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剪輯類短視頻風靡,著作權為流量讓出灰色地帶?律師這樣說

2020-12-27 交匯點客戶端

在自媒體平臺上,網友們常常可以「刷」到一些基於影視作品的「二次創作」短視頻產品。此類短視頻發布者,通過重新剪輯、配音、重配字幕等方式,將時長較長的影視內容濃縮至數分鐘傳達給受眾。近日,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主流自媒體平臺上,影視剪輯類的短視頻已經圈住不少用戶的流量。第三方數據平臺顯示,以「毒舌電影」在某平臺的帳號為例,截至2020年12月10日,該帳號在過去3個月裡增長536.7萬粉絲,粉絲總數已達到4707.7萬,除此以外,還有不少類似帳號「漲粉」勢頭強勁,爆款短視頻產品屢見不鮮。

2018年3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所有視聽節目網站不得製作、傳播歪曲、惡搞、醜化經典文藝作品的節目;不得擅自對經典文藝作品、廣播影視節目、網絡原創視聽節目作重新剪輯、重新配音、重配字幕,不得截取若干節目片段拼接成新節目播出;不得傳播編輯後篡改原意產生歧義的作品節目片段。嚴格管理包括網民上傳的類似重編節目,不給存在導向問題、版權問題、內容問題的剪拼改編視聽節目提供傳播渠道。相關專家認為,《通知》的頒布,給自媒體平臺內普遍存在的非法行為敲響了警鐘。

版權方面,《通知》強調的是,視聽節目內容的傳播過程必須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相關規定,抓取及二次創作等行為需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實行。2019年7月31日,以「X分鐘帶你看完電影」走紅的「網紅」博主谷阿莫因遭迪士尼等5家電影公司控告侵權再次到臺北地方法院出庭調解會。據公開資料顯示,其中一家電影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公司有4部以上的影片因谷阿莫的講解視頻出現而無法在影院上映,一部影片花費幾百萬元買進,直接損失成本超過8位數。這件事,也引發了輿論對著作權問題的關注。

江蘇路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孫淑蘭指出:「影視剪輯類短視頻發布者,如果未經許可就使用了原作內容,便極有可能構成侵權。其中,是否商用並不是判定侵權的唯一標準,對於侵權問題,我們還應該結合《著作權法》中對他人作品的『合理使用』標準來進行認定。」

據孫淑蘭介紹,《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人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即在網絡上傳播作品的權利。與此同時,《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也規定了合理使用的12種情形,對於這些情形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其中有一項為:「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影視剪輯類短視頻在特定範式內可以適用於這條。

那麼,「合理使用」該如何界定呢?孫淑蘭認為,構成「合理使用」的核心要素是:

1.使用時必須標明出處和來源;

2.使用目的是「介紹或評論作品、說明某一問題」;

3.使用的程度是「適當引用」;

4.使用的作品應當是「已經發表」的作品。

孫淑蘭強調,以上核心要素違反任意一條便可被判定為侵權,「例如,自媒體人在未經許可情況下擅自截取片段,但未在作品中標明影視作品著作權人名稱的,可以被判定為侵權;目的是通過自媒體流量變現等方式獲取經濟利益的,也同樣可以被判定為侵權。」記者通過搜尋引擎發現,目前網絡上有不少針對「自媒體通過影視剪輯進行流量變現」的教程,其中大部分並沒有對侵權問題做出詳細說明。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又對「合理使用」進行了補充說明:「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已經發表的作品的,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2020年中旬,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審結一起關於《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圖解電影」信息網絡傳播權案件。法院認為,該案中,涉案圖片集幾乎全部為原有劇集已有表達;而深圳市蜀黍科技公司抗辯稱,按照一般類電作品以每秒24幀計算,涉案圖片集僅「引用」了原作品0.5%的畫面內容。但是,合理引用的判斷標準並非取決於引用比例,而應取決於介紹、評論或者說明的合理需要。該案中,涉案圖片集並非是為了介紹或評論,而是為了迎合用戶在短時間內獲悉劇情、主要畫面內容的需求,故不屬於合理引用。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深圳市蜀黍科技公司侵犯了優酷公司對上述兩部劇集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維持了一審判決,判賠經濟損失3萬元。

