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影響華夏大一統的變法名臣

2020-12-22 騰訊網

秦王掃六合

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七百多年的春秋戰國亂世被秦王嬴政成功終結而秦王嬴政也因此被稱為千古一帝不過在說千古一帝之前秦國歷史上有一個人物是無論何時都邁不過去他就是商鞅商鞅是戰國時期秦國歷史上最關鍵的一個人物因為他率先在秦國主持變法使得原本積貧積弱的秦國徹底脫胎換骨在數代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最終為秦王嬴政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基礎「商鞅變法」與「大秦帝國」之間的烙印也是永遠抹之不去的沒有商鞅可能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歷史都將被改寫一個人的偉大不是生來造就的需要後天的不斷磨礪、學習、成長、積累達到厚積而薄發

商鞅本不是秦國人

他祖籍是戰國時期衛國人衛國是一個小國而戰國是大爭之世真正的有才之人並沒有太多的國家界限士人往往會針對自身所學結合各個國家對士人的重視優待程度而選擇棲身之國而距離衛國很近的三晉之一——魏國自然也能吸引很多天下名士而商鞅就是其中最璀璨的那個那時候他叫衛鞅或者公孫鞅商鞅之名是後來衛鞅在秦國變法大成打敗魏國收復河西之地後被秦孝公封於商於之地所以又名商鞅而商鞅那時候的爵位是君所以又被稱為商君他起先棲身於魏國並投身於當時魏國丞相公叔痤麾下職位是中庶子(官職很小,戰國時國君、太子、相國的侍從之臣)在這一時期商鞅飽覽群書廣泛涉獵百家經典對刑法相關的知識尤為感興趣並有著自己十分獨特的見解他對李悝在魏國實行變法的各種書籍也非常感興趣並深受李悝、吳起變法的影響可以說李悝、吳起都算是商鞅的神交恩師長時間下去後公叔痤對商鞅的見識、才學、人品都十分欣賞

也經常跟商鞅一起討論治國之道

可以說明面上看公叔痤是長輩,是領導,是老師可私底下實際上更像是一對忘年之交但是公叔痤這人有個缺點為人比較自私,而且權利慾望比較重當初吳起在魏國的時候公叔痤為了穩固自己的相位曾設計擠兌走了吳起吳起流浪到楚國後得到楚悼王的賞識並擔任令尹不久後主持了赫赫有名的「吳起變法」使得楚國國力有著顯著提升加快了楚國對外擴張的步伐只可惜在楚悼王身死之後吳起由於變法得罪了整個楚國貴族最終被亂箭射殺而吳起在楚國舉行的變法也因為得不到新任楚王和楚國當權者的支持而最終人亡政滅讓人唏噓不已但是公叔痤畢竟年齡已經大了眼看著就要駕鶴西去魏惠王坐不住了趕緊來到府上探望公叔痤

公叔痤活了一大把年紀

哪能不知道魏王來看他的真正用意是想讓他給個建議誰來接任魏國相位公叔痤一死,盯著相位的就有兩個人——大將軍龐涓和魏公子昂他拿不準這兩個人該讓誰接任丞相之位所以想聽聽老公叔的建議然而,公叔痤卻並沒有二選一而是直接向魏惠王舉薦商鞅「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原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

公叔痤苦心孤詣的向魏王舉薦商鞅

但是魏王卻很不以為然覺得公叔痤怕是老糊塗了一個小小的中庶子有何德何能當我魏國國相這是當我魏國無人嗎

魏惠王十分重視出生

所以他從心底是看不上衛國一個破落貴族出生的衛鞅也看不上一板一眼出生一般的大將軍龐涓公叔痤見狀不禁嘆了口氣隨後秉退所有侍奉的下人對著魏王正色說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說完這句話

公叔痤像是透支了最後一點的氣力虛弱的躺在了榻上魏王見此情形也不禁有些意動公叔痤在魏國擔任丞相一職雖然沒有多大建樹但終究還是十分忠君愛國的算起來他應該喊他一聲叔叔於是答應不用商鞅就殺了商鞅

