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知否》發現每一種缺憾都是另一種圓滿.

2021-02-17 一枚小青橙
《知否》真是一部看不膩,即使反覆看了無數次,抖音刷到還是不忍划走的電視劇。一部好的影視作品是值得反覆咀嚼的,每一遍都有新的收穫。

最近又看了一遍,倒是又看出了些門道。

這部劇之所以那麼禁得起反覆咀嚼,主要是劇情不狗血,劇中角色又都個個飽滿。

最能引人產生情緒共鳴的就是每個角色都有一種「缺」,他們用這種「缺」把這個故事搭建成了「圓」。那種真實的不足感貼近我們現實生活,能引起我們的代入感。

1:顧廷燁帶著原生家庭的「缺」逆襲成了事業愛情雙豐收的人生贏家。

顧廷燁的原生家庭真的太複雜了,一邊和原配留下的兒子較勁,一邊被不懷好意的繼母捧殺,還有那幾房在旁隨時甩鍋,二叔一路的成長曆程真的太糟心了。

也正因為這樣的成長曆程他才會和曼娘那種女人有交集,這樣的人家和出生,受到的教育和前途都不是曼娘這種身份的人能夠得著的。

一刷的時候我是和廣大網友一起罵過二叔是個大豬蹄子的。

當初還覺得有些意難平,電視劇和小說的男主都是那種為女主守身如玉,再不濟也是潔身自好,怎麼會是這種被妖精女人捷足先登,還和男主兒女雙全,子憑母貴?

可顧廷燁的這些人生經歷都是原生家庭的「缺」造成的,他的這些「缺」在機緣巧合下撞上明蘭的「缺」,兩個同樣原生家庭缺失的人碰撞出了「圓」。

2:連「圓」了一路的小公爺也會被生活毒打啊!

小公爺齊衡算是劇裡劇外人人都喜歡的角色,出生好,原生家庭似乎也不像顧廷燁那麼糟心,父母恩愛沒有亂七八糟的小妾和庶兄弟姐妹。

這樣一個出生、人品、顏值樣樣頂尖的人還是有屬於他的「缺」。

老天不可能把所有的好都讓你一人佔全,所以小公爺和他心裡的白月光明蘭遺憾錯過。

細想,如果小公爺勇敢一點成功娶到明蘭怕又是另一種缺憾,即便明蘭多麼聰慧討喜也改變不了郡主娘娘對她的不喜,只怕小公爺最後落得個兩頭不討好,孝道和愛情到頭來都心生怨懟。

可喜的是小公爺倒底運氣不差,對婚姻和愛情沒有期待時,打算將就過一生時遇到了品性不差的申氏。

同時慶幸他眼神好,相處中看到了申氏的那些美好品質,逐漸被申氏吸引,也算用初戀的「缺」來填滿了婚姻的「圓」。

像不像我們現實生活中遇上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那時為這段無疾而終的感情深深遺憾而且十分意難平,心灰意冷以為此生不會遇上比他更好的人了,對婚姻沒有期待,消極的覺得不過是將就過日子罷了,卻也在柴米油鹽一日三餐的煙火裡品味出溫暖來。

3:我們的「缺」是平庸。

如果說明蘭和顧廷燁的原生家庭是種悲劇,小公爺錯失愛情是場遺憾,那王大娘子和盛紘的不夠圓融造就一場喜劇。

王大娘子和盛紘那真的是《知否》裡兩大活寶,他倆的「缺」就像那句:「你五毛,我五毛,咱湊一起就一塊了。」

每次看到他們夫妻操辦墨蘭婚禮時那個神同步的表情我都會笑出聲;每次刷到盛紘抓姦墨蘭時那土撥鼠般的尖叫都覺得特有喜感;每次刷到大娘子那句「踏天大禍」都像被點了笑穴一樣停不下來。

