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與明太祖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當上皇后之後更加體諒百姓

2021-01-12 難過就藏起來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年輕時曾經出家做過和尚,這段經歷給予他一生以很大的影響,使他養成了生性節儉、不尚奢華的習慣。皇后馬氏早年隨太祖朱元璋度過了許多顛沛流離、含辛茹苦的日子,所以她深知黎民百姓的疾苦,在她當了皇后之後,自奉節儉,儘量遠離那種錦衣玉食的生活有時候,江南一帶發生了早災,或是水災,她知道消息後總會寢食不安。她要宮人們和她一起,不再吃葷腥肉食,每餐只有很少的粗茶淡飯。當災區的老百姓啼飢號寒、衣食不繼時候,作為一個整日生活在深宮內院中的皇后,不能直接去賑濟災民,她只有以這麼一種辦法,來表達自己對黎民百姓的關心。

有時,水災很大,連續幾十天都有當地官員上報災情,馬皇后就連續幾十天不沾一絲一毫的油腥。朱元璋知道後,就勸說她:救濟糧早已發往那些受災地區了,皇后你就不必太優心啦。你也應該注意下身體,加強營養。馬皇后愁容不展,她說:「我雖然吃的是粗茶淡飯,皇帝陛下為我的身體擔心,但災區的老百姓娃可是粗茶淡飯都吃不上啊。」她望著窗外連綿的細雨,對太祖說:「這雨怎麼下了一兩個月還沒有停啊?江南的水害不知會有多麼大呢?皇帝是天下之父,我作為皇后,便是天下之母,天下老百姓若不能安生,我們做父母的,如何吃得下飯、睡得好覺呢?」幾十天過去,馬皇后身體瘦多了,眼珠上布滿了血絲。

馬皇后一生不愛金銀珠寶,但對金銀珠寶卻有獨到見解,更善於通過談論金銀珠寶這樣的話題引導太祖深思。,明朝軍隊在攻佔大都之後,從元順帝的皇宮中搜出了大量的寶古玩,將它們呈獻給太祖朱元璋。這麼多美不勝收的金銀珠寶令太祖目不暇接,龍心大悅。太祖叫人去請馬皇后一同來飽眼福。馬皇后來了,穿著樸素的衣服,也不戴一件首飾。太祖對她說:「這些金銀珠寶從此就是我們的了。」馬皇后並不動心,她對皇帝說:「元朝有這麼多金銀珠寶卻不能牢牢守住,為什麼呢?進而又提出疑問:「什麼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的寶貝呢?」太祖馬上明白了她的心意,太祖說:「人才當然是天下第一件寶貝啦。」

於是太祖更加尊重人才,把那些擁有治國謀略的讀書人紛紛網羅到自己的朝廷裡來。馬皇后對自己要求很產,對自己親生的兒子們要求起來就更加嚴格了。她平時不讓皇子們穿華麗的衣服,吃精美的飯菜。她曾經拿唐代詩人這首《憫農》詩教育兒子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她要皇子們親眼觀看農民耕田、紡織的辛苦場面,從而體會到一粥一飯、一絲一縷都是來之不易的。平時皇子們在餐桌上拋灑了飯粒,她總是要讓皇子們把飯粒撿起來。馬皇后與太祖朱元璋一共生有四個兒子,太祖對於這四個几子非常喜歡。但馬皇后對於他們卻處處要求嚴格,她為皇太子來標延請了宋濂等名儒進行教讀。她時常對朱標說:「你生長在帝主之家,不知道民間疾苦。應該跟著老師多讀書,從書本上學習做人的道理;還應該注意從各種各樣人的口中了解民間的疾苦以仁德為懷,不可好逸惡勞,不要心存驕奢。」

