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皇子為何總被養在民間?粗茶淡飯要養活,而且皇后太強勢了

2021-01-10 歷史鑑賞者

東漢皇帝從第三代漢章帝開始,這基因似乎就有點問題了。主要體現在短命的問題上,比如說漢章帝劉炟也就活了33歲,漢和帝劉肇活了27歲。

漢和帝的兒子漢殤帝,還沒滿周歲就夭折了。後來根據他們的統計,在宮中養尊處優的皇子,夭折的居多。養在民間粗茶淡飯的皇子,反而容易成活。

為此東漢的皇帝,多喜歡把自己的兒子養在宮外,以尋常人家的飯食來養活長大,以此保住他們的小命。

漢章帝的兒孫裡,沒有哪個是壽命長的。

漢章帝劉炟活了33歲,他生的孩子還不少,足足有8個兒子3個女兒。劉炟本人壽命不大,所以他死的時候,那些兒子都還太小。

由於不少兒子都夭折了,給第八個兒子取名字的時候,劉炟甚至把他取名為劉萬歲,可惜取了萬歲也沒啥用處,依舊還是夭折的命。這裡面命比較好的就是漢和帝劉肇了。本來皇太子是劉慶,可是由於竇皇后的誣陷,使得漢章帝把劉慶給廢了,改立劉肇為太子。劉慶算是漢章帝兒子裡壽命比較大了,他一共活了30歲。都快趕上他老爸了,而頂替他的劉肇,也不過只活了27歲。短壽的基因顯然是非常可怕的,家族成員裡,基本上都沒有長壽的。等到劉肇登基以後,他並沒有察覺這個問題,而是覺得皇宮條件太好,是導致皇子活不長的原因。所以他的兒子就被安排到了宮外過日子,他一共有倆兒子,長子平原王劉勝雖然年長,可是從小就有不治之症,所以壓根就沒機會登基。

反倒是小兒子劉隆,雖然在襁褓之中,但是沒什麼先天性問題,一生出來就被送到了宮外撫養,等到漢和帝死了以後,不滿周歲的劉隆就登基了,也就是漢殤帝。

漢殤帝命還是不好,剛登基沒多久就去世了,這可急壞了鄧綏太后。好不容易保住了漢和帝的一點血脈,可還是沒能守住死神的防線。

孝殤皇帝諱隆,和帝少子也。元興元年十二月辛未夜,即皇帝位,時誕育百餘日。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北匈奴遣使稱臣,詣敦煌奉獻。---《後漢書》

為此鄧綏再次找到了劉炟的孫子、劉慶的兒子劉祜,將他立為了皇帝,也就是漢安帝。這位老兄也沒能超越他爺爺的紀錄,只活了32歲。

漢安帝的兒子漢順帝劉保,其實活的歲數也不大,攏共也就30歲。所以東漢的皇帝,壽命短的確是硬傷。

東漢的皇后太強勢,有可能是皇帝送皇子出宮的原因。

東漢政權始終都是外戚和宦官執政,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皇后存在的重要性。從漢和帝的皇后鄧綏執政開始,東漢王朝的皇后就沒消停過。

早年漢章帝的妃子梁貴人生下漢和帝以後,竇皇后就眼紅了,隨後便找機會把梁貴人給殺了,轉而把漢和帝收歸己有,自己收養在身邊。

梁貴人者,褒親愍侯梁竦之女也。少失母,為伯母舞陰長公主所養。年十六,亦以建初二年與中姊俱選入掖庭為貴人。四年,生和帝。後養為己子。欲專名外家而忌梁氏。八年,乃作飛書以陷竦,竦坐誅,貴人姊妹以憂卒。自是宮房惵息,後愛日隆。---《後漢書》

