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代秦國君王的努力,換來了15年的大一統,秦始皇對得起先祖嗎?

2020-12-23 筆揮江山

秦始皇是秦國王室裡的第37代傳人,在他這裡秦國歷經60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夢想。

正是因為如此,秦始皇才把自己稱之為千古一帝的。他覺得他的功績,歷史上的任何人都比不了。

所以,他才應該叫皇帝。

但是,秦始皇嬴政能夠統一天下,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是這37代秦國國君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值得表揚的是秦國最有作為的這三位君王。

秦襄公、秦穆公和秦孝公!

為何是他們呢?

秦襄公是秦國的立國者,秦國正是成為諸侯,就是從秦襄公這裡開始的。他之所以被封為諸侯王,是因為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犬戎攻擊,大部分諸侯沒有去。但是,秦襄公去了。

後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為了嘉獎秦襄公這一義舉,就給了他一塊土地。讓他成為了一名諸侯,但是,周平王給他的這塊土地,現在是被西戎人佔領者。若是秦國想要拿下這一塊土地,就必須要通過戰爭的手段把西戎給趕走。

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秦國得到了官方的認可,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有了官方的認可,秦襄公就可以甩開膀子幹了。

這是合法合規的!

後來秦國歷經八代君王, 不到百年的時間,他們在秦穆公時期,終於打敗了西戎,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

歷史上所說的「襄公有其名,穆公得其實」,就是說的秦襄公是立國者圖有名聲,秦穆公才是真正讓秦國,實現了有自己地盤的君王。

進一步解釋就是,秦襄公雖然名義上是諸侯王,但是,沒有實際的土地。但是,秦穆公時期就不一樣了,他任用百裡奚、由於等人才,不僅打敗了西戎,開拓了千裡之遙的土地,他還得了春秋五霸的名聲。就連強大的晉國,也曾敗在了秦穆公的手裡。

這就是秦襄公和秦穆公為秦國做出的貢獻。

事實上讓秦國真正強大起來的人是秦孝公。

這個秦孝公很了不得,他效仿秦穆公招募天下人才,有一個叫商鞅的人,他被秦孝公重用了。

後來我們都知道商鞅通過變法,讓秦國強大了起來,強大起來的秦國,至少六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在這個時期,都不是秦國的對手了。

之後的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異人),秦始皇嬴政。他們都是遙遙領先六國的。

也就是因為他們這些人共同的努力,讓大秦有了統一天下的可能的。但是,誰能想到嬴政統一天下之後,大秦之存在了15年的時間就崩塌了。

嬴政在位13年,秦二世在位2年!

秦始皇家族六百多年的基業,三十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就這樣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存活了十五年的時間就分崩離析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秦始皇的後代基本上都被屠殺了。

秦始皇的子女三十多個人,是被秦二世胡亥殺害的。

秦二世胡亥是被趙高殺害的。

項羽打到長安後,專門選秦皇室裡的人來殺,項羽是很純粹的一個人,他之所以要起義,就是來報仇的,給爺爺項燕報仇,給叔父項梁報仇……

劉邦才是想要當皇帝的人,項羽就是為了復仇!

秦始皇的後人幾乎在秦末亂世中,都被屠殺經了,就等於秦始皇家族,從殿堂之上,直接摔倒了地獄之中。

這些都是敗秦始皇所賜,是秦始皇給祖宗爭臉了,他完成了祖宗沒有完成的偉業,秦始皇也讓祖宗蒙羞了,因為他統一了六國,讓六國都把他視為敵人,最後,秦國又是滅在了六國人的手裡。

項羽、劉邦都是楚國人,張良是韓國人,趙高是趙國人,田榮是齊國人……

秦國不但沒有了,人也被屠殺了,這就太悲催了,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他對得起先祖嗎?

只能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若是有如果秦始皇嬴政肯定也不想這樣做。但是,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統一是早晚的事情。