最終獨自離開相府

不久之後公叔座把商鞅叫到跟前對他說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意思就是我本來想舉薦你擔任魏國丞相但是魏王不同意我知道你很有才華如果不能為魏國所用以後必將成為魏國大患所以我又向魏王建議如果不用你為相就殺了你以絕後患你我相交一場我也不忍心你如此英年早逝你趕緊離開魏國逃命去吧

我向魏王舉薦你和不用你就殺你是忠於魏國

讓你離開魏國保命是全了你我之間的情義忠義兩難全我只求問心無愧了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心

商鞅淡淡的笑著說道:

「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意思魏王不聽從你的舉薦讓我擔任丞相又怎麼會聽從你的建議殺了我呢?

聽完此話

公叔痤不禁愣了愣神商鞅說的很有道理啊看來他對魏王幾十年的了解還不如商鞅幾年間看的透徹這個年輕人的眼光真的很獨到他真有些為魏國即將失去商鞅而感到一絲恐懼可事已至此他已經左右不了將來了可惜啊此時此刻他知道他當真是老了他主政魏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魏惠王回宮後玩笑似的對著身邊人說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這次去了一趟公叔痤府中

他得出一個結論:公叔痤真的老糊塗了讓他將大魏國的國政託付給一個小小的中庶子簡直是開玩笑!於是公叔痤臨死之前給他舉薦的不世出的大才就這麼成功的被他錯過而這並不是魏惠王第一個錯過的也不是最後一個商鞅、孫臏、公孫衍、張儀、範雎都是在魏惠王執政期間從魏國流失的大才隨便重用一個魏國也不至於在他之後越混越回去而這幾個人除了孫臏之外竟然不約而同的先後都去了魏國的死對頭國——秦國並且都在秦國做過丞相或者客卿魏惠王起手王炸加四個二的好牌被他逐漸打得稀爛

而秦國對所有山東來的士人們向來是來者不拒

而魏國離秦國最近加上綜合人才質量高秦國國君一看是魏國來的人才天天開心的嘴都合不攏做夢都能笑醒可以說秦國的強大魏國絕對居功至偉魏國就相當於是秦國的人才培養基地不久後魏國公子昂接任丞相位

龐涓仍然是魏國大將軍

商鞅則辭去中庶子一職

一匹千裡馬開始尋找起了他的伯樂當時魏國的都城是安邑在經過魏文侯、魏武侯以及魏惠王三代君主的經營後已經成為了中原文化、商業、政治中心

戰國時候許多遊學世子也都以能夠出仕魏國為榮

安邑就像戰國時候的北上廣深與此同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下學宮也聲名鵲起也使得臨淄成為東部的核心城市趙國的都城邯鄲韓國的都城新鄭楚國的都城郢都可以說也都十分的繁華

而同為戰國七雄之一的西部秦國的國都櫟陽

對比之下卻是一片蕭條幾乎也很少見到山東諸國的士人去秦國遊學或者做官能見到的也都是一些他國商人可以說那時候的秦國只有兩種人:老秦人和他國商人六國覺得秦國地處蠻夷之地國人都是不被教化之人稱秦國之民為虎狼之人稱秦國之軍為虎狼之師

六國卑秦

六國有啥事都不帶秦國玩這讓整個秦國都十分鬱悶好在這個現狀即將被秦國新一任國君嬴渠梁改變

而且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嬴渠梁是秦獻公的兒子他還有個哥哥叫贏虔嬴渠梁性格果敢剛毅有勇有謀贏虔勇武剛烈嫉惡如仇

秦獻公之所以會死

是因為秦國跟魏國死磕不幸中箭最終傷重不治而亡他知道兩個兒子之中嬴渠梁是最適合繼位國君但是又擔心贏虔以及他的支持者們不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安排後最終將秦國國君之位傳給了嬴渠梁並且將一個非秦國國君不傳的密辛告訴了嬴渠梁:「周故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歲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出。」現在關於這句話的理解也有很多種許多人都說這是老子的預言大致意思是說:周朝與秦國同源因為秦國得國之地就是周朝的龍興之地從秦襄公被封為諸侯至秦昭襄王時期周朝滅亡這是秦與周複合實際上總共516年去掉誤差(可以理解,古人喜歡500年這個時間)整數就是500年老子說這話的時候是秦獻公在位之後還隔著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不得不說這預言夠厲害!

