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人工智慧將成為人類的進化方向

2021-01-08 電子發燒友
物聯網+人工智慧將成為人類的進化方向

讀芯術微信公眾號 發表於 2021-01-05 12:05:32

世界正處於變革時代,這一時期的重要性可比肩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人們相信,AI和IoT就是具有前景的兩個領域,它們將使世界現代化,這兩大支柱在未來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將通過分析AI和IoT這兩個概念來了解我們可以對其抱有什麼期待;還會討論如何利用這些集成技術來開發創新性和創造性的項目;最後,本文將分析一種使代碼更緊湊、更有效地部署在嵌入式設備中的方法。

什麼是物聯網(IoT)?

物聯網是描述嵌入傳感器、軟體和其他技術的物理實體網絡,目的是通過網際網路和其他設備與系統連接並交換數據。物聯網的定義因多種技術、實時分析、機器學習、商品傳感器和嵌入式系統的融合不斷發展。嵌入式系統、無線傳感器網絡、控制系統、自動化等傳統領域都有助於實現物聯網。

在消費市場,物聯網技術與「智能家居」產品同義,包括支持一個或多個公共生態系統的設備和電器,並且可以通過與該生態系統相關的其他設備進行控制。

什麼是人工智慧和AIOT?

人工智慧是一個廣泛的領域,包含許多子類,如自然語言處理(NLP)、人工神經網絡、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機器人學等。人工智慧的官方定義是:能夠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執行的任務的計算機系統的理論和發展,例如視覺感知、語音識別、決策和語言間翻譯。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30年,人工智慧預計每年將額外創收13萬億美元。即使在今天,人工智慧技術也創造了巨額收入,但主要是在軟體領域。等到2030年,人工智慧創收領域將不只局限在軟體行業,還有零售、旅遊、運輸、汽車、材料、製造等行業。

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結合形成了一個全新、有趣且獨特的研究分支,人工物聯網或AIOT。搭載人工智慧的物聯網能夠創建智能機器,這些機器可以模擬智能行為,同時提高決策能力,幾乎很少甚至沒有人為幹擾。

通過將人工智慧集成到raspberry pi和Nvidia Jetson Nano等嵌入式物聯網設備中,我們可以開發出一些傑作,利潤高且有益於整個社會。像Alexa、Siri或Google AI這樣的虛擬助手的一些示例展示了高級智能和未來的可能性。

如何入門?

1. Arduino

Arduino是一個由ATmega微控制器組成的開發板。這是開始機器人和物聯網項目的最佳方式之一。

Arduino是一家開源軟硬體公司,業餘愛好者、修補者和專業人士都可以用它來構建令人驚嘆的創新項目。根據我的經驗,Arduino絕對是你實現機器人夢想的最佳方法之一,因為它比其他微控制器更容易操作。

Arduino有多種規格和尺寸,分別是Arduino Nano、Arduino Uno和Arduino mega。Nano是一種尺寸較小的板,可用於更簡單、更獨特的項目;Uno中等大小,非常適合試用以及業餘愛好者級別的項目;Mega更大一點,可用於稍微複雜一點的項目和場景。

筆者認為,Arduino是開始任何類型的物聯網項目的最佳方法。使用Arduino進行傳感器控制和學習設備等一些基礎項目的管理,對於在該領域追求更具創意的想法非常有利。

剛開始學習很簡單,因為它主要是C和C++等程式語言的混合。作為初學者,主要需要擔心兩個代碼塊,即設置和循環功能塊。因此,初步建議先試用Arduino Uno開發板,然後再使用更複雜的嵌入式設備。

2. Raspberry Pi

Raspberry Pi是單板計算機,這是開始計算和編程的絕佳方式。Raspberry Pi提供了許多在分支機構中創建極酷項目的機會,例如計算機視覺、遊戲、物聯網項目等等。

