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太常寺志》入手,淺析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馬皇后還是碽妃

2020-12-22 樓哥看歷史

前言: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傳奇帝王。在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中,他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藩王身份造反,進而奪取天下的。遷都北京,北徵沙漠,下西洋,收安南,修《永樂大典》,這些功績隨便拿一項出來都足以青史留名。

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君王,從明末開始,圍繞著他的生母卻出現了巨大的爭議。一本橫空出世的《南京太常寺志》揭開一個驚天的秘密,朱棣的生母並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而是名不見經傳的碽妃。甚至於連皇太子朱標也不是馬皇后的兒子。

明成祖狩獵圖

對於這樣令人瞋目結舌的爭議,我想一般讀者都會產生很多疑問。第一、朱棣的生母是碽妃,究竟有何證據?第二、如果此事確實,朱棣為何要冒認馬皇后為生母?第三、如果此事不實,是誰炮製了這個謊言?

今天筆者就通過對史料的梳理,試著對此爭議做出自己的解答。

《南京太常寺志》記載了什麼樣的秘密?

《南京太常寺志》並非只有一本。其中一本是由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進士汪宗元所著。汪宗元曾擔任南京太常寺卿,其書共十三卷。另一本則是由嘉興人沈若霖在天啟三年所著,共計四十卷。沈若霖版本的《南京太常寺志》現在已經佚失,但明末史學家談遷在其所著《棗林雜俎》中記錄了他在其中看到的內容: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次皇某妃某氏,又次皇貴妃某氏,又次皇貴人某氏,又次皇美人某氏,……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獨西列。

談遷所看到的內容並非孤證,嘉靖朝大學士李春芳的後人,崇禎四年進士李清在其所著《三垣筆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寫的是他看到《南京太常寺志》的記載後大感意外,並和禮部尚書錢謙益一起實地考察的過程。

予閱《南太常寺志》載:懿文皇太子及秦、晉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則碽妃生,訝之。時錢宗伯謙益有博物稱,亦不能決。後以弘光元旦謁孝陵,予語謙益曰:「此事與實錄、玉牒左,何徵?但本志所載,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而西側止碽妃,然否?曷不啟寢殿驗之?」及入視,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

從談遷和李清兩位大家的描述可以知道,在南京朱元璋孝陵享殿(即孝陵內供奉靈位、祭祀亡靈的大殿)內太子朱標、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三人的生母被標為李淑妃,而成祖朱棣的生母則是碽妃。而且李清還和禮部尚書錢謙益在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元旦那天親自進入孝陵享殿進行了驗證,發現和書上所記載完全一致。

馬皇后畫像

無論是在《明實錄》還是《明史》中,馬皇后都有5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標、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橚。而到了《南京太常寺志》中,周定王朱橚完全消失,其餘四人則根本不是馬皇后兒子。

太祖,二十六子。高皇后生太子標、秦王樉、晉王、成祖、周王橚。—《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皇后生皇子五人。長曰標,懿文太子。次樉,封秦王。次棡,封晉王。次今上。次橚,封周王。皇女二人。寧國公主,安慶公主。—《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七》

《南京太常寺志》所記錄內容真實性有多高?

從上文可知,由於李清和錢謙益的實地考察,我們基本可以認定《南京太常寺志》所記太子及成祖生母之事,和孝陵享殿內的擺放牌位一致。但即使如此,就能代表此事為真麼?筆者以為還需要進一步分析。

太子等三人生母是否李淑妃?李淑妃,《明史》中對其的記載如下:

淑妃李氏,壽州人。父傑,洪武初,以廣武衛指揮北徵,卒於陣。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冊封淑妃,攝六宮事。未幾,薨。—《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

從《明史》透露的信息來看,李淑妃在馬皇后去世除服之後,被朱元璋賦予統攝六宮的大權。老朱在馬皇后死後不再立皇后,因此統攝六宮的李淑妃就相當於皇后。對此有讀者可能會說朱元璋之所以讓李淑妃統攝六宮,就是因為她是太子、秦王和晉王的生母,在當時的後宮之中地位最高。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馬皇后死於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太子朱標生於蒙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而李氏直到馬皇后去世除服之後才被冊為淑妃,也就是說在生完朱標以後長達27年的時間內,李氏在後宮一直無名無份,這現實嗎?