「合十七歲而霸王出」

這個有分歧有人說是從周朝滅亡公元前256年到秦始皇誅滅嫪毐大權親握於公元前238年左右正好17年這個霸王是指秦始皇也有人說霸王是指西楚霸王項羽十七年是秦朝建立到滅亡的時間但是秦朝只存在14年只能說勉強也成立但是預言是成立的可老子是怎麼知道的至今無人說出為什麼這一則預言其中的寓意秦國的每一任國君只要不傻都能得出一個相同的結論:秦國有朝一日必將成為像周朝一樣的天下共主而這個宏大的目標必將激勵著整個秦國必將激勵著每一任秦國國君這是一種崇高的歷史使命華夏大一統的宏圖大業也必將由秦國去實現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那時候的秦國已經被戰爭打的百孔千瘡

百姓也過的窮困潦倒如果不好好休養生息繼續再發動幾次戰爭秦國必終將走向滅亡嬴渠梁於破敗之中而立身上肩負著的是幾十代秦國先輩們的希冀這個擔子他能不能挑的起暫且先不說但是在華夏一統之前是絕對放不下的這種責任感從他繼位的那一刻再也沒有讓他輕鬆過一刻這個為了華夏一統而殫精竭慮的秦國國君嬴渠梁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孝公而他就是即將發掘商鞅這匹千裡馬的伯樂引子便是秦孝公向山東六國廣發的《求賢令》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裡,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脩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彊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商鞅在見到秦孝公這篇求賢令後不禁重重評說到:

秦公求賢令,乃五百年一卷雄文

旁人問:何以見得?商鞅說到:其一,痛說國恥,歷數先祖四代無能,開曠古先河;其二,求霸業而不求吏治,身處窮弱,竟能做鯤鵬遠望吞吐八荒;其三,胸襟開闊,敢與權臣分享秦國,公器之心可昭日月。只此三點,堪稱真心求賢。---正是此大氣磅礴之雄文使得正雲遊四方尋求明主的商鞅義無反顧直奔秦國而去秦孝公與商鞅這對千古君臣的風雲際會