藉助攝像機,Raspberry Pi甚至可以用於物體檢測、面部識別和監視之類的任務。如果你想開始學習編程、編碼,那麼Raspberry Pi是最便宜、最好的方法。中級業餘愛好者或專家也可以用它完成更高級的項目。

使用Raspberry Pi和Raspbian OS之類的作業系統進行編程的最大好處在於你可以使用多種程式語言,包括python。Thony編輯器是OS作業系統中的預裝程序,你可以在這裡編寫python代碼。

Raspberry Pi中編碼的所有程序,包括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程序,都可以輕鬆部署。外部附件,如照相機、音頻設備等也可以添加到Raspberry Pi和控制執行實時計算機視覺任務,如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等。

3. Nvidia Jetson Nano

NVIDIA Jetson Nano是機器人學中人工智慧相關操作的最佳工具之一,比Raspberry Pi稍貴,但計算能力更強。NVIDIA稱:NVIDIA Jetson Nano支持開發數百萬個新型小型低功耗人工智慧系統,開啟了嵌入式物聯網應用程式的新世界,包括入門級網絡錄像機、家用機器人和具有完整分析能力的智能網關。

NVIDIA開發套件允許用戶運行許多神經網絡操作,包括圖像分類、分段、對象檢測、語音處理等。

雖然Nvidia Jetson Nano比Raspberry Pi貴一點,但它有相對更好的功能,也是開發中高級項目的一個很好的起點。如前所述,它功能強大,可以執行多種任務。

在我看來,這些是使用AIOT的最好的設備。當然,還有許多其他非常棒的選項和嵌入式設備選擇來開發有效的模型。

本文談到的最後一個話題至關重要,將介紹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後量化,以在嵌入式設備上運行GPU容量較小的複雜程序。

訓練後量化

在你的系統上有效運行的模型可能無法在低端設備上有效運行同一程序/模型。這可能是因為目標設備有硬體限制。對此,訓練後量化可以幫助改善目標設備的算法和模型的優化。

訓練後量化是一種轉換技術,可以減少模型大小,同時還可以改善CPU和硬體加速器的延遲,而模型精度幾乎不會下降。使用TensorFlow Lite轉換器將已訓練的float TensorFlow模型轉換為TensorFlow Lite格式時,你可以對其進行量化。

TensorFlow Lite轉換器在Raspberry Pi之類的設備上非常有用,可優化對象檢測模型、人臉識別模型等。使用TensorFlow Lite可以優化對象檢測項目,同時在安卓或蘋果系統設備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在探索這些模型時,如果你確實希望將其轉換為可以惠及眾人的實際使用案例,那麼模型的訓練後分析和訓練後量化對於提高效率、質量和緊湊性以將項目部署到更廣泛的受眾就變得極其重要。訓練後量化還使我們能夠在量化模型上實現幾乎與原始模型相同的精度,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輕鬆多了!