皇太子朱標畫像

此外《明史》還告訴我們李淑妃的父親叫李傑,巧得很,南京有李傑的墓,墓前還有描述其生平的神道碑銘。筆者摘錄其中部分關鍵信息,看看可以從中解讀出什麼內容。

公諱傑,字茂實,世居壽州霍丘縣之壽安鄉。丙申渡江來屬,上悅,使隸大將軍麾下。洪武元年,詔大將軍入中原,公奮然先驅,與賊接戰,而賊眾大合,援不及繼,公遂死焉。時冬十有二月乙亥也,享年三十有八。洪武二年八月庚午,葬於京城南聚寶山之陽。女一人,今為皇淑妃。—《宣武將軍僉廣武衛指揮使司事贈驃騎將軍僉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銘》

劃小黑板敲重點:

神道碑銘確認李傑即李淑妃之父。李傑投奔朱元璋的時間是丙申年,即蒙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而太子朱標出生於至正十五年九月,也就是說李淑妃最遲至正十四年十二月就要懷孕,這是怎麼做到的?李傑在洪武元年12月9日戰死,這一點在《明太祖實錄》中也有記載:乙亥守保定府指揮李傑率兵進攻孔山寨,兵敗陷沒。(《明太祖實錄卷三十七》)洪武元年是公元1368年,李傑戰死時的年齡是38歲,也就意味著他出生於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那麼在至正十六年投奔朱元璋之時,李傑的年齡是28歲。如果朱標確實是李淑妃所生,那李傑做外公的年齡就是27歲。要知道朱元璋還比李傑大一歲,這畫面實在太美不敢看。從以上簡單的分析筆者以為,太子朱標絕不可能是李淑妃所生。當然李淑妃沒有生朱標等三人,不代表碽妃沒有生朱棣。也許是朱棣憤於自己庶子的身份,而強行將三個哥哥也劃為庶子,這種可能有沒有?當然也不能排除。

碽妃到底是什麼來歷?

在嘉靖十六年進士黃佐所撰的《革除遺事》中,首次否認朱棣為馬皇后之子:懿文、秦、晉、周王為高皇后生,而太宗為達妃子。這裡的太宗,是朱棣被稱為成祖之前的廟號。朱元璋妃子之中有一位達定妃,生了齊王朱榑和潭王朱梓,傳說為陳友諒的妾室。顯然在《革除遺事》所說的達妃,不會是這位達定妃,只能是指代一位韃靼人妃子。

《革除遺事》記錄的是建文朝史事,作者對於建文君臣懷有極大的同情,對朱棣則有極大的仇恨。因此稱朱棣之母為韃靼人,顯然暗指其「非我族類」。在明代中後期,關於朱棣之母為韃靼人的傳說已經流傳甚廣。不但中原漢人知道,連蒙古人都知道,甚至不排除這種傳說就是從蒙古方面流出。漸漸地這位韃靼妃子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清晰,甚至有了封號:碽【音gōng】妃。

蒙古方面的傳說:在由成吉思汗嫡系後裔薩囊·徹辰於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採集蒙古傳說和史料所著的《蒙古源流》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說法:

先是蒙古託袞特穆爾烏哈噶圖汗歲次戊申漢人朱葛諾延年二十五歲,襲取大都城,即汗位,稱為大明朱洪武汗。其烏哈葛圖汗之第三福晉系洪吉喇特託克託太師之女,名格勒德哈屯,懷孕七月,洪武汗納之。越三月,是歲戊申生一男。

在這個傳說中,明太祖朱元璋(朱葛諾延)在他25歲的時候攻克了大都城,並且霸佔了元順帝(烏哈葛圖汗)已經懷孕7個月的妃子格勒德哈屯,三個月後生下一子,取名朱達,即成祖朱棣。