成功開啟了華夏大一統歷史的新篇章

相關焦點

  • 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士兵為何所向披靡?衝鋒不眨眼,打仗不要命
    說起秦國的統一,很多人會想到奮六世之餘烈,而說起秦國的強大,不少人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商鞅變法,那麼商鞅變法究竟變了什麼呢,是制度。商鞅變法是春秋戰國時期最為徹底、最為全面的變法,尤其變法後在秦國確立起的軍功制,可以說是秦國能夠完成大一統的基礎條件。那麼為何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士兵為何所向披靡?因為這些士兵衝鋒不眨眼,打仗不要命。本篇飛魚就從商鞅變法說起,聊聊被神化了的商鞅。變法措施借鑑了李悝。
  • 商鞅變法:有一制度被沿用到今天!奠定秦國大一統,最後卻被施以極刑
    於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三年),逐步開始自己的變法之路。 商鞅變法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變法內容重點在民治上面,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 實行編戶制和連坐制。 這項內容,是為了防止經商的多了,會耽誤農業生產,影響國家休養生息。 關於變法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 話說新法令制定完畢後,商鞅怕百姓不相信,就暫沒公布。先玩了個小計謀:找了根長三丈的木棍豎在國都南門,對百姓們說,誰能把木棍搬到北門,獎勵十金。民眾們覺得奇怪沒人行動。
  • 商鞅變法讓秦國走向強盛,但它有什麼負面影響呢
    那麼,商鞅變法難道真的沒有負面的影響嗎? 我覺得是有的,只是其正面的功績過於巨大,因此掩飾了這些影響。 >商鞅變法是一場社會革命,其影響是非常廣泛的,波及到了全社會方方面面。
  • 吳起封官拜相 商鞅變法對後世影響深遠 卻為何都落得慘澹收場?
    商鞅變法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三年),商鞅入秦,向秦孝公進言強國之策,陳說變法圖強的道理,深得孝公賞識,當即封為左庶長,商鞅開始第一次變法。公元前352年(秦孝公十年),商鞅因變法業績顯著而升為大良造,相當於宰相地位。  公元前350年,商鞅進行第二次變法,進一步改革經濟和政治。主要措施有: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解除了井田制對封建經濟發展的阻礙;廢除分封,設立縣治。
  •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為何最後被五馬分屍呢?商鞅不懂功成身退
    衛鞅幾次所說之法,並未讓秦孝公感興趣,衛鞅最終說到「富國強兵」之法,秦孝公深感興趣,最終秦孝公決定在國內進行變法,為此展開了商鞅變法。變法初見成效後,秦孝公任命衛鞅為「大良造」繼續推行變法,商鞅也被秦孝公封為「商君」。
  •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為何最後被五馬分屍呢?原因在於商鞅自身
    衛鞅幾次所說之法,並未讓秦孝公感興趣,衛鞅最終說到「富國強兵」之法,秦孝公深感興趣,最終秦孝公決定在國內進行變法,為此展開了商鞅變法。變法初見成效後,秦孝公任命衛鞅為「大良造」繼續推行變法,商鞅也被秦孝公封為「商君」。
  •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為什麼不得善終
    商鞅是協助秦孝公推行變法的人。一般認為,秦國真正的強大,就是由於秦孝公的變法,而新法的制定和具體組織實施,則都是出於商鞅。秦國能夠掃平六國,一統天下,正是由於秦孝公的變法奠定了基礎,所以,秦國統一全國,應該是開始於秦孝公,完成於秦始皇。商鞅是一個變法的人,這毫無異議。然而,不管商鞅有多麼大的能耐,他只不過是一個官員,是一個辦事的人,不是主人,主人是國君,也就是秦孝公。
  • 為什麼說歷史上商鞅變法被稱為「改革鬥士」?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被捕前,本有機會逃往國外,保全性命,但他卻說:「中國歷史上,少有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假如我的犧牲能換來變法的成功,能挽救國勢衰微的命運,我寧願作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第一人。」於是,慷慨就義。
  • 大秦發家史:商鞅變法,貧弱小國的崛起之路
    上期說到商鞅與秦孝公一拍即合,決定在秦國實行變法,來謀求秦國的崛起,以便在諸侯爭霸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其實在那個時代,最先採取變法強國措施的並不是秦國,然而雖然其他國家變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於改革得不徹底,所以大都以失敗告終。
  • 商鞅變法是秦國強大的具體措施
    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衡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他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 商鞅變法,強盛秦國,為何最終還是慘死?
    戰國後期,燕將樂毅率燕、秦、趙、魏、韓五國聯軍滅齊,齊國衰弱。在此時,只有趙國能和秦國爭雄。商鞅變法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變法,沒有之一。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統一中國的基礎,奠定了以後中國兩千多年的郡縣制度、戶口制度、土地私有制度、平民階層向上晉升制度。變法的最重要的內容是:第一,土地私有化。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第二,貴族平民化。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