他們夫妻各有不足,卻也不是那種大奸大惡之人。

王大娘子雖對明蘭不算好,卻也沒有像她姐姐康姨媽那樣主動去使壞刻薄庶女。

她是那種直來直去大開大合,沒什麼心眼,也沒太大主見,更沒多大意志力的平常婦人。

所以既幹不過林小娘,也經不起姐姐康姨媽挑唆算計。

盛家男主人盛紘,也是那種目光短淺,沒什麼大智慧大抱負的人,是個中規中矩的人,這樣的人不能期望他把官做多大,也不能指望他讓家族更上一層。卻也是最合適的守城之君,守得住家族現有的地位榮華,他可以為盛家放棄心愛的林噙霜,便看出他是個知輕重顧大局的當家人。

他們夫妻雖各有不足,卻也不是什麼大缺陷,是芸芸眾生裡最普遍的那種人,也厚道也不幹壞事。大是大非上也拎得清,卻又很自私,直白一點說就是很平庸。

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平庸才是我們最真實的樣子,幹不了大壞事,也幹不出多偉大的事,甚至有時候還會有點兒自私。沒有顧廷燁那種經歷所以沒有涅槃重生的契機,也沒有明蘭那種表面花團錦簇富貴美滿,實則危機四伏,所以智商要隨時在線,腦子那根弦崩得緊緊的,更多時候我們就是盛紘和王大娘子那種平庸之人。

這部劇很實在,每個人都有那麼些缺憾,讓你看從中到生活的本色,從而更從容的和自己和解。

如墨蘭,父母都疼愛她,她雖是庶女運氣也還不錯,抓到的牌不算差,只是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導致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又或如蘭,出身好相貌好,心眼也不壞,處處招人喜歡,也得償所願嫁給自己的愛情,她的生活卻也不是盡如人意,婚後受盡婆婆磋磨,孕期還被婆婆為難去太陽底下罰站。

再比如華蘭,盛家嫡長女,條件長相樣樣不差,又是盛家的第一個女兒,受到的寵愛也不少。嫁得也是門當戶對,在外人看來已經是很圓滿了,偏偏婚後仍然受到各種裹挾與磋磨。

如明蘭,母親早亡又得不到父愛,好在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全劇最通透的老太太身邊耳濡目染長大,被培養得聰慧且不驕傲,該蟄伏時不冒頭,該正面剛時也不躲閃。

你看,他們或是先苦後甜,或是先甜後苦,每個角色都像極了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人生,有的人運氣不好,一出生就拿到最不好的牌,成長曆程裡有些機緣巧合成了逆襲的契機,卻也九死一生艱難險阻。

有的人,生來就抓著一把好牌,衣食無憂前途似錦,卻也少不了一些磨難挫折。渡得過則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渡不過則沉淪掙扎如一葉孤舟無奈飄搖,得過且過。

人生本就處處有缺憾,太過圓滿順遂反而要心生警惕。

如果你正在「缺」裡苦苦掙扎,不過是你修行路上的一場試煉。如果你在「圓」裡美滿順遂,也要保持警惕之心。

蘇軾的《水調歌頭》裡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圓缺都是常態,不過是此消彼長。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美好的祝福送給每一個讀者朋友。