元順帝畫像

這種看上去有鼻子有眼的傳說,對於不熟悉歷史的人民群眾來說非常的喜聞樂見。但實際上元順帝逃離大都是在洪武元年七月,這一年朱元璋已經40歲了,而此時的朱棣小朋友已經八歲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出現呢?其實和傳說中元順帝是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的兒子是一個性質。無非是戰敗民族對勝利者一種潛意識的反抗,老子是你們皇帝的爹,你們還得意什麼?那為何蒙古一方侮辱先帝的謠言還會在大明境內流傳呢?這恐怕要說到朱棣發動的靖難戰爭,支持朱允炆的江南大地主集團在朱棣上臺後受到了嚴酷的清算,他們對朱棣懷有刻骨的仇恨。這種仇恨代代相傳,凡是說朱棣壞話的,江南文人必定要幫幫場子。於是謠言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細節越來越逼真,到最後這位蒙古妃子就變成了碽妃。

朱棣和朱標的關係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7月1日,朱棣率八百王府護衛在北平城內發動兵變,當夜他上書朝廷,解釋自己不得已起兵的原因,並將責任歸結於朝中權貴陷害,裡面有一句表明他和皇帝朱允炆關係的話是這樣寫的:

切念臣於懿文皇太子同父母至親也,於今事陛下如事天也。臣固知此非出陛下之心,但臣愚戇,不能謟媚權貴耳。夫為臣之道,知有君而已,焉知權貴?臣所以罹今日之禍者,此也。—《明太宗實錄卷二》

當時朱標、秦王、晉王都已去世,周王被廢,朱棣抬出朱標這塊招牌,是希望朱允炆能念在親叔侄的份上放自己一馬。當年十一月,朱棣再次上書朝廷,對自己所受到的8項指控一一做出辯解,其中再次強調了自己和朱允炆的親屬關係。

大抵八事皆是釀虛餙詐,加以大惡三尺童子知其不可而奸臣肆無忌憚,假天子之威權行之與趙高指鹿為馬者何異?且陛下與臣,皆出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於屬最親也,奸臣猶得誣以極惡。—《明太宗實錄卷五》

建文帝朱允炆

如果說《明太宗實錄》不可相信,那在《明史》所載的朱允炆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以削燕屬籍的詔書中,同樣提到了雙方的關係:

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明史卷四·本紀第四

可見在靖難戰爭中,包括朱允炆在內的建文君臣,沒有人懷疑朱棣的嫡子身份。而我們仔細梳理史料可以發現,朱棣在手下面前,最喜歡稱自己為太祖高皇帝嫡子,目的是加強部隊的士氣和凝聚力。而在給朝廷上書時,朱棣最喜歡稱自己是「興宗康皇帝同產弟」。興宗康皇帝就是懿文皇太子朱標,這樣做的目的還是向朱允炆打感情牌,也向全國的文武官員打感情牌。而朱標一出生就受到朱元璋的高度重視,6歲時候就請當時著名的大儒為他開蒙。朱元璋稱吳王,朱標是吳王世子。朱元璋稱帝,朱標立刻進封皇太子。如果朱標不是朱元璋嫡長子,這一切的一切都無法解釋。如果朱標是嫡子,他的同產弟朱棣必然也是嫡子。

是誰炮製了孝陵享殿的謊言?

實際上早在談遷和李清之前,明末散文家張岱已經在其所著《陶庵夢憶》中記錄了自己在崇禎十五年一次探訪孝陵享殿的經歷,並且解密了朱棣並非馬皇后嫡子。

近閣下一座稍前,為碽妃,是成祖生母。—《陶庵夢憶卷一鐘山》

而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所藏《陶庵夢憶》抄本中,在「碽妃」二字旁邊還有「韃女」的批註。一句「韃女」彰顯了自方孝孺而下,江南地主集團對於「屠夫」朱棣的詛咒。

明孝陵

那麼張岱又是如何進入孝陵享殿的呢?明太祖的陵寢怎可讓人隨意進出參觀?其實到來明末綱紀鬆弛,只要出錢,別說進孝陵參觀,就是打開地宮都有人敢做。張岱此行,就是花錢進去的。而當時的孝陵太監膽子大到什麼程度,張岱親眼所見祭祀朱元璋用的牛羊已臭腐不堪聞矣