漢和帝上臺以後,也不敢收拾竇太后,一直等到竇太后去世後,漢和帝才貶去了竇太后的尊號,甚至不願讓她和漢章帝合葬。

漢和帝的皇后鄧綏,其實也是一個強勢的女人,她沒有給漢和帝生下個一兒半女,但是在漢和帝去世以後,鄧綏卻實實在在地牢牢掌握著朝中大權。

好在鄧綏還是有點數的,沒有做出危害東漢王朝的事情。而且鄧綏的兄弟們都很守規矩,畢竟是鄧禹的後人,家教自然是比較好的。

漢安帝劉祜的皇后閻皇后,也不是個簡單的角色。她也沒有給漢安帝生下個兒子,漢安帝倒是和李夫人生下了唯一的一個兒子劉保。閻皇后心裡嫉妒,就想辦法將李夫人給毒死了。此後閻皇后更是找人誣陷劉保,將他的太子之位給廢了。當時漢安帝覺得自己還很年輕,應該還會有不少兒子,所以就沒有在意。誰知道漢安帝出去玩的時候,突然就死了,年僅32歲。這個時候閻皇后想著要獨攬大權,所以沒有立漢安帝唯一的兒子劉保為皇帝,而是改立了漢章帝的孫子劉懿為皇帝。結果劉懿也是病重了,閻皇后擔心劉保登基以後,會報復她,所以就想辦法再找其他皇子繼位,結果宦官們合夥把劉保強行立為了皇帝,閻皇后也被打入冷宮。試想一下,如果皇帝放心大膽地把皇子留在宮中撫養,那麼這些生不出娃兒的皇后,到底是什麼心態呢?她們心裡當然很不舒服,結果就有可能造成皇子自然死亡的情況。

東漢的皇位有毒麼?基因實在是重要。

從我們剛才說的幾個皇帝,我們就能看得出,東漢的皇帝,壽命是真的很短。從第三代皇帝開始,基本沒有活過35歲的。

有人說是醫療條件不好的原因,其實古代任何時期,醫療條件都差不了多少。可是唯獨東漢的皇帝,出現這麼個狀況。

由此可見,這不是什麼醫療條件的問題,而是基因問題。可是皇帝怎麼可能承認自己的基因有問題呢?所以他們肯定是要找客觀條件的。

比如說皇宮裡的裝修有甲醛啊,皇宮裡吃的飯菜裡有地溝油啊等等,總之皇子在皇宮裡撫養,那就是不對的,早晚會夭折。

為此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把皇子送出宮去撫養,在我看來,這就是迴避家族基因問題的一種方法罷了,當然了不排除皇嗣和其他擁有長壽基因的女子結合後,可以改良家族命運。

總結:會不會是在漢宣帝身上得到了啟發?

漢宣帝是西漢時期非常賢能的皇帝,可以說除了漢武帝,那就數漢宣帝頂呱呱了。可是這個皇帝的出身比較特別。

漢宣帝劉詢是漢武帝的曾孫,是漢武帝的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從小就在牢裡面過日子,後來在民間逐漸長大。

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經歷,使得他後來特別勤政,且關愛普通人的生活。因此漢宣帝成為了一代明君,受後世膜拜。

