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
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七百多年的春秋戰國亂世被秦王嬴政成功終結而秦王嬴政也因此被稱為千古一帝不過在說千古一帝之前秦國歷史上有一個人物是無論何時都邁不過去他就是商鞅商鞅是戰國時期秦國歷史上最關鍵的一個人物因為他率先在秦國主持變法使得原本積貧積弱的秦國徹底脫胎換骨在數代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最終為秦王嬴政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基礎「商鞅變法」與「大秦帝國」之間的烙印也是永遠抹之不去的沒有商鞅可能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歷史都將被改寫一個人的偉大不是生來造就的需要後天的不斷磨礪、學習、成長、積累達到厚積而薄發
商鞅本不是秦國人
他祖籍是戰國時期衛國人衛國是一個小國而戰國是大爭之世真正的有才之人並沒有太多的國家界限士人往往會針對自身所學結合各個國家對士人的重視優待程度而選擇棲身之國而距離衛國很近的三晉之一——魏國自然也能吸引很多天下名士而商鞅就是其中最璀璨的那個那時候他叫衛鞅或者公孫鞅商鞅之名是後來衛鞅在秦國變法大成打敗魏國收復河西之地後被秦孝公封於商於之地所以又名商鞅而商鞅那時候的爵位是君所以又被稱為商君他起先棲身於魏國並投身於當時魏國丞相公叔痤麾下職位是中庶子(官職很小,戰國時國君、太子、相國的侍從之臣)在這一時期商鞅飽覽群書廣泛涉獵百家經典對刑法相關的知識尤為感興趣並有著自己十分獨特的見解他對李悝在魏國實行變法的各種書籍也非常感興趣並深受李悝、吳起變法的影響可以說李悝、吳起都算是商鞅的神交恩師長時間下去後公叔痤對商鞅的見識、才學、人品都十分欣賞
也經常跟商鞅一起討論治國之道
可以說明面上看公叔痤是長輩,是領導,是老師可私底下實際上更像是一對忘年之交但是公叔痤這人有個缺點為人比較自私,而且權利慾望比較重當初吳起在魏國的時候公叔痤為了穩固自己的相位曾設計擠兌走了吳起吳起流浪到楚國後得到楚悼王的賞識並擔任令尹不久後主持了赫赫有名的「吳起變法」使得楚國國力有著顯著提升加快了楚國對外擴張的步伐只可惜在楚悼王身死之後吳起由於變法得罪了整個楚國貴族最終被亂箭射殺而吳起在楚國舉行的變法也因為得不到新任楚王和楚國當權者的支持而最終人亡政滅讓人唏噓不已但是公叔痤畢竟年齡已經大了眼看著就要駕鶴西去魏惠王坐不住了趕緊來到府上探望公叔痤
公叔痤活了一大把年紀
哪能不知道魏王來看他的真正用意是想讓他給個建議誰來接任魏國相位公叔痤一死,盯著相位的就有兩個人——大將軍龐涓和魏公子昂他拿不準這兩個人該讓誰接任丞相之位所以想聽聽老公叔的建議然而,公叔痤卻並沒有二選一而是直接向魏惠王舉薦商鞅「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原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
公叔痤苦心孤詣的向魏王舉薦商鞅
但是魏王卻很不以為然覺得公叔痤怕是老糊塗了一個小小的中庶子有何德何能當我魏國國相這是當我魏國無人嗎
魏惠王十分重視出生
所以他從心底是看不上衛國一個破落貴族出生的衛鞅也看不上一板一眼出生一般的大將軍龐涓公叔痤見狀不禁嘆了口氣隨後秉退所有侍奉的下人對著魏王正色說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說完這句話
公叔痤像是透支了最後一點的氣力虛弱的躺在了榻上魏王見此情形也不禁有些意動公叔痤在魏國擔任丞相一職雖然沒有多大建樹但終究還是十分忠君愛國的算起來他應該喊他一聲叔叔於是答應不用商鞅就殺了商鞅
最終獨自離開相府
不久之後公叔座把商鞅叫到跟前對他說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意思就是我本來想舉薦你擔任魏國丞相但是魏王不同意我知道你很有才華如果不能為魏國所用以後必將成為魏國大患所以我又向魏王建議如果不用你為相就殺了你以絕後患你我相交一場我也不忍心你如此英年早逝你趕緊離開魏國逃命去吧
我向魏王舉薦你和不用你就殺你是忠於魏國
讓你離開魏國保命是全了你我之間的情義忠義兩難全我只求問心無愧了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心
商鞅淡淡的笑著說道:
「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意思魏王不聽從你的舉薦讓我擔任丞相又怎麼會聽從你的建議殺了我呢?
