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辛茹苦養大自己的孩子,你知道如何才能讓子女發自內心的回家看看麼?最近讀了一個世界500強的自傳,讀到了他在老年生活中對家庭的一些做法,感同身受。我聊聊我的看法。
在中國家庭觀念中,撫養子女,照顧老人,是一種被提倡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們一生當中,都在不斷地被這種文化所薰陶和影響。自然,子女回家看望父母成了一種被推崇的習慣。可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如此迅速,對我們傳統的生活習慣和家庭理念衝擊甚多,子女因為工作因為婚姻遠在他鄉,很難像以前一樣的回家頻率。所以社會上才出現了很多極端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何《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後把「常回家看看」變成了義務。
其實,除了以上各種要求和文化推崇以外,最好的做法應該是通過吸引。
為人父母者,都曾經為人子女過。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想要的,就是你子女想要的。這是我們吸引子女回家看望的最基本原則。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反思和改進。如何進行吸引呢?借鑑那位500強高管,具體細則如下:
1. 強大自己,變成孩子們精神力量的源泉。首先還是要活好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或者力量的源泉。通過自己工作生活感情的經驗不斷地正向影響孩子,讓他們內心覺得從你身上能獲得更多的力量。這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吸引的準側。
2. 把自己的住所收拾的整潔,有條件的裝飾的更有吸引力。孩子回家,對於他們來說,如果變成了像度假一樣開心,那麼他們就減少了很多回家的阻力。人都想去往更好的地方,任何時候都是這樣的。那個高管分享到他自己老年在在家院子開建了一個遊泳池,每年孩子都必須回來。而孩子每次回來,都玩的特別開心,也給他自己增添了很多的樂趣。
3. 避免有壓力的話題。孩子自由兒孫福,最笨的父母就是每次孩子回來用自己的理念去嘮叨孩子的未來,尤其是中國特色的話題逼婚。如果孩子每次回來,覺得是一種壓力和一種沒法逃避的場所,他們會想出一百個理由不回家。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把自己變成孩子的角度,哪些話是孩子喜歡聽的,哪些是他們不喜歡的,然後擇機而說。當然,對於實在不放心的話題,你可以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方法說明白就好了。比如你可以選擇網絡,選擇信件,選擇電話,最好不要在回家面對面時,再創造一個孩子的壓力和阻力。
我們都是愛孩子的,孩子也都是愛我們的。可是愛本來就是一門藝術,即使是親情的愛。活到老,學到老,請不斷地提高自己,讓自己更愛自己,讓孩子更愛自己,你的生活才更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