東漢的皇帝們,會不會想著自己的孩子們也能成為漢宣帝那樣的皇帝,所以故意把他們送到皇宮外面去歷練歷練呢?或許也是有可能的。

參考資料:《後漢書》

相關焦點

  • 東漢皇后為何頻頻陷入無子境地?皇族婚姻昭示了東漢政權的沒落
    東漢十四帝,除了四位未成年皇帝外,其餘十位皇帝,共計立了十六位皇后,竟然只有四位皇后誕有皇子皇女。這四位皇后是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郭皇后、陰皇后,漢靈帝的何皇后,末帝漢獻帝的伏皇后。也就是說,東漢從第二任皇帝起,到第十一任皇帝,所有皇后都沒有生育!
  • 甄嬛為何要在皇后的景仁宮養鴿子,太狠了
    甄嬛為何要在皇后的景仁宮養鴿子,太狠了《甄嬛傳》是一部宮鬥劇,皇后和華妃之間的爭鬥,華妃和甄嬛之間的爭鬥,一直到後來甄嬛和皇后之間的爭鬥,甄嬛也從最初的與世無爭,一步步變得城府至深。從純元皇后的孩子,到後來的芳貴人,富察貴人、甄嬛的第一個孩子,還有最容易漏掉的欣嬪,當時還是欣常在的欣嬪,一出場時就小產了,後來我們透過太后的口知道了,這也是皇后所為。
  • 甄嬛傳:皇后到死都不知道,甄嬛為何要在景仁宮養鴿子,太狠了!
    甄嬛傳:皇后到死都不知道,甄嬛為何要在景仁宮養鴿子,太狠了!
  • 甄嬛傳:為何皇后宜修唯獨能容下生有皇子的徐燕宜?赤芍一語中的
    導語:《甄嬛傳》中的皇后最容不下擁有皇子的嬪妃,千方百計的打壓迫害。並且,對於生了三阿哥的齊妃,早早便殺母奪子永絕後患了。對甄嬛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陰謀算計。那麼,她為何卻能獨獨容得下同樣生有皇子的徐燕宜呢?
  • 李世民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李治,而不傳給太子或者是其他皇子呢?
    皇帝不僅要考慮天下蒼生,更要考慮他自己死了之後皇位該由誰來繼承等問題。如果處理不好繼承人的事情,更會導致天下大亂,因此這繼承人的選擇,皇帝必然要慎重考慮。李世民作為千古明君,縱使他在治理朝政方面很有一套,但是在皇位的繼承人選擇方面他也遇到了困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眾多的皇子之中,他為何最後又選擇了性格懦弱的李治作為皇帝,而不是把皇位傳給太子或者其他人呢?
  • 馬皇后與明太祖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當上皇后之後更加體諒百姓
    皇后馬氏早年隨太祖朱元璋度過了許多顛沛流離、含辛茹苦的日子,所以她深知黎民百姓的疾苦,在她當了皇后之後,自奉節儉,儘量遠離那種錦衣玉食的生活有時候,江南一帶發生了早災,或是水災,她知道消息後總會寢食不安。她要宮人們和她一起,不再吃葷腥肉食,每餐只有很少的粗茶淡飯。
  • 為何遣散後宮佳麗三千,獨寵張皇后一人?
    皇帝的生活可能是許多男人的夢想,不僅擁有許多老婆,而且這些老婆個個都如花似玉,讓許多皇帝醉倒溫柔鄉,而且皇帝的權力也是最大的,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看上哪個美女了,也可以掠奪過來,可以說,古代的皇帝是當時許多女子的夢中情人,這種做法不僅在古代,不常見,而且更何況是皇帝呢?
  • 烏拉那拉皇后為何觸怒乾隆皇帝,導致被乾隆廢黜皇后之位
    大家好,歡迎收看娛樂之秀,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段清朝乾隆年間的,乾隆皇帝罷黜第二位皇后的故事。乾隆皇帝第一位皇后是孝賢皇后,孝賢皇后和乾隆皇帝的感情非常的恩愛,在乾隆皇帝三十多歲的時候,孝賢皇后就因病去世了。
  • 東漢末年何太后:本是屠夫之女,蛇蠍心腸,罪有應得
    東漢末年,外戚幹政,宦官當道,皇權微弱,最後導致延續四百多年的漢王朝名存實亡。在這其中,有一個女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就是何太后。何太后出身低賤,原本是一個屠夫的女兒。她從小就長得如花似玉,美貌非凡,引來很多富家子弟的追求。但是父親當了一輩子屠夫,他想依靠這美貌的女兒來一個漂亮的翻身,所以對這些本地有錢人都不屑一顧。終於,他等來了一個機會。漢朝皇宮要在民間廣徵美女,充實後宮。
  • 太奇葩!朱元璋養貓,是為了給皇子上性啟蒙課
    既然不寂寞,養貓作甚呢?《禁御秘聞》給了一種合理的解釋:「國初設貓之意,專為子孫生長深宮,恐不知人道,誤生育繼嗣之事,使見貓之牝牡相逐,感法其生機。又有鴿子房,亦此意也。」這段話啥意思呢?大意是:明朝創建之初,朱元璋覺得子孫都生長的深宮大內,很少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擔心皇子皇孫不能懂得男女之間的「人道」,從而影響繁衍後嗣。
  • 康熙皇帝唯一葬入妃園的皇子,兒子與妻子葬一起,專家:太不可思議
    在清朝,要說誰的后妃數量最多,當數康熙帝,其中景陵中葬有4位皇后,1位皇貴妃,景陵皇貴妃園寢有2位皇貴妃,景陵妃園寢有48位妃嬪,所以這算起來至少有55位,而最長壽的乾隆帝也才只有41位,而與這55位妃嬪,康熙帝共育有35個皇子,其中一位就是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講的胤衸。