秦始皇統一天下,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大幸事,是符合歷史潮流發展的。只要這一條具備就足夠了,秦始皇對得起列祖列宗!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對比,誰的成就最大呢?
    秦王嬴政奮六世之餘烈,最終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政權。清朝時李鴻章曾經說過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秦國能夠從一個邊陲小國成就如此偉業,確實是歷代先祖共同努力的結果。秦孝文王正式繼位三天就死了,他的成就肯定是最小的。
  • 秦國最後階段的八代君王,為什麼都能勵精圖治,沒有一個昏君?
    賈誼在《過秦論》中曾經描述秦國在秦始皇之前,「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我們真的了解秦始皇嗎?
    秦始皇十三歲繼承秦國的王位,三十九歲統一中國建立大秦帝國,號稱始皇帝。百萬雄師那我們就先來說說其餘六國為什麼沒有成功。因為其餘六國的君王想的全都是自己的榮華富貴,只是想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國的所有君王裡面,只有秦始皇嬴政想的是整個華夏民族,他為的不是他們秦氏一族,為的也不是秦國,為的是結束戰亂,為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大一統,修築長城是為了讓我們華夏民族能夠抵禦匈奴的侵擾,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是為了華夏民族的大融合。
  • 從宣太后到秦始皇,為何只隔了19年時間?中間換了3代君主
    真正執政的時間只有後來的15年而已。那麼這41年,是誰主要執掌朝政呢?那就是著名的宣太后羋八子。羋八子也就是電視劇裡的羋月,這是一個厲害的女人,她兒子嬴稷19歲登基,此後一直都是宣太后的傀儡。一直到了兒子已經60歲了,這才被兒子趕下臺。60歲親政的秦昭襄王嬴稷,的確也比較牛掰,把六國打得怨聲載道。
  • 《大秦帝國》系列的七代秦國君主,究竟哪一代功績最大?
    《大秦賦》的主要內容就是講述嬴政用了十年的時間,依仗秦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先後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秦王朝,嬴政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始皇帝。
  • 秦國從西陲附庸到統一天下,三十六代君王極少出現昏君,堪稱奇蹟
    都說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而統一天下,事實上秦國從地圖上一個小點,之所以能夠最終一統天下,離不開秦國三十六代先君的努力。而在這長達六百餘年的奮鬥史中,秦國幾乎沒有幾個昏聵之主,無論與山東六國相比,還是與後世王朝相比,都堪稱奇蹟。
  • 若秦始皇多活20年,秦朝會15年而亡嗎,國祚能否傳承三四百年
    ,天下就大亂,而三年後,秦朝就滅亡了,人們不禁感嘆,強大如橫掃六國的秦朝,只存在了15年時間,怎麼如此容易滅亡呢?  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會明白,反秦的都是六國遺民,沒有秦人反秦,因為秦人本來就熟悉了秦國的制度與法律,秦朝想要長久,就得需要用時間來同化六國百姓,這就像東漢末年一樣,越往後越沒有人思念漢朝,曹丕才能輕易改朝換代。
  • 秦國是陝西人的驕傲,秦始皇和秦孝公,誰是秦國最大的驕傲?
    從秦孝公時期開始,秦國變成了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秦軍變成了可以吊打六國聯軍的虎狼之師,秦國已經走上了統一之路,統一隻是時間問題。等到孝公之子秦惠王統治時,秦國又向南奪取巴、蜀兩國,秦國變得強大無比,開始輕視中原六國,視六國君王如草芥。
  • 秦國歷史上,嬴駟、嬴稷和嬴政哪個團隊更強?從秦國崛起得出答案
    秦國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開始算起,贏駟是秦國第33位國君,是為秦惠文王,在位27年;嬴稷是秦國第35位國君,是為秦昭襄王,在位56年;嬴政是秦國第38位國君,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開創「皇帝」稱號,嬴政始稱皇帝,是為秦始皇帝。要說贏駟時期、嬴稷時期以及嬴政時期,哪個團隊更強?
  • 秦國的羋月與秦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秦始皇嬴政是什麼關係?
    談秦說漢(333)秦國的羋月與秦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秦始皇嬴政是什麼關係?羋月是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歷史上第一個太后,也就是宣太后。公元前272年,秦國準備吞併義渠國。於是宣太后誘義渠王入秦,將其殺死於甘泉宮。秦昭襄王立即命令大軍出徵義渠,義渠全境盡歸秦有,秦國在其故地設置了隴西郡、北地郡、上郡,為秦國闢地千裡。從此解除了秦國西北面的軍事之威脅。隨著秦昭襄王漸漸長大,對宣太后與穰侯架空其權力極為不滿。