國內某著名影業公司總經理向記者透露,在業內,著作權人其實也會綜合考量這個問題,如果對其利益沒有實質傷害,一般不會去追究責任。「為了追求傳播效益,片方、粉絲團體及個人也都深度參與其中,某些自媒體『頭部帳號』對我們來說也是重要的媒介資源,這種關係也是需要維護的。」同時,他表示,目前這種現象在自媒體平臺上已經蔚然成風,有些內容確實涉及侵權,但發布者很多都是個體,追責也有一定難度。

針對以上問題,孫淑蘭表示,不追究責任並不代表沒有侵權,自媒體人還是應當樹立法律風險防範意識,在引用他人作品進行二次創作的過程中,最好要取得版權方的授權。如果沒有取得授權的,也要結合法律規定,在合法的範圍內使用。

交匯點記者 王子傑 通訊員 吳涇豪

相關焦點

  • 「二次創作」短視頻風靡,著作權是否受侵害?
    此類短視頻發布者,通過重新剪輯、配音、重配字幕等方式,將時長較長的影視內容濃縮至數分鐘傳達給受眾。近日,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主流自媒體平臺上,影視剪輯類的短視頻已經圈住不少用戶的流量。據公開資料顯示,其中一家電影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公司有4部以上的影片因谷阿莫的講解視頻出現而無法在影院上映,一部影片花費幾百萬元買進,直接損失成本超過8位數。這件事,也引發了輿論對著作權問題的關注。影視剪輯類短視頻發布者,如果未經許可就使用了原作內容,便極有可能構成侵權。
  • 影視「二次創作」算侵權嗎?短視頻剪輯兼職月入過萬
    其中有一類剪輯式短視頻以搞笑、滑稽的手法進行二次創作,為觀眾介紹、評論時下熱門的電影、電視劇為內容,製作成本低,卻十分受短視頻用戶的歡迎。比較典型的是「X分鐘看完XXX」系列。這類視頻直接使用了原影視作品的畫面,由此引發了是否侵犯著作權的討論。其中關鍵涉及這類視頻是否屬於「合理使用」,比如谷阿莫就曾因為此事被告上法庭,讓不少同類播主心裡慌慌的。
  • 重新剪輯影視作品是否侵權?短視頻版權問題詳解
    重新剪輯影視作品是否侵權?所爭議的問題主要歸結為兩點:其一,短視頻製作者(包括網絡主播、用戶、自媒體等)利用他人作品製作短視頻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還是存在合理使用的可能性。其二,如果網絡短視頻出現了侵權行為,平臺該承擔何種侵權責任,傳統的「避風港規則」是否適用於短視頻平臺。上述問題的明晰,不但有利於定紛止爭,而且有利於為我國短視頻行業的良性發展提供版權保障。
  • 短視頻時代,如何做視頻收益,影視剪輯要點乾貨滿滿
    現在是短視頻的時代,影視剪輯,vlog,還有各種各樣的短視頻模式都在大放異彩,要麼是在做個人IP,要麼是在做視頻收益。其中就光是影視剪輯就需要我們花一些時間去梳理流程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做視頻剪輯的一些要點和流程大概。一些注意的事項和需要優化的點我也會在文章中講到。
  • 各種影視劇剪輯充斥短視頻平臺 超前劇透誰是推手
    這就是998元視頻剪輯拜師費背後的一條「經濟」鏈條。 據「小伊菇涼」稱,她與多家行業頭部長視頻平臺合作過。不過,當記者問她「那愛奇藝跟你們現在在合作麼,包括《隱秘的角落》,有授權讓你們做宣發嗎」時,對方不再回應。 同時,據影視行業內部的一位人士透露,某些新劇上映,會找一些自媒體人在社交平臺上預熱,通過提前劇透和炒作話題來為新劇吸引人氣與關注度。