  • 秦的大國崛起之路:重讀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分為兩步推進。第一步是在公元前359年,第二步是在公元前350年。從秦孝公任命商鞅為主持變法工作的左庶長開始,到秦孝公去世後商鞅本人慘遭橫死為止,商鞅新政在秦國持續了l9年。l9年的兢兢業業,秦國的確如同秦孝公和商鞅規劃的那樣,非常神奇地從西方崛起,不但擊敗了老對手魏國,還把疆土向東方擴展了一大步。一百多年後,奉國能在七國中秀出,成為戰國的終結者.也和商鞅變法密不可分。
  • 史上最成功的變法案例,將秦國帶向繁盛的商鞅變法,為何能成功
    倘若要說戰國時期最成功的變法,那當屬秦國的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地非常徹底的改革運動,改革涉及經濟、政治、軍事三大方面,大力推動了秦朝的經濟發展和增長了綜合國力,為秦國取得最終的勝利打造了堅定的基礎。今天本文將簡單概述一下商鞅變法能取得最終成功的幾個原因。
  • 商鞅對秦國多重要?秦始皇一統天下離不開他,秦孝公變法最大功臣
    商鞅來了以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秦孝公表示,自己唯一能幫助商鞅的,就是全心全意地信任商鞅,支持商鞅。商鞅非常感動,開始在秦國實行變法。變法的成功,其實不是個例。其實早在魏文侯時期,李悝就已經在魏國實行變法,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商鞅變法之前,魏國是如何崛起並且成為戰國第一個稱王的國家
    戰國時期是我國文化軍事走向強盛的時期,這個時期的起始原因是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春秋霸主晉國,從此華夏大地陷入了七個諸侯之間的相互徵伐之中。而魏國作為夾在列國之間的一個諸侯國,是如何完成率先稱王的大業的呢?說到底還是魏國變法比較早,魏國在分得晉國的土地之後,在北面是趙國、東面是齊國、南面是楚國、西面是韓國和秦國的情況下,無論向哪個方向發展,對於剛剛誕生的魏國來說自己都不是別人的對手。無奈之下,為了增強自己的國力,更為了自保,魏文侯決意進行變法。
  • 商鞅變法的一條內容,被後世沿用兩千年,定下了後來中國的國運
    秦孝公的一生,是勞累的,但也是歷史很燦爛的一角,因為他的賞識和扶持,和衛鞅在那個年代中展開了一次深刻的變法,也是人們熟知的商鞅變法。商鞅變法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如果問起細節,商鞅變法變了哪些內容,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了,所以大部分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為看了一部電視劇,所以對這方面的內容很感興趣,所以有去專門看了一些書籍,更加的敬佩商鞅和秦孝公,商鞅變法其中的一條變法內容,被後世沿用兩千年,甚至不斷加深,它的影響已經深入到中國的骨髓。
  • 商鞅變法之後,在某種意義上,秦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戰爭機器
    商鞅變法之後,某種意義上秦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戰爭機器,有點兒軍國體制的意思。但是秦統一後,環境變了,這個制度其實已經不適應了。商鞅變法的核心舉措--軍功爵祿制,這是維繫秦軍強大戰鬥力的根源所在,但這個舉措的前提是戰爭,不斷的戰爭,但現在只有局部戰爭,已經沒有大規模戰爭了。此時整個國家的體制應當來一次徹底轉變,但是問題在於,秦始皇還沒來得及做轉變就死了。
  •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運動屢次失敗,為何還會有人組織變法?
    在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是最為動蕩的年代,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動蕩的年代中,卻有許多新生的事物出現,比如筆者今天要說的變法運動,它給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以大一統,大崛起的希望。商鞅變法是很出名的,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令人痛心的是商鞅變法運動在秦孝公死去以後,就沒有多大的進展,甚至連主張和推動變法的商鞅,也遭受了車裂之刑。
  • 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變法有哪些,都產生了什麼影響,漲知識了
    一、春秋時期管仲變法管仲變法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齊國,齊桓公時期,任命管仲為相,管仲分別在行政、軍事和經濟等領域做出改革。使得齊國迅速崛起,成為了當時實力強盛的國家之一。管仲也被後人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第一相」。
  • 秦惠文王處決完商鞅後,為何不廢除商鞅變法的內容?因為他並不傻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誅殺商鞅,秦惠文王的這個舉動,讓秦國的舊貴族們乃至其他六國的人都覺得:秦孝公的去世可能就意味著,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面臨人亡政息的局面。尤其是秦國的舊貴族們都以為,自己復位的機會肯定來了,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這其中到底都有哪些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