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歌川派名作金陵展出,還原江戶時代民俗風貌

2020-12-24 澎湃新聞
日本浮世繪名家名作眾多,被稱作是江戶時代日本生活的記錄全書,而歌川派則是其中最大的派系,代表畫家有歌川廣重(安藤廣重)、歌川國貞、歌川國芳等。

澎湃新聞獲悉,「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
5月1日起在南京明社·璞齋開幕,共展出浮世繪作品近40幅,其中大多來自歌川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初代歌川豐國的《忠臣藏》,也有為世人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之一的安藤廣重的江戶百景與東海道系列作品,還有同為江戶時代名畫家的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多幅作品。

「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展覽海報

據主辦方公布的資料介紹,浮世繪上溯淵源,借鑑了中國明代晚期江南一帶的木版畫工藝,其流入日本後,被時人學習研究,成為了自己的一種民間藝術。浮世繪木版畫分工精細,由畫師、雕版師、拓刷師三者協力完成,深受當時民眾歡迎,歷經三百餘年發展,其影響範圍很廣。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各派大師無不受到浮世繪的啟發,認為浮世繪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當代風靡全球的日本動漫事業,很多素材和靈感都取於浮世繪,宮崎駿的動漫電影中就可以看出古老的江戶氣息。

此次開幕展出的「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大多作品來自江戶時代浮世繪界中最大派系——歌川派。展出作品幾乎涵蓋了浮世繪所涉及的大多數題材,包括民間故事、山嶽風物、歷史人物、美人圖卷等,從多個角度還原了江戶時代的日本風物。歌川派可說是江戶時代的傳媒機關,門生們不僅是畫圖刷版而已,他們的海報與宣傳畫單,題材均取自當時的文娛界、演藝界中最風行的主題,再藉之諷刺政治或社會風氣,或報導市井新聞、鎮上的各種活動等等,不僅在當時成為重要的社會流派,他們的作品也成為18~19世紀日本風物的再現。其代表人物有歌川廣重(安藤廣重)、歌川國貞、歌川國芳等。

忠臣藏 畫師:歌川豐國一代(1769~1825)

此幅作品取材江戶時代武士為主公復仇的故事。圖中人物衣著鮮明,眼神互動。場景轉換自然。角色開面明朗。

狂歌東海道五十三次-原  畫師:安藤廣重(1797~1858)

安藤廣重後又名歌川廣重,浮世繪時代最後一批重要的畫家之一。據說安藤廣重深受葛飾北齋的啟發,從小便創作京都狩野派風格的作品,之後又師從大岡吾波(1765-1848年),一位非常喜歡中國風格的藝術家。少年時,他在歌川豐廣(1773-1828年)的工作室學習了一年,之後便在那裡工作。一開始他偏向於浮世繪的畫風,慢慢地也開始轉向風景畫的創作。21歲那年,他的第一批作品《近江八景》問世,十分具有原創性。雖然這批作品畫得很成功,但是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之後他創作的另一作品——《東都名勝》,將狩野派和四條派畫風相結合,終於使安藤廣重得到了眾人的關注。

《東海道五拾三次》是歌川廣重在天保初年(1830年)應徵加入江戶幕府到京都的獻馬使隊伍,在江戶與京都往返的十四天路程之間,從江戶(東京)出發,跨過日本橋開始,經過品川,一路走海岸線,到小田原、箱根、三重,終點到達京都。最後由北邊的陸路經由琵琶湖回到江戶(東京)。一路上為沿途所見寫生創作了五十三幅浮世繪初稿。當中有風霜雨雪景象、有風土人情世俗。總之,旅途上的點點滴滴都描繪成畫,像攝影師一樣,把旅途中所有的景物和發生過的事情全程記錄下來。一幅幅類似於現代的連環畫,組成了江戶庶民的生活百科辭典。後由雕版師復刻成木刻水印版畫稱為《東海道五十三次》或稱《東海道五十三驛站》,以保永堂的初版最為著名。《東海道五拾三次》與葛飾北齋的《富士三十六景》被後人譽為是浮世繪裡的兩大名繪。此次展出的《狂歌東海道五十三次-原》為其中一幅,畫面描繪的是高聳出格的富士山被白雲所環繞,霞光將山體染成紅色,水面也有幾縷韻味。旅者在途中行進。安藤廣重善於用秀麗的筆致及和諧的色彩,表達出籠罩於典雅而充滿詩意的幽抑氣氛中的大自然。他所描繪的自然景象,總是和人物有著密切的關係。

