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隨著去年的《中國有嘻哈》和今年的《中國新說唱》的火熱播出,也是讓hip-hop這一小眾文化在中國火熱了起來,讓很多的地下說唱歌手們也都站在了大眾舞臺上,出現在大眾眼前成為了廣大觀眾朋友們所追捧的對象,一時之間好多「窮困潦倒」的說唱歌手們也是各地撈金,撈的盆滿缽滿,但是隨著這樣的形勢發展,不少rapper被指責接了太多的商業廣告歌,從而忽略了自身的作品水準,導致出現了很多口水歌,可以說是相當不走心了, 這麼說雖然有點以偏概全,但是不得不說很多rapper在成名之後作品質量確實有所下滑。
那麼在《中國新說唱》節目播出之後,先要超高流量還是先用藥優質的作品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歇過,但是不少人也是發問,創作和商業真的就那麼矛盾嗎?如果不談時間順序的話,小編覺得其實兩者之間是不存在矛盾的,就拿《再見hip-hop》這首歌當中的張震嶽和熱狗來說。
先看張震嶽,從數據上來講,張震嶽的流量確實是不太高的,微博粉絲人數甚至還沒有達到兩百萬,這個數據甚至沒有達到上一屆冠軍GAI的一半,也難怪有選手說他沒什麼流量,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2003年的時候便在好萊塢進行了演出,2004年更是在北美洲開始了他的巡迴演唱會,而目前有能力在國內開巡迴演唱會的rapper都是寥寥無幾,可以說知道GAI的都知道張震嶽,而知道張震嶽的卻不一定知道GAI。而張震嶽的作品自然是不用多說,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熱狗更不用說了在流量上,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在rapper中都是頂級的。而他所創作出的作品更是影響了一代人或是一代rapper。所以,如果拋開時間順序來講的話,作品和流量其實沒有太大的矛盾,然是如果分了先後,就不太好說了。
「說唱養不活自己」這是以前中文說唱圈常見的事情,黃旭在合肥演出時遭遇過只有一位觀眾的慘劇,號稱「商務rapper」的孫八一,靠生意來維持自己的說唱夢,最窮的時候靠300塊過一過月,所以rapper急於求財富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說綜藝是爆發,那麼作品更是積累,沒有積累又如何爆發呢?那些公司想要拿hip-hop來賺錢,我們不能奢望這些人珍惜hip-hop文化,與其這樣倒不如打磨自己的作品,相信很多人也不願意這一文化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過。所以《再見hip-hop》說的不是和說唱告別,而是在追求財富之後,回過頭來再一次見到hip-hop還能否有起初的感動。
收聽率超火爆的說唱歌曲《再見hip-hop》你們真的都聽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