  • 戰國時期,秦國從秦孝公到秦始皇七代君主的簡述
    到了戰國初期,秦國也經歷了百年的衰弱時期。秦孝公即位後,他任用商鞅在全國進行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秦孝公去世後,經過歷代秦王的勵精圖治,秦國最終橫掃六國,一統天下。下面就簡單的來介紹一下從秦孝公到秦始皇這七位君主。1、秦孝公贏渠梁自秦厲共公以來,秦國經歷了幾代君位的動蕩,國力大不如以前。魏國趁機奪取了河西之地。
  • 秦始皇的姓名:從先秦的姓氏說起,看看秦國宗室和秦始皇如何稱呼
    只有理解了先秦時期的「姓」、「氏」和「氏」的命名方式,我們才能夠來觀察秦國宗室的「氏」。判斷秦國宗室是不是氏為趙,實際上這個問題很難解答,秦國的公族經過幾百年的繁衍生息,公族的人口數量已經變得很大,這些人雖是贏姓,屬於贏姓一族,但是公族各個分支的「氏」肯定有所不同。而且歷史記載的秦國宗室人物,並沒有見到多少人有「氏」。
  • 為何秦國用了500年,而劉邦、李淵等人數年之間就統一了天下?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滅燕、代。 這時的燕國同樣也是二次立國。早在前227年,秦軍就在易水河畔打敗燕代聯軍,次年攻破燕都薊城,而燕王喜和代王嘉一樣,遠遁千裡之外的遼東立國。 直到五年後,王賁率得勝之軍再攻燕代,走投無路的燕代才宣告滅亡。
  • 《史記》的秦始皇,剛兼併六國,就膨脹了,李斯在幹嘛
    但為何秦國統一後,大秦帝國只存在十五年就滅亡了呢?這種速亡是誰造成的呢?秦國統一六國是必然的:秦國之所以能滅了六國,統一天下,並非完全是秦始皇的功勞。這其中隱含千百年來哲學中分與合大勢所趨的邏輯必然。即使沒有秦始皇也會出現另外人。所幸的是秦國加上秦始皇在內的七代君王,在執政上都能按著秦國的既定路線(滅六國,統一天下),都能盡心盡力使秦國強大。難道靠這個路線和君王本身強,秦國就能滅六國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無論任何事情,都需要很多的力量才能完成。如何利用這些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 秦國有立王后的習俗 為何秦始皇不立皇后呢
    但是,在歷史上,秦始皇的媳婦兒沒有留下一個名字。那麼,秦始皇是沒有娶媳婦嗎?只能說秦始皇沒有皇后,但是不能說秦始皇沒有娶媳婦兒。秦始皇有23個兒子,要是沒有媳婦兒的話,他是怎麼生下這麼多兒子的呢?所以說秦始皇肯定有媳婦兒,只是因為某種原因,不想讓這些媳婦兒在歷史上留名罷了。
  • 《大秦賦》:代王嘉和燕太子丹,縱然不能阻擋秦國,也要奮力一搏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在秦滅六國之戰的過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一支強大的秦軍,也發現山東六國在面對秦國大軍時,並沒有從一開始就認輸,而是進行了比較激烈的抵抗。特別是對於本文所要說的代王嘉和燕太子丹,縱然不能阻擋秦國,也要奮力一搏。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公子嘉在趙國滅亡後建立代國,繼續抵擋秦國大軍。而燕太子丹則派遣荊軻刺殺秦始皇,以此避免燕國的滅亡。
  • 商鞅:影響華夏大一統的變法名臣
    秦王掃六合 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七百多年的春秋戰國亂世被秦王嬴政成功終結而秦王嬴政也因此被稱為千古一帝不過在說千古一帝之前秦國歷史上有一個人物是無論何時都邁不過去他就是商鞅商鞅是戰國時期秦國歷史上最關鍵的一個人物因為他率先在秦國主持變法使得原本積貧積弱的秦國徹底脫胎換骨在數代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最終為秦王嬴政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基礎
  • 戰國時代秦國在文化方面比關東六國落後嗎?
    首先要說明一點的是:秦是夏周文明最正統的衣缽傳人,秦人的先祖是幫助大禹治水的伯益,秦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崇高的威望。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論證方法,就是從當代的考古發現來推斷秦國當時的文明程度,先羅列幾點供大家參考:一、我們考古學者在湖北湖南等地發現了大量的秦國法律文書或秦國士兵的家書「秦簡」,文筆清晰,書法精湛,是難得的文物精品,可以證明秦國文化發達的同時具有完備法律和管理制度;
  • 秦國國君為何姓贏?始皇后人今何在?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後因嬴姓部族捲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戌邊對抗西戎。
  • 董仲舒與大一統
    董仲舒繼承了前代的聖王理念,通過《春秋》公羊學的合法性敘事,把儒家的價值觀念與神聖性的「天」結合來,實現了聖與王的邏輯統一,為漢代「大一統」王權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論證明。  《春秋》是儒家的主要經典之一,記載了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發生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