  • Lexburner等解說類視頻up主面臨的主要法律風險
    Lexburner作品及當下泛濫的影視解說類視頻普遍存在侵權法律風險。Lexburner最近「火」出圈了。作為與B站籤約的頭部流量明星,Lexburner的作品主要是對動漫進行剪輯、評論和戲說;在B站、快手、抖音等app平臺,我們還可以看到泛濫的「X分鐘帶你看完XX影視」的解說類視頻。
  • 我被影視剪輯類帳號刷屏了!這類抖音帳號是如何賺錢的
    以營銷號矩陣為主的影視剪輯帳號。營銷號類影視剪輯帳號則是作品相對粗糙,沒有解說配音,製作成本低。不需要專業的技能就可以輕鬆上手,並且可以帶來可觀的利潤。如果有成功的營銷運營模式,營銷號也可以做出爆款視頻!
  • 愛奇藝下架粉絲剪輯視頻:同人作品,侵權了嗎?-虎嗅網
    每逢踩到某個劇集的雷區都會奔走相告,提醒其他剪刀手避雷,微博「剪刀手吐槽bot」常常會收到各類劇集剪輯被版權方要求下架的投稿。叉子說,一旦出現這類情況,剪刀手們就會選擇不剪相關視頻,或者剪輯後「低空飛行」,例如不在標題中寫明劇名,不打標籤分類等,避免引起版權方的注意。
  • 抖音運營:影視剪輯類內容如何吸粉引流?
    無疑,影視類內容在短視頻平臺中已然迎來了加速期,頭部帳號的崛起也讓眾多創作者看到了其中的流量紅利。那麼在抖音中,影視帳號還有哪些機會?與此同時,國內外市場上每年都會有高數量的影視作品湧現,面對眾多選擇以及用戶時間及內容消費碎片之間的矛盾,能夠在短時間內為受眾提供關鍵訊息的影視剪輯類短視頻在二者之間了構建了一種平衡效果:既能滿足用戶的影視內容消費需求,又可以打破時間限制,在碎片化時間片段中迅速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 卷尾巴:影視、綜藝、動漫類短視頻如何做?剪輯號必看技巧
    短視頻領域的分類非常的多,精細化的分就更是數不清了,但在這個領域裡,有種類型的帳號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那就是影視、綜藝、動漫這種靠剪輯來吸引粉絲關注的帳號,這類帳號呈現的形式也很多,比如解說,盤點,惡搞之類的,卷尾巴就非常喜歡看這種類型的短視頻,那麼這種類型的視頻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
  • 短視頻「超前劇透」,誰是推手
    這就是998元視頻剪輯拜師費背後的一條「經濟」鏈條。據「小伊菇涼」稱,她與多家行業頭部長視頻平臺合作過。不過,當北青報記者問她「那愛奇藝跟你們現在在合作麼,包括《隱秘的角落》,有授權讓你們做宣發嗎」時,對方不再回應。同時,據影視行業內部的一位人士透露,某些新劇上映,會找一些自媒體人在社交平臺上預熱,通過提前劇透和炒作話題來為新劇吸引人氣與關注度。在這期間,經紀公司給自媒體一些宣發費用。
  • 首例短視頻模版著作權案背後:有人年入百萬 或涉平臺不正當競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首例短視頻模版著作權案背後:有模版師年入百萬,或涉平臺不正當競爭為方便用戶製作「大咖」同款短視頻,一些社交平臺提供可以替換內容的短視頻模板,用戶只需替換視頻主角即可獲得專屬自己的「網紅」短視頻。
  • 短視頻類影評悄然走紅,它究竟「是敵是友」?
