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誰?為證明皇位的合法性,朱老四連生母都改了!

2021-01-08 劇透歷史

《明史》及其它得到世人認可的相關正史中,都明確記載明成祖朱棣是太祖朱元璋第四子,馬皇后所出。但是,從當時到現在,對於朱棣之母究竟是誰都存在爭議。

為啥?因為朱棣登基後,曾篡改過大量明初史料。

對明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一件事,建文帝朱允炆在史上留下的痕跡很少,除了一些不得不記的重大事跡,他的性情愛好、家庭生活簡直是個謎,人們只能從歷史事件去推測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其實是很奇怪的,哪怕朱允炆只當了4年多皇帝,身邊照樣有記錄其言行舉止的史官,為啥沒有資料呢?

原因很簡單,朱允炆時期的檔案文獻和起居注全遭朱棣毀滅,就連私家記述也遭到朱棣的禁止。朱棣這樣做,是為了淡化朱允炆的存在,消除他在位時的影響,鞏固自己的地位。

當然了,僅僅這樣還不夠,想要名正言順的登基為帝,朱棣還需要一個正宮嫡出的身份。倘若他的確是馬皇后所生,那不需要動什麼手腳;倘若他不是,很可能順手修改一下,以減輕繼位的非議。

那他到底是不是呢?很大概率不是。

《明太祖實錄》中有這樣的記錄「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標,次秦愍王樉,次晉恭王棡,次上,次周定王。」

意為馬皇后生了五個兒子,長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四子朱棣,五子周王朱橚(朱棣同母弟)。但問題是,《南京太常寺志》記載朱標、朱樉、朱棡的生母是李淑妃。

朱標這裡應該是誤記,因為朱標出生時,李淑妃的父親還沒有投奔朱元璋,幾個月後才來,並獻上女兒。

朱樉和朱標的出生日期很近,朱標生於1355年10月10日,朱樉生於1356年12月3日,只隔了一年多,同母不是不可能,但也挺少見,朱樉是李淑妃所生更為合理。

這就讓人自然而然產生一個懷疑,朱樉是這種情況,朱棣會不會也如此呢?

古代講究嫡庶、排行,朱樉排序在前,若是庶子倒也罷了,再有嫡出的身份,勢必損害到朱棣的利益。馬皇后再寬宏大量,也不能看著親兒子吃虧。而如果朱棣像朱樉一樣,也不是馬皇后生的,她自然不會計較這個問題。

況且還有一個疑點,馬皇后這五個兒子,恰好是朱元璋的前五子。

要知道,朱元璋雖然曾經落魄,但初露鋒芒後,就有很多人在他身上投資。郭子興是一個,把義女馬氏嫁給他,還有個郭山甫,主動讓女兒給朱元璋當側室,就是後來的郭寧妃。

隨著朱元璋實力越來越強,這樣的人就更多了,到他攻下南京時,早已妻妾成群。他雖然對馬皇后感情深厚,但並沒有為她守身的概念。這樣一來,前五子都是馬皇后所出就顯得有點怪。

最大的可能,是朱元璋為了確保馬皇后的地位,讓前五子都認她為母。在一定範圍內,這應該是公開的秘密。只是朱棣繼位後,刻意弄假成真,堅稱自己的母親就是馬皇后。

這也可以理解。無論朱棣起兵的理由多麼的冠冕堂皇,都無法改變所謂的「靖難」就是造反的事實。要是再沒個嫡子的身份,受到的指責、經受的阻力肯定更多。

那麼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誰呢?很多歷史學家考證,是來歷、姓氏不詳的碽妃。著名學者傅斯年先生認為,朱棣是碽妃所生,馬皇后養育,碽妃身份低微,因而名聲不顯。另一名學者吳晗先生也支持傅斯年的觀點。

另一個證據,則是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的明孝陵中,神位正中是帝後,左邊第一位是李淑妃,右邊第一位是碽妃。

神位如何安排有著嚴格的規定,不是心血來潮隨便放的。

馬皇后去世後,李淑妃代掌後宮,雖無皇后之名,卻有皇后之實。無論她有沒有生朱樉、朱棡,都是後宮第二位,排在左邊第一很合適。

但碽妃沒有美名流傳,在後宮也是個小透明,默默無聞、不太得寵,家世背景什麼的更是無從提及。朱元璋有後宮妃嬪20多位,她憑什麼排在右邊第一?