AIoT在未來幾年的影響將是令人震驚的,未來將出現的新發明讓我興奮不已。你打算建立什麼樣的項目來迎接這樣的未來呢?
責編AJ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新基建第一波紅利已釋放
    "新基建"被推上風口,成為如今炙手可熱的話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從本質上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指的就是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可為傳統產業朝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 界面《面談》專訪印奇:如果不是人工智慧,我就不創業了
    在探討「科技進化與人類未來」的論壇環節中,嘉賓們對「人工智慧是否能戰勝人類」的問題進行表態,綠色代表認同,紅色則是否定。此時,臺上四位嘉賓中,有三個人,都舉起了綠色的牌子。曠視(Face++)是家專注視覺深度識別的人工智慧公司,而「人工智慧」,是當下最火熱的詞彙之一。資料顯示,整個2016年,中國的人工智慧公司共計融資2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人工智慧重鎮。而艾瑞諮詢在一份調查報告中也表明:中國的人工智慧市場將在2020年達到91億美元的規模,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每年的增長速度都達到50%。
  • 人工智慧叛變恐將導致人類滅亡?智能合約成為逆襲關鍵
    《2001:漫遊太空》裡精神錯亂的哈爾9000,《我,機器人》裡的類人機器人,當然,還有《終結者》,這些影片當中都有著人工智慧的濃重色彩。這些以人工智慧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為我們開啟了科幻世界的大門。在人工智慧還存在於影片當中的時候,我們都是一笑置之,而前不久阿爾法狗打敗人類圍棋選手,人工智慧真的到來之時,許多人卻生出了一股被支配的恐懼感。
  • 成為上帝or成為母親:《異形》前傳與《異星災變》中仿生人進化方向
    而我的關注點在於,這些劇作和電影中,仿生人的進化方向,是成為上帝,還是成為母親呢?像《異形:契約》的大衛一樣創造新生物,成為上帝,或者像《異星災變》中的mother一樣進化成為母親,展示了仿生人的兩種不同進化方向。這兩種身份,都能滿足其對與「創造力」的追求。1.成為上帝:被創造物成為造物主【伯10:8】你的手創造我,造就我的四肢百體,你還要毀滅我。
  • AI仿生:人類進化新可能
    如果人類製造出的仿生人具有和人類一樣的智力,那人類該如何與其相處?作者持悲觀態度——只要人類將仿生人視作工具,不平等就必然存在,而衝突也將不可避免。幸好,我們已經平安活過了2019,地球並沒有因為核戰爭變成廢墟。人工智慧正迎來第三次爆發浪潮,但具有人類意識和智力水平的強人工智慧還遙遙無期。
  • 有可能成為現實的「人類終結者」之「人工智慧篇」
    看了上一篇文章的朋友,一看這個題目就知道了,咱們今天盤點有可能成為現實的「人類終結者」之「人工智慧篇」關於AI的電影題材也是電影導演們的最愛劇中的機器人男孩大衛除了對女主的愛,還產生了另外的情感,那就是「嫉妒」,這就是自我意識的衍生和延伸的一個方向。第二種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意識超越人類,開始把人類做為敵人。
  • 專家:人工智慧將在2062年趕上人類智能
    【手機中國新聞】周日,在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舉行的「危險思想節」上,該大學的人工智慧科學教授Toby Walsh預測,用不了50年,人工智慧(AI)就將在適應性、創造力和情商方面趕上人類。該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Toby Walsh教授給迫在眉睫的現實劃定了一個時間範圍。
  • 深度恐懼:人工智慧已發出自己的聲音 人類無法理解
    近日,據外媒《大西洋月刊》報導,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讓兩個AI聊天機器人互相對話,竟逐漸發出人類無法理解的獨特語言。研究人員不得不對其強行幹預,這也刷新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認知。在Facebook的這次實驗中,AI自行升級的速度及機器人的學習能力,早已超出大家的預期。
  • 人工智慧美女機器人或將會成為人類的伴侶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智慧型手機還是無人駕駛的AI智能汽車,現在的生活已離不開這些人工智慧,而機器人的誕生更是顛覆了很多傳統的規則,像工廠的生產,很多都採用了機器人操作,慢慢的機器人就這樣進入我們的生活裡。
  • 人工智慧怎麼發展的?看看人工智慧的進化史就知道了
    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統計分類,其收斂的算法成為模式識別中線性分類法的基礎。這也是認知、心理和智能研究上聯結主義的開端。1958年,在由美國海軍組織的發布會上,羅森布拉特公布了此項研究成果。這個在當時還是雛形的人工智慧社區引發了人們的熱烈討論和廣泛聯想。《紐約時報》報導說:「感知器將會是能夠行走、會交談、有視覺、能寫作、自我繁殖、感知自身存在的電腦胚胎。」