名所江戶百景—高田馬場 畫師:安藤廣重(1797~1858)

安藤廣重的內心十分敏感細膩,用詩化的意境渲染平凡的生活,用線條與色彩捕捉四季更迭中的陰晴雨雪和山川風物。《名所江戶百景》被稱為「一世一代」,是指一生中最輝煌的作品,畫面中天光的變化,穿行於每一處風景的人都在完成著一場綢繆低回的抒情。其中遠近結合、動靜結合,技藝精巧,仿佛身臨其境。

東海道大井川 畫師:安藤廣重(1797~1858)

德川家康開幕府於江戶城,為了防備西邊大名,在大井川和安部川兩條河流上不設橋梁、甚至都不設舟渡。而大井川又是東海道上必經之路,所以過路之人,只能用最原始的手段,僱人抬過河。錢少的,就僱一人背過去,更多人寧願加錢,坐這號稱「蓮臺」的四人抬轎。而大名貴族,更是有八人到數十人抬著轎子(日本喊「駕籠」)過河,這是兩岸這些腳力最為盼望的大生意。本幅是廣重晚年涉足三聯美人畫的傑作,三枚裡面各自重點刻畫的美人,但整體觀感卻是感嘆自然的力量和勞動者的堅韌。這種場景也讓外國人特別感嘆,甚至黑船來航的培理提督,在1856年出版的《日本遠徵記》中,也記載了此事。所以東海道上,規模最壯觀的大井川步行渡,也讓安藤廣重最為縈懷,畫中的他們有昂揚的精神,快樂呼號的勞作場景。這些人如同縴夫一般終年勞苦,不管大井川的水多冷,也得為了生計而整個人浸在水裡來回橫渡;每年被衝走的也不在少數。安藤廣重的藝術高出國貞與國芳,其實正在這些更深層次的悲憫中。

美人圖 畫師:歌川國貞(1786~1865)

歌川國貞以「江戶名所百人美女」系列傳世。整整一百名當世美人,神態各異、顧盼生姿。這些美人都具有「豬首貓背」的特徵,橢圓的鵝蛋臉,彎曲成S形的腰肢,充分展現出女性的曲線美。歌川國貞的畫不只是寫實的肖像畫,更展示了一種浮於理想中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女性形象。不僅是當時男人們的夢中情人,也是女人們嚮往成為的夢幻偶像。

隅田川渡場 畫師:歌川國貞(1786~1865)

高壽的歌川國貞一生筆耕不輟,79歲去世,直到77歲還自號「喜翁」,堅持畫畫。而「國貞」這一名號,也作為一代大師之名,被弟子繼承下去。歌川國貞的弟子襲名了二代目國貞、三代目國政、四代目豐國的名號,歌川派的師門繼而開枝散葉,桃李天下。

平清盛寵幸常盤御前 畫師:歌川國芳(1798~1861)

歌川國芳是日本江戶時代人,浮世繪歌川派晚期的大師之一。他出身絲綢染坊家庭,本名井草孫三郎,幼名芳三郎。歌川國芳在幫助父親料理生意的同時對藝術產生興趣。先從師歌川國直,後來為版畫大師歌川豐國所看中,於1811年被收為弟子,1814年出師並取藝名歌川國芳。和歌川派其他畫家一樣,他開始是創作戲畫,但生意不佳,幾年後不得不以修理榻榻米為生。後來偶遇歌川國貞,覺得自己的才能其實高過對方,於是刻苦努力,畫出的一些武者三聯畫得到好評。

「平清盛寵幸常盤御前」這個故事在號稱日本的紅樓夢「源氏物語」中也有記載:在當時的日本,公卿和女官發生戀情被認為是風雅之事。身為御前的常盤亦不免此風,嫁給了擔任左馬頭的源義朝為妾。生下三子:源全成、源義圓、源義經。源義朝在政變「平治之亂」中失敗,逃亡途中被家臣殺死。常盤御前與三子隱匿鄉下。源氏的政敵平清盛為了追緝他們,將常盤御前的母親抓了起來。常盤御前去找平清盛以解救母親,以自己給平清盛做妾的條件換回了母親和三個兒子的性命。此事後來導致源義經與母親的不和,源義經至死都沒能原諒自己的母親委身殺父仇人這件事。這期間常盤御前為平清盛生下了一個女兒廊御方。

