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末,《說唱聽我的》第一期節目終於播出,作為今夏第一檔說唱類節目,自然是吸引了很多樂迷的關注。
有人覺得NEW RAP NEW STAR魔性洗腦,有人覺得方仔的發言頗具爭議… …
但讓我們印象最深的,絕對是BLOW FEVER的那首《BALL》。
儘管這首歌已經發行3年之久,但放在今天的Hip-hop場景依然屬於上乘之作。
整個表演乾淨利落,頗有手起刀落的味道。
自從綜藝節目讓Hip-hop進入大家的視野後,從某寶同款到rapper自創品牌,隨之引入的潮流文化愈發興起,再到這個夏天扎堆的說唱選秀節目,整個文化似乎都在蓬勃發展。
但當我們的話題回歸到音樂本身,卻不難不發現,相較於兩年前,現在的hip-hop場景能讓我們記得住的人和作品似乎都越來越少了。
2017和2018年的夏天是讓人懷念的,尤其是「有嘻哈」時期將Hip-hop在地下積攢許久的能量釋放了出來,這其中有太多的Rapper直至今日依然讓人難忘:
將本土江湖氣作品帶上檯面的GAI,歌詞蘊含啟發性的Jony J,隱藏暗處的「Hip-hop巨人「歐陽靖」,一直用「新」驚喜聽眾的BLOW FEVER,用絕對實力奪冠的艾熱,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Pg One… …
而這些人依然在強有力地影響著當下中文Hip-hop的發展。
而在這個時期,不少優秀的Hip-Hop作品也紛紛湧現,帶著銳氣和兇狠,強力地住進了樂迷的耳朵。
但之後的審查體制開始在某些事件之後變得更加嚴格。看著列表裡直接灰掉的說唱歌曲,殘缺不齊的專輯列表,對藝術創作來說,環境無疑是變壞了。
一向自由的說唱文化在眾目睽睽的注視下也變得限制重重,在巨大的流量注入後,藝人的創作更是要「小心謹慎」。
這讓我們在喪失音樂作品的同時也喪失了說真話的權力。
新風格的慢慢崛起似乎為Hip-Hop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但在快消化十分嚴重的娛樂產業中,消極的影響也隨之而來。
比如Hip-Hop音樂與其他樂種結合產生的「混種音樂」在內容上越來越接近流行樂,作為輸出者的Rapper們在內容深度的挖掘上略顯些許疲軟。
眾多後浪們是不是可以拍打到前浪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後浪自身,當我們不再關注節奏和韻腳,不再關注歌詞的深度,而是開始關注一個表演炸不炸、容不容易出圈的時候,有的東西容易變味兒。
重複著一首又一首相似的韻律,不能唱票子馬子就唱兄弟,怕不夠炸場就加點808和auto-tune,而堅持做內容寫東西的rapper反而被哥們叫住「不要點名樹敵,因為這樣會有hater。」
我們沒有絕對的標準去評判一個音樂的好與壞,只是逐漸將做音樂的重點放在商業恰錢上,大家都會變得千篇一律的無聊,產出的內容在大同小異後終將歸為平淡。
現在的中文Hip-hop好玩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好玩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了。
今日話題
你覺得現在的中文Hip-hop好聽嗎?
新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