    在這類短視頻文案的衝擊下,你是否會真的被好奇心驅使,認真地看完這些內容?聽完這種「視頻影評」的旁白,你會不會想感受一下對這部電影的二次解讀呢?如果用這類視頻的文案風格進行開場的話,這篇文章將是——近期,一類「視頻影評」的新模式正在短視頻平臺悄然走紅,有人認為它有趣,生動;有人卻認為它是對電影藝術的災難。那麼,它到底應不應該被更多人看見和了解呢?
  • 在創新與管理的灰色地帶,誰能被稱為理解AI的律師?
    圖源:pexels當政治家為規章制度的提出苦思冥想時,律師和調查員需要與技術專家合作,從而理解創新的全部過程。他們不需要知道細枝末節,但他們需要知道處理主要問題和更大層面的圖景。圖源:Unsplash法律(在運用和執行過程中)需要靈活性。
  • 視頻剪輯素材包視頻:剪輯素材庫電視劇短視頻剪輯
    直接掃碼或長按識別加入視頻:剪輯素材庫短視頻剪輯師收入視頻剪輯素材就可以了,加的時候一定要備註:做項目,否則不通過,請理解!改變聲音, 佔, 將語音轉換為文本等)。然後比較我們k?可以找出來具有一般功能的沒有大功能。剪輯和快照之間的區別。但是,工位B的必須剪切缺少屏幕自定義功能。不是嗎?像 視覺效果,例如亮度, 對比和s?視頻屏幕。
  • 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熱門影視劇等成侵權熱點
    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熱門影視劇、體育賽事等成短視頻侵權熱點中新網上海11月30日電 (記者 陳靜)2020年,原創短視頻結合網絡直播打賞、網絡直播帶貨等模式,已成為網絡流量主流來源之一。短視頻涉嫌侵權的形式主要包括:直接搬運;音樂侵權;二次剪輯創作;字體侵權;網絡主播帶貨侵權等。12426版權監測中心前身是中國版權協會版權監測中心,由業內資深專家、版權執法專家、知名律師與相關科技企業共同成立。
  • 影視明星「粉絲」搜集素材剪輯視頻從自娛自樂到公開傳播引侵權質疑
    調查動機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音視頻剪輯技術、工具不再「高不可及」。於是,一些影視明星的「粉絲」發揮各自專長和想像力,將偶像的影視作品進行改編、剪輯等二次創作,這種被稱作「飯制劇」的短視頻近來頗為火爆。如同所有網際網路新生事物一樣,「飯制劇」背後也存在一些法律問題。
  • 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綜藝節目等成侵權熱點
    年,原創短視頻結合網絡直播打賞、網絡直播帶貨等模式,已成為網絡流量主流來源之一。短視頻涉嫌侵權的形式主要包括:直接搬運;音樂侵權;二次剪輯創作;字體侵權;網絡主播帶貨侵權等。12426版權監測中心前身是中國版權協會版權監測中心,由業內資深專家、版權執法專家、知名律師與相關科技企業共同成立。
  • 谷阿莫被告了,電影解說類短視頻侵權如何界定?
    其實在各大視頻網站及短視頻平臺都能看到,有各種各樣的類似谷阿莫「x分鐘看完某片」類節目存在,這種節目通過播放電影片斷並通過多種方式電影進行介紹和解說,有的針對一部電影,用畫外音配合電影片斷,說明電影內容,有的則使用多部電影片斷
  • 「說電影」網紅博主被訴侵權,流量再大也堵不住知產漏洞
    所以說,谷阿莫其實還沒有完全「脫險」。不過,現在像谷阿莫一樣的影視作品解說、鬼畜等視頻遍布各大平臺,因此相關版權問題自然也受到了廣大up主、觀眾們的重視,一時間全網掀起了熱烈爭論。有人認為谷阿莫的行為不尊重影視主創;也有人對這類視頻「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