而根據談遷在《棗林雜俎·彤管篇》的記載,當時享殿內的牌位內容所記各王生母如下:

碽妃(生燕王)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晉王)皇妃某氏(生楚、魯、代、郢、齊、谷、唐、伊、潭王)皇貴妃某氏(生湘、肅、韓、沈王)皇貴人某氏(生遼王)皇美人某氏(生寧、安王)

朱元璋二十六個兒子中,周王朱橚、趙王朱杞、蜀王朱椿、慶王朱栴、岷王朱楩、皇子朱楠這六人就此消失不見。其中趙王朱杞和皇子朱楠早夭不算也就罷了,那麼重要的周王和蜀王怎麼也會漏掉?而且楚王朱楨和齊王朱榑一個生於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三月,一個生於十一月,他們居然是同母?同樣韓王朱松生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沈王朱模生於八月,這倆也是同母?如此的漏洞百出,不能不使筆者再次對其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結合孝陵享殿內錯漏百出的牌位擺放,以及張岱的親身經歷,筆者有理由懷疑當時的明孝陵已經稱為守陵太監假借皇室噱頭以藉機斂財的工具。至於太子非馬皇后所生,成祖乃蒙古妃子之子這樣的噱頭自然是越多越好。您說裡面親王的數目都不對,來參觀的有幾個會關芯這個?糊弄糊弄不就完了。所以說《南京太常寺志》的內容並沒有問題,但是孝陵享殿的這些確實存在的牌位則根本就是假貨。

朱棣銅像

結語:成祖朱棣的身世之所以會引起軒然大波,根本原因是他對於江南地主的態度,使得他在文人之中的口碑極差。文人們明著幹不過你,耍筆桿子編造謠言那還不是小事一樁。何況還有蒙古方面傳出來的傳說,正好拿來加工加工。而明朝從萬曆朝開始,為了皇太子的問題,皇帝和文官們鬥得不亦樂乎。萬曆帝自己都不上朝了,南京孝陵的管理更加不放在心上。太監們借著傳說裝神弄鬼大肆斂財,將談遷、錢謙益這樣的史學大家也糊弄得一愣一愣。後世的史學家受此影響,非說朱棣一定要認馬皇后為母,才有繼位的合法性。拜託,他本來就是馬上得的天下,哪來的合法性?何況就算太子一家死絕,也要等到秦王和晉王全家死絕,那他朱棣才有合法性!在明代的條件下,要把所有史料中的細節全部做到嚴絲合縫是件多大的工程量麼?朱棣非馬皇后之子說,可以休矣!

