偶像製作剪輯視頻沒有問題,但只能用來自己欣賞或者小範圍傳播;還有一種例外情況,電影學院和戲劇學院的學生或老師,把製作剪輯視頻用於教學目的,鍛鍊編劇能力,在課堂上作為作業進行展示以供同學互相借鑑學習、進行影視評議,這些都是在法律上所允許的,用于欣賞或教學目的,而不進行大範圍流通傳播。
因此,這類影視劇的製作並非完全禁止,基於以上情況和條件進行「合理使用」便可獲得法律的豁免。這些在現行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均有相關的具體法律規定。
記者:網絡時代,戲仿對「粉絲」來說是比較常見的行為。如同「飯制劇」,「粉絲」的戲仿行為從法律層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李順德:「粉絲」需要注意的法律問題也就是剛才提到的幾個方面:一是創作作品必須使用合法方式,經過相關授權;二是播放平臺應盡到審查注意義務、使用合法作品,「粉絲」要基於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情況進行小範圍傳播或用于欣賞和教學;三是只有經過合法授權的作品才可以用於商業用途,同時所得利益也要與相關權利人共享。在這些過程中,「粉絲」一定要以合法的方式進行創作和適用,不能侵害他人的權益,否則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因此,培養「粉絲」的法律意識,有針對性地做好普法宣傳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