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是一部經典電視劇,這個說法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沒毛病。
但是,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潛伏》的經典並不是外皮的諜戰題材,而是內裡的職場元素,這應該是一部經典的職場生存指南電視劇。給觀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角色裡,肯定有吳站長和謝若林這兩個人。
事實上,如果單論諜戰元素,《潛伏》根本算不上優秀,甚至可能連合格都算不上,雖然它大量諜戰劇情都借鑑了前蘇聯《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和朝鮮《無名英雄》,但很多劇情經過本土化改編之後反而有些不倫不類甚至可以說是漏洞百出。
本文就盤點一下《潛伏》在諜戰方面存在的劇情硬傷。
一、名字都會用錯
這方面錯誤最大的是左藍,左藍是她在重慶時的名字,應該是真名。後來她到了延安,這時候她就應該換名字了,國統區去延安的絕大多數人都換了新名字,這是一種保護措施也是鬥爭策略,但是左藍沒換,還和「佛龕」見過面。
等到了天津當軍調代表,結果左藍的名字還沒換,活生生提醒了吳站長,畢竟這個名字不是王娟王芳那麼常見,老狐狸第一時間就懷疑上了餘則成。
左藍不改名這個硬傷太硬,完全是常識性的錯誤,實在不應該。
和左藍犯同一個毛病的是穆晚秋,她在天津時叫穆晚秋,叔叔是大漢奸,自己嫁給了中統特務,這樣的人到了解放區,居然還叫晚秋?!而且還以晚秋的名字在廣播裡念詩?好吧,姑且認為晚秋這是不打算回頭向過去說再見呢。
那麼,等穆晚秋到了臺北和餘則成結婚時,她還叫這個名字就真的說不過去了,你當國民黨保密局是吃乾飯的嗎?
曾有人抬槓說,角色換名字不行,觀眾記不住。呵呵噠,那沙僧、沙師弟、沙和尚、沙悟淨、捲簾大將怎麼說,你說你不知道這是一個人?餘則成還叫過勞文池呢。
說到餘則成,他在劇中的名字也有問題,倒不是說他應該改名字,問題出在別人身上。
在餘則成接受秘密任務繼續潛伏在臺灣省後,他的級別他的身份應該屬於高級機密,這麼牛的臥底,他的名字居然能讓一個普通幹部知道,就這麼在鄉下一個土屋裡說出來?咱們的保密工作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四處漏風了?
好在,可能影片製作方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目前最新的網絡播放高清版裡,這裡的臺詞重新配了音,不僅將「餘則成同志」改成了「你男人」,還加了一句臺詞:上級不讓我們瞎打聽。知錯就改的態度還是相當不錯的。
此外,編劇還有一個邏輯漏洞,那就是翠萍妹妹陳秋平的身份,餘則成名義上的妻子是一個鄉下農婦,大字不識一個那種。為什麼組織上會派一個像左藍的知識分子去協助他呢?好像秋掌柜還專門解釋過為什麼不能直接派左藍,因為她是知識分子。結果上級還從遙遠的延安調過去一個像左藍的知識分子?感覺這個陳秋平不是為了餘則成而調的,就是專門為謝若林準備的。
小漏洞也有,吳站長的手下向站長匯報「左藍在重慶時寫過進步文章」。WHAT?反動派這麼有覺悟嗎?這和趙高說「陳勝吳廣起義了」真是絕配。
二、嚴重違反地下工作紀律
還是先說左藍,她在重慶時是接受任務策反餘則成這個軍統特務的,與此同時她卻還出現在進步人士的聚會裡,還把名字和職業隨便說出來,要不是呂宗方報警以及餘則成拖延,左藍這次就被捕了,那麼餘則成就會跟著倒黴。
左藍這麼幹就是在違反地下工作紀律,以她當時和餘則成的關係看,上級是絕對不會允許她出現在進步場合的,那樣不僅自己不安全還會連累餘則成,那你到底是去策反還是去禍害餘則成呢?對於左藍這樣的任務,上級甚至是允許他們從事灰色職業以掩護身份的,在當時的情況下,你當官太清廉都會被懷疑,比如郭汝瑰。
再說一個「李克農」的錯誤,當然這是編劇給克公瞎弄的。劇中出現了一封介紹信,介紹陳秋平同志到天津給峨眉峰同志當妻子,然後這封介紹信被人挖了出來還流落到了天津。