相關焦點

  •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誰?
    成祖本紀》記載:「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也就是說,朱棣的生母是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可是,馬皇后是和朱元璋叫板了一輩子的人,會因為朱棣被打嗎?《大明風華》劇組安排的這一場景,說明對明史還是有深入研究的:朱棣的生母並非史冊記載的馬皇后。可如果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嫡子,那他的生母會是誰?
  • 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誰?為證明皇位的合法性,朱老四連生母都改了!
    《明史》及其它得到世人認可的相關正史中,都明確記載明成祖朱棣是太祖朱元璋第四子,馬皇后所出。但是,從當時到現在,對於朱棣之母究竟是誰都存在爭議。為啥?因為朱棣登基後,曾篡改過大量明初史料。意為馬皇后生了五個兒子,長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四子朱棣,五子周王朱橚(朱棣同母弟)。但問題是,《南京太常寺志》記載朱標、朱樉、朱棡的生母是李淑妃。朱標這裡應該是誤記,因為朱標出生時,李淑妃的父親還沒有投奔朱元璋,幾個月後才來,並獻上女兒。
  • 元順帝真的是朱棣的親生父親嗎?
    在此之前,高麗一直處於內亂之中,而且一直尊元王朝為宗主,根本不可能給明王朝進貢宮女、妃嬪。算一算,這一年明成祖多大歲數了?三十三歲!更何況,明成祖出生時明太祖還在跟陳友諒爭江南半壁,高麗人憑什麼認定他將來可以一統天下、上趕著給他進貢?這不是笑話嗎?那麼,明成祖的生母到底是誰呢?
  • 元順帝真的是明成祖朱棣的親生父親嗎?
    朱棣肯定是朱元璋的兒子,說是元順帝的兒子,大多都是製造噱頭,不過羽評郡主還是樂意解釋。                                                        《明成祖傳》記載「以朱元璋的精明和剛毅,怎麼會將一個懷有身孕的女子留在宮中,況且還是元順帝的妃子。」
  • 朱元璋當年為什麼要對朱棣的生母用鐵裙刑,馬皇后為何不敢阻止?
    可是當時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反對,或者幫這個妃子說情,就連寬厚善良的馬皇后也只是選擇了將朱棣抱走撫養,而對朱元璋的所作所為保持沉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朱棣的生母其實並不是馬皇后,而是一位元朝的妃子,被朱元璋收入後宮封為碽妃。這碽妃原本天生麗質,又是經歷過改朝換代的人,所以平時處事也比較低調聰慧。
  • 為什麼朱棣喜歡從朝鮮選妃子?因為他母親是高麗人!
    於是朱棣反覆宣稱自己「乃父皇太祖高皇帝親子,母后孝慈高皇后親生,皇太子親弟,橚居眾王之上。」這一招確實在他奪取皇位中起了大作用。 但人們還是漸漸發現各種官私記載與朱棣所說大不相同,這些記載之間又互不相同。 有的說朱棣與周王朱橚是高皇后所生,而太子及秦王、晉王等都是庶出。 有的說朱棣是達妃所生,太子與秦王、晉王則是高皇后所生。
  • 伉儷情深還是畏妻如虎?明成祖朱棣篡位後為何再也生不出子嗣?
    比如朱棣原來的廟號是太宗,但他孫子的孫子的孫子明世宗,卻為了抬舉自己親爹,硬生生把老祖宗的廟號由太宗改成成祖。朱棣原本的諡號是「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表明自己是替天行道才奪了侄子的江山。明世宗倒好,給他改成「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一個「啟」字加一個成祖的廟號,坐實了朱棣篡位的事實。對明世宗這位白眼狼的所作所為,估計永樂皇帝都能氣得從長陵裡蹦起來。
  • 馬氏歷史名人——馬皇后
    而明太祖的馬皇后卻有未經纏裹的大腳。原因是馬皇后在幼時深得養父母的寵愛,堅持不肯纏足,長了一雙天足,人稱「馬大腳」。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馬皇后深居皇宮,但對自己的一雙大腳也感到無可奈何,每當與客人相見,總是用衣服的下擺或裙子將腳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
  • 佛教史話丨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的前世今生
    不過,朱棣的「報恩」究竟是報誰的恩?在歷史上至今是一道謎案。 現存明初史料,比如《太祖實錄》和《太宗實錄》,明確記載朱棣為朱元璋的第四子,生母為馬皇后。《明史》等正史也多遵循這種說法。
  • 明成祖朱棣到底是明君還是暴君?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有血性的皇帝