《南京太常寺志》稱這是「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還給出了解釋,碽妃有此殊榮,是因為她生了朱棣,而朱棣繼任皇帝,母憑子貴。據說朱棣還曾為碽妃修建大報恩寺,他可能也是內心有愧吧,為了穩固皇權,當上皇帝也不能彰顯生母。

也許越是上位方式不怎麼光明正大的皇帝,越是注重自己的出身。但公平來說,朱棣比朱允炆優秀太多,更適合執掌初建的大明王朝。至於他的母親是誰,真的不重要。就算他的生母不是馬皇后,又怎樣?難道還能抹殺他的功績?不可能。

相關焦點

  •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誰?
    王學圻通過沉穩的演繹,展現了盪氣迴腸之勢,把朱棣既暴戾殘酷又睿智仁愛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雙面性格間的自由切換,為我們呈現了豐富的層次感,其演技可謂吊打一眾小鮮肉。在《大明風華》中有這樣一個劇情:朱棣做夢,夢到父親明太祖朱元璋正在打他的母親。朱棣驚醒,嚇出一身冷汗。他對人說:「我想找到允炆,除了皇位,我什麼都可以給他……我是怕我娘在地下受罪,她又不受寵。」
  • 從《南京太常寺志》入手,淺析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馬皇后還是碽妃
    前言: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傳奇帝王。在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中,他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藩王身份造反,進而奪取天下的。遷都北京,北徵沙漠,下西洋,收安南,修《永樂大典》,這些功績隨便拿一項出來都足以青史留名。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君王,從明末開始,圍繞著他的生母卻出現了巨大的爭議。
  • 皇位正統:永樂帝朱棣為了闡明他的皇位合法性而採取的措施
    朱棣從即位後一直關心鞏固他的權力,他傾注全力來使他受命的統治合法性。早在靖難之役時,還沒有登上皇位的永樂帝,對於他的侄兒建文帝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控,來證明自己的行動是正義的。他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處死了許多建文帝時期的「奸臣」,恢復了被建文帝所違背祖宗制度。以此來證明永樂帝繼承皇位是合法的。
  •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就避免靖難之役?
    不管是於情還是於理,在朱標死後,朱允炆繼承皇位都是合乎禮法、名正言順的,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真的沒想到,朱老四還真的敢造反!洪武二十五年(1392),剛剛從陝西巡視歸來的太子朱標,突然因病去世,這讓已近古稀之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大受打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喪子之痛,讓朱元璋不得不放棄原本遷都的打算。
  • 撲朔迷離:從《延禧攻略》等電視劇中,看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誰?
    不僅因為他在位時間長,發生的故事太多太多,就連他自己的身世,也夠拍幾部電視劇的,而近幾年的熱播四部電視劇中,也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這些答案,跟歷史上乾隆的身世之謎,一致嗎?在《延禧攻略》中,乾隆的生母是錢氏,因為陪著還沒有登基的雍正微服私訪,被土匪抓住,當了壓寨夫人,後來才逃回了北京。雍正皇帝感覺很沒面子,又怕民間知道乾隆生母的身份,於是就將她賜死。
  • 朱棣奪取侄子皇位只用了4年,建文帝為什麼不堪一擊,差在哪?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用了「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很快就從一方藩王,成為了明朝的統治者,為了繼位的合法性,還把自己的生母改為馬皇后(朱元璋老婆),為了堵住悠悠之口,他朱棣更是把侄子朱允炆的後宮佳麗幾乎屠戮殆盡。那為什麼作為皇帝的朱允炆,會輸得這麼慘?
  • 朱棣的廟號是太宗,為什麼後世都喜歡叫他明成祖?
    只可惜,朱允炆根本沒有「太宗命」……即位不久之後,著名的「靖難之役」爆發,時為燕王的朱棣舉起了「靖難清君側」的大旗,一路從自己的封地北平打到了南京城下。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朱允炆困守愁城之時,自己的親叔叔谷王朱橞和表大爺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一起打開了金川門,把自己另外一位親叔叔朱棣給放進了城!
  • 朱棣廟號本來是「太宗」,可為何後來嘉靖改為「成祖」?
    那就從武宗的親兄弟中挑選一位出來繼承皇位,可孝宗皇帝生前只留下朱厚照這一棵獨苗,所以朱厚照沒有親兄弟。無奈只能從武宗的爺爺憲宗的孫子輩中挑選,最終選上了武宗的堂弟——興獻王的長子朱厚熜,就是後來的嘉靖帝。 兩個月後(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位,是為嘉靖皇帝。就這樣,原本與皇位無緣的朱厚熜終於幸運地當上了皇帝。
  • 朱元璋當年為什麼要對朱棣的生母用鐵裙刑,馬皇后為何不敢阻止?
    可是當時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反對,或者幫這個妃子說情,就連寬厚善良的馬皇后也只是選擇了將朱棣抱走撫養,而對朱元璋的所作所為保持沉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朱棣的生母其實並不是馬皇后,而是一位元朝的妃子,被朱元璋收入後宮封為碽妃。這碽妃原本天生麗質,又是經歷過改朝換代的人,所以平時處事也比較低調聰慧。
  • 為什麼朱棣喜歡從朝鮮選妃子?因為他母親是高麗人!