她讓太子跟隨著朝廷官員定期到民間探訪民情,使太子養成了仁愛寬厚的品格,對父母孝順,對大臣禮敬,對黎民百姓富有同情心。在朱元璋的24個兒子中,他最寵愛第四子燕王朱棣。朱棣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聰明機警,智勇而有謀略。皇太子朱標比起朱獻來顯得不那麼聰明機智,但皇太子卻以仁慈寬厚獲得了上下稱頌。朱棣仰仗父親的偏愛,養成了放蕩不羈的性格。她不喜歡循規蹈矩,而是喜歡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處理事情。雖然稍稍有些越軌,但又能十分巧妙地迎合父親的心意他的小聰明雖然討到了太祖的歡心,然而卻沒有瞞住馬皇后的一雙眼睛。馬皇后知道朱棣平時不夠尊重自己的大哥皇太子朱標,她暗暗為明朝的未來擔心。這份擔心隨著朱棣的成年面增加朱棣成年以後,朱元璋封他為周王,封地在開封。

朱棣向父辭行,馬皇后說「不忙」,她派人去請江貴妃,告訴小兒子朱棣,「我已經同江貴妃說好,派她與你一同去封地。以後我不在你身邊,你要聽她的話,她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馬皇后當著朱棣的面,交給江貴妃一件自己常穿的破舊衣服,又交給她一根木杖,對江貴妃囑咐道:「倘若周王有什麼過錯,你就穿上我的衣服,代我杖責他;如果他還是不聽話,那你就派人騎馬趕快報告給我知道,你不要遷就他的過錯周王朱棣垂手站在一邊,聽到母親馬皇后對於江貴妃的這番囑咐,不免心中恐懼。到了封地以後他收斂了自己放蕩不羈的脾氣。直到馬皇后死後,他才敢放縱自己。馬皇后死後,朱棣有一次私自離開藩地去遊鳳陽。手下人報告給了朱元璋。朱元章聽後大怒,藩王私自離開封地是要處死的,他將朱棣發配雲南。

就在朱棣無可奈何準備啟程的時候,傳來朱元璋的一紙詔令,原來他昨夜夢見馬皇后來到自己的面前,懇請自己照顧她親生的幾個兒子。朱元璋感念馬皇后的德行,改令朱棣仍回原藩,朱棣終於絕處逢生了。

