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趙高的出身歷史上頗有爭議,但他的一身學識以及自身的勤奮努力卻讓秦始皇對於他的出身沒有過多的追究,反而因為他在法律方面的精湛,將其起提拔為身邊親信,更是命其教育胡亥判案斷獄,將許多重要的事務都交於趙高處置。而對於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胡亥,趙高通過察言觀色,投其所好很快也贏得了胡亥的賞識以及信任。
公元前210年10月,年過半百的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倒,面對病情一天天的加重秦始皇深知早已無力回天,當即找來了趙高以及符璽商討立儲之事。按照始皇的原意皇位應該是傳位於自己的大兒子扶蘇,但趙高素來與扶蘇不合,為了保住自己未來的榮華富貴趙高在背後暗自動了手腳。
扣押詔書,更是與丞相李斯一同篡改詔書,立胡亥為太子,不僅如此還特地炮製了一份詔書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以及親信蒙恬自裁。這一系列的計劃有了多方的幫扶進行得格外的順利,扶蘇的自殺,胡亥的登基,致使趙高再一次成為了秦朝皇帝的親信,擁有了數不盡的榮華富貴。
雖說胡亥登上了皇位但是按照胡亥的性子,他的內心的只有貪玩享樂,對於國家的治理早已拋之腦後,趙高的決斷也已能夠代替胡亥的想法實施。不過此時的胡亥還是會親自上朝處理朝政,但趙高那張能言善辯的口才,使得胡亥對其深信不疑,更是決定不再上朝,只顧享受生活,這也使得趙高掌握了大秦的朝野大事。
不過隨著權利的日漸增長,趙高的野心也在隨之上升,他已經無法滿足如今的生活,將目光放到了丞相的位置上,因此將丞相李斯除去就成為了他日益迫切的需求。不過此時的秦朝逐漸敗落,始皇的暴政本就使百姓苦不堪言,胡亥的登基使得暴政變本加厲,百姓過著看不到天日的日子。
各種矛盾的交織,使得陳勝、吳廣率先帶領民眾農民起義,而舊勢力貴族也在背後為其助力,全國上下越來越多的人民加入到起義的隊伍當中,雖然他們內心的最終目標不一,但是對於當下的利益確是統一的。如此巨大的壓力使得秦朝本不夠穩固的根基引發了極大的震動,身為丞相的李斯也在為此費盡心思。
但趙高卻不這麼想,他的內心全然沒有對於百姓的憐憫,他的內心只有權利,只有金錢、只有利益。他不顧一切將這位竭盡全力為民著想的良臣剷除,自己名正言順的坐上了丞相之位,由於皇帝的不問政事他早已成為了太上皇般的存在,也漸漸的對胡亥沒有了往日的尊敬,朝堂上下的諸臣也因擔心趙高的迫害紛紛擁護趙高。
宮中正上演著一場場精彩的政鬥大戲,宮外也在戰火紛飛,面對項羽劉邦軍隊的猛烈攻勢,鹹陽城很快便陷入了危機,將局勢攪到如此地步的趙高卻在此時甩手丟鍋,密謀起了奪權篡位之事,胡亥也在他的謀劃下被迫自殺。但是害人終害己,作惡多端的趙高也在自己的計劃中遭人殺害。
其實他並不想毀掉秦朝,沒有了秦朝他只會是身敗名裂。人的自私、貪婪在他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對於權利的渴望導致他處心積慮額,除去障礙,得到想要的一切,可他卻想不到,稱霸天下的秦朝,竟遭不住他的這番折騰迅速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