報知新聞 畫師:月岡芳年(1839-1892)

月岡芳年十一歲時入歌川三代國芳門下學習浮世繪,成為由國芳確立的「武者繪」繼承者,後來又學習西洋素描、解剖、透視,並將之溶入浮世繪創作。歌川國芳門下兩位最出色的弟子月岡芳年和落合芳幾相約以所謂「究極」浮世繪的手法表現歌舞伎慘劇中的情節,題名《英名二十八眾句》,每人各畫十四圖,並以此作為競爭目標。由於這套畫都是描繪殺戮場面,月岡芳年將之畫得特別血腥、殘酷,其恐怖程度令人目不忍睹,就連同門師兄弟見到他都趨避不迭。而月岡芳年則甚是自得,以為「無慘繪」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

此外,中國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也是浮世繪中的常見題材,本次的展出的浮世繪作品中也有中國形象。

通俗三國志英雄—呂布 畫師:歌川國芳(1798~1861)

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同為江戶時代著名浮世繪畫家,兩人都師從歌川豐國一代,一直是競爭對手。歌川國芳早期的作品題材大多來源傳奇小說和民間傳說,內容是英雄好漢上山入海,打怪除妖;或者鏟惡扶弱,非常熱血。作品廣受歡迎。

水滸傳豪傑百八人—金錢豹湯隆 畫師:歌川國芳(1798~1861)

1827年,歌川國芳開始創作著名的水滸傳豪傑百八人系列。在作品中,歌川國芳生動地描繪出富有個性的典型人物肖像。威武繁複,細膩濃烈,絲絲入扣,在當時大受歡迎。畫面中人物展示了理想中的日本武士形象。

