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制改革發乘數效應 文化產業壯內揚外

2021-01-11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消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這是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文化的精闢論述。如何走好文化建設這條路,梳理江蘇的經驗和做法,對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成如容易卻艱辛,精心繪就斑斕改製圖

在江蘇精心繪就的斑斕改製圖背後,是對文化體制改革的艱難探索。

在轉企改制過程中,江蘇早早就按照「扶上馬送一程」的原則建立相應機制,把資源向改革早、見成效的文化單位傾斜,減輕他們的壓力。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兩個高於」:即每年財政文化事業支出增幅高於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增幅、「十一五」文化事業投入佔財政支出的比重高於「十五」時期,確保各類文化事業發展專項經費逐年增加。為激發主體活力,江蘇實行按項目撥款,「以獎代撥」、「以投代撥」,變「養人」為「養戲」,變事業撥款為替劇目、演出「埋單」。

事轉企、股份制改造、資源整合……江蘇文化體制改革大手筆迭出,文化產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成為全國第一家資產、銷售雙超百億出版傳媒集團;江蘇廣電網絡公司有線電視網絡用戶規模名列中國第一;南京市7家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全面完成轉企改制工作,市區兩級公益類文化事業單位全面推行職工聘用制、崗位競爭制、績效評價制……

如今,曾經強烈反對改革的藝術家們喜笑顏開,因為他們親眼看到了被奉為「陽春白雪」的崑曲在進入市場後不僅沒有消亡,反而以極快的速度「飛」入尋常百姓家。

改制生發乘數效應,文化產業壯內揚外

改革為江蘇文化產業開闢了一個全新的視野和發展空間。

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實體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的情況下,江蘇的文化產業呈現逆勢上揚之態: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快速崛起,南京江蘇未來影視文化產業園、淮安清河文化產業園、揚州智谷、崑山(周莊)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重點文化產業園逐步建成投產;新華報業集團發揮新聞信息優勢,與網絡運營商合作,成功創辦全國省級黨報集團最大的手機報;2009年江蘇創作投資生產電影14部,製作完成電視劇23部742集,生產並發行原創電視動畫片69部40314分鐘,居全國之首。

乘數效應不僅壯內而且也揚外。在傳統製造業進出口貿易大幅縮水的背景下,中國文化貿易出口提升的空間日益顯現,以動漫產品為代表的文化產品出口顯示出了常州文化貿易的活力,目前常州共有5家企業成為2009—201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5個動漫項目成為「2009—201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2008年以來,常州先後有16部動漫作品打入國際市場,僅海外播出版權銷售額就超過580萬美金。

標杆高移,文化惠民引領百姓幸福價值觀

在「標杆高移,努力率先發展」的動態過程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逐漸做大做強的江蘇將目光瞄準了文化惠民建設。

江蘇電視臺不斷探索如何在「幸福」文化傳播上有所作為,跳出了傳統的按內容題材進行媒體特色定位的做法,把品牌和產品提升到價值定位的高度,將「幸福」文化確立為發展的價值取向。為了更好傳遞「幸福」文化理念,該電視臺推出了一系列「幸福」主題的內容產品,以江蘇電視臺為主拍攝的電視連續劇《老大的幸福》講述的就是普通人追求幸福的故事,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登上央視一套黃金時段,被專家譽為「心靈瑜伽,幸福指南」。

此外,全國首家整體轉制的江蘇省演藝集團探索建立的「蘇演院線」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以控股、參股、加盟等方式整合市縣劇場資源,院線首家旗艦劇院淮安長榮大劇院揭牌。「蘇演院線」是以開拓基層演出市場、推動文化惠民為目標的全國首創,也是演藝集團文化產業鏈延伸的第一步。

透過這一切,我們仿佛看到歷經文化體制深層改革的江蘇文化產業正如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展翅飛翔。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馬原 柏晶晶