相關焦點

  • 朱元璋54歲馬皇后去世,朱元璋71歲去世,之後的17年為何不立皇后
    馬皇后去世的時候,朱元璋才54歲,在之後的17年中他為何從沒立皇后?在與馬秀英結識前,朱元璋既沒有老婆,也沒有家庭。他放過牛,做了僧人。由於瘟疫,家中的人全滅掉了。由於貧困,父親母親哥兄死去僅能用藤蓆埋了事,朱元璋淪為孤兒。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朱元璋投靠郭子興時,那時候還是一個窮僧人。
  • 故事館丨元宵節·仁慈的馬皇后
    明太祖突然興致來了,帶著隨從,擠到猜燈謎的人群裡,想湊湊熱鬧。這時,臺上正掛著一個特別大的燈籠,上面畫著一個婦人的像。畫裡婦人的臉很長,有點像馬臉。腳非常大,穿著一雙像龍船一樣的鞋子,懷裡還抱著一個大西瓜。旁邊寫著一行字:「猜當今一婦人。」明太祖看了,心想:「這個婦人是誰?怎麼會有這麼醜的人呢?」他想了半天,猜不出來。
  • 馬皇后:賢德的皇后,死後百官一律落淚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詳,是歸德府宿州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結髮妻子。
  • 閒話大明后妃,明太祖之馬皇后,朱元璋無法遮掩光芒的女人
    提到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秀英(馬皇后),是一位贏得後人尊重敬仰的人物,在封建時代充滿爾虞我詐、血雨腥風的後宮當中,還能這樣善良、睿智的人物太少了。由於現存史書中對馬皇后記載的資料少,通過零散史料的鑑別與梳理,為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真實的馬秀英——馬皇后。
  • 朱元璋並非無情無義,馬皇后就是他的「剋星」,為何他願意信皇后
    後來,他的家鄉還遭遇了一場大蝗災,百姓們的日子只會更加難過。在這樣的環境下,那些貪官汙吏不但沒有開倉放糧,反而大肆盤剝百姓,這些事讓朱元璋再次認識到了官場的黑暗。因為長期飢餓與瘟疫侵擾,朱元璋的父母、兄弟先後去世,家裡活下來的人寥寥無幾。為了生存,朱元璋先出家後參軍,直到投入了郭子興的陣營,才算暫時穩定了下來。
  • 馬氏歷史名人——馬皇后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詳,是歸德府宿州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結髮妻子。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氏嫁給了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馬氏婚後與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裡,馬氏和他患難與共。
  • 朱元璋成就偉業的背後,馬皇后功不可沒
    對於淮右布衣朱元璋來說,妻子馬氏就是一個白富美 明太祖朱元璋總是感慨自己幼時的身世,自稱為"淮右布衣",而他的賢妻馬皇后,童年也一樣曾經遭逢過不幸。 馬皇后是個聰明睿智的女人,她總結了前朝頹敗的原因,建議朱元璋禁止內侍掌權,斷絕宦官作亂的苗頭。為了阻止朱元璋剛剛建國便想大興土木的想法,馬皇后就給朱元璋講述了歷史上許多帝王因為想要大興土木,就徵用民夫、勞民傷財而遭致覆國之禍的故事,朱元璋深以為然,並開始注重撫恤民間百姓的疾苦。
  • 朱元璋嚴禁后妃幹政的鐵律為何對馬皇后不起作用?主要有三個原因
    明代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1382年9月18日),馬皇后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抱著愛妻痛心疾首,發下了此後不立皇后的誓言。馬皇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后,與長孫皇后齊名。她不僅是朱元璋的髮妻、皇后,更是朱元璋創業開國、治理天下的賢內助。
  • 相貌並不出眾的馬皇后,為何深受一生剛硬朱元璋的寵愛?
    回宮後,他把這番話講給馬皇后聽,馬皇后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既不忘與妾貧賤時互相廝守的日子,也願無忘與群臣、百姓在艱難時互相扶持的日子。再說妾哪有長孫皇后賢惠呢,惟願陛下以堯、舜為榜樣,能善始善終,與臣民同甘苦,共患難! 二 朱元璋稱帝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確保朱家江山萬世一系,即著手制定各種宮廷制度。
  • 明太祖之馬皇后,朱元璋無法遮掩光芒的女人
    這位明朝的開國之母,在朱元璋還是不入流的基層軍官時便下嫁於他,之後夫唱婦隨幾經坎坷險阻,在大明建國後被正式封為皇后。馬氏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賢后,至今我們依然能夠讀到很多馬氏勸諫君王,打理後宮,營救朝臣的故事。但我要說的是,這位朱元璋背後的女人,以高超的政治手腕與縝密的心思,隱晦地參與到了朝政中,並對大明宮廷的政治生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從《南京太常寺志》入手,淺析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馬皇后還是碽妃