相關焦點

  • 《鬼入侵》結局有缺憾但也是另一種完滿
    明明是一部恐怖片,怎麼哭點這麼多😭,尤其是看到最後爸爸去世了,和大哥告別,和妻女相擁,眼淚一下就止不住了,爸爸這一輩子背負了太多,爸爸的愛是克制,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開始就納悶小時候的爸爸那麼貼心那麼慈愛,怎麼就變成了後來兒女口中的混蛋老爸,明明本可以很甜蜜幸福的一家人,因為鬼屋那麼一段經歷,家人之間感情變得彼此疏離,感覺很難過,一家七口相互都是深深地愛著彼此,卻因為種種,雖然有缺憾但是最後也算以另一種方式讓他們可以團聚
  • 缺憾,是另一種完滿!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音頻  一直以為,沒有缺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總有缺憾,而這種缺憾,其實就是一種不被滿足的欲望。有些時候,似乎對生活抱怨多些,殊不知,任何的美好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生活之所以呈現美好,是因為背後曾經有過一半的辛酸。
  • [原創] 每一種孤獨,都是另一種新生.
    有人說「重複像是收藏,每一次的重複都是把玩。」重複看一部電影或者閱讀一本書,很多人都有這種愛好。好的故事總會不經意的觸動那根埋葬在身體深處最敏感的神經,明明對故事裡所有的人物、情節都熟捻於心,可每看一次都還是會有不同的心情。會喜歡不同的臺詞,另一個眼神或者另一種笑容。      ◆  ◆  ◆  ◆  ◆
  • 重看《知否》:從衛小娘之死已經能看出盛家所有人,私心都很重
    當年第一次追《知否》時,我就不太喜歡盛紘這種男人,因為他是典型的又卑又亢人格,而且最擅長搞扮豬吃老虎這一套。但因為演員演得很可愛,所以就不太忍心深究。如今重刷《知否》,刷到第四集,我就實在忍不住想要吐槽他了。
  • 上帝在為你製造一個缺憾的時候,必定用另一處美麗來彌補你的這一缺憾.
    絕境不僅僅是一場磨難,更是人生的一種醒悟和升華。一直相信這樣一句話:上帝在為你製造一個缺憾的時候,必定用另一處美麗來彌補你的這一缺憾。人生,無論到了怎樣一種低迷的時刻,總有一朵花為你開放,總有一束陽光為你穿透雲層,照耀在你的胸膛。
  • 早讀:缺憾,也是一種美
    文 | 彩雲追月 · 主播 | 孫敏 · 攝影 | 盛夏的果實 · 編輯 | 一白人人都嚮往完美,個個都追求完美,其實,缺憾也是一種美!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憾。」缺憾是人生的一種常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為有不完美,人們才會不斷地彌補和完善。我們應該正視缺憾,追求完美。 想這世間,該有多少美裡帶著缺憾?又有多少缺憾流露著美啊!
  • 《知否知否》: 種田還是真甜?
    從《唐磚》到《知否》真種田,還是真「重甜」?《知否知否》作為種田文的代表,自2010年在晉江文學網更新就屢次霸榜,以清新典雅的文筆勾勒出古代大家族複雜的生存狀態,被許多網友視為種田文的代表。「一個消極怠工的古代庶女,生活如此艱難,何必賣力奮鬥」,《知否知否》裡的盛明蘭表面上看起來很喪,緊守本分、收斂鋒芒。
  • 重看《知否》,發現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很有強者心態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劇當年沒熱播時,我就覺得會紅,但也覺得會爛尾,就是鑑於對原著小說的判斷。開播後,看了七八集,果然,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劇中明蘭的祖母一開始給明蘭講道理,我就立馬搬好小板凳,乖乖跟著一起聽課(這也是全劇最精華的部分)。
  • #花邊八卦#知否,知否,綠肥紅瘦應是誰?
    官宣夫婦、小公爺都圈粉無數。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同名穿越小說。相比電視劇和小說,其實劇名更廣為人知,直接取自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先來做道閱讀理解題:知否,知否,綠肥紅瘦的是誰呢?答案文中找!詞人問捲簾的侍女,侍女道:海棠依舊。而詞人不認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所以,綠肥紅瘦的應是海棠。
  • 缺憾,有時也是一種美.
    今天的節目從這樣一段話說開去:我們都曾失去過某些東西,也都想過要把它們找回來。某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說不一定有多貴重,但卻很可能會很重要。很多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著過去的記憶,想要彌補自己在曾經犯過的錯,想要填充自己之前後悔的坑。可有些東西,其實不如找不回來。留個念想,也比找到了之後空悲切的好。
