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倒是又看出了些門道。
這部劇之所以那麼禁得起反覆咀嚼,主要是劇情不狗血,劇中角色又都個個飽滿。
最能引人產生情緒共鳴的就是每個角色都有一種「缺」,他們用這種「缺」把這個故事搭建成了「圓」。那種真實的不足感貼近我們現實生活,能引起我們的代入感。
1:顧廷燁帶著原生家庭的「缺」逆襲成了事業愛情雙豐收的人生贏家。
顧廷燁的原生家庭真的太複雜了,一邊和原配留下的兒子較勁,一邊被不懷好意的繼母捧殺,還有那幾房在旁隨時甩鍋,二叔一路的成長曆程真的太糟心了。
也正因為這樣的成長曆程他才會和曼娘那種女人有交集,這樣的人家和出生,受到的教育和前途都不是曼娘這種身份的人能夠得著的。
一刷的時候我是和廣大網友一起罵過二叔是個大豬蹄子的。
可顧廷燁的這些人生經歷都是原生家庭的「缺」造成的,他的這些「缺」在機緣巧合下撞上明蘭的「缺」,兩個同樣原生家庭缺失的人碰撞出了「圓」。
2:連「圓」了一路的小公爺也會被生活毒打啊!
小公爺齊衡算是劇裡劇外人人都喜歡的角色,出生好,原生家庭似乎也不像顧廷燁那麼糟心,父母恩愛沒有亂七八糟的小妾和庶兄弟姐妹。
這樣一個出生、人品、顏值樣樣頂尖的人還是有屬於他的「缺」。
細想,如果小公爺勇敢一點成功娶到明蘭怕又是另一種缺憾,即便明蘭多麼聰慧討喜也改變不了郡主娘娘對她的不喜,只怕小公爺最後落得個兩頭不討好,孝道和愛情到頭來都心生怨懟。
可喜的是小公爺倒底運氣不差,對婚姻和愛情沒有期待時,打算將就過一生時遇到了品性不差的申氏。
同時慶幸他眼神好,相處中看到了申氏的那些美好品質,逐漸被申氏吸引,也算用初戀的「缺」來填滿了婚姻的「圓」。
像不像我們現實生活中遇上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那時為這段無疾而終的感情深深遺憾而且十分意難平,心灰意冷以為此生不會遇上比他更好的人了,對婚姻沒有期待,消極的覺得不過是將就過日子罷了,卻也在柴米油鹽一日三餐的煙火裡品味出溫暖來。
3:我們的「缺」是平庸。
王大娘子和盛紘那真的是《知否》裡兩大活寶,他倆的「缺」就像那句:「你五毛,我五毛,咱湊一起就一塊了。」
他們夫妻各有不足,卻也不是那種大奸大惡之人。
王大娘子雖對明蘭不算好,卻也沒有像她姐姐康姨媽那樣主動去使壞刻薄庶女。
她是那種直來直去大開大合,沒什麼心眼,也沒太大主見,更沒多大意志力的平常婦人。
所以既幹不過林小娘,也經不起姐姐康姨媽挑唆算計。
盛家男主人盛紘,也是那種目光短淺,沒什麼大智慧大抱負的人,是個中規中矩的人,這樣的人不能期望他把官做多大,也不能指望他讓家族更上一層。卻也是最合適的守城之君,守得住家族現有的地位榮華,他可以為盛家放棄心愛的林噙霜,便看出他是個知輕重顧大局的當家人。
他們夫妻雖各有不足,卻也不是什麼大缺陷,是芸芸眾生裡最普遍的那種人,也厚道也不幹壞事。大是大非上也拎得清,卻又很自私,直白一點說就是很平庸。
這部劇很實在,每個人都有那麼些缺憾,讓你看從中到生活的本色,從而更從容的和自己和解。
你看,他們或是先苦後甜,或是先甜後苦,每個角色都像極了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人生,有的人運氣不好,一出生就拿到最不好的牌,成長曆程裡有些機緣巧合成了逆襲的契機,卻也九死一生艱難險阻。
有的人,生來就抓著一把好牌,衣食無憂前途似錦,卻也少不了一些磨難挫折。渡得過則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渡不過則沉淪掙扎如一葉孤舟無奈飄搖,得過且過。
人生本就處處有缺憾,太過圓滿順遂反而要心生警惕。
如果你正在「缺」裡苦苦掙扎,不過是你修行路上的一場試煉。如果你在「圓」裡美滿順遂,也要保持警惕之心。
蘇軾的《水調歌頭》裡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圓缺都是常態,不過是此消彼長。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美好的祝福送給每一個讀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