    之後,北京的朱棣坐不住了。正所謂,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個魚死網破。之後,朱棣起兵造反了,他順利的擊敗了朝廷大軍,攻入了首都南京。可是,朱允炆卻消失了,人們都不知道他的下落。由此可見,朱棣這種篡位的行徑是不得人心的。相傳,朱棣攻下南京城時,出來相迎的官員只有一百多位,且大部分都是官職較小的官員。
  • 朱元璋和馬皇后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朱元璋偏偏最喜歡朱標?
    朱元璋為何最喜歡朱標,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朱標是嫡長子,與馬皇后關係密切 在《明史》記載中,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都是馬皇后所生,但根據考證(《南京太常寺志》),這段記載可能是被朱棣動過手腳的,目的是為解決朱棣生母身份微賤的問題。
  • 韓國學者:明成祖朱棣是韓國人!中國學者反駁一句,他們無言以對
    然而在現代,竟然有韓國的學者跳出來,大聲叫喊著「朱棣是韓國人」,他們甚至還給出了證據。他們說朱棣的生母並不是馬皇后,而是高麗人。宋元時期,中國人稱韓國和朝鮮為高麗人,918年被王建建立,在元朝時向元朝稱臣,稱為「徵東行中書省」,而早在宋朝時,他們便已先後向遼、金兩國稱臣。由於高麗是元朝的一個省,因而元順帝納了高麗人為妃,這個妃子後來被朱元璋掠奪,這是他們認為朱棣是韓國人的證據之一。
  • 朱棣廟號本來是「太宗」,可為何後來嘉靖改為「成祖」?
    為什麼本該叫「明太宗」的朱棣現在卻被我們稱之為「明成祖」了呢? 其實,從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開始,一直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這100多年間朱棣的廟號一直是「太宗」。但就在嘉靖十七年,嘉靖皇帝朱厚熜(明世宗)把朱棣的廟號改成了「成祖」,並將明成祖朱棣與明太祖朱元璋並稱為「明朝二祖」。就這樣,朱棣的廟號被嘉靖帝改為我們現在熟知的「明成祖」。
  • 明朝朱棣奪權登基後遷都,為何史學家還是稱其為明朝,而不是北明
    朱棣為何國號會加前綴呢?3、西晉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附近),西晉滅亡後晉室東遷,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附近)。於是晉朝分為西東和兩晉。五代十國為何朱棣奪權且遷都後不稱北明呢?按照以上的論述來說,奪權之後都城北遷,國號應該加前綴「北」,也就是說朱棣奪權後應稱「北明」,那為什麼史學家不這麼稱呼呢?
  • 明建文叫朱棣叔叔,朱棣是朱瞻基的爺爺,朱瞻基是建文的什麼人?
    先說朱允炆與朱棣的關係。 朱允炆父朱標,他是朱元璋的嫡長子,生母為馬皇后,而朱棣則是馬皇后的第四個兒子(野史說朱棣生母另有他人,可能或是碽妃,或是元妃洪吉喇氏,或是高麗妃翁氏所生),因此朱標就是朱棣的親哥哥。
  • 成祖徐皇后:將門虎女一賢后,困頓夫弟相鬥,死後停棺六年下葬
    昨天寫了大腳馬皇后,今天接著說一說另一位賢后,徐氏。明朝的皇后大都出身不高,主要是怕外戚幹政,也因為開國皇后賢明,下令不以出身論高貴,選皇后選賢不選美。反觀明朝的歷史,出身最高的皇后就是成祖的徐皇后,她是大將徐達的長女,真正地將門虎女。徐達的出身也不算好,跟著朱元璋拼命廝殺建立明朝後,被封為魏國公。他及其重視兒女們的教育。
  • 靖難之役後,除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是如何處理朱標其他後人的
    但他還沒就藩,叔叔朱棣就打到了京城,把他降為懷恩王,居建昌。但在建昌待了不到幾個月就被廢為庶人,從此囚禁在鳳陽的高牆內,直到公元1414年過世,享年30歲,南明小朝廷朱由崧上諡號「憨、悼」。2:朱允熙,他也是朱允炆的親兄弟,公元1391年生於南京,大哥建文帝封他為徐王,朱棣登基改封敷惠王,被罰和母親呂氏一起給懿文太子朱標守衛陵寢。
  • 靖難之役時,如果馬皇后還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建文帝朱允炆自幼生長在深宮之中,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理想主義者也,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身邊也聚集著類似的方孝孺、黃子澄等人,加之朱允炆「誠純孝」,書生意氣,最終,在朱棣發動的所謂「靖難之役」中,痛失皇位,下落不明。
  • 明初臨邑有幫朱棣的粉絲
    張明福明初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對魯西北的德州區域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建文二年(1400)5月,朱棣的靖難軍佔領德州,準備稍事休整後向濟南發起進攻。這時的燕軍大部隊駐紮在臨邑城北的沙河兩岸,天天演練習射,為下一步進攻濟南城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