  • 劉彊是劉秀皇長子,母親郭聖通是皇后,為何要主動辭去太子之位?
    劉彊是皇長子,母親是皇后郭聖通,因此劉彊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子,在公元26年被封為太子,於光武帝駕崩第二年去世。劉莊(漢明帝)是第四子,母親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美女陰麗華。既然劉彊是嫡長子,且又未英年早逝,劉秀還為何傳位於第四子劉莊?如果劉彊太子不稱職被廢,為何劉秀不傳位第二子、第三子……而偏偏傳位第四子劉莊?
  • 解析匈奴戰爭:東漢時期,強悍的北匈奴為何卻走向了衰落?
    及至漢武帝時期,他下令大肆鼓勵民間飼養戰馬,中央王朝的騎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長途奔襲追殺開始將匈奴一步步的逼向絕境。公元前54年,因為西漢王朝對於匈奴長期性的戰略打擊,加上遊牧民族經濟的脆弱,匈奴內部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矛盾,遂分為南北匈奴。
  • 雍正的秘密瞞過了甄嬛,卻被皇后發現,難怪她不停殘害皇子
    ,她表面上寬容仁義,背地裡卻一直在陷害嬪妃暗害皇子,她才是整個後宮中最狠毒的女人,甚至連自己的親姐姐都不放過,但是謀害皇嗣是大罪,宜修為何敢如此肆無忌憚呢?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宜修原本也是一心一意愛著雍正,他還沒有登基的時候,宜修就嫁進了王府,但是純元的出現卻讓宜修瞬間失寵,而且也丟了福晉之位,庶出的宜修原本就最看重地位尊卑,因此便對姐姐純元懷恨在心。
  • 《扶搖》:大皇子欲和無極爭奪扶搖,皇后強留扶搖在自己宮裡住
    扶搖剛一進皇宮,大皇子翊王就對扶搖動了心思,欲和無極爭奪扶搖。而無極的母親,也就是皇后,又以保護扶搖不受人監視為由,要留扶搖在自己宮中住。在太淵,趁扶搖昏睡,無極順走了扶搖的五色石,同時將自己的玄靈真葉給了扶搖。無極這麼做,既是在和扶搖交換信物,也是為了讓扶搖能去下一站找他。無極走後,扶搖遭到兩個小賊打劫,扶搖將他們中的一個捉住,一看衣服上的族徽,竟是戰北野的人。
  • 故宮8位明朝皇后畫像:圖1是大腳馬皇后,圖5是史上最幸福的皇后
    孝慈高皇后馬氏,就是有名的大腳馬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平時以身作則、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嬪妃皆敬服。明成祖仁孝文徐皇后,明成祖朱棣的嫡後。明仁宗誠孝昭張皇后,明仁宗朱高熾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
  • 皇子多夭折,百姓多「不舉」,宋朝如何鼓勵生育
    皇子多夭折是不是只有宋仁宗倒黴?宋寧宗更加不幸,他有九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竟然連一個都沒能活下來。後宮為了爭權奪利,皇子多做了犧牲品,但這就是深宮的無奈。另外一個原因,那時候醫療手段太原始,醫學觀念太落後。比如當時曹皇后好不容易懷了孩子,結果難產生了兩天,導致胎兒不保。要在現代,早就剖腹產生下來了。歸根結底,是落後的醫術造成了嬰兒成活率低下。宋朝一代名臣歐陽修有三個妻子,兩個死於分娩,歐陽修的運氣似乎太差。
  • 漢靈帝臨終託孤,為何造成了東漢帝國的土崩瓦解?
    漢靈帝時期賣官鬻爵非常嚴重,期間還發生了黃巾起義,這將東漢帝國搞得千瘡百孔。不光如此,漢靈帝在臨終前還做了一件糊塗事,造成了東漢帝國的土崩瓦解。這件事的起因是繼承人的問題。
  • 母親過世後,哥哥粗茶淡飯,弟弟卻大吃大喝
    東漢初年,後來風靡魏晉的隱士之風,已經出現了苗頭。一些自詡隱士的人,他們的心性開始偏向於道家,頗有任其自然灑脫的魏晉風度,故而,他們平時言行不拘禮法。當然,隱士最重要的標準:不出仕,他們也嚴格堅持。這其中,就有一位隱士,他在眾多隱士中顯得十分特別。
  • 從《上陽賦》三位皇子看原生家庭,二皇子的腹黑就是因為太缺愛!
    雖說三人皆貴為皇子,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不過即使三位皇子財富再多權勢再大,也會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導致後面會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二皇子這一角色現在看來是事業心最重的一位皇子了,由於劇情透露,二皇子可能並不是老皇帝親生,可即便不是老皇帝所生,卻也是老皇帝所養。什麼原因導致二皇子如此性格呢?是什麼樣的原因促使二皇子如此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