真服氣編劇了,怎能這麼毀克公的一世英名呢,餘則成是他親自領導的高級特工,怎麼可能輕易把代號寫在一張介紹信上,而且任務和時間這麼明確,寫就寫了還不是閱後即焚,這編劇太侮辱克公了,看不下去。
餘則成想營救秋掌柜,想法不錯,有情有義,但可惜現實中上級根本不會批准,因為秋掌柜已經暴露,營救他只能採取其他公開手段,比如找社會人士擔保,特殊情況下甚至還允許他寫悔過書,為了一個被捕的地下工作人員,犯不上再冒險搭進去一個更重要的地下工作人員,這是鐵的紀律。
餘則成營救秋掌柜是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別說做地下工作的了,就算現代社會警方派出去的臥底心腸都要硬,看到大街上有人打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能出手,你一旦出手換來的可能是更大的代價。
地主王佔金髮現了翠萍,險些讓翠萍暴露,而且李涯已經盯上了王佔金,餘則成冒險將王佔金搶走,該滅口的時候卻手軟了放他離去。
編劇在這裡又侮辱了餘則成的智商,就算他心軟不殺王佔金,但他也應該設法聯繫組織讓王佔金「消失」,就像他讓晚秋「消失」一樣,感情是美女你就送解放區去,地主你就放任自流啊?你不怕王佔金回頭就去李涯那裡自首嗎?當年周公手軟放過顧順章的孩子,結果兩個兔崽子轉頭上馬路上認人又導致一批地下黨被抓被殺,血的教訓啊。
違反地下工作紀律最嚴重的事件則是暗殺陸橋山,不搞暗殺、不搞美人計,這是我黨地下工作的雷區,是周公定下來的,好嘛,《潛伏》裡左藍用「美人計」策反餘則成如果還有商量餘地的話,暗殺對方高級軍官陸橋山則是百分百的犯錯誤。
最關鍵的問題是,你暗殺陸橋山在現實中根本沒用,不僅會造成我方聲譽受損,對方還會實施更大規模的報復。當年蘇區群眾憤怒打死了被俘虜的張輝瓚,結果導致對方報復性殺害了上百名被捕人員,這教訓還不深刻嘛。
三、無巧不成書的情節太多
諜戰劇要想好看,除了邏輯嚴密、懸念叢生之外,還有兩招就是絕處逢生及無巧不成書,偏偏現在大部分諜戰劇在邏輯嚴密方面普遍不行,剩下的都只能用無巧不成書去填補,「無巧不成書」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主角光環,這個必須要有,不然的話,像餘則成這樣的特工,前五集就被抓了,後面還怎麼演。
《潛伏》的問題是無巧不成書的地方太多了。
陸橋山發現馬奎和左藍密會,雖然這中間是設計好的,但馬奎湊巧願意坐那兒,陸橋山湊巧往那兒瞅一眼,送茶的茶房湊巧沒擋住馬奎……湊巧的地方太多說明計劃不夠嚴密,如果設計成隔牆有耳顯然更有說服力。
翠萍拿茶葉罐裡的情報,已經讓李涯產生懷疑了,然後就公然在大白天的大街上拆情報,湊巧李涯沒派個小嘍囉過來跟蹤。
餘則成轉移錢教授裡的無巧不成書更多,湊巧李涯沒想再看一眼錢教授,湊巧李涯沒想往錢教授的箱子裡放點水,湊巧到機場也沒人關心箱子裡錢教授的死活……
李涯之死更神奇,廖三民和他一起從二樓摔下,湊巧兩人都是頭部著地,湊巧兩人都是一命嗚呼,二樓啊,還是兩人一起,這個概率基本上可以去買彩票了。筆者親眼見過有人從二樓栽下來,哪兒那麼容易摔死,何況還是兩人同時摔死,這也太湊巧了。難怪站長說牙疼,這麼小的概率讓他趕上了能不上火嘛。
如果改成高樓,比如廖三民誘騙李涯到窗口然後拉著他一起墜樓還有可能性,或者搶槍交火,他打死李涯,李涯手下再打死他,無疑更有說服力。
總之,《潛伏》裡存在的各種諜戰漏洞太多,論諜戰的水平遠不如它改編的《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和《無名英雄》出色。也許有人會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可《潛伏》很多劇情都不是來源於真正的地下工作。也許有人會說,這是電視劇。對啊,既然都是電視劇了,咱就不能把故事編得邏輯嚴密一些嘛,反正都是虛構。
還是那句話,《潛伏》這部劇之所以被大家譽為經典,一方面可能是當時神劇太多襯託的,另一方面就是裡面有大量出色的職場劇元素,對於參與辦公室政治和處理同事關係很有指導性,非常值得職場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