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秦始皇重用的趙高,為何就算留下千古罵名,也要毀滅秦國

2020-12-23 騰訊網

對於趙高的出身歷史上頗有爭議,但他的一身學識以及自身的勤奮努力卻讓秦始皇對於他的出身沒有過多的追究,反而因為他在法律方面的精湛,將其起提拔為身邊親信,更是命其教育胡亥判案斷獄,將許多重要的事務都交於趙高處置。而對於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胡亥,趙高通過察言觀色,投其所好很快也贏得了胡亥的賞識以及信任。

公元前210年10月,年過半百的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倒,面對病情一天天的加重秦始皇深知早已無力回天,當即找來了趙高以及符璽商討立儲之事。按照始皇的原意皇位應該是傳位於自己的大兒子扶蘇,但趙高素來與扶蘇不合,為了保住自己未來的榮華富貴趙高在背後暗自動了手腳。

扣押詔書,更是與丞相李斯一同篡改詔書,立胡亥為太子,不僅如此還特地炮製了一份詔書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以及親信蒙恬自裁。這一系列的計劃有了多方的幫扶進行得格外的順利,扶蘇的自殺,胡亥的登基,致使趙高再一次成為了秦朝皇帝的親信,擁有了數不盡的榮華富貴。

雖說胡亥登上了皇位但是按照胡亥的性子,他的內心的只有貪玩享樂,對於國家的治理早已拋之腦後,趙高的決斷也已能夠代替胡亥的想法實施。不過此時的胡亥還是會親自上朝處理朝政,但趙高那張能言善辯的口才,使得胡亥對其深信不疑,更是決定不再上朝,只顧享受生活,這也使得趙高掌握了大秦的朝野大事。

不過隨著權利的日漸增長,趙高的野心也在隨之上升,他已經無法滿足如今的生活,將目光放到了丞相的位置上,因此將丞相李斯除去就成為了他日益迫切的需求。不過此時的秦朝逐漸敗落,始皇的暴政本就使百姓苦不堪言,胡亥的登基使得暴政變本加厲,百姓過著看不到天日的日子。

各種矛盾的交織,使得陳勝、吳廣率先帶領民眾農民起義,而舊勢力貴族也在背後為其助力,全國上下越來越多的人民加入到起義的隊伍當中,雖然他們內心的最終目標不一,但是對於當下的利益確是統一的。如此巨大的壓力使得秦朝本不夠穩固的根基引發了極大的震動,身為丞相的李斯也在為此費盡心思。

但趙高卻不這麼想,他的內心全然沒有對於百姓的憐憫,他的內心只有權利,只有金錢、只有利益。他不顧一切將這位竭盡全力為民著想的良臣剷除,自己名正言順的坐上了丞相之位,由於皇帝的不問政事他早已成為了太上皇般的存在,也漸漸的對胡亥沒有了往日的尊敬,朝堂上下的諸臣也因擔心趙高的迫害紛紛擁護趙高。

宮中正上演著一場場精彩的政鬥大戲,宮外也在戰火紛飛,面對項羽劉邦軍隊的猛烈攻勢,鹹陽城很快便陷入了危機,將局勢攪到如此地步的趙高卻在此時甩手丟鍋,密謀起了奪權篡位之事,胡亥也在他的謀劃下被迫自殺。但是害人終害己,作惡多端的趙高也在自己的計劃中遭人殺害。

其實他並不想毀掉秦朝,沒有了秦朝他只會是身敗名裂。人的自私、貪婪在他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對於權利的渴望導致他處心積慮額,除去障礙,得到想要的一切,可他卻想不到,稱霸天下的秦朝,竟遭不住他的這番折騰迅速走向滅亡。