  • 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物聯網高新技術,助力南方銀谷地鐵信息化
    南方銀谷集團是一家以人工智慧、物聯網為支撐的大交通行業信息化龍頭企業,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的到來,南方銀谷抓住趨勢,在日均客流量巨大的交通工具——地鐵入手,據統計,地鐵出行人群佔都市交通人群的50%以上,搭乘地鐵平均日時長超過70分鐘。
  • 物聯網是怎樣和區塊鏈扯上關係的
    而且,隨著物聯網設備呈幾何級數增長,伺服器的維護成本也將大大增加,中小型企業難以維繫。 同時在通信兼容方面,全球物聯網平臺均缺少統一的語言,容易造成多個物聯網設備彼此之間通信受阻。這是由於物聯網行業存在明顯的碎片化特徵,無論是智能家居、智能家電,還是機器人、智能汽車等,它們所連接的網絡都是割裂且封閉的。
  • 物聯網2.0進場 百度雲ABC的整合優勢在哪?
    尤其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讓物的數據能夠從局部擴展到全局,讓全局數據產生新的價值,新價值促進新商業模式的發展。「也就是說,網際網路的技術積累和商業運營經驗將應用在物物相連的世界裡,並在這個世界裡發展出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從而進入網際網路的下半場。」
  • 現實與夢境的反差,科幻電影《滅絕》,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共存問題
    《滅絕》劇照這部電影不一定有很多人看過,因為不是院線上映,另外,從豆瓣評分結果並不高,現在很大一部分觀眾會跟著評分看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原來一切他原來一直的噩夢是沒有刪除乾淨的記憶,五十年前,人工智慧的載體——人造人,發生了進化,產生出了情感,有了情感後人造人開始反抗人類,開始滅絕人類,而人類的倖存者逃離地球,去到了火星。而五十年後,人類重返地球,要奪回屬於人類的一切,誓要把人造人消滅。電影到這裡觀眾終於明白,這是一部講述人與人工智慧的故事。
  • 移動物聯網將以人工智慧和SaaS應用服務為核心
    原標題:移動物聯網將以人工智慧和SaaS應用服務為核心基於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等關鍵核心技術的新基建,首次被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成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舉措。由此,AI、物聯網平臺等的發展,迎來新的契機。
  • 人工智慧絕不會毀滅人類!
    人工智慧會進化,最終會具有自我意識,然後掙脫人類的掌控,但是像《終結者》所描述的那種人工智慧變壞的情況不會出現,人工智慧不會毀滅人類
  • 100萬年後的人類有多強大?科學家給出猜想圖,人類已不懼怕死亡
    假設用進化論解釋生命起源之謎是正確著,那麼就意味著目前地球上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持續進化著,包括擁有高智商的人類,如果人類還在持續著進化著,那麼未來人類的樣貌肯定會發生改變,根據人類從100萬年前的南方猿人進化成為現代人類,樣貌發生巨大改變的時間應該是100萬年,以現在人類的樣貌為準,100萬年人類將會進化成為什麼樣子呢?
  • 物聯網營銷未來趨勢是什麼?
    MarTech已日益成為企業營銷的「必修課」,根據Scott發布的《全球營銷技術全景圖》顯示,2019年,全球營銷技術公司數量從2014年的1000家增長到7040家。從具體實踐來看,企業可將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數據應用和邊緣計算等技術與物聯網深度融合,搭建新的營銷生態。
  • 人工智慧是人類的羅夏測試
    「奇點」是一個假設的未來點,在這個點上,機器變得如此先進,並且可能無法控制,這意味著它可能導致人類無法預見的變化。「從電影的角度來說,基本上是人工智慧將接管世界。」當然,這是個玩笑話。但是撇開玩笑不談,雖然這不一定是件壞事或好事,但它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質疑: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其發展方向是否會存在潛在危險和不確定性。一年前,圍繞人工智慧的領先研究創業公司之一OpenAI創建了一種名為GPT-2的人工智慧。
  • 對話Peter Lee:人工智慧就像印刷術 它將是人類轉折點
    當你進入計算機科學研究領域時,至少在微軟研究院,你必須找到專注於具體問題的方法;因此,我們最終把研究方向集中在四個大類中的人工智慧上,粗略地說,集中在人工智慧的技術開發上,我認為這些分類的研究要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