展覽:享此浮生——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

時間:5月1日-5月31日

地點:明社璞齋(高雲嶺39-5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
    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最全的浮世繪藝術大展,140餘幅經典原作基本涵蓋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系統梳理了浮世繪的發展脈絡。透過這個展覽,觀者增進對日本民族文化、風情、藝術了解的同時,也可以從浮世繪前因後果的傳播途徑中直觀感知全球化時代藝術的跨文化傳播所帶來的奇妙效應。  浮世繪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
  • 展日本風情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滬開幕
    ——浮世繪藝術大展」近日在上海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策展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整理,讓觀眾明白浮世繪到底是什麼,它的發展又是怎麼從單色到彩色,再到黃金時期和走向頹廢,而不是讓觀眾只看到那些花花綠綠的色彩。」
  • 日本江戶時代盛行的美術——浮世繪的前世今生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1831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盛行於民間的木刻版畫,流行了200多年。浮世繪鮮活地表現了當時的民俗風景和普通百姓難得見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與春宮魅惑,包羅萬象,堪稱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浮世」意即日本佛教概念中相對於淨土的充滿憂慮的「現世」,指生死輪迴和人世虛無縹渺。「浮世」不僅反映出當時流行的人生觀,而且還有著某種色情意味。因此,「浮世繪」又有入世行樂、人生如過眼煙雲之意。
  • 【福利】國內最大規模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來魔都
    即使對浮世繪文化懵懵懂懂的人,也能從浮世繪紛繁複雜的歷史長河中、栩栩如生的作品中、靈動的文字中攫取到浮世繪藝術的精髓。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
  • 董雲虎參觀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展和江戶浮世繪大展
    正在北外灘白玉蘭廣場展出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展,全面展示了20多年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展覽由三個篇章組成,分別為「強國戰略、使命如山」「砥礪奮進、締造傳奇」「乘風破浪、駛向輝煌」,展出500餘幅圖片,30餘件貨櫃船、郵輪和飛機模型等展品,採用視頻、音頻、動畫、全息影像等方式,多角度生動展現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歷程和豐碩成果,並從開放發展、協同發展、創新發展、綠色智能發展等方面,展望未來發展之路。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百日紅》——江戶浮世繪,以及葛飾北齋的女兒
    ,用類似單元劇的形式描繪了女浮世繪畫家的生活經歷和十八世紀末的江戶(今東京)的世情百態曾啟發過德彪西創作三首交響素描《大海》的浮世繪《神奈川沖浪裏》是可能是大眾對葛飾北齋的僅有認識。但這位江戶浮世繪畫家的影響力在過去兩個世紀裡早就已經跨越了歐亞大陸橋的裡程,在世界藝術的版圖上留下了屬於和風的一記。
  • 江戶不再,浮世依舊,這場教科書級別的日本藝術大展在上海揭幕
    和許多畫展更適合遠觀不同的是,這場展覽上,觀眾都以極近的距離細細欣賞牆上掛著的一幅幅浮世繪畫作,更有不少人拿出手機將心儀的作品一一拍下來,還有很多人叫同伴幫忙拍下他或她和畫作的合影。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也是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全面、展品最豐富、展陳最新穎的浮世繪展。
  •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在這400多年裡,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歌川廣重、鈴木春信、東洲齋寫樂等大師們也留下了眾多江戶時代的日本夢。日本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火?如果把大師們化作一個團體,冠以浮世繪之名,誰是你心中的C位大師呢?一起來「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現場一探究竟吧!
  • 穿越300餘年,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也許是遠東最為人所知的藝術作品,也是浮世繪裡的C位之作。 其代表作《名所江戶百景》系列版畫,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東京百餘處的繁華街景,運筆暢達,臻於完美,彼時的民間百態躍然紙上。
  • 浮世繪的巔峰之作,來省博看這最著名的「巨浪」
    15日,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該館綜合館大廳開幕,觀眾可欣賞《神奈川沖浪裏》的拓印版本。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 日本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在湖北首展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喻珮)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15日在武漢開展。包括葛飾北齋的「巨浪」、《凱風快晴》等一套46件作品集中呈現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世俗生活百態。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以木刻版畫為主。其中,在葛飾北齋名作《神奈川沖浪裏》中,作者仿佛將自己置身於風浪中的船上,迎難而上,畫面充滿力量。這幅畫作也使得「巨浪」成了日本的流行文化,鞏固了浮世繪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以及其日本最著名、最典型的美術樣式。
  • 跨越400年,國內最大規模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來魔都啦!
    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 穿越300餘年,浮世繪名家原作空降魔都!
    被稱為「美人繪大師」的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是江戶時代的日本夢。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也許是遠東最為人所知的藝術作品,也是浮世繪裡的C位之作。《富嶽三十六景》是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版畫系列,從日本36個不同的地方,遠眺富士山的景象。
  • 動畫《百日紅》曝預告 聚焦江戶浮世繪師杏獻聲
    動畫《百日紅》曝預告 聚焦江戶浮世繪師杏獻聲 時間:2015.03.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夏澤 分享到:
  • 贈票丨提到浮世繪你只知道海浪?
    Christian Dior在回憶錄裡則寫到,「繪有日本版畫作品的巨幅護牆板從一直從樓梯鋪陳至屋頂,喜多川歌麿和葛飾北齋所作的浮世繪作品裝飾著我的西斯廷教堂,我常常駐足膜拜,一看就是幾個小時…」T恤、家居用品、箱包……《神奈川沖浪裏》的各種元素深深融入現代生活。
  • 「享此浮生」浮世繪展覽在南京「明社·璞齋」茶社舉行
    近日,一場名為「享此浮生」的浮世繪展覽在毗鄰鳳凰書城的「明社·璞齋」茶社中舉行。  浮世繪: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  據策展人肖徵宇介紹,該展覽展出了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作品近40幅。浮世繪作為一種獨特的民俗版畫,題材涉及社會時事、美人風華、民間傳說、歷史掌故、戲曲場景和古典名著圖繪、記錄戰爭事件或抒寫山川景物。
  • 看展覽|從浮世繪到寫真,日本視覺文明的開化
    正在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舉行的「從浮世繪到照片——視覺的文明開化」(浮世絵から寫真へ視覚の文明開化)特展中以浮世繪繪畫和幕末(德川幕府統治末期)作為舶來品的照片為載體,介紹了幕末到明治時期多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和日本文化近代化的變革。 展覽海報在江戶這一新興都市建立初期,繪有隅田川或寺廟風景的大幅屏風畫是主流。
  • 浮世繪系列——鈴木春信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流行於民間的木刻版畫,表現百姓喜聞樂見的市井百態
  • 展覽 | 12月全球浮世繪展訊
    本展《浮世狂歡--浮世繪裡的怪力亂神》,旨在帶大家一同探索浮世繪裡「子不語」的世界,看看富含中國元素的浮世繪,如何在文人畫鮮有涉獵的題材中,開闢出一片充滿著怪異,巨力,狂亂,神魔的奇想天外的浮世和百花繚亂的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