  • 《道德經》:人生承受的所有委屈,都會用另一種方式展現圓滿
    人性的潛意識會有一種問題:過度排斥不圓滿。《道德經》中說: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的本性就是討厭寡和、孤單和不圓滿。我們與人的相處過程中總會遇到矛盾和糾紛,當不再接受委屈的時候,痛苦就會油然而生。從另一個角來說,人生容納的委屈,都會用另一種方式回報給你。所有的容納,都會帶來一個更好的自己。
  • 其實:每一種人格都是成長中缺失的一種需要
    每個人精神極度緊張,在遍尋無路的情況下,大家的意志開始消沉,大部分人開始惶惶不安,於是其中的記者站出來了,他不辱使命的團結了每一個人,並要求大家在面對只有一塊麵包的情況下,也要表現出精神和行動的高度統一,也就是所謂的「團結」。
  • 其實:每一種人格都是成長中缺失的一種需要
    每個人精神極度緊張,在遍尋無路的情況下,大家的意志開始消沉,大部分人開始惶惶不安,於是其中的記者站出來了,他不辱使命的團結了每一個人,並要求大家在面對只有一塊麵包的情況下,也要表現出精神和行動的高度統一,也就是所謂的「團結」。
  • 你的故事|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寫下這篇你的故事的時候,靈感是來自於王心凌的一張專輯《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有時生命的缺憾就像一道有裂縫的牆,讓人瞥見原本的世界外存在著的天堂。生命中的缺憾可能都要等一切釋然以後,才能夠明白那些失去與華麗的傷口或許都能成為好的事情吧。一些不撕心肺裂的訴說反而更痛,悲傷也就悄悄侵略入內心世界,不小心渲染了情緒。大概就是思而不得吧。
  • 知否知否,TA生氣否?
    高興、厭惡、恐懼、驚訝、憤怒、悲傷是六種最基本的表情,只有準確識別出這幾種表情,才能走出社交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的第一步。那麼,如何識別出這些不同的表情?說簡單也簡單,但深究起來也是一門學問。人們是怎麼「看臉」的?在我們的大腦裡,一種叫做「杏仁核」的特定腦區,與人的情緒處理能力息息相關。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文 二鯨 圖 知否官微第一次看這部小說的時候,覺得名字很是奇怪,讀罷驚嘆於作者嚴密的結構和紮實的文筆
  • 有缺憾才是真實的人生
    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並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在商場裡,有的人總是朝人多的地方擠,去搶購大家都在買的東西,結果買了許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還為沒有買到另外許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而痛苦。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的人,就生活在同樣可悲的境況中。貧窮剝奪人的自由,迫使人為金錢而工作,因為錢意味著生存。
  • 原著《知否》:明蘭的圓滿,墨蘭的悲劇,竟然藏在丫環的名字裡
    文/陸一每個人追劇的時候,關注點都不同,有人愛看俊男靚女,有人為情節的起伏、主角的命運心急感嘆,有人磕各種CP,有人看精美服飾妝容,猜口紅色號。就像《知否》播出後,無數人為了明蘭的婚事操心,更為盛家顧家的事著急,卻在關心情節的同時,忽略了作者安排下的小細節。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推薦
    (正午內心OS:是的,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於是趕在最後一周,正午放出手上的另一部「重磅大戲」——《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開始了自己的左右互搏。夜景戲沒有那種工業痕跡很重的光線效果,而是努力營造出一種燭火通明的古樸氛圍。「蠟燭打光」,也是豆瓣網友們最為稱道的細節之一。
  • 從靜脈曲張療法的演變,看理解的缺憾!
    生活中都會發現不僅人有靜脈曲張,動物也有靜脈曲張。只不過人的靜脈曲張較重,動物的靜脈曲張很輕;人的靜脈曲張會影響生活,動物的曲張不影響活動和捕食。有數據顯示,美國的下肢靜脈曲張發病率高達25%;中國的下肢靜脈曲張發生率大約是10%。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又有逐年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