相關焦點

  • 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人生末期選擇勾結趙高,以致秦國走向敗亡
    李斯被譽為千古一相,輔佐秦始皇一統了天下,他極力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至此開啟了華夏兩千餘年的中央集權制,他提出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馳道、車同軌的建議均被秦始皇採納,他還編制小篆,從此華夏大地雖然方言眾多,但文字永遠只有一種,他的成就足以令他名垂千古,但在晚年卻做了一件遺臭萬年的事情
  • 趙高篡改秦始皇遺囑,冤殺蒙恬兩兄弟,後來的結局是如何的?
    秦始皇死後把趙高叫到自己身邊,立下遺囑要立扶蘇為王,但是趙高由於害怕扶蘇上位會影響自己的地位,所以聯合李斯一起篡改了遺囑,並立秦始皇的另一個兒子胡亥為王。胡亥登基之後趙高更是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扶蘇,對於開國大將的蒙氏兩兄弟也是毫不手軟,想盡辦法賜死。那這樣一個罪大惡極的罪臣,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大秦賦》趙高上線,秦國六世餘烈,為什麼抵不過趙高的一人之力
    一個完全憑一人之力毀滅了秦朝的人,一個留下了指鹿為馬這種惡名昭彰成語的人,一個如此討厭的人,究竟是如何憑一己之力毀了大秦的呢?(01)真假宦官《大秦賦》有點高開低走的意思,尤其是裡面的宮鬥戲有點多,很多人調侃說這個簡直可以改叫「大情婦」。
  • 秦始皇去世後,趙高篡奪大權,他最終是什麼下場?
    公元前230年,秦國正式開始了秦國滅亡六國的戰爭。時隔10年,秦國陸續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等6個國家,統一了天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封建王朝。但是對秦朝來說,最終的存在時間只有10多年。對於秦朝的滅亡,趙高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王翦和李斯同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為何王翦善終,而李斯死於非命?
    而武將李信帶領20萬人馬攻楚,結果被項燕大敗,幾乎全軍覆沒,秦始皇也僅僅是降了職,依然在重用。 而王翦和李斯兩人,一個老成持重,一個很有謀略,是秦始皇最為得力的左膀右臂,有如此的大BOSS罩著,兩人活得都很滋潤。
  • 千古疑案:秦始皇之死,究竟是死於疾病還是死於謀殺?
    關於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身上有著太多的謎團,秦始皇之死,可以說是最大的千古疑案,後世對此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秦始皇死於疾病,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秦始皇是死於謀殺,那麼,秦始皇之死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秦始皇為何會如此蹊蹺的死在巡遊路上呢?
  • 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後留下種種謎團,你知道哪些?
    秦始皇是中國的始皇帝,在秦始皇身上有諸多的謎團。然而最為離奇的,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幾個。 秦始皇在第5次巡遊的過程中,癲癇發作。暈倒的時候向後倒下後腦撞在青銅冰鑑上。這次撞擊加重了秦始皇的腦膜炎症狀,所以史書記載,秦始皇當天即陷入昏迷狀態。當秦始皇的車隊趕到沙丘,來迎接的趙高、李斯發現秦始皇屍身早已僵硬。 而第2種死法就更為離奇,所有矛頭均指向他的宦官趙高。這要從趙高的身世說起。
  • 李斯被稱千古一相,位極人臣,與趙高三次交手為何無一獲勝?
    秦朝丞相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重臣,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了突出的貢獻,先滅韓國,打通天下咽喉的建議就是他提出的。但是要真的把李斯上升到千古一相的高度,恐怕李斯承受不起。第一,秦滅六國時,秦國的丞相是王綰。
  • 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為何曹操每讀一次就哭一次?我們錯怪他了
    蒙恬遺言蒙恬,秦朝時名將,曾率領秦國大軍攻破齊國,深得秦始皇嬴政的寵信。在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打得匈奴丟盔甲,不敢南下放牧,蒙恬趁機收復了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隨後,蒙恬又負責修建了萬裡長城和秦朝的「高速公路」——九州直道,是大秦的中流砥柱,深得秦始皇的重用。
  • 魏國軍事家尉繚,曾逃離秦國,為什麼秦始皇還是重用了他
    秦國當時的將領也不少,那麼嬴政是看上了尉繚哪方面的優勢呢? 秦國雖然不缺將領,但是缺少軍事理論家去指揮作戰,沒有把握全局,制定軍事計劃的人。這樣尉繚的到來,可以填補秦國在這方面的空白。 所以秦始皇重用他也是考慮到他有軍事理論方面的才華,尉繚的軍事才華吸引了秦始皇的注意。
  • 呂不韋明明對秦始皇一家都有大恩,為何最後秦始皇還是要逼死他?