相關焦點

  •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發展紀實
    從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戰略部署,到2010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提出「順應時代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勾勒出我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清晰脈絡。
  • 山陽區產業轉型捷報頻傳,招商引資實現「乘數效應」
    今年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給酒店行業帶來巨大損失的同時,也帶來了酒店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酒店行業多元化的發展和產品變革。山陽區堅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以老城提質為切入點,盤活閒置酒店資源,主動利用現有酒店餐飲物業和管理資源,圍繞電商銷售網絡,建設網絡直播產業園,打造全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 發揮消費券乘數效應激發產業活力
    這是因為,一些消費券起到的是「替代效應」,但消費券更應儘可能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即發揮「乘數效應」,起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因此,在推動消費券的效應上,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從大宗消費品方面入手,如通過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手機和家用電器以舊換新,等等,這些產品產業鏈條長,消費券可以帶動製造業生產能力快速恢復。
  • 【關注】文化產業「下南洋」——雲南文化產業「橋頭堡」效應初顯
    目前,《大鬧天宮》已翻譯完畢。    通過皇威傳媒與雲南廣播電視臺的合作,將中國的電視劇譯製成寮語等東南亞國家的語言,向這些國家輸送電視劇,一方面讓這些國家的人民通過電視劇了解了我國的文化,另一方面,也以這樣的方式對外輸送廣告。由於寮國經濟較落後,其國家電視臺無力支付版權費用,但答應每一集電視劇播出時,可以插播5分鐘的廣告,由皇威傳媒自主經營。
  •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各類文化企業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堅持正確導向,反映中國人民審美追求,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社會公序良俗,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創作生產更多健康向上、品質優良的文化產品,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有效激活改革創新這個根本動力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勝。
  • 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 浙江文化建設輝煌五年
    產業集聚發展態勢的快速形成,對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示範和帶動效應不斷擴大,為我省加快實施文化產業發展「122」工程,著力培育100家重點文化企業、20個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助推20家文化企業上市,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文化部詳解如何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允許參與對外出版、網絡出版,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製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為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了解《實施意見》的落實情況,產業司委託相關行業協會開展調研,進行政策實施效果評估。
  • 丹東下好創新先手棋釋放「乘數效應」
    在丹東,科技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不斷顯現。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丹東市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工程來抓。在丹東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市委書記孫兆林強調,要牢固樹立「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發揮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
  • 2020-2024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深度分析
    1.1 2019年中國文化產業運營情況  2020年2月14日根據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數據,在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提振文化消費需求的背景下,2019年我國文化產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6624億元,比上年增長7.0%,結構不斷優化。
  •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2020年度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隨著文化和旅遊部進一步完善激發文化和旅遊創新創造活力的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加快文旅融合體制機制建設,文旅融合不斷深化,文旅產業正成為投資重點、消費熱點和開發亮點。努力實現全面高質量發展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革,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 探訪湖北體制外文化人才:年齡老化入不敷出
    圖為:劉泥巴與他的剪紙作品  見習記者秦時髦  根據省委宣傳部2010年的一項調研顯示,我省有1586名體制外專家級文化人才(不在編、不拿取國家財政工資而從事社會文化工作  年齡老化入不敷出  專家稱:賢才更需體制關懷  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長,打造文化家園僅靠體制內文化人才的力量遠遠不夠,而後繼無人、生活艱難又嚴重製約著體制外文化隊伍的發展,如何提振值得思考。
  • 專家稱娛樂產業是文化領域黑馬 需國家政策支持
    馬志福表示,對比2010和2004年的水平不難發現,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都已遠遠超過了人民的預期,文化產業對增加就業、擴大內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娛樂產業,是製造快樂的經濟體,其定義涉及到人類休閒活動的核心世界,及幸福感和愉快,因此,文化娛樂產業同樣也就成為了休閒城市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 網際網路基因注入電影產業產生「乘數效應」
    當然,票房激增和很多因素有關,但最重要的有兩條,一個是國產影片的質素的確在逐步提升——無論是視聽呈現、講故事的能力和情感觸動方面都有了很大飛躍;另一個是「影視娛樂+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基因注入電影產業後所產生的乘數效應。  過去一個月內,幾部國產現象級影片所受到的熱議和追捧,體現了國內市場對於優質內容的巨大需求和呼喚,也印證著這個市場未來的上升空間,不可限量。
  • 我區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近日,我區印發《深化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大力推行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管委會+平臺公司」改革和「開發區+主題產業園」改革,持續解放思想,充分運用改革思維,不斷打通淤點堵點。「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釋放最強活力。
  • 激發工業網際網路的乘數效應
    《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到2025年,制度機制健全完善,技術手段能力顯著提升,安全產業形成規模,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備可靠的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這一總體目標,體現了國家對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的高度重視。【點評】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自2012年出現以來,迅速吸引了全球的關注。不同於消費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是把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融入生產端。
  •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西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9...
    為此,根據《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晉發〔2009〕24號)、《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晉政發〔2008〕11號)和《山西省「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晉政辦發〔2007〕74號)的要求,特制訂本規劃。
  • 十四五,文化聽你說!快來獻策四川文化改革發展吧
    未來五年,我們四川的文化、文旅、文博、文學等事業,該如何更上一個新臺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四川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進一步提高四川「十四五」規划起草工作的戰略性、全局性、系統性,從即日起,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承辦「十四五,文化聽你說!獻策四川文化改革發展」大型網絡徵集活動正式啟動。
  • 黎瑞剛卸任兩職 在體制和理想間改革
    文化行業分析師表示,這也意味著黎瑞剛在SMG的領導作用、戰略制定及工作分工並不會改變,其上任後主導的一系列改革進程亦不會受到影響。卸下總裁職務後,黎瑞剛有望騰出更多精力,打造從產業投資到內容製作以及網際網路電視終端的完整文化產業鏈。
  • 從日韓文化產業發展看中華文化傳承之路
    世界文化產業的發展概況     文化產業是一種特殊文化形態和特殊經濟形態的結合體。從這個概念誕生至今已經成為一個新興成長的(朝陽產業),越來越為各國政府所高度重視,並已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 讓世界了解「中醫文化樹」 | 建言中國020
    提案建議,應儘快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適應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中西醫結合,對中醫藥科學發展模式和評價機制進行改革創新;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召開中醫藥博覽會,讓優秀中醫文化和中醫哲學思想及精湛的中醫臨床技術走向世界。  《建言中國》欄目是中國網政協頻道、中國網議庫平臺原創欄目,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