聽完此話
公叔痤不禁愣了愣神商鞅說的很有道理啊看來他對魏王幾十年的了解還不如商鞅幾年間看的透徹這個年輕人的眼光真的很獨到他真有些為魏國即將失去商鞅而感到一絲恐懼可事已至此他已經左右不了將來了可惜啊此時此刻他知道他當真是老了他主政魏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魏惠王回宮後玩笑似的對著身邊人說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這次去了一趟公叔痤府中
他得出一個結論:公叔痤真的老糊塗了讓他將大魏國的國政託付給一個小小的中庶子簡直是開玩笑!於是公叔痤臨死之前給他舉薦的不世出的大才就這麼成功的被他錯過而這並不是魏惠王第一個錯過的也不是最後一個商鞅、孫臏、公孫衍、張儀、範雎都是在魏惠王執政期間從魏國流失的大才隨便重用一個魏國也不至於在他之後越混越回去而這幾個人除了孫臏之外竟然不約而同的先後都去了魏國的死對頭國——秦國並且都在秦國做過丞相或者客卿魏惠王起手王炸加四個二的好牌被他逐漸打得稀爛
而秦國對所有山東來的士人們向來是來者不拒
而魏國離秦國最近加上綜合人才質量高秦國國君一看是魏國來的人才天天開心的嘴都合不攏做夢都能笑醒可以說秦國的強大魏國絕對居功至偉魏國就相當於是秦國的人才培養基地不久後魏國公子昂接任丞相位
龐涓仍然是魏國大將軍
商鞅則辭去中庶子一職
一匹千裡馬開始尋找起了他的伯樂當時魏國的都城是安邑在經過魏文侯、魏武侯以及魏惠王三代君主的經營後已經成為了中原文化、商業、政治中心
戰國時候許多遊學世子也都以能夠出仕魏國為榮
安邑就像戰國時候的北上廣深與此同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下學宮也聲名鵲起也使得臨淄成為東部的核心城市趙國的都城邯鄲韓國的都城新鄭楚國的都城郢都可以說也都十分的繁華
而同為戰國七雄之一的西部秦國的國都櫟陽
對比之下卻是一片蕭條幾乎也很少見到山東諸國的士人去秦國遊學或者做官能見到的也都是一些他國商人可以說那時候的秦國只有兩種人:老秦人和他國商人六國覺得秦國地處蠻夷之地國人都是不被教化之人稱秦國之民為虎狼之人稱秦國之軍為虎狼之師
六國卑秦
六國有啥事都不帶秦國玩這讓整個秦國都十分鬱悶好在這個現狀即將被秦國新一任國君嬴渠梁改變
而且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嬴渠梁是秦獻公的兒子他還有個哥哥叫贏虔嬴渠梁性格果敢剛毅有勇有謀贏虔勇武剛烈嫉惡如仇
秦獻公之所以會死
是因為秦國跟魏國死磕不幸中箭最終傷重不治而亡他知道兩個兒子之中嬴渠梁是最適合繼位國君但是又擔心贏虔以及他的支持者們不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安排後最終將秦國國君之位傳給了嬴渠梁並且將一個非秦國國君不傳的密辛告訴了嬴渠梁:「周故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歲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出。」現在關於這句話的理解也有很多種許多人都說這是老子的預言大致意思是說:周朝與秦國同源因為秦國得國之地就是周朝的龍興之地從秦襄公被封為諸侯至秦昭襄王時期周朝滅亡這是秦與周複合實際上總共516年去掉誤差(可以理解,古人喜歡500年這個時間)整數就是500年老子說這話的時候是秦獻公在位之後還隔著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不得不說這預言夠厲害!
「合十七歲而霸王出」
這個有分歧有人說是從周朝滅亡公元前256年到秦始皇誅滅嫪毐大權親握於公元前238年左右正好17年這個霸王是指秦始皇也有人說霸王是指西楚霸王項羽十七年是秦朝建立到滅亡的時間但是秦朝只存在14年只能說勉強也成立但是預言是成立的可老子是怎麼知道的至今無人說出為什麼這一則預言其中的寓意秦國的每一任國君只要不傻都能得出一個相同的結論:秦國有朝一日必將成為像周朝一樣的天下共主而這個宏大的目標必將激勵著整個秦國必將激勵著每一任秦國國君這是一種崇高的歷史使命華夏大一統的宏圖大業也必將由秦國去實現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那時候的秦國已經被戰爭打的百孔千瘡
百姓也過的窮困潦倒如果不好好休養生息繼續再發動幾次戰爭秦國必終將走向滅亡嬴渠梁於破敗之中而立身上肩負著的是幾十代秦國先輩們的希冀這個擔子他能不能挑的起暫且先不說但是在華夏一統之前是絕對放不下的這種責任感從他繼位的那一刻再也沒有讓他輕鬆過一刻這個為了華夏一統而殫精竭慮的秦國國君嬴渠梁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孝公而他就是即將發掘商鞅這匹千裡馬的伯樂引子便是秦孝公向山東六國廣發的《求賢令》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裡,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脩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彊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商鞅在見到秦孝公這篇求賢令後不禁重重評說到:
秦公求賢令,乃五百年一卷雄文
旁人問:何以見得?商鞅說到:其一,痛說國恥,歷數先祖四代無能,開曠古先河;其二,求霸業而不求吏治,身處窮弱,竟能做鯤鵬遠望吞吐八荒;其三,胸襟開闊,敢與權臣分享秦國,公器之心可昭日月。只此三點,堪稱真心求賢。---正是此大氣磅礴之雄文使得正雲遊四方尋求明主的商鞅義無反顧直奔秦國而去秦孝公與商鞅這對千古君臣的風雲際會
成功開啟了華夏大一統歷史的新篇章