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陳晨
中國觀眾對於《音樂之聲》的認識是從電影開始的。這部稱得上「經典中的經典」的音樂電影,對於聽著《雪絨花》長大的一代人而言,是童年的美好記憶,而剛剛學會唱《哆來咪》的小朋友同樣會被美好的故事所吸引愛上歌唱。事實上,這部電影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鬥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改寫而成的。2006年,由「音樂劇之父」韋伯創造的音樂劇《音樂之聲》為該劇增添了新的活力。韋伯版音樂劇《音樂之聲》將首次來到上海,於2015年1月8日-18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15場。
1959年11月16日,《音樂之聲》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首次亮相便風靡一時。1960年該劇就贏得了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六個託尼大獎。1965年,由美國音樂片巨匠羅伯特·懷斯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版《音樂之聲》,榮獲了第三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配樂等五項大獎。
《音樂之聲》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見習修女瑪麗亞·任納爾熱情而活潑,不久她成為奧地利退役海軍上校喬治·馮·特拉普家的孩子們的臨時家庭女教師。上校自妻子去世後,像管理軍隊一樣經營自己的家庭。在上校離家的時候,瑪麗亞開始教孩子們遊戲、唱歌、享受生活,很快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和信任。不久,上校從維也納返回家中時,他對瑪麗亞破壞他制定的家規的做法非常生氣,但當他聽到家中許久不曾有的音樂聲響起時,冰冷的心開始融化……
在近日的一項美國民意調查中,音樂劇《音樂之聲》位列「史上最偉大的十部音樂劇」榜首。電影《音樂之聲》同樣被好萊塢的電影評論家、《時代周刊》以及民意投票一致選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影之一」。
此次來滬巡演的是韋伯版音樂劇《音樂之聲》,該劇從2006年11月開始在倫敦帕拉丁劇院駐演就一票難求、好評如潮,不斷打破紀錄。至2009年2月21日閉幕演出為止共演出954場,吸引了超過200萬的觀眾。2009年7月該版本的演出在英國開始了為期106周的巡演,超過150萬名觀眾觀看。此後,又開始了在加拿大、日本、南非、新加坡和紐西蘭的世界巡演。2008年中國觀眾有幸第一次看到了韋伯版的《音樂之聲》,但那一年該劇僅僅上演於北京,沒來上海。
整部《音樂之聲》全長152分鐘,由3個貨櫃的精緻道具、16個活潑精靈的外國小演員、22首風靡50年的經典歌曲組成。此次來上海的英國巡演版本是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站在巨人的肩上,進行的「二度創作」。最初的音樂劇版本,比較注重演唱,而韋伯版的《音樂之聲》更加注重歌舞的表演。另外,韋伯音樂劇非常注重舞臺效果,他的《歌劇魅影》、《貓》等劇的舞美製作都堪稱佳作。本次音樂劇《音樂之聲》的舞臺效果也同樣輝煌,觀眾可以在舞臺上感受阿爾卑斯山的雄偉壯麗,從而更體會到劇中人們對音樂及大自然的熱情。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