    ,可是到了秦國之後卻能夠得到重用,這又何樂而不為呢?呂不韋和兩代秦王之間的恩怨說起秦始皇為何要殺呂不韋還是得說起呂不韋和秦國兩代秦王之間的故事,戰國時代本就是一個靠本事才華吃放的時代,像呂不韋這種人的出身和血統雖然不怎麼樣,但他自己經過多年的經商也成為了富可敵國的萬金之家,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在趙國邯鄲遇到了秦國公子嬴異人,這個時候的嬴異人只是一個落魄公子,無依無靠,根本就沒有去秦國回去即位的機會。
  • 37代秦國君王的努力,換來了15年的大一統,秦始皇對得起先祖嗎?
    但是,秦始皇嬴政能夠統一天下,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是這37代秦國國君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值得表揚的是秦國最有作為的這三位君王。秦襄公、秦穆公和秦孝公!為何是他們呢?若是秦國想要拿下這一塊土地,就必須要通過戰爭的手段把西戎給趕走。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秦國得到了官方的認可,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有了官方的認可,秦襄公就可以甩開膀子幹了。這是合法合規的!
  • 李斯為秦國一統天下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為何最後被腰斬?
    從多種歷史資料綜合分析,可能有三個主要原因:權力過盛秦始皇為了報答李斯的恩情,不僅提拔李斯為丞相,對其言聽計從,而且還與李斯結為兒女親家,讓他的兒子們都娶公主,而女兒們都嫁給了皇子。對於李斯家族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榮寵,也是人臣所能達到的極限。
  • 《大秦賦》:嫪毐下場,趙高上線,距離秦國的滅亡不遠了
    在嫪毐下線後,嬴政親政,可沒過多久趙高來了。 根據歷史記載,趙高大約在秦始皇十二年時入宮。嫪毐在秦始皇九年時,被殺。 時間上,相差三年,不過也不影響劇情。
  • 【名人百科】大秦帝國的「終結者」——秦國宰相趙高
    賞析:秦二世在位時,丞相趙高蓄謀已久,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他怕自己的威信不夠,擔心大臣們不完全聽他的,於是就對群臣們作了一次測驗:一天上朝,他當朝牽了一頭鹿,走到秦二世胡亥處,說是送一匹馬給皇上:秦二世笑著說:丞相您看錯了,這是鹿而不是馬。然後問眾官員們。大臣中間有的懼怕趙高,就說是馬;也有不吭聲的;也有實事求是說是鹿的。
  • 高高在上的秦始皇,永遠吃不透趙高
    我敢說,秦始皇穿衣服必須是整整齊齊,上朝前要對著鏡子反覆檢查,帽子不能帶歪了,袍子左右必須對稱,宮女開道要踏步子,文武大臣魚貫而入,跪下磕頭喊萬歲號子要一致,別搞得此起彼伏,雜音嫋繞,像是古稀老人尿褲子。我相信,那些文武大臣要花不少功夫訓練入場儀式,動作雖然簡單,但要練得整齊劃一可不容易,單是磕頭一項,磕幾下,多少頻率,使多大力道,頭磕在地上什麼響聲.都得練。
  • 君臣恩怨:趙高和秦始皇有什麼仇,非要秦始皇斷子絕孫?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被逼到自殺,另有宮內12位皇子在同一天被殺死,城內又有6位皇子一命嗚呼,還有10名公主被活活碾死,在皇宮的深處,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被賜死,公子高無奈自己找趙高殉葬。秦始皇想要將自己的功績發揚光大,但是趙高卻直接斷了秦始皇的這個願望。到底二人有什麼仇恨,非要秦始皇的兒子受如此之苦?
  • 秦始皇滅六國重用的名將,為何在劉邦項羽滅秦時,沒出手救秦國?
    登上王位後,趙高胡作非為,殘暴統治,進一步加劇了對農民的剝削壓迫。看著這大好時機,潛伏的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趁機展開了分裂活動,其實這種分裂活動早在始皇去世之前就已有跡象。唯恐始皇不死,造反恐難成,便一直等待時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秦的火種迅速蔓延。
  • 子嬰身世成謎,到底是誰的兒子,為何要殺死擁立他做秦王的趙高?
    他為何要殺死擁立自己當秦王的趙高呢?身世關於子嬰的身世,有多個版本,到今天都是個謎,他的父親是誰?他是誰的兒子?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沿著諸多線索,去尋找子嬰的身世,看能不能揭開他的身世之謎呢?趙高是秦始皇的寵臣,也是從小到大陪著秦始皇一起成長起來的夥伴,更是政治上很重要的幫手。秦始皇誅殺嫪毐時,趙高非常堅定了站在秦始皇的身邊,親手摔死了秦始皇母親和嫪毐生的兩個孩子,幫秦始皇除掉了皇位競爭對手。在荊軻刺秦時,也是趙高奮不顧身的一檔,讓荊軻刺殺秦始皇的圖謀落空。
  • 秦王朝為何二世而亡?秦始皇沒想到,趙高太陰險,李斯太自私
    在秦始皇滅六國之後,秦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實行郡縣制,秦始皇和李斯設計出了完整的一套行政機構,或許,那一刻,秦始皇做夢都笑醒,我家的天下肯定是萬無一失了。秦始皇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他死後沒多久,天下大亂,秦朝不過傳為二世就被趙高和胡亥搞得烏煙瘴氣而滅亡,在滅亡之前,已經自行去帝號,恢復王位。千秋萬世的美夢到了二世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