    按宗法制說,誰與朱元璋最親,誰便有資格做皇帝。 於是朱棣反覆宣稱自己「乃父皇太祖高皇帝親子,母后孝慈高皇后親生,皇太子親弟,橚居眾王之上。」這一招確實在他奪取皇位中起了大作用。 但人們還是漸漸發現各種官私記載與朱棣所說大不相同,這些記載之間又互不相同。 有的說朱棣與周王朱橚是高皇后所生,而太子及秦王、晉王等都是庶出。
  •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朝鮮使臣無意中說出原因
    朱標死後,朱元璋將其兒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準備讓他繼承自己的皇位。對於朱允炆的繼位,許多學者都感到非常奇怪。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將天下交給一個孩童,他真能放心嗎?朱標死後,為何不將皇位傳給正值壯年的其他兒子,比如文武雙全的燕王朱棣。按照《明史》記載,除了朱標以外,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均為慈孝高皇后的兒子。也就是說,這幾個兒子都是朱元璋的嫡子。
  • 雍正與生母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何母子關係勢同水火?
    但雍正帝的生母,即孝恭仁皇后(仁壽皇太后)之死確與雍正帝有著莫大的關係,這一切都與一個關鍵人物分不開——胤禵。雍正與胤禵是同胞兄弟,他們的生母就是孝恭皇后。胤禵在康熙晚年時是一度被看好的繼位人選,他也是在康熙駕崩後被雍正正式降旨召回京城並在北京被軟禁起來的,難怪當時的人以及後人都相信雍正生母是被他逼死的。究竟事實真相如何呢?
  • 唐德宗遙尊生母沈珍珠為太后,漢章帝為何不肯晉封生母為太后?
    按照禮制,繼承了皇位的皇子,必須是先皇的大宗嫡子。皇帝的嫡子登基稱帝,生母本來就是嫡母,成為太后自然是水到渠成。有些皇子是皇帝的庶子,庶子登基稱帝之後,就是先帝的大宗嫡子,他的生母無論生前地位如何低下,都要封為太后。就算是皇帝的生母死了,也要被追封為太后。如果皇帝的生母下落不明,就要被遙尊為太后。舉個例子,大唐高祖神堯皇帝李淵的生母獨孤氏,活著的時候,只是唐國夫人。
  • 韓國學者:明成祖朱棣是韓國人!中國學者反駁一句,他們無言以對
    「明朝的永樂皇帝,駕崩於1424年8月12日,自從1402年7月17日登極以來——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間——而且所有的證據也顯示,他從未浪費過一天」作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雖然用來不正當手段奪取了皇位,但是他在位期間的確展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為明代的社會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乾隆皇帝的生母究竟是誰,是海寧陳氏,還是孝聖憲皇后?
    乾隆帝的生母到底是誰關於乾隆帝的生母到底是誰這個問題,清朝的官方記錄還是比較明確的,乾隆帝的生母是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康熙五十年陰曆八月十三日,鈕祜祿氏為時為雍親王的雍正帝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這些都是史籍和清宮玉牒中有明確記載的。▲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畫像海寧陳氏之說不可信關於乾隆帝的身世,野史中傳言最廣的莫過於與海寧陳氏以女換子的說法了,但這種說法其實最不可信!
  • 朱元璋為什麼把皇位傳給孫子?為了國家穩定,這是最好的選擇
    而之所以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原因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而不是他的其他兒子。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朱元璋一定要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呢?
  • 靖難之役後,除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是如何處理朱標其他後人的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靖難成功後,朱棣必然是要自己坐上皇位的,但他也沒有像唐太宗那樣:直接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兒子。那麼朱棣是如何對待太子朱標的其他後人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下這段歷史。據明史記載,太子朱標一生娶了兩個妃子,一個是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另一個則是明朝開國元勳常遇春的女兒。
  • 偽君子朱棣作惡一次,終身不得安寧
    但是不管朱棣的理由正不正,總之最後人家是成功了,成為了權力至高無上的永樂皇帝,那他算是大功告成了嗎?並沒有,他稱帝的真正障礙並不是侄子朱允炆,而是皇位的合法性危機。這種合法性危機讓他坐立不安,讓他疑神疑鬼,讓他心理變態,讓他一輩子都在為篡位買單,為了掩蓋篡位的事實,他又不得不做一系列掩飾、殘暴、變態的事情。
  • 朱元璋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孫子?
    所以,朱元璋因為是漢人出身,推翻了元朝異族統治,所以恢復正統的的嫡長子繼承制是理所當然,當然,朱元璋並不是一個拘泥於守舊的皇帝,他之所以能在建立大明之初,很快就把嫡長子繼承製作為皇位繼承的依據,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他對自己的兒子中嫡長子朱標非常有信心二,朱元璋傳位給孫子朱允炆可是說是偶然中的必然。
  • 《倚天屠龍記》,朱老四稱帝後滅明教,張無忌的一席話成導火索
    攻佔大都後,明教眾人在皇宮內商談誰來繼承大統的事宜,他們都一致認為張無忌是最佳人選,但張無忌志不在此,心裡想的只有趙敏,自然不會接受這個皇位。皇位不可能空缺在那裡,自然是要有人去繼承,那麼這個人是誰呢?結合原著和以往的幾部作品不難猜出,最後應該是朱老四登上了帝位,也就是朱元璋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