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教育部近日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王銀思等10名高校輔導員,於婷婷等10名在校大學生,分別被評為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和「最美大學生」。
「最美高校輔導員」和「最美大學生」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彰顯大學生的風採,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這樣的話語看似抽象、宏觀,但當我們細讀他們的感人事跡後,卻分明感受到當代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們可親可敬的一面,感受到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是個體的靈魂、方向標和主心骨,如果喪失了理想信念,往大的方面說會失去人生的方向和前行的動力,往小的方面說會失去對人生價值的理性觀照,陷入人生虛無的泥淖。從這些「最美大學生」身上,我們在被感動的同時,更應幫助更多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是社會的風向標,呈現著社會風氣的水準和品位,彰顯著未來的趨勢和發展方向。可以說,當代大學生缺什麼都不能缺失理想信念,否則不僅個體沒有希望,國家和民族也沒有希望。當代大學生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如同一艘艘即將遠航的大船,必須從一開始就明確航向,須臾不離航向標,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這不是一句空話、場面話,而是被無數實踐證明了的真理。「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再次用自己的行動和實踐證明了理想信念在人生成長中的價值。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堅定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而是實實在在的。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站得高,眼界寬。一旦理想動搖乃至信念坍塌,就會目光短淺、意志消沉、渾渾噩噩,甚至滑向墮落的深淵。
理想主義不是幻想,而是真理。17歲的馬克思在一篇題為「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的文章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由此可知,馬克思年輕時就把自己的個人利益、個人理想、個人命運同千百萬人的幸福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把個人理想與遠大目標結合在一起。這不僅為當代大學生樹立了典範,更啟示我們應當不忘初心,超越自己的個人利益,將偉人的成功經驗轉化為自己的制勝法寶,踏上青春綻放之路。
理想信念是一面旗幟、一座燈塔,是靈魂中的精神支柱,決定著人們行為處事的方向,支配著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主宰著人們的奮鬥目標和終極追求。只要理想信念堅定,一切磨難都將成為歷練,一切苦難都將成為走向成功的階梯,這是「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給我們的最好啟迪。從本質上說,理想信念在精神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在於它是一種不可缺失、不能忽視的精神動力。自然生命人人都有,但精神生命不見得人人都有,並只有堅定理想信念的人、超越個人一己之利的人、追求真善美的人,才能珍惜和強化自己的精神生命,才能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和層次。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讓我們向「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學習,使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
(作者系信陽師範學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15日第2版
作者: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