    而到了《南京太常寺志》中,周定王朱橚完全消失,其餘四人則根本不是馬皇后兒子。太祖,二十六子。高皇后生太子標、秦王樉、晉王棡、成祖、周王橚。—《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皇后生皇子五人。長曰標,懿文太子。
  • 朱元璋薄情,為何卻對馬皇后不離不棄?馬皇后有什麼迷人之處嗎?
    坦白說,朱元璋在對馬皇后的態度上還是讓人尊敬的,儘管他還有很多房嬪妃,但是自打馬皇后去世後,就再也沒有立過皇后,馬皇后走的那天,電閃雷鳴、傾盆大雨,朱元璋哭得很傷心,很傷心。朱元璋對馬皇后是又愛又敬,同時也很感覺馬氏在打天下的初期陪自己共患難。
  • 馬皇后病重, 朱元璋問她後宮誰來接手, 你知道馬皇后說的是誰嗎?
    他一路穩紮穩打,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坐上皇位的第一天,就把原配妻子馬氏封上了皇后。歷史上有很多賢惠的皇后,馬皇后也算是其中的一位。他和朱元璋白手起家,不離不棄,甚至是同生共死,在朱元璋的心裡,馬皇后是他最愛和最尊敬的人。可是遺憾的是,馬皇后最終有病去世了。她陪著朱元璋從無到有,吃了不少的苦,坐上後位只有短短的15年,竟然就去世了確實挺惋惜的。
  • 無過被廢,天下憐之——明宣宗原配皇后胡善祥(上)
    明正統八年(1443年),「靜慈法師」胡善祥在京師(北京)皇城內長安宮去世,時年四十二歲。消息傳到皇太后孫氏之處時,同樣也年過四十的孫太后早已沒有了當年和胡善祥爭奪後宮主位時的心氣和鋒芒,內心甚至對這個被自己奪走皇后之位、孤獨寂寞走完後半生的老對手有一絲絲憐憫和愧疚之情。
  • 和尚皇帝的大腳皇后,從百姓恥笑的對象到一代賢后,只因一個燈謎
    這時候出現了一位和尚,他依靠自己的努力當上了皇帝,還娶了一位大腳皇后,他就是朱元璋。一、從和尚到皇帝朱重八是濠州鍾離的一個孩子,他非常悲慘,因為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而且他自己的腦袋上又長有黃癬,因為這個黃癬他受盡了周圍人的冷嘲熱諷與不待見,所以他獨自一個人生活。
  • 回族巨匠馬大腳:明開國皇后馬秀英
    馬皇后一般指明太祖慈孝高皇后馬氏,本名在史書上沒有記載,只知道是姓馬。她是安徽宿州人,是郭子興的養女,民間傳馬皇后為馬秀英。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馬秀英,祖上曾經是當地的富豪,但是因為秀英的父親喜歡施財救貧,豐厚的家業也漸漸沒剩多少。馬秀英的母親生下她後,沒有多久就去世了。馬公無子,加上憐惜女兒年幼喪母,對她視若掌上明珠。
  • 馬皇后相貌並不出眾,為何一直深受朱元璋的寵愛
    ,始終不離不棄,對朱元璋也是一心一意,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在朱元璋落難期間,也一直沒有放棄過。 失去了馬皇后之後,朱元璋就真的孤獨了,那個從乞丐到皇帝的完整的朱元璋不存在了,他真的就只是個皇帝了。
  • 馬皇后下葬當天,一個和尚的一首詩救了群臣?真的如此嗎?
    明王朝建立後,馬氏所當然的坐上了皇后之位,她本應有著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深知自己應當母儀天下的馬皇后,卻為天下人率先做了一個勤儉持家的表率。洪武十五年,馬皇后身患重病,她知道自己的病已經治不好了,如若強行醫治只會連累醫生獲罪,所以,馬皇后在彌留之際拒絕服藥,臨終之前,馬皇后給朱元璋留有一番遺言,請皇上求賢納諫,將子孫培育為賢明君主,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馬皇后去世後,宮人慟哭、舉國銜哀,朱元璋更是終身再未冊立皇后,以此來紀念她。
  • 馬皇后下葬當天狂風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說了20個字救了大家
    1382年的八月,朱元璋的髮妻馬皇后去世,朝野上下悲痛萬分,黎民百姓傷心落淚。第二個月,馬皇后的葬禮如期舉行,葬於明孝陵,但馬皇后下葬的那一天,天公卻不作美,狂風起,雷電響,天降大雨,這讓本就痛苦萬分的朱元璋很生氣。
  • 史上最賢惠的四位皇后:清朝無一位,榜首無人能及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641字,閱讀約2分鐘皇后作為一國之母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出現過許多為中國的名望和歷史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帝王。那麼在這段歷史中,有哪些賢惠的皇后呢?中國歷史上最賢的四